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七百七十一章 福祸皆难测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七百七十一章 福祸皆难测

作者:沧海不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5: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荣国府,凤姐院。

正屋之中,阳光从琉璃窗棂照入,西窗下罗汉榻被晒到大半,房间里暖融融的。

王熙凤将薛姨妈引入屋内,两人在罗汉榻上坐了,又让小丫鬟上了新泡热茶。

五儿因今日平儿休憩,手头事务愈发比往日多,要去府中各处巡视,便先告辞离去。

丰儿将熏笼里热炭捡去小半,免得阳光直晒之下,正房里头太过燥热。

薛姨妈笑道:“我方才听到半截子话,莫非你们平儿有喜了?”

王熙凤笑道:“哪是有喜了,琮兄弟也是劳碌命,以前忙着整日读书,如今整日忙着做官,早出晚归不消停。

我说些粗话不怕姑妈笑,平儿入房都小半年,这几日才刚刚圆房,哪这么快有喜。”

薛姨妈听了这话,心中不由自主松了口气,她一直念着女儿终身,总也举棋不定。

要是贾琮房里早早有了子嗣,将来即便有了机缘,对女儿多少有些不利……

笑道:“琮哥儿是做大事之人,不沉迷房闱才是正理,他才多大年纪,还怕以后不能子嗣旺盛。”

王熙凤说道:“姑妈也是明白人,我的心思不说,姑妈必定也是清楚。

我家二爷流配辽东,这辈子前程算毁了,且一去十五年,等他回家时候,我的大姐儿都快嫁人了。

这么长的年头,我如今惟一能指望,便是琮兄弟和平儿,他们早些生下子嗣,我也多一份牢靠。

这话虽世故了一些,但是话糙理不糙,大宅门里都是这样道理。”

薛姨妈想到王熙凤和自己姐姐,都是王家的女人,可这眼光见识、胸襟手段都差了许多。

姐姐觉得是琮哥儿的缘故,二房才失去荣国爵位,一味心中暗恨,得空就要下绊子。

却半点不去想其中缘故,宝玉得罪了宫里,即便没有琮哥的缘故,爵位多半也落不到二房。

从根源上说,贾琏也是丢了爵位,琮哥儿多半也算取而代之。

但凤丫头在这事上却看得通透,半点没有姐姐那般做派,不露半点不满,反而早早给琮哥儿站位。

还把自己贴身丫鬟送到琮哥儿房里,如今这叔嫂两个皮实得很,将东西两府抓得牢牢的,这才叫聪明人。

哪像自己姐姐,丈八烛台只照见别人,总也照不见自己,但凡有错的都是别人,自己全部都是对的。

薛姨妈笑道:“你是个精明人,并不像那些心胸狭窄之人,眼光也是看的长远。

你成全了琮哥儿和平儿,以后必定会有福报,尽管放心就是。”

……

两人又唠嗑了些许闲话,这才转到正题上来。

王熙凤问道:“姑妈有什么正经事找我,今儿怎么就姑妈过来,宝钗妹妹没一起走动。”

薛姨妈说道:“宝钗大早去了东府,去找姊妹们说话作伴,我也没叫她。

我家里如今的情形,想来你也是清楚的,你弟弟性子顽劣,时常闯祸,耐不住性子打理家业。

这些年我也是操碎了心,生怕败了你姑父留下的产业,以后下到九泉没脸见他。

如今金陵生意不比以前,愈发有些难做起来,不说能赚什么大银子,不做亏本买卖,便算不错了。

我因你弟弟的官司,又只能常年避居神京,金陵祖业生意愈发疏远,鞭长莫及。

我想着这般长久下去,必定要家业败落,只能想些折中的法子,才能保住家业周全。”

薛姨妈一番曲折铺垫,才将薛家江南祖铺租给鑫春号,其中思虑和王熙凤道明,并请她从中撮合。

王熙凤笑道:“姑妈这主意极好,不是人人都是做生意的料,蟠兄弟在这上头生疏,也不算什么。

店铺生意有赚有赔都是常事,只要能保住薛家祖传旺铺,家业就倒不了,这叫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只是这事本来很便利,姑妈何必绕这么大圈子。

这么些年一个府住着,彼此亲如一家,走几步就能见到真人。

不说姑妈自己开口,让宝钗妹妹去找琮兄弟,他们姐弟姊妹一向亲近,不过就是几句话的事情。

依着我看琮兄弟必会答应,姑妈何必还找我出来说和。”

……

薛姨妈说道:“你也知道你弟弟是个鲁莽人,他在琮哥儿跟前说不上话。

宝丫头虽是个好的,但她是未出阁的姑娘,家业大计她不便说道,更何况去说商贾之事,更加有些不像。”

你也是清楚的,上回因你大姑妈迁去东路院,原本我们薛家也不宜再盘桓。

是琮哥儿礼数周全盛情挽留,我这里还欠着他的人情体面。

如今虽说是为薛家祖业不倒,但我占了长辈的名分,却和他说商贾银钱之事,这实在不好开口。

所以思来想去,才想你这做嫂子的出面周旋。”

王熙凤听了这番话,也觉得薛姨妈思虑周全,倒也颇有些道理。

只是她心中又泛起一丝古怪,往日都听说宝钗和姊妹相处极好,和琮兄弟也话语投机,两人十分和睦。

虽说姑娘家都要出嫁,不方便插手娘家祖业,但如今她不是还没嫁人,关起门来做事,外人谁还会多嘴。

王熙凤知道自己这表妹,虽是大家千金闺秀,心思智慧不同寻常,这不愿出头的做法,必定是她自己意思。

可她平时和琮兄弟言谈无忌,偏在这事上将自己这般撇清?

难道是她觉得自己是姑娘家,在琮兄弟跟前说商贾之事,脸面上会不好看?

王熙凤可不会以为,表妹会这般行事,会是毫无理由的举动,只是她一时想不到缘故罢了。

她既想不通其中道理,也就不在多费脑子,左右是无关紧要之事。

……

说道:“姑妈这话也很有道理,这两年因金陵曲大姑娘常敬礼数,我对金陵鑫春号多有留意。

娘家太太也常来书信提起,如今金陵甄家败落,鑫春号在金陵生意愈发火红。

历来做生意都是趁势而起,那曲大姑娘能做女皇商,她不会不懂这么浅显道理。

眼下鑫春号必要拉大场面,先不说苏扬这些地方,单单金陵的闹市旺铺,大多都攥在本地世家手中。

后来的人即便再多的银子,也是有价无市买不到好铺子。

姑妈这时想出这等好主意,正好赶上这波势头,再恰当不过的事。

而且有琮兄弟压阵,薛家将铺子租出去也放心。

姑妈这事交给我尽管放心,听说这几日琮兄弟衙门忙碌,我瞅准空子就和他说。

这事对两家都有好处,必定能够成事的,要是紧赶着办事,说不得年关就能落地。”

薛姨妈听了心中欢喜,两人又说了其他闲话才散了。

……

神京城东郊外,工部火器工坊。

那日贾琮清点过工坊库存后膛枪数量,五百支后膛枪营造便接近尾声。

但他并没有放松后膛枪营造进度,反而让工坊上下人等不得丝毫松懈。

并让副监刘士振核算持续营造,所需各项材料耗费,并向宫中上报专奏,预备向工部追加材料供给。

今日早朝后嘉昭帝便已御封回奏,工部尚书李德康亲自过问,追加的营造材料不日将能运抵工坊。

工坊主官懈房之中,贾琮正和刘士振商议后续营造进度,并估算至腊月末,可加造近百支后膛枪。

在十月份之前,想要达到这等营造效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随着后膛枪营造持续完善,营造精度稳步提升,工匠手工技艺愈发娴熟。

一月时间完成百支后膛枪制造,已不再是遥不可及。

只需营造材料充足,工期工序安排合理,便大有希望达成。

两人正在商议相关细节,工坊管事钱槐手拿文牍走进官懈。

说道:“贾大人,二日前清点剩余的十二支后膛枪,明日日落之前便成营造调试完成。

其余库存枪支检测,明日日落前也可完成,下官已起草兵部接洽文书,请大人审阅。”

贾琮接过钱槐递上的文书,仔细浏览一遍,提笔稍许修改几处,便还给了钱槐。

说道:“钱管事,后日我会入宫面圣捷报,待圣上御批之后,你便行文兵部跟进后续事宜。

五百支后膛枪完成营造,后续进度不得松懈,你日常多巡查各工间,发现不妥之处,及时回报。”

钱槐神情严谨,行礼说道:“请大人放心,下官必定全力以赴,绝不懈怠。”

贾琮对他点了点头,钱槐后退一步,才转身出了官懈,举止礼数十分恭敬。

……

贾琮看着钱槐离去的背影,目光微微有些幽深。

刘士振神情微微踌躇,说道:“大人,下官有一事不知该不该讲。”

贾琮微一笑,说道:“刘大人有话尽管直言。”

刘士振说道:“昨日酉时二刻,有人看到钱槐独自入宫,宫中有内侍守候领路。”

贾琮目光闪动,问道:“何人所见?”

刘士振说道:“是守卫承天门的金吾前卫小校,此人是下官在京中一位表亲,日常往来紧密。

他是上月刚调入金吾前卫,这个月才开始指派守卫承天门。

因一日下官离坊回城,钱槐搭乘下官的马车,两人一同回城,正好路遇我这位表亲,他因此记得钱槐样貌。”

刘士振此话一说,官懈之中生出一丝冰冷压抑。

不管是贾琮还是刘士振,他们心中都十分清楚,整个火器工坊,甚至整个火器司。

只有一人因职司和恩遇,才有位份入宫面圣,那就是火器司监正贾琮。

即便身为副监正的刘士振,也没有入宫的殊荣,钱槐不过一名八品小吏,为何能够独自入宫?

刘士振是两榜进士出身,也是才智出众之人,有些话他不用说透,贾琮自然明白他的意思。

悠悠说道:“原来我的猜测果然没错。”

刘士振面色一惊,说道:“大人早就觉得他有所不妥?”

贾琮并没有说话,只是往房门看了一眼,刘士振立刻会意,走到门口左右看过,又阖上房门。

贾琮说道:“当初火器司初立,因为设置在工部衙门,人员筛选自然先从工部遴选。

当时我便定下规矩,凡是入火器司任职,必须对火器有所了解或专长。

翻遍工部所有可调剂官吏案牍,唯独八品吏员钱槐符合要求。

因为他出身浙闽沿海,他的父亲是为乡村匠人,懂得制作粗浅火铳的技艺,所做火铳卖给山民猎户防身狩猎。

所以钱槐自小对火器便熟悉,甚至还得过父亲传授技艺,火器司刚刚成立,正需要这等实务之才。

所以我便将他调剂入火器司,他也是火器司第一位吏员,入司之后做事勤勉刻苦,上下有口皆碑。

自城东工坊建立之后,圣上对入坊官吏和工匠,皆需经过严格筛查,我对圣上此举十分赞同。

之后我向圣上献后膛枪构造图,圣上观后龙颜大悦,便下旨研制后膛枪。

因后膛枪营造职责繁重,工坊不仅要补充能工巧匠,也要加派任事官吏。

当时钱槐向我主动请缨,要入火器工坊管事,因他是火器司老人,为人做事又有口碑,我自然也就首肯。

之后他也通过宫中和锦衣卫筛查,入工坊之后依旧兢兢业业,为人处事都是极好。

但后来发生一些变故,让我感觉到有些疑惑。”

……

刘士振问道:“不知大人因何事疑惑?”

贾琮说道:“圣上对后膛枪营造寄予厚望,自后膛枪开始研制,他便频繁招我入宫,询问后膛枪研制进度。

但是没过多久,圣上召我入宫的次数,突然一下少了许多,有些让人费解,显得不同寻常。

但是圣上对后膛枪营造的关注,绝对不会有半点减弱。”

刘士振虽是技艺实务之人,但也是正经两榜进士,思虑才智颇为不俗。

贾琮话语只是点到即止,但他却一下领悟过来。

说道:“大人的意思,从那时开始,圣上了解后膛枪营造进度,有了其他消息渠道。

所以召大人入宫次数,才会不知不觉减少许多?”

贾琮点头,说道:“可当时我虽心有疑惑,却没怀疑到钱槐身上,直到我下场春闱,才开始对他起了疑心。”

刘士振神情迷惑,问道:“大人,此事怎么又和春闱相关?”

贾琮说道:“如今工坊主事官吏,连你我在内共有六人,其中五人都是两榜进士出身,只有钱槐为举人功名。

当初我筛选人手入火器司,对人员履历过往比较关注,你们每个人官身案牍,我都曾仔细阅读。

钱槐二十一岁便过了乡试,举业上也算有些不俗,只是从此之后,他便科场不顺,颇为坎坷。

连着参考四次春闱,居然次次都名落孙山,听着倒让人唏嘘。”

刘士振听了这话,不由自主叹了口气,他自己也是总角开蒙,十几年苦读,这才能两榜有名。

他自然深知举业之路何等艰辛,钱槐刚过双十之年,便能得中举人,相来当年也是意气风发,雄心勃勃。

却没想到四次春闱皆落榜,如果其中没遇上恩科,那便是蹉跎了十二年光阴,人生又有几个十二年。

对一个早发举人来说,十二年举业止步不前,那该是何等惨痛打击,刘士振设身处地想来,都有些不寒而栗。

贾琮说道:“刘兄与我都是科场举业出身,春闱及第是读书人毕生所望。

如果换了是你,身为举人,年过三十,正在盛年,难道会就此放弃可见,从此自甘下僚。”

刘士振说道:“换了是我绝不会如此,必定要卷土重来,再下春闱,不然如何对得起半生苦读。

况且,钱槐能在二十一岁中举,已算颇有才智之人,他能参考四次春闱,屡败屡战,心志毅力更为不俗。

他这样的才智性情,绝对不会轻易放弃举业。”

贾琮说道:“你说的很对,他的履历案牍上记载,他因多次下场春闱,便常年在神京寓居读书。

因为在神京呆的年头长,所以积累下一些人脉,两年前得人举荐,被吏部选入工部为吏员。

我想这对他来说,不过是权宜之计,入工部当差能够积蓄人脉,还有一份不错的薪金,便于他留京读书。

要知道吏员升到正七品,便已经到了封顶,以他的心智毅力,绝不会就此止步不前。

继续下场春闱,才是他的必由之路。”

……

贾琮继续说道:“可是春闱前夕,我每日闭门读书,又遇上丁忧守孝,坊中之事都交托刘兄主持。

我只是每隔数天来一次工坊,查看后膛枪研制进度。

可我每次到了坊中,都看到钱槐忙进忙出,稍不停歇,毫无读书备考,再下春闱之状。

一直到春闱结束之后,我才知钱槐没下场本年春闱,这未免太不合常理。”

刘士振说道:“春闱九日,我都在坊中理事,钱槐的确日日都在坊中。

但我日常极少去工部衙门,他未入工坊之前,我和他并无交情,也不知他的过往,所以并没在意。”

贾琮说道:“以他对举业的执着,一旦缺席今年春闱,他便要在等三年。

他会如此行事,只有一种解释,他认为他正在做的事情,比起科举春闱更加要紧。

或者,他所行之事,比起下场春闱,能让他获得更大利益。”

贾琮后面的话即便没说,刘士振也心如明镜,能让一个举子,获得比春闱更大利益,这世上大概只有一人。

入坊的任事的六名官员,除了钱槐之外,其他五人都是进士出身。

除了贾琮和自己之外,另外三人都是为官多年,这样的人物爱惜清名,仕途大有可为。

他们必不会屑于做眼线耳目之事,人家也绝不会找上他们这种人,唯独钱槐……

贾琮说道:“自从火器在辽东战场显威,火器之法已成镇国之术,火器工坊更是大周军国重地。

众目睽睽,宵小觊觎,魍魉难测。

朝廷治事,圣上理政,有些事都是应有之义,我也并不会抵触。

此事既然说起,刘兄心中有数就行,也不要和第三者说起。

而且,我们与钱槐日日相处,据我所见,他对火器营造的热忱,所倾注的心力,并不亚于我们。

只是他的经历际遇不同于你我,有些事情是他无法抗拒的,希望以后不要真的变生肘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