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寒门宰相 > 一千三百零五章 棋局(两更合一更)

寒门宰相 一千三百零五章 棋局(两更合一更)

作者:幸福来敲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4: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章越前往永嘉与管师复,管师常和林石会面。

先派人送了帖子定了日期,章越再乘舟沿瓯江前往永嘉会面。

暮春的瓯江水裹挟着山间新发的绿意,在青石滩头卷起细碎的银浪,章越想到初入三馆时,在阁中翻阅到的《永嘉图经》。这本书著于隋初。

永嘉在隋唐之时便已是江南重地。

永嘉三面环山、一面向海,还未开海禁时当地商人已与高丽进行贸易往来。

现在自苏轼出使高丽之后,章越出于联高丽,抑制辽国的打算,决定全面开放对高丽海禁,允许商人通过皇商的形式与高丽贸易往来。

商人们也不再遮遮掩掩,以买扑的方式获得皇商的身份,开始大举通过海路往高丽,耽罗贸易往返。

永嘉虽说不如密州,明州,泉州海贸发达,但已见雏形,同时在交子盐钞货币的流通下,也促进了商业发达。

江水在乌篷船底嘶鸣着裂成粉末,章越凭栏远眺两岸层叠山峦。此地山势如锁,逼得江流在岩壁间曲折奔突,他有时候在想一个问题,有一个很有名的理论叫长时段理论。

就是生长的地利环境对人的性格和文明的影响有长期的惯性和影响。

好比热带地区,从古至今就很难孕育出强大的文明。

闽地浙地部分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耕地稀缺,商贸发达,所以人自然而然就比较务实,大家不讲虚的。山田瘠薄养不活诗书世家,向海讨食的艰险自然催生出现实主义。

章越乘船在瓯江上,想到理学传入永嘉时曾言道,乘舟溯瓯江,载洛书而归。

“相公且看,前方便是双潮亭。”船夫竹篙一点,乌篷船灵巧地绕过礁石。

船顺风而行,章越眯起眼,果然望见临江崖壁间飞檐如鹤,三个青衫文士正凭栏作揖。

船停泊靠岸,三人对章越道:“蒙建公相召,我们在此远迎,还请建公移驾至下游风鹤楼,早已备下宴席为了你接风。”

章越道:“不敢当,两位师兄,我当年在未及第时,我老师门下多受你们的指点。今日不论官阶,只叙同门之谊。既是叙旧也是有事求教,这位是塘岙先生吧。”

对方应了。

章越“正好,我船上有些酒馔,咱们取到亭中边吃边聊,之后咱们再四处走走看看,不知意下如何?”

三人笑道:“恭敬不如从命。”

章越笑了笑,当即命黄好义从船上取些早备好的卤豆腐,酱鸭,熏鱼等菜置于亭上。酒则是闻名的黄酒,琥珀色的老酒倾入盏中时,江风裹着咸涩水汽,似将章越与二管再会的一幕吹回了二十年。

管师复,管师常兄弟,在章越状元及第步入官场,甚至官至宰相,他们都没有找过一次章越。

读书人的风骨正见于此。

章越久别重逢,众人说说聊聊甚是投机,聊着聊着便到了之前王安石的变法身上。

管师复先道:“骤变祖宗之法,而民不堪命。”

管师常亦道:“商贾不行,物价腾踊,昔年荆公在鄞县修堤浚河,所用《营造法式》皆验于实事。何以入中枢后,青苗法反成害民之术。”

章越听了不由沉思。

管师复道:“当今之道,当四民交致其用,而安石以利诱民,非圣王之道。”

章越看向林石问道:“塘岙先生如何看?”

章越仔细看到林石磨损的袖口,听说这位塘岙先生亲自督导造船坞,衣襟常染桐油与铁锈,与汴京士大夫的广袖流云截然不同。

对方答道:“我素以为无验于事者,其言不合;无考于器者,其道不化;论高而违实,又不可也。”

“若荆公可以任人以能,治法以详,其弊未必不能除。纵观熙宁之治,荆公固然有大才,但其弊在于‘以理压事’。”

林石的观点与章越如出一辙,他不由听了徐徐点头,笑着给布菜道:“塘岙先生所论极高。”

“诸君可闻泉州蕃商林昭庆?“章越忽转话锋,见三人摇头方道:“此人在耽罗国遇风浪,凭《平江图》星象篇死里逃生。朝廷要开的不是海禁,就是这般经世学问的活路。“

管师常击节而叹:“妙哉!建公是要以商道载圣学!”

章越道:“懋迁有无,正是圣人之道。”

三人大声言谈倒是说得很快意,亭上的酒馔都是吃了干净。一贯沉默的林石也是有等意犹未尽之感。

数人又从此乘一舟而行。

江上数艘商船并行。

一旁林石道:“相公且看,这便是双潮汇流处,当年卧云先生在此船头与龟山先生(杨时)论道,激得潮头迸雪,正好论到了义利之辨!”

章越起身对三人道:“义利并举,确实是圣人的中庸之道。”

“但是中庸一定是一个结果,但不是目的,否则中用容易误入事事折中的歧途。”

……

汴京笼罩在铅灰色天幕下,章惇立在都堂前廊,望着檐角出神。张商英手持邸报正疾步赶到章惇身旁道:“相公唤我何事?”

章惇捻着腰间玉带銙对张商英,目中透着寒光道:“好个持正,居然落了个这么大的麻烦。”

“我便知,咱们新党根基早晚要毁在这刚愎之人手里。”

张商英道:“蔡相当年改盐钞法,陈睦在政事堂便与他争过,二人分歧由此而生。后来蔡相不听公言斥责党同伐异,落得如此局面,丝毫不意外。”

章惇道:“我哪是担心蔡持正,我担心的是新法的存续。”

张商英道:“自荆公变法后,党争了这么多年,大体还算是君子之争,勉强称得上大家和而不同,堂相争何曾见过血溅五步?陈和叔好歹堂堂尚书,如今竟然投井而亡。”

“噤声!“章惇突然转身,紫色公服在风中一扬。他的目光扫过廊下捧着文牒匆匆走过的三省吏员,直到那抹青袍消失在月门后,才压低嗓音道。

“今日朝会你可见着子正?“

张商英会意点头:“摔笏板的响动,连垂拱殿外的宿卫都惊动了。今日在殿上留身时,中书相公和右相二人御前争议甚烈,不过蔡确那厮却好整以暇,倒像是早料定官家会偏袒,”

章惇闻言点点头,目光浮过当初那个总角辩经的少年,今日已是成长如斯。

章惇骂道:““不成器的东西,当年他在环庆路斩杀王中正,这般杀伐决断,怎的如今倒学起腐儒死谏的做派?不中用,实不重用。”

张商英闻言趋前半步道:“章公的意思是,与中书相公联手?”

见章惇不答,张商英神色一亮,若斗倒了蔡确,章惇便是右相。众所周知左相王珪就是提线木偶,唯有右相才是真正的权相。

张商英又再趋近半步补道:“下官与子正有同年之谊,或可……”

“不急。“章惇抬手截住话头,目光投向宫城方向渐次亮起的灯火,“且先看吕晦叔如何决断。“

张商英道:“我今夜去探探口风。”

……

枢密院中,烛泪在灯台上层层堆积,屏风上的舆图随火光摇曳。

吕公著看着女婿官袍上未及拂去的笏板碎屑怒道:“胡闹!御前失仪岂是宰执所为?”

章直霍然起身,腰间玉带撞得案几摇晃:“老泰山,陈睦虽贪墨三百贯,终究是朝廷旧臣!蔡确这般构陷逼杀,分明是要震慑天下!“

章直拱手道:“小婿决意为之,不是蔡持正罢相,便是我……小婿宁碎首玉阶,也不愿作壁上观。”

坐下!“吕公著拈起烛剪拨亮灯芯,“你说的碎首玉阶,只能适得其反。如今官家操弄权术,最忌臣工结党.你要联络我一起弹劾蔡确,反遭了他之忌。“

说到这里,吕公著推开了窗道:“你看见远外的灯笼没?“他指着宫墙上飘摇的明黄光晕,“那灯笼能悬多久,全看掌灯人手法。你若急着去摘,当心烫了手。“

“小婿,小婿……”章直急道。

吕公著转过身道:“陈睦贪婪,三百贯之事也是确认无误。”

“此事一开,从此以后朝中党争不断。先放一放吧,先维持着这君臣相得的体面。天下之事无非就是事缓则圆,人缓则安!缓一缓,轻舟已过万重山。”

章直听吕公著这番言语,也是不知言何。他本欲借助岳父之力,联合朝中官员扳倒蔡确的,但吕公著的谨慎持重,令章直无奈。

他抬起头但见重重宫阙在灯火中若隐若现。

……

暮色如砚中残墨,渐渐洇染汴京城的飞檐,章直骑马返回府里。

穿过三重月门,忽闻西厢传来瓷器碎裂声,伴着妇人尖利的呵斥:“腌臜货也配碰哥儿的《论语集注》?”

章直轻掀竹帘,看见徐嫂正拧着个总角孩童的耳朵,地上散落着沾满墨渍。那孩子虽疼得龇牙,仍死死攥着半截残页:“你也不看看你是什么身份,居然也想要读圣贤之书。”

那孩子不过六七岁听了道:“孩儿不过是想多识几个字了。”

那女使骂道:“仅是多识几个字?看了这些书你就开了眼,长了见识,自恃有了本事。”

“你以后便不能安安心心如我和你爹这般,做一个下人了。”

“人最要紧的就是本分。丢了本分这辈子做什么不成。”

说完女使欲收书,结果被孩子拉住不肯放。

章直一听不由想到了自己,他对随人道:“这是怎么回事,你去看看。正好还缺个伴读,让这孩子与念哥儿作个伴吧!”

章直回到府里,其妻吕氏正在喝茶。

建窑兔毫盏,茶汤里浮沉着碾碎的密云龙,吕氏来见章直闷闷不乐,便问道:“官人何事不乐?”

章直便将事情原委告诉了妻子。

吕氏一听即奚落地笑道:“徐嫂为着她孩儿,这般闹腾也不知几回了。徐嫂这出苦肉计,倒比瓦舍里的杂剧更逼真些。”

章直道:“若是个读书的材料,给念哥儿作个伴读也不错。”

吕氏一听即笑,羊脂玉镯磕在案几上叮当作响道:“官人,你也忒好心了。真要读书种子,早该破土了,何须日日摔碗砸盏。”

“不过是趁着你回府,徐嫂故意在你面前安排了这一场戏,让他孩子攀个高枝罢了。”

章直闻言不由扶额道:“原来这般啊。”

章直的心计还是太浅薄了些,甚至还不如妻子看得透彻。

吕氏道:“不过官人既是派人问了,便没有收回来的道理,去念哥儿书房作个打扫吧。”

章直叹道:“是啊,我一时不察动了恻隐之心。”

“想当年我与三叔何尝不是读不起书,如今中了进士,当了官。到了真正开了眼界的时候,却不能为百姓,为天下真正地做几件事。”

夫妻二人正言语之际。

忽报张商英前来拜访。

听到张商英这个名字,章直眉头一皱,他在太学里曾与张商英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后来张商英加入了新党阵营,二人渐行渐远,不过没有彻底断了往来。

张商英的皂靴踏碎满庭月色而来,到了会客之所。他挑了西首黄花梨圈椅从容地坐下。

张商英笑着道:“这般夜色,章相公可记得?我们在国子监时半夜偷煨的党参羊肉。”

往事浮上心头,章直感慨不已,旋即道:“天觉夤夜前来,不是来叙旧的吧。”

张商英,有些不快道:“章相公,我是来帮你的,何必这般说话?”

“帮我?你不是在门下相公下面办事吗?”

张商英问道:“章相公觉得门下相公当年待你如何?”

章直也是聪明人,听到这里一下子便明白了张商英的来意。章直当然记得自己小时候好读书,于是章惇喜欢在浦城县学门前方塘边教自己读书。

这些情景他历历在目。

章直道:“事情过了很久,我都不记得了。与蔡相的恩怨,是我和他的事。我不愿劳动其他人。”

张商英一愣,自己话还未出口,便早早地被章直搪塞回去。

张商英大怒心道,我好心好意来替你和你二叔说和,你却这般不给情面,且看你如何斗得过蔡确。

张商英当即茶也不喝了,拂袖而起。

章直亦起身整理襕袍,淡淡地道:“更深露重,章某不送。”

廊下风灯忽明忽灭,映得张商英面色铁青,这一番话更是激得他大步而去。

这时候吕氏从屏风后步出道:“看样子是章子厚有意与你联手对付蔡相,为何你不答允呢?你不是说,孩童时他待你很好吗?”

章直道:“我们早断了往来,这时怎好再托他。”

“我也不愿欠他的。对付持正乃我一人之事。”

说完章直转身离开。

看着章直的背影,吕氏摇头道:“即便如此,你也不该得罪他。”

……

蔡确虽被官家勒令在府上反省,不过官家毕竟没有罢了他的相位,所以都堂和中书里有事仍是找禀告,公文需他画押。

他蔡确仍是天下不可须臾离之的蔡确,堂堂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右揆,元城埽决堤,大名、澶渊诸郡已成泽国!“通事舍人捧着劄子跪禀。蔡确只以棋枰叩案三声,对方便躬身退入竹影深处。

蔡确继续与好友黄好谦对弈。

黄好谦作为黄好义的兄长,原来也是章党一员,但对方也是蔡确的发小。

所以即便蔡确取代了章越为相,黄好谦依旧是在朝堂上坐得稳当。

黄好谦将黑子点在星位,青瓷棋罐上映着窗外疏落的竹影。蔡确的紫色官袍下摆垂落在檀木榻边。

“记得那年你入太学,只带了三贯钱。“黄好谦忽然开口,棋子叩在棋盘发出脆响,“令堂把陪嫁的银镯子熔了,才凑够你从陈州到汴京的盘缠。“

蔡确指间的玉石棋子蓦地沁凉,他忽然看见母亲明氏立在斑驳的土墙前,褪色的蓝布裙裾被晨露沾湿,却将最后半吊钱塞进他行囊。

蔡确落子时,袖口不经意间露出的金钑花腰带道:“是啊,二十年前太学斋舍屋檐下,我尚挤在薄衾里取暖,穷困潦倒之际,到你边分食一张冷炊饼。”

黄好谦笑道:“后来你中进士那日,我们在樊楼要了最便宜的羊羔酒,结果醉得把《谢及第表》写成《乞归乡书》。还记得吗?“

蔡确笑着笑着眼中带泪。

黄好谦端起茶盏轻啜:“户部又送来河北水患的劄子,说是要调用内藏库绢帛。你为何推了?”

“官家既许你理政,何苦还要做孤臣?你看向七,邢恕,哪个是堪用的?”

蔡确道:“昔年太学博士言'南人不可为相',今我以闽人领右揆,已是莫大的恩典,还求什么其他。”

棋子啪地落在三三位。

“你看这棋盘黑白劫争,终究要看禁中那局珍珑。“

黄好谦急道:“可是陈和叔之事?”

蔡确持续道:“你看这棋局黑白胜负,已不重要,你我都是棋子罢了。”

黄好谦从心底涌起一等悲凉之意,难道寒门出身注定要作棋子吗?

蔡确徐徐道:“西北若胜,万谤可消;若败……我罪上加罪!”

黄好谦惊道:“相公这个档口,你还要放手在西北一搏?”

蔡确点点头道:“我已没有退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