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非洲创业实录 > 第五十七章 萨丁迪达平原

非洲创业实录 第五十七章 萨丁迪达平原

作者:恶的呃呃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0: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东非的五五规划中,农业侧重方向在于对水资源的利用和土地治理,因为这两项是涵盖全国范围的大型农业工程,每个地方基本上都有相关需求。

因此必须注意到的是,在大湖区这种水源十分充沛的区域,节水农业的侧重方向也有所不同,同时大湖区的水稻种植区域内,水资源管理和土地治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而大湖区更加重视排水工作,具体表现就在于农业灌溉工具更加复杂化,细节化,从而实现水资源的量入为出,提高利用效率,同时建设发达的沟渠网络,引导水流向他该去的地方。

而关于大湖区水流的方向,除了顺着尼罗河向下游而去以外,东非政府在北大湖省还有一个重点工程项目,当然,这个水利工程项目实际上涉及到两个省,也就是北大湖省和图尔卡纳省,不过整体上来说图尔卡纳省是受益者。

恩斯特就对此询问道:“如今,关于你们省的调水工程,也就是从大湖区向萨丁迪达平原的西线引水工程建设如何?”

萨丁迪达平原就是东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亚高原之间的平原地带,图尔卡纳湖就坐落于这个平原上,而它的东面则是贝纳迪尔平原。

当然,这些平原一般不太出名,人们在对这些区域的划分上,更喜欢以沙漠地貌的判断,就比如贝纳迪尔平原,东非人一般就喜欢叫做索马里沙漠地区,或者东北沙漠地区。

而萨丁迪达平原的气候情况和索马里基本上差不多,所以为了加强对当地的开发利用,东非有三项重要调水工程。

当然,也可以看做两个,其中关于从东非高原引水进入萨丁迪达平原的工程,分为东线和西线,所以可以看做两个独立的引水工程。

最后一个则是从埃塞俄比亚高原引水进入萨丁迪达平原,这也可以称为萨丁迪达平原引水北线工程。

而这三线引水工程的目的就在于解决萨丁迪达平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问题,受益者都是图尔卡纳省。

不管东非高原还是埃塞俄比亚高原,它们在前世都有一个称呼,那就是“非洲水塔”。

东非高原就不需要多说了,拥有整个非洲最丰富的淡水储量,孕育出著名的东非高原湖泊群。

而埃塞俄比亚高原,降水同样丰富,是尼罗河,朱巴河,谢贝利河等东非重要河流以及东非第四大湖图尔卡纳湖的水源地,在阿比西尼亚帝国境内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上还有塔纳湖这一个大型湖泊。

所以,利用好东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亚高原的水资源,能进一步拓展东非的宜居地带,缓解区域水资源紧张问题。

而涉及到北大湖省的西线工程,就是引一部分尼罗河水,进入图尔卡纳湖西南方向的荒漠地带。

而目前,东非政府对于萨丁迪达平原调水工程的主要开发项目,除了满足图尔卡纳省的工业和生活用水以外,更多的是为了扩大本国的棉花种植区域,将这里打造成东非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

所以,在涉及到这个工程的建设进度问题上,曼弗雷德说道:“陛下,关于萨丁迪达平原引水西线工程,我们省的进度基本上完成,不过,图尔卡纳省方面进度相对比较缓慢,预计等到两年后,才能全线贯通。”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事实上在于图尔卡纳省境的建设能力相对于北大湖省差很多,虽然北大湖省是农业省份,但是他的工业规模还是比较可观的,毕竟人口体量摆在这里,而有人口,就有相对应的市场需求。

更何况,农业省份本身就在水利建设方面有更多的经验,所以北大湖省能够提前完成省内工作进度,也就在情理之中。

对于曼弗雷德高官的解释,恩斯特还是比较满意的,他说道:“在北方地区,受限于人口,经济和工业能力等原因,工程项目的开发相对其他地区比较困难,所以你们省作为靠近北方的重要省份,就更应该发挥带头作用,配合国家大方针和政策,不能抱有狭隘心理。”

恩斯特之所以这么强调,那就是因为萨丁迪达平原引水工程,这个大型水利项目,事实上对于北大湖省的作用极其有限。

在萨丁迪达平原引水工程中,除了北线工程完全由图尔卡纳省自己承担以外,东线和西线里,普鲁士省(肯尼亚西部)和北大湖省都属于付出更多,且没有太多收益的一方。

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工程放在欧美那些区域相对自治的区域,想要协调这种工程,毫无疑问会比较困难。

恩斯特接着说道:“只有北方经济发展起来,大湖区的上限才能相对应的提高,毕竟大湖区位于内陆,周边区域就相当于你们的经济腹地,所以你们现在看似吃亏,但却是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添柴加火。”

对于皇帝陛下所言,曼弗雷德也颇为认同的点点了头,他说道:“我们北大湖省也明白这一点,作为大湖区省份,我们在全国的区域,相对而言是比较差的,尤其是远离海洋这一点。”

“所以,内陆和周边贸易,是大湖区唯一的出路,尽可能弥补我们非沿海省份的缺点,而我们省的主要学习目标,就是成为类似奥匈帝国或者德国那样的内陆重要贸易,交通,交流节点。”

虽然说奥匈帝国和德国都有出海口,但是就两国的经济分布来说,他们属于内陆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而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德国和奥匈帝国周边国家的经济水平都不算差。

所以,只有区域大环境好的情况下,北大湖省的经济发展上限才能进一步提升,成为东非的经济强省。

恩斯特就点点头说道:“萨丁迪达平原引水工程,看起来你们好像有些吃亏,但是从长远来看,对于你们同样有着重要意义。”

“就拿引水工程沿线,未来种植的大量棉花等农作物来说,毫无疑问,这些基础农产品的加工,势必会反哺北大湖省的纺织业等行业,进一步降低你们纺织业发展的原材料成本,提供更加优质的原材料。”

“这样,图尔卡纳省能够通过种植更多的农作物,获得收入,你们也能获得更多的原材料和市场。”

至于图尔卡纳省,本身是不可能发展大规模工业的,所以如果图尔卡纳省的农业得到发展,最终北大湖省还是会成为受益者。

而图尔卡纳省不会大规模发展工业的原因也有很多,就比如气候上,图尔卡纳省的萨丁迪达平原区域,先天不足,将工厂建设在这里,就要建设额外的散热配套设施,而把工厂放在临近的大湖区,甚至连风扇都不需要安装。

毕竟大湖区的年平均气温只有二十多度出头,工人在这种温度下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而萨丁迪达平原的温度就有可能达到三十多度,甚至四十多度,毕竟萨丁迪达平原很大一部分都是沙漠和半干旱草原地带。

除此外,萨丁迪达平原连水源都是从外部引入,而发展工业本身就需要大量的水,反观大湖区,水源有充足的保障还能往外输出。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在于,把工业部署在大湖区,最终工业排放的污水,可以通过尼罗河流到埃及,而图尔卡纳省的萨丁迪达平原,他没有向外的河流,如果在当地建设工业,最终污染的还是东非自己的土地,而且因为地势的原因,这些污染会高度汇集。

最典型的就是图尔卡纳湖,它的上游也就是奥莫河,就是一条内流河,奥莫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部,进入萨丁迪达平原后,最终注入图尔卡纳湖,而不是海洋。

所以,理论上来说,可以将图尔卡纳湖看做东非的“罗布泊”,奥莫河则可以视作“塔里木河”。

只不过,萨丁迪达平原不是塔里木盆地,它的东面连接着平均海拔更低的贝纳迪尔平原,但是因为沙漠和干旱的气候,即便地形不受阻碍,也没有发育出注入印度洋的天然河道。

这一点有些类似,东非尼罗河行省境内,尼罗河盆地和埃及苏丹地区的交汇地带,本来尼罗河上游的水量是不错的,但是这些河水,很大一部分在东非境内被蒸发掉,还有很大一部分会被沙漠吞噬,补充地下水。

而这也是为什么发源于阿比西尼亚帝国的青尼罗河对于埃及如此重要的原因。

而奥莫河显然水量,以及下游的低洼地形和干旱炎热的气候不足以支撑其发育成为一条大型河流并且最终注入印度洋。

而东非的萨丁迪达平原引水工程,显然也会在中途有所损耗,不过,这些引水工程主要目的是为了发展农牧业,在它的末端,基本上不会有水量剩余,形成类似图尔卡纳湖一样的内流湖。

当然,东非政府的用意不止于此,这些引水工程除了经济利益以外,还肩负着改造区域生态的作用。

而这项工程最大的受害者其实还是埃及,因为萨丁迪达平原引水工程中很大一部分水源来自东非高原的大湖区,而大湖区的下游是尼罗河,东非将这些河水引入到图尔卡纳省,那也就意味着流入到埃及的尼罗河水量会变得更少。

不过,死道友不死贫道,对于埃及境内尼罗河水量减少,恩斯特是十分乐见其成的。

毕竟要知道如今的埃及包括苏丹地区,这些区域前世人口加起来将近有一亿五千万,这是一个十分可怕的数字。

当然,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埃及是典型的阿拉伯教国家,恩斯特可不希望和一亿多阿拉伯教徒做邻居,这样容易引起东非北部的“绿化”。

毕竟,埃及之于东非,就类似墨西哥之于美国,不过,好消息是埃及和东非之间的自然环境阻隔,比美国和墨西哥交界处更差。

除此外,埃及人还可以到欧洲讨生活,前世埃及国家财政收入中“侨汇”就是一个重要项目。

而这个创造“侨汇”的群体其实可以看做远东帝国的农民工,只不过埃及人打工目的地要出国,而出国目的地是欧洲发达国家,或者中东的那些石油富国。

而东非相对于埃及而言,毫无疑问也是一个“发达”国家,而且两国还是陆上邻国,所以恩斯特担心埃及人学习拉美人偷渡美国一样,未来大规模偷渡到东非,这个担心并非没有道理。

要知道东非这么庞大的一个国家,目前人口也才不到两亿,未来可能也就维持在几亿人水准,所以面对埃及这个“穷”邻居,且这个邻居还有很多让人难以接受的“恶习”,至少恩斯特在心理上是无法接受的。

所以,减少埃及的人口承载力,在恩斯特看来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前世埃及的人口增长模式,可以说过于夸张,而造成这种人口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宗教,一个是大饼政策。

前者在思想上让埃及人肆无忌惮的野蛮生长,这在很多阿拉伯教国家都是常态,后者则是政府保底,廉价大饼让埃及人生的有“底气”。

但是,纵观20世纪初,波斯湾沿岸的那些小国,卡塔尔,海盗海岸,巴林,他们人口在石油未发现前,始终无法扩大,就是因为气候过于恶劣。

东非截取更多的尼罗河水量,显然会让未来埃及的生存状况更加糟糕,但是,这显然还不够,恩斯特还有更恶毒的计划,那就是提前帮助阿比西尼亚帝国在青尼罗河上建设水坝。

阿比西尼亚帝国再怎么说也是基督教国家,而且近些年在文化上迅速东非化,所以在文化上和东非差异性越来越小,所以相对于埃及这种“难以改变”的国家,恩斯特不担心阿比西尼亚帝国未来人口增长。

当然,难以改变并不意味无法改变,只不过像东非或者欧美等帝国主义国家废物基本上办不到这一点,但是,让工党来办说不定就有奇效。

如果,埃及能变成俄国一样的红色国家,那说不定未来人口增速就可以降下来,俄国型工党对付宗教十分有一套,加上大规模普及教育和发展工业,所以就前世情况来看,工党国家的生育率普遍不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