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非洲创业实录 > 第五十六章 技术进步

非洲创业实录 第五十六章 技术进步

作者:恶的呃呃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0: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其实想一想也明白这个道理,如果尼罗河盆地但凡适合人类居住的话,埃及或者其他北非文明早就南下了,而从阿拉伯教在非洲的分布地图就可以看出,他们反而和西非交流更加频繁,在西非有一堆信仰阿拉伯教的黑人国家和部落,这进一步证明了东非和北非交汇地带环境的恶劣。

当然,除了气候因素以外,古代非洲土著其实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欺负,至少在冷兵器时代,就算文明相对落后的黑人对于北非的阿拉伯文明也有一战之力。

而在东非尼罗河行省地带,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也正是北部沙漠地带,至于南部,除了少数城市以外,基本上没有多少人口存在。

而具体原因,除了气候恶劣以外,南部地区经常洪水泛滥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试想一下,本来尼罗河盆地就有雨季,而上游大湖区雨季的河水也在这时往这里排水,当地发生洪水的概率自然也就更高一些。

雨季过后,尼罗河盆地又容易干旱,主打一个反复折磨,所以东非对于尼罗河行省的建设一直都比较滞后。

恩斯特就对此说道:“整个东非北方,气候相对于中南部更加恶劣,资源上也没有太大优势,所以大湖区是最靠近北部的宜居地带,自然而然的,你们也要肩负带动北方经济发展的重任。”

“而在东南非共同市场建立以后,大湖区更是处在这个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中心位置,比利时刚果殖民地,南德意志王国,阿比西尼亚帝国,意大利红海殖民地等国家陆地贸易的交汇节点,就在大湖区。”

“甚至进一步拓展,这里未来有可能成为北非,西非和中南非的陆上贸易交汇地带。”

北大湖省的地理位置,形象点来说,简直就是东非版的“河西走廊”,东面地形和地貌相对复杂,地势上从东非高原到索马里等平原地带,地势落差大,而再往北又遇到埃塞俄比亚南部山地和峡谷阻隔,且中间经过地区多沙漠,交通建设成本高,难度大。

而西面则是刚果雨林,更不利于交通建设,这就使得东非的交通线路,大部分集中在大湖区,然后再从大湖区分流,前往北非和西非等区域。

这一点从东非的铁路建设特点就可以看出来,大湖区东部的图尔卡纳省、朱巴省和北方省,只有两条南北走向的铁路线,而西侧的刚果雨林地区铁路线也只有两条。

而这几条铁路线都是东非政府优先从国防角度建设的干线铁路,方便东非对北方地区的控制。

反观大湖区经过的铁路干线则多达五条,三条南北走向,两条东西走向,这使得大湖区成为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

而且,除了干线铁路以外,大湖区还建设有众多支线和地方铁路,形成了相对发达的铁路网络。

从经济层面上来看,差距就更加明显,不经过大湖区的铁路干线,基本上很难盈利,因为沿线人口,城镇,经济和资源都难以支撑铁路建设成本的回收。

尤其是经过刚果盆地腹地的中央铁路,不仅经济效益差,而且维护成本高,而这条路线当初建设的初衷就是为了方便东非军队迅速向北方地区集结。

毕竟中央铁路建设的年代,埃及作为英国的重要殖民地,它是有可能对东非造成一定威胁性的,而且客观来说,东非北部邻国更多,国防压力相对要大。

虽然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东非北方的国家和各国殖民地,一摊烂泥,但是谁能预料到未来,北方是否会有国家逆天改命,从而威胁到东非的边境地区的安全。

总而言之,铁路和其他陆地交通建设,选择大湖区的性价比最高,其他地区并非不能建设,但是代价太高,也就是国家托底,才能建设那些贯通热带雨林和沙漠的铁路。

恩斯特说道:“未来大湖区,必须要重点推动的就是和北非,西非的贸易,毕竟大湖区属于内陆地区,而20世纪是海洋的时代,你们本来在地理位置上比沿海区域差了一筹。”

“所以,更应该重视和国内其他区域,以及北非西非的经济联动,尤其是南德意志王国,阿比西尼亚帝国。”

“阿比西尼亚帝国是人口超千万的大市场,而南德意志王国的潜力更高,未来还有埃及,利比亚等地区。”

“先不说工业,在农业方面,前景就比较广阔,毕竟西非和北非目前粮食产量都不容乐观。”

“借助铁路,你们就能以较低的成本,把粮食卖到这些地区的内陆腹地。”

之所以是内陆腹地,道理也很简单,那就是西非和北非也有沿海,沿海区域,粮食进口的选择性更多。

而东非的优势在于建设了非洲最强大的内陆铁路网络,且已经把这个铁路网延伸到南德意志,达尔富尔,阿比西尼亚等国家和地区。

而这些铁路也是目前这些国家和地区腹地,对外贸易和交流成本最低的路线。

除非他们能够以本国为核心,修建从内陆到沿海的铁路,南德意志王国或许还有可能,但是阿比西尼亚帝国完全是一个内陆国,而达尔富尔也被埃及,利比亚,东非和南德意志环抱在非洲腹地,就当下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来说,他们只能抱紧东非的大腿。

而曼弗雷德说道:“这一点陛下放心,这些年我们省的粮食出口,一直都在增长,尤其阿比西尼亚帝国还有意大利红海殖民地是最重要的海外客户之一。”

“唯一的麻烦就是我们省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而以稻米作为主要口粮的国家,在非洲大陆上很少见,饮食习惯问题是制约我们对北非地区粮食出口的主要制约因素。”

水稻能成为东非人的第一大主食,经过了几十年时间的推广,毕竟当初东非移民也很少有以稻米作为主食的习惯,欧洲不用说,就是远东移民同样如此,毕竟东非的远东帝国移民大部分来自北方地区。

而之所以,水稻能受到东非政府的大力推广,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水稻更适合在东非种植,虽然东非的小麦种植面积也不少,但相对于温带地区的小麦质量和产量还是差上许多。

说白了,就是水稻的单位产量高,所以更容易受到东非政府的青睐,而且对东非的气候适应性更强,而在主粮中,水稻和小麦在全世界都是第一档的存在,大部分国家都会因地制宜的在这二者中考虑。

关于饮食习惯对东非粮食出口造成的问题,恩斯特当然也没好的办法,他也只能说道:“粮食出口总体来说还是要看价格,事实上我们和美国是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对外粮食倾销国家。”

“但是,小麦确实不是我们的强项,别说和美国竞争,就是阿根廷,以及欧洲一些国家在这个领域的优势也比我们大。”

“反观如今,东南亚,远东,日本,南亚,中东,还有一些极度落后国家和地区,我们还是可以争取的。”

东非的水稻质量不算差,至少对于大湖区和平原省两个地方而言,稻米口感在全世界算是比较优良的,因为这两个地方的农业条件最好,除此外就是靠东非的农业技术提升了。

恩斯特说道:“粮食是帝国对外扩张影响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性丝毫不逊色于能源,矿产,所以扩大我国的粮食市场尤其重要。”

人是铁,饭是钢,任何国家都离不开粮食,控制一个国家的粮食,就拿捏住了这个国家的命脉。

所以恩斯特强调道:“在推广东非粮食出口的过程中,不妨进行适当的让利,尤其是在亚非拉等经济不发达地区。”

“对于这些地区的民众而言,生存才是第一要考虑的问题,所以他们更重视价格高低,而这个过程中,我们东非就有可以操作的空间。”

整体来说东非的粮食价格在全世界都属于最便宜的一档,毕竟东非因为地处热带的原因,可以实现一年多熟。

曼弗雷德高官说道:“陛下放心,这也是我们省这些年来粮食出口的一个重要策略,通过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我们省的粮食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

“这也是近些年来我们省粮食出口产量不断攀升的一个重要因素,除此外,我们省现阶段也在积极争取提高农产品形象宣传,从而向中高端农业市场进军。”

“尤其是经济作物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全省的食品加工行业,也因此得到了大力发展,培植了一批优秀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同时,我们围绕出口问题,正在积极建设和扶持一些本土的外贸和商业公司,以此为着力点,扩张我们省在全球农产品市场的影响力。”

只靠粮食作物,北大湖省农业经济的上限肯定高不了,但是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作物国家,尤其是在热带经济作物领域,东非有着雄厚的资本和优势。

而北大湖省的经济作物种植同样在东非占有重要地位,而再加上畜牧业,北大湖省在农业领域可以称得上是农业多面手。

就拿前世远东帝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东北来说,粮食和畜牧业都不错,但是却不适合经济作物的发展,唯一拿的出手的也就是糖类作物和药材两个领域了。

而相比较之下,大湖区能种植的经济作物种类,就比较太多了,比如纤维作物里,棉花和各种麻类,油料作物里花生,油菜等,糖类作物也就是甘蔗,饮料作物更是全面,茶叶,咖啡和可可等等。

如果单就农业条件来说,大湖区的农业基础条件,简直和南非的矿产资源禀赋相差无几,南非拥有工业发展的大部分主要矿产资源,而大湖区则可以在农牧业方面全面开花。

对比,曼弗雷德的总结是:“我们省的目标是打造世界上重要的农业综合体,包括各类基础农产品种植,以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最后是完善的对外销售渠道。”

“实现在农林牧渔上,都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大湖区的农业种植技术和农产品加工技术提升,农业品牌建设等问题。”

对此,恩斯特颇为赞同,他说道:“技术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国家在这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从过去水利建设,到后来大规模推广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化工产品发展。”

“如今,东非农业随着时代发展,也到了新的转折点,其中的关键就是技术和品牌问题。”

“包括培育优良品种,配套和建设更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发展节水农业,发展区域特色农业,改革农业管理系统等等。”

“光是在五五规划期间,全国就有众多农业领域相关的科研重点项目落地,你们也要把握这个机会,加强和企业,大学,科研单位的合作。”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东非农业转型的需要以外,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东非在一战中赚了不少钱。

而对于这笔意外财富的利用,当然是更多的投资过去东非无力开展的一些项目,就比如十分烧钱的航空航天,原子能,核物理等等诸多大型项目。

而东非的农业科研项目,也获得了不少资金,毕竟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尤其是东非这种想要在农业领域拓展自身影响力,最好能够在一些区域内实现农业霸权的国家,自然也要重视农业技术的进步。

东非在一战中捞到的好处不仅如此,除了获得许多科学领域研究的资金以外,从欧洲获得的技术和人才也能起到很大作用。

从这一点上来说,一战为帮助东非实现了全国科研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包括人才,技术和资金等等方面的支持。

虽然说,没有这些因素,东非照样会按照自己的计划发展,但是毫无疑问,正是因为从一战中获取了大量利益,才能帮助东非大大缩短经济转型的时间,当然,具体效果现在肯定还看不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