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94章:不可让魏王伤到丝毫

“大理寺都要变成太子的后花园了。”

“苏少卿抓了长安两县县衙的县尉,先前说是关几天,调查调查,然一直关到现在都不肯放。”

“我前几日去问,寺卿,你猜他怎么说?”

“他竟然说还要跟太子知会一声才行。”

“那贺兰楚石的案子,死的可是范阳卢氏的人,就一些乱七八糟,不知从哪弄来的线索,苏少卿就说这事跟贺兰楚石没关系了。”

“今天一大早,他就把人给放了,这是哪门子道理。”

“寺卿,这样下去不行啊,大理寺都快成他苏少卿的一言堂了。”

大理寺公廨内,孙伏伽坐在椅子上,听着旁边大理寺丞不断唠叨。

最近陛下体恤百官当值辛苦,特命工匠给皇城官署都造了椅子和案几。

坐在椅子上当值,确实整个人都要舒服不少,可比跪坐要轻松多了。

累的时候还有个后背可以靠着。

最开始的时候,还有文官上疏,请求撤掉桌椅,说是有失体统。

这才两三日,就没人说这个事了。

“贺兰楚石的案子,苏少卿把卷宗交给我看了,上面的线索,证据,都比较充分,完备。”

“比如那卢思礼身上的伤势,跟当时贺兰楚石在酒肆的动作,就完全对应不上,明显是后有人所为。”

“单是凭借这一点,卢思礼的死,便跟贺兰楚石无关,是有人栽赃陷害。”

“那贺兰楚石,是东宫千牛,还是侯尚书的女婿,苏少卿放人,那也是应当的嘛。”

孙伏伽没有因为寺丞的话而有所波动,语气平缓的说道。

寺丞语气一滞,接着道:“好,贺兰楚石的事我就不说了,那苏少卿关押两县县尉,又作何解释。”

“最近长安城这般凌乱,没有县尉主持大局,各坊的不良人无端生事,致使长安混乱不堪。”

“苏少卿却抓着人不放,这是居心何在。”

孙伏伽停下手中批改卷宗的笔,放在了砚台上,而后深深的看了一眼寺丞。

叹了口气道:“长安两县县尉的卷宗,苏少卿也交给我看了。”

“原本就一个案子,但是现在,已经牵扯到几个案子了,这还是留了情面,不然已经能革职流放了。”

“否则你以为县令不来说,让你来说,是为何呢。”

整个长安城,一百多万人口,两县尉管着。

这里中饱私囊,滥用职权之事,简直是多不胜数。

太子那边只要一句话去查,别说几个案子,十几个,几十个都能关联上。

这里头的关键不在于县尉,而在于太子跟魏王之间的斗争。

东宫那边,摆明了是要把两个县尉的官职给拿下。

之所以关着不放也不判,根本在于东宫可能还没有合适的人选,来接替这两个职位,所以就这么一直拖着了。

县尉确实重要,然而即便没有县尉,还有金吾卫,监察御史,长安也不存在乱起来。

这个‘乱’字,可不能随便说。

寺丞满脸羞愧的走了,他确实是收了别人的好处来说情的。

要是别的案子,寺丞直接就放人了,但这两起案子,都是寺卿少卿主管,寺丞也只能是干看着。

孙伏伽抬头看行窗外的天空,轻轻叹息:“多事之秋啊。”

——

东宫正殿。

曾经的万年县不良帅纪昭,终于是返回了长安。

还带回了两个真骨。

新罗阶级划分严格,采用骨品制。

朴、昔、金三家王族地位最高,称为“圣骨”,不但可世袭王位,还独占整个官僚体系,拥有无上权力。

圣骨男与圣骨女所生孩子的血统为第一骨级,既为王族。

大小贵族依次分为“真骨”,也能在官僚体系中担任重要官职,有机会继承王位。

“新罗真骨朴逸云、金睿轩。”

“拜见大唐太子殿下。”

“殿下天威,如日之辉。”

两个新罗贵族,恭恭敬敬的跪在地上,用带着口音的汉语恭声说道。

新罗并非完全说汉语,他们有自己的新罗语,也有自己的文字,称为吏读。

吏读是一种借用汉字的音和义标记新罗语的特殊文字形式。在新罗,吏读主要用于官方文书、历史记载、文学创作等方面。

受中原王朝的影响,新罗的中上层贵族,向来以说汉语,写汉字为骄傲,新罗语主要是中下层新罗大众在使用。

不良帅纪昭讲述道:“殿下,这两个新罗贵族,是从营州带回来的,他们是新罗的邑正,跟咱们的县令差不多。”

“他们的县城,被高丽人攻破了,这两人逃了出来,逃到了营州。”

“臣便把他们带回来了,想来他们能帮助到太子殿下。”

李承乾摆摆手,旁边的内侍文忠当即明白了意思。

招来东宫卫士,把两个新罗人带了下去。

不良帅纪昭有些紧张,他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如果你早回来几天,这两人对孤有大用,孤也不会计较你延误时机的事情。”

“但是到了今天,这两个新罗人已经没用了。”

如今朝廷这边,都已经确定要攻打高丽了,借助新罗人来进行施压,也就没有了意义。

不良帅纪昭心里有些憋屈。

这一个多月来,他带了十多个兄弟,马不停蹄,赶赴边关。

原本就是打算抓几个新罗人回去凑数,无意中听到了关于新罗贵族的消息。

于是跟别人干了一场,好几个兄弟还差点丢了性命,受了重伤,还在营州那边养伤呢。

这才把这两个新罗贵族救下来。

也是因为救人的关系,导致耽误了回来的时间。

结果回到长安,太子却告诉来迟了,没用了。

“臣不明白。”纪昭的声音有些干涩。

在大唐,即便是普通百姓,也可以自称为臣。

李承乾道:“孤可以很明白的告诉你,孤让你去找人,是为了为攻打高丽,找到足够的借口。”

“但就在三天前,因为朝堂上的一些关系,如今基本上已经达成了攻打高丽的意见。”

“所以你现在带回来的新罗人,已经没用了。”

纪昭听完,苦涩道:“臣明白了。”

这就相当于,所有的努力都泡汤了。

李承乾看到纪昭一脸失落的样子,不急不慢喝了口茶水,这才缓缓说道:“不过嘛”

听到这话,纪昭顿时抬起头,目光炯炯。

李承乾继续道:“你能完成这趟差事,虽说没给孤带来用处,但却让孤看到了你的诚意。”

“时机不对,不是你的问题,这是天时不够,然孤觉得你是个能做事的人。”

“原本孤是打算,把你召进东宫,不过现在情况有变。”

“万年县县尉,涉及多件案件,现已经被大理寺关押,按照目前的情况来说,即便是能出来,也是要被革职的。”

“这县尉的职位嘛,也就空缺了下来。”

“你是万年县先前的不良帅,对于万年县的情况,想来是熟悉得很。”

“如果孤让你来当这个县尉,可是有信心,把万年县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处理妥当了?”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纪昭以为这次办事不利,白跑一趟,没想到太子竟然要把万年县县尉的官职让他做。

对于纪昭来说,东宫校尉确实香,可哪里有县尉舒坦。

“臣先前不过是小小不良帅,从未担任过官职,不敢妄言能干好县尉的差事。”

“但臣厮混多年,对万年县大小情况都算熟悉。”

“殿下如此信任臣,臣必当肝脑涂地,以报殿下知遇之恩。”

“臣定当竭尽全力,当好万年县县尉,把万年县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处理妥当,不辜负殿下的期望。若有半分懈怠,臣愿受任何惩处。”

纪昭心中一阵激荡,他知道这是自己难得的机遇,当下不再犹豫,跪地抱拳,言辞恳切。

李承乾满意地点点头:“好,孤就等着看你的表现。起来吧,从今日起,你便好好准备,待时机成熟,你便接任万年县县尉一职。”

纪昭站起身来,眼中满是坚定:“殿下放心,臣定当不负所托。”

县尉的品第跟东宫校尉比起来天差地别,然品第虽底,实权不小。

尤其是油水这块,可谓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

太极宫,两仪殿。

“陛下,侯尚书来了。”

“让他进来吧。”

“是,陛下。”

殿内,李世民手中正拿着一本文册。

这本册子上写着的,正是这段时间,长安各大诗人歌颂魏王的诗词。

除了那首最为出名的将军行外,还有足足二三十首之多。

不多时,侯君集走了进来。

“拜见陛下。”

“赐座。”

“谢陛下。”

侯君集坐在椅子上,不由感叹道:“太子这椅子,正是好啊,现在办公的时候,轻松多了。”

“公廨的官员如今当值时,都在说着陛下的好,给大家都配上了这椅子坐。”

李世民看到侯君集进来,放下手里的文册。

“看来你挺喜欢的,家里也安置上了吧。”

“臣可是打造了许多呢,各个屋子里都配了,尤其是读书的时候,感觉方便多了。”

李世民笑道:“让你多读书,肯定是有用处的。”

“现在不就要用上了吗,高丽的事情,可是都知晓了。”

侯君集道:“都知晓了,在臣看来,太子的话不无道理,这高丽本就要打,早打晚打都是打,那还不如趁早了。”

李世民点头道:“朕也是这般想的,此次叫你过来,就是想跟你聊聊打高丽的事情。”

“如今李卫公他身子不适,都是早些年在战场上留下的暗伤。”

“那高丽山高路远,朕担心李卫公这身体受不住,因此朕思来想去,这打高丽的重任,还是要落在你肩膀上啊。”

侯君集闻言,神色一肃,连忙起身拱手道:“陛下如此信任臣,臣必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只是高丽之地,地形复杂,气候多变,且其兵强马壮,不可轻视。臣虽有信心领军作战,但还需陛下给予充分支持。”

李世民微微颔首,道:“朕自然会全力支持你。你且说说,此次出征高丽,你有何具体方略?”

侯君集沉思片刻,道:“陛下,臣以为,此次出征高丽,当以稳扎稳打为主。”

“先派遣探子深入高丽境内,了解其地形、兵力部署等情况。”

“而后可分兵多路,从不同方向进攻,使高丽军队难以兼顾。”

“再是要充分利用我大唐的水军优势,从海上对高丽进行攻击,以打乱其防线。”

李世民听后,微微皱眉道:“分兵多路,虽可使高丽难以应对,但也容易被其各个击破。且水军作战,风险较大,若有闪失,恐影响全局。”

侯君集道:“陛下所言极是。臣之方略,只是初步想法,具体作战方案,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不过,臣以为,此次出征,关键在于速战速决。”

“高丽之地,远离我大唐本土,粮草补给困难。若战事拖延太久,对我军极为不利。”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你说得有道理。那你认为,此次出征,需要多少兵力?”

侯君集道:“陛下,高丽虽兵强马壮,但毕竟是小国。臣以为,有十五万大军足矣。其中,步兵十万,骑兵三万,水军两万。再加上粮草辎重等,当可一战而定高丽。”

李世民沉默片刻,道:“十五万大军,不是小数目。且此次出征,耗费巨大,朕需好好斟酌。”

“对了,魏王的事情,你可是听说了。”

侯君集不由道:“魏王在长安城声势这般大,臣自然是听说了。”

李世民道:“如今魏王麾下,多是世家精锐,可谓兵强马壮,届时攻打高丽,可为主力先锋。”

“当然,魏王身子弱,你要多多注意,若是伤了一根毫毛,朕拿你是问。”

侯君集听到这话,眼神闪烁。

自然是明白了李世民的想法,这是要让自己,多多消耗世家兵力啊。

至于魏王的事情,侯君集也没太过上心,怎么打都不可能轮到魏王上场,有什么危险可言。

“臣明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