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404章:这天下让给太子又何妨

先农坛。

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巨大的轰鸣响彻天空,让所有人都有了少许的楞神。

但紧接着,大家都反应了过来。

那是火药爆炸的声响。

而传来的方向,是东北方,而那里,正是大明宫。

右金吾卫的将士们,眼神变得锐利起来,纷纷把手放在刀柄上。

羽林卫也立即有了紧张的应对。

台下。

长孙无忌看向远方的目光收了回来,跟房玄龄对视一眼,两人感受到了心中的震惊,也从各自的眼神中,有了判断。

太子的火药工坊,炸了。

他们已经顾不及这是怎么回事,因为紧接着带来的,是即将到来的巨大变革。

台上。

李世民远眺的目光转回,微微偏头看向太子。

“是大明宫。”

李承乾眼神平静,好像炸掉的火药工坊跟他没有关系。

“是父皇的手笔吗?”

很直接的询问,没有什么弯弯绕绕。

李承乾毕竟不是神仙,自然不可能什么都能算计到。

按照目光的情况来看,火药工坊的爆炸,最为得利的自然是李世民。

况且就今天的安排来看,确实跟李世民脱不开干系。

火药是李承乾最大的保障,就是因为有了足够的火药,所以才能有所震慑。

所以李世民趁这次机会,安排人去炸了火药工坊,也是情理之中。

“不是朕所为。”

李世民微微摇头,直接否认。

说完,顿了顿,又道:“太子可信?”

李承乾也很直接:“我信。”

这反而让李世民有些惊讶了,因为他这话说出来,自己都有些不信。

祭祀祭奠都是他所准备的,羽林卫跟右金吾卫各自备三千人,也是他安排的。

这个时候火药工坊被炸,怎么看都是他所为。

然而太子却说信了。

“若是父皇所为,我相信父皇不会否认,也没必要瞒着。”

面对李世民的疑惑,李承乾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都到了这份上,纠结是与不是,还有什么意义。

局势已经来到了临界点。

李世民微微点头,略微沉默后道:“承乾就不好奇是谁所为?”

李承乾呵呵一笑:“既然不是父皇,那就是青雀稚奴,不然还有谁呢。”

长安城中的争斗,就是他们自己一家人的事情。

除此之外,还有谁能,谁敢?

这些都不用猜,闭着眼睛都能想到。

李世民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把目光放到了台下魏王跟晋王的身上。

只是一眼,李世民就很快判断出来。

这件事是稚奴干的。

这很好判断,因为魏王的神情有些迷茫,而晋王太过于镇定了。

到了这份上,晋王是演都不演了。

确实,太子的火药工坊炸了,也没必要继续演。

李承乾自然也能看出来,笑着说道:“我倒是小瞧了几分稚奴,他比青雀果断多了。”

“看青雀这样,怕是还中了稚奴其他算计吧。”

李世民叹息道:“确实如此,前日青雀入宫见我,说你暗中筹备了兵马,要趁这次祭祀,将他与稚奴格杀。”

李承乾反问道:“父皇不信?”

李世民摇头道:“我自是不信,若你真要狠了心,也不会拖到今日了。”

李承乾淡淡道:“原本是不打算这般的,然今日过后,却不同了。”

这是告诉李世民,因为今天的事情,所以改变了想法。

魏王跟晋王,必须死。

李世民长叹一声:“兄弟阖墙,何苦如此。”

“若我求你,可否留他们性命。”

李承乾仔细的看了看李世民,道:“还未开始,陛下就认为要输吗?”

李世民回道:“朕只是希望给他们留一条后路。”

“太子难道觉得自己一定能赢。”

“没有了足够的火药,玄武门可不是这么好打。”

李承乾点点头:“没有火药,确实多了几分麻烦,但陛下觉得,我把所有的寄托,都放在火药上吗。”

李世民平淡道:“那也要试过才知道。”

似是不想在这件事过多纠扯,李世民说道:“今日还须祭奠你母后,约束好你手下。”

李承乾点点头,对着下面摆摆手。

右金吾卫收到指示,自然没有了剑拔弩张的意味。

不管是什么情况,祭奠长孙皇后这事,都不容有所变动。

在李世民跟李承乾眼里,这比祭祀更为重要。

先农坛的祭坛在暮色中肃穆矗立,三层汉白玉台基托举着青灰色的祭殿,檐角铜铃在穿堂风里发出细碎的声响。

长孙皇后的灵位已由内侍恭敬摆于殿中,明黄帷幔垂落,映着前方三足鼎炉中腾起的袅袅青烟。

檀香混着艾草的气息弥漫开来,暂时压过了远处大明宫方向若有似无的焦糊味。

李世民携李承乾走在最前,玄色祭服的下摆扫过冰凉的石阶。

羽林卫与右金吾卫的将士按列站定,甲叶摩擦的轻响与将士们刻意放轻的呼吸声交织,让空气里的庄重多了几分紧绷。

台下的官员们垂首而立,长孙无忌与房玄龄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未散的惊悸。

火药工坊的爆炸像一块巨石投入死水,而祭奠仪式如同巨石砸落前的最后一道涟漪,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

“上香。”司仪官的声音穿透寂静,带着古雅的拖腔。

李世民接过内侍递来的三炷檀香,火光在他眼中映出微颤的亮斑。他缓步走到灵位前,躬身将香插入鼎炉,动作沉稳得近乎刻板。

殿内烛火摇曳,将他的影子投在帷幔上,忽明忽暗。

李承乾跟在其后,指尖触到温热的香柄时,余光瞥见台下魏王李泰攥紧的拳头,还有李治低眉的神情。

在祭奠日动手,李治在李世民心中情分大减,只是现在不是追究这些问题的时候。

“读祭文。”

翰林院学士展开明黄卷轴,声音朗朗响起:“维贞观二十年,谨以清酒庶羞,敢昭告于文德皇后长孙氏之灵……”

祭文详述长孙皇后的贤德淑慎,从“佐朕于潜邸,共历艰难”到“母仪天下,仁惠滂沱”,每一字都像是从时光里剥出的旧茧,裹着李世民与朝臣们,太子魏王晋王共同的记忆。

祭文读完,按例需太子上前奠酒。李承乾接过玉爵,酒液在爵中微微晃动,映出他沉静的脸。

他没有立刻动作,而是转向李世民,低声道:“母后在天有灵,当见今日之变。”

李世民没有接话,只是看着灵位上“文德皇后”的题字,眼中掠过一丝复杂的光。他知道李承乾的言外之意,祭奠之后,便是兵戎相见。

而后便是魏王跟晋王上香。

李泰站在太子旁边,颇有些胆怯。

李治却昂首挺胸。

祭奠过后。

李世民看了眼太子,想说什么,却最终未说,径直离开。

目光中没有魏王跟晋王。

李承乾看着李世民离开的背影,眼神平静。

看到父皇走了,魏王跟晋王也赶忙溜,不敢多待。

谁知道太子会不会趁机把他们格杀了。

是夜。

太极宫的深夜远比先农坛更显沉郁。

甘露殿内,鎏金兽首香炉里焚着龙脑香,青烟如丝缕般缠绕在殿中立柱的蟠龙雕纹上。

李世民斜倚在铺着玄狐皮的御座上,指间捏着一卷未展开的军报,烛火在他眼角刻下的纹路里明明灭灭,映得那双曾扫平天下的眼眸此刻只剩深不见底的疲惫。

长孙无忌与房玄龄垂手立于丹墀下,朝服的玉带钩在烛光中泛着冷光。自先农坛祭奠归来,宫中的气氛便如拉紧的弓弦。

羽林卫已连夜换防,玄武门至太极宫的各条甬道都增了三重岗哨,甲士们的矛尖在宫灯照耀下连成一片寒芒,连巡逻宦官的脚步声都刻意放轻,唯恐惊扰了这暴风雨前的寂静。

长孙无忌率先打破沉默,声音压得极低:“是李勣动的手,召了曾经的旧部,加上左金吾卫的心腹,凑了五千骑,突袭太子的火药工坊。”

李世民淡淡道:“稚奴倒是有几分本事,还能说动李勣。”

这话也不知道是夸奖还是嘲讽。

“陛下!”

长孙无忌上前一步,语气急切:“太子没了火药,必定要强攻玄武门。”

“虽是炸了火药工坊,然太子手中必定还有不少遗留的火药,须加防范。”

李世民点点头,但没有在玄武门的事情多做讨论。

此前针对太子,早就有了周密的布局,玄武门也是多次加厚。

太子手中剩余的火药,大概是不能直接轰塌玄武门的。

而若不能破玄武门,太子便成了瓮中之鳖。

从局面上来说,李世民的优势很大,而太子是被逼着不得不先行动手。

只是攻城,又岂是这么简单的事。

玄武门的城墙,可不是那么容易破的。

留给太子的,不过两三日功夫。

两三日内,若不能破城,长安外的府兵涌进,等着太子的就是被围杀。

“玄龄。”

李世民忽然问道:“你还记得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吗?”

房玄龄浑身一震,垂首道:“臣不敢忘。”

那一年,他随李世民在玄武门设伏,亲手草拟了诛杀李建成、李元吉的诏书。

此刻旧事重提,让他瞬间明白了陛下的用意。

“当年朕是不得不发。”

李世民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但承乾……他本不必走到这一步。”

白日对观音婢的祭奠,让本就多愁善感的李世民心中五味杂陈。

权力的漩涡终究还是吞噬了这个儿子,正如当年吞噬了他的兄弟。

房玄龄低声道:“陛下仁厚,但太子既已行此险着,臣等唯有竭力护陛下周全。”

他顿了顿,补充道:“臣已让尉迟将军把控了皇城各坊门,若玄武门有失,可保陛下先行撤离内廷。”

李世民真的很难输,哪怕是玄武门被破,他就不能离开内廷吗。

届时十余万禁军,太子拿什么来进行追击。

“撤?”

李世民冷笑一声,眼中重新燃起帝王的威严:“朕从太原起兵,身经百战,何时怕过背水一战?”

“当年太上皇若在玄武门之变时暂避,朕如今是在潞州做个闲散王爷,还是在刑场做个断头鬼?”

当年破了玄武门,李渊难道不能逃,非得乖乖禅位?

要知道当年的长安,是李渊的长安。

而李世民能够召集的兵力,只有八百人。

长安禁军虽没有现在多,但随便调几万人不是多大的事情。

如果不是李渊心甘情愿,李世民怎么能当太子。

有传闻说李渊被李世民掌控,不得不禅位。

这个说法其实是比较可笑的。

因为当时李世民手下的兵权,大多数都没了,麾下只有八百人。

也是因为李建成的大意,占尽优势以为自己必胜。

如果没能当场格杀李建成跟李元吉,李渊可不见得会让皇位。

“陛下,今时不同往日!”

长孙无忌急得额角青筋直跳,“武德九年是陛下占尽先机,可如今太子失了火药,已是困兽之斗。但若让他破了玄武门,内廷兵力空虚,万一……”

李世民闻言,摆摆手,打断了长孙无忌的话。

“万一他破了玄武门!”

李世民声音轻得像飘在半空的香灰:“那朕禅位给他,又何妨。”

殿内霎时静得能听见甲士巡夜的甲叶摩擦声。

长孙无忌跟房玄龄完全没想到,陛下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长孙无忌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陛下是开创贞观之治的英主,岂能将自己与……与当年之事相提并论?太子行的是谋逆大罪,陛下是捍卫社稷!”

李世民低头看着跪在地上的国舅,眼神里忽然漫起一层水雾:“谋逆吗?”

“当年我杀兄逼父,又何尝不是谋逆?不过是赢了,若输了便是‘乱臣贼子’。”

顿了顿,李世民声音唏嘘:“若承乾真有本事破开玄武门,杀进这殿内见朕,那便是他命里该有这天下。就像当年,是我命里该有。”

李世民起身走到窗边,推开雕花窗棂,夜风吹散了他鬓角的白发。

远处玄武门的轮廓在夜色中像一头蹲伏的巨兽,城楼上的灯笼明明灭灭。

“你们总说要护朕周全!”

他背对着二人,声音被风吹得断断续续:“可你们想过没有,若朕连自己儿子都镇不住,这龙椅坐得又有何滋味?”

“当年父皇若能镇住我,何至于禅位?今日我若避了,便是告诉全天下,李世民怕了自己的儿子。”

房玄龄上前一步,轻声道:“陛下不是怕,是顾念父子之情。”

李世民没有回答,走到御座前,缓缓坐下。

“退下吧。”

李世民闭上眼,挥了挥手:“让朕静一静。”

殿内的人鱼贯而出,只留下李世民独自坐在空旷的大殿里。

烛火跳跃着,将他的影子投在身后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上,影子的轮廓与画像中的人物重迭又分离,仿佛当年的铁血帝王与今日的疲惫父亲在光影中撕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