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320章:朕到底做错了什么

掖庭宫的一处偏殿内,烛火摇曳。

杨妃身着一袭素色宫装,神色凝重地坐在榻上,手中执着一卷文书,正细细研读。

贴身侍女绿枝轻手轻脚地走进来,犹豫再三,还是开口打破了这片寂静。

“娘娘,奴婢实在是心中不安。吴王若是起兵响应太子,那陛下定会龙颜大怒,到时恐怕会迁怒于娘娘啊。”

绿枝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眼中满是担忧。

杨妃缓缓放下手中文书,目光投向远处,似是穿透了这重重宫墙,思绪飘向了远方。“绿枝,你跟随本宫多年,许多事你虽看在眼里,却未必深知其中缘由。这朝堂之上的风云变幻,岂是表面这般简单。”

绿枝垂首,轻声道:“娘娘,奴婢愚钝,只是觉得陛下向来对娘娘敬重有加,吴王又是陛下宠爱的皇子,如今却要走到这般对立的局面,实在令人揪心。”

杨妃微微叹息,起身踱步至窗前,望着窗外那片被夜色笼罩的宫苑,开口说道:“绿枝,你可知,我杨氏一族,虽在前朝贵为皇族,可自大唐立国以来,处境便一直微妙。陛下虽待我不薄,但朝堂之上,那些世家大族,又有多少人真正接纳我们?”

“我儿恪儿,他身负杨氏血脉,在这立储一事上,本就处于劣势。平日里,他虽勤勉努力,一心为大唐社稷着想,可就因为这出身,诸多机会都与他擦肩而过。”杨妃的眼中闪过一丝痛惜。

历史上,在李承乾被废之后,李世民确实有想过把皇位传给吴王李恪。

李恪英武果敢,性格与李世民颇为相似。

除开太子跟魏王外,李世民大概最喜欢的,便是吴王李恪了。

哪怕是晋王李治,都要稍微靠后一些。

只是杨妃作为隋炀帝杨广之女,吴王李恪身兼隋、唐两大皇族的血脉。

唐朝的建立是基于推翻隋朝,李世民麾下的绝大多数勋贵高官都是因反隋而崛起。

若吴王李恪成了皇帝,前朝势力死灰复燃。

必然要对本朝官员进行清算。

五姓七望也好,关陇集团也罢。

都是坚决反对的。

这就是吴王李恪的悲哀了。

杨妃继续道:“太子此番举事,看似冒险,实则是我们杨氏一族翻身的大好时机。若太子能成事,登上皇位,必然会对支持他的势力有所倚重。那时,我儿恪儿便能摆脱因出身带来的困境,在朝堂站稳脚跟,我们杨氏一族也能有稳固的靠山。”

绿枝咬了咬嘴唇,道:“娘娘,可万一太子失败了呢?那我们……”

杨妃转过身,目光坚定地看着绿枝,“富贵险中求。若一直畏首畏尾,我们杨氏一族便只能永远被人踩在脚下。太子并非鲁莽之人,他既然敢起兵,必然是有所依仗。你可还记得,此前太子在辽东凭借霹雳火横扫无敌之事?如今又有火炮现世,这等威力,足以改变战局。”

“再者,朝堂之上,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各方势力都在蠢蠢欲动,太子的势力也不容小觑。本宫多方打探,知晓他暗中筹备已久,如今已然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绿枝皱着眉头,仍有些担忧:“娘娘,可陛下毕竟是一国之君,坐拥天下兵马,太子即便有火炮,胜算又能有几成?而且,若吴王起兵,安州必然陷入战火,百姓也会受苦啊。”

杨妃神色一凛,“绿枝,这天下苍生的疾苦,本宫又岂会不知。但在这世道之中,若想真正为百姓谋福祉,就必须先掌握权力。”

“如今的朝堂,世家大族把控着诸多资源,陛下虽有心革新,却处处受到掣肘。太子素有革新图强之志,若他能登上皇位,定能大刀阔斧地改革,打破世家的垄断,那时才是真正的太平盛世。”

对于改革,杨妃最有体会。

隋朝之际,最重改革,这科举制,便是当年她父皇所想。

然最后,却并未真正的落实下来。

到了如今,便是依旧为世家所掌控着选拔人才的权力。

顿了顿,杨妃继续道:“至于陛下那边,本宫心中又何尝不痛苦。陛下于我,有夫妻之情,于恪儿,有养育之恩。”

“但在这江山社稷面前,有些抉择,不得不做。本宫相信,恪儿心中也同样纠结,可他身为男儿,肩负着家族的使命,也有着自己的抱负,此时若退缩,日后定会抱憾终身。”

绿枝默默垂泪,“奴婢明白了。只是奴婢担心娘娘,若陛下知晓是娘娘劝吴王响应太子,定会怪罪于娘娘。”

杨妃轻抚绿枝的脸颊,为她拭去泪水:“傻孩子,本宫既然做出了这个决定,便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只要能为恪儿和杨氏一族谋得光明未来,即便粉身碎骨,本宫也在所不惜。”

“而且,本宫也并非毫无准备。这些年,本宫在宫中也暗中培植了一些势力,关键时刻,或许能派上用场。再者,太子一旦成事,也不会坐视我杨氏一族不管。”

绿枝点了点头,“娘娘深谋远虑,奴婢自当全力协助娘娘。只是这宫中耳目众多,娘娘行事还需万分小心。”

杨妃微微颔首,“本宫明白。这几日,你多留意宫中的动静,尤其是那些与陛下亲近之人的言行。若有任何风吹草动,即刻来报。”

“是,娘娘。”绿枝应道。

“对了,关于太子的动向,你也需密切关注。本宫虽与太子有书信往来,但宫中局势瞬息万变,本宫要确保能随时掌握最新消息,以便及时调整策略。”杨妃补充道。

绿枝心中一动,问道:“娘娘,那若是太子兵败,我们……”

杨妃目光深邃,似是早已预见了最坏的结果,“若太子兵败,陛下必然会严惩参与此事之人。那时,本宫会想尽办法保全恪儿。即便拼尽我这一身,也要为他争取一线生机。”

“可是娘娘……”绿枝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好了,绿枝,莫要如此悲伤。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全力以赴支持太子和恪儿,而非在这里徒自哀伤。”杨妃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毅。

绿枝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是,娘娘。奴婢一定竭尽全力。”

杨妃重新坐回榻上,拿起那卷文书,继续研读起来。绿枝静静地站在一旁,目光坚定。

不知过了多久,杨妃放下文书,揉了揉疲惫的额头。绿枝见状,连忙上前,为杨妃轻轻按摩。

“绿枝,你说,本宫这一生,所求究竟为何?”杨妃突然问道。

绿枝微微一怔,思索片刻后说道:“娘娘所求,不过是为杨氏一族谋得荣耀,为吴王铺就一条光明大道,也为天下苍生求一个太平盛世。”

杨妃苦笑一声,“话虽如此,可这每一步,都走得如此艰难。本宫这一生,困于这深宫之中,看似尊贵无比,实则身不由己。许多时候,不得不做出一些违背本心的抉择。”

“娘娘为了杨氏一族和吴王,付出了太多。奴婢相信,吴王定不会辜负娘娘的期望,日后定会成就一番大业。”绿枝安慰道。

杨妃微微点头,“但愿如此吧。如今,本宫将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恪儿身上。只盼他能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当然,实际上杨妃有两个儿子。

还有蜀王李愔。

只不过对于蜀王李愔,杨妃早就已经没有了培养的心思。

这个儿子已经废了。

能富贵一生,就已经是最大的福分。

——

太极殿内,气氛凝重得近乎窒息。

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之上,面色阴沉如墨,手中紧攥着一封加急军报,其上赫然写着吴王李恪起兵响应太子李承乾之事。

殿内文武大臣们皆垂首敛息,大气都不敢出,生怕触怒了此刻盛怒中的帝王。

“逆子!逆子啊!”

李世民猛地将军报狠狠摔在地上,怒声咆哮,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震得众人耳膜生疼。

“朕待恪儿不薄,他为何要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竟与那叛逆的太子勾结,起兵犯上,他眼里可还有朕这个父皇,可还有这大唐的江山社稷!”

房玄龄上前一步,躬身说道:“陛下息怒,此事或许另有隐情,吴王殿下向来恭顺,如今这般举动,实在令人费解。”

“隐情?”

李世民怒目圆睁,看向房玄龄:“都已起兵响应了,还有何隐情可言!他是被那逆子太子蛊惑了心智,还是觊觎这皇位已久,如今以为有机可乘,便不顾父子亲情,妄图谋朝篡位!”

长孙无忌也出列,忧心忡忡道:“陛下,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平定叛乱,吴王在安州拥兵自重,若与太子合流,局势恐将一发不可收拾。”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努力压制着心头的怒火,沉声道:“传朕旨意,命李靖即刻抽调精锐,务必迅速前往安州,将吴王之乱平定。朕要让他们知道,这大唐的江山,容不得任何人肆意践踏!”

说罢,李世民又想起了什么,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杨妃……她究竟是如何教导恪儿的!竟让他做出这等事来。传杨妃即刻来见朕,朕倒要问问她,到底安的什么心!”

掖庭宫,杨妃得知李世民传召,心中已隐隐猜到缘由。

她面色平静,整理了一下衣装,便带着绿枝跟随前来传旨的宦官前往太极殿。

一路上,绿枝忧心忡忡,小声说道:“娘娘,陛下此番传召,怕是为了吴王之事,这可如何是好?”

杨妃轻轻拍了拍绿枝的手,安慰道:“既已做出选择,便无需惧怕。本宫自会应对,你莫要慌张。”

太极殿内,杨妃稳步走入,盈盈下拜:“臣妾参见陛下。”

李世民看着杨妃,眼中怒火更甚:“哼!你还知道朕是陛下!抬起头来,朕且问你,恪儿为何起兵响应那叛逆太子?这是不是你的主意?”

杨妃缓缓抬起头,神色间满是无辜与诧异,声音轻柔却透着笃定:“陛下,臣妾实在不明白您为何会有此问。”

“恪儿向来敬重陛下,对大唐忠心耿耿,臣妾又怎会教唆他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臣妾日夜在这宫中,一心向佛,只盼着能为陛下和皇室祈福,从未干涉过朝堂之事。”

李世民怒极反笑:“好啊,到了此时,你还在朕面前装糊涂!恪儿突然起兵响应太子,这背后若没有指使,谁能相信?”

“你是他的母亲,他的一举一动,你会毫无察觉?”

杨妃眼眶泛红,作泫然欲泣之态:“陛下,臣妾对天发誓,绝无此事。”

“或许是恪儿一时糊涂,受了奸人蒙蔽。臣妾也痛心疾首,怎么也想不到他会做出这般错事。”

李世民目光如炬,紧紧盯着杨妃,试图从她的神情中找出一丝破绽:“那依你所言,是谁蒙蔽了恪儿?”

杨妃微微垂首,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臣妾听闻朝堂局势复杂,各方势力暗流涌动。会不会是有别有用心之人,在恪儿面前搬弄是非,夸大太子革新之能,描绘出一幅虚假的美好景象,误导恪儿以为支持太子便是为大唐谋福祉,这才犯下大错?”

“臣妾深知恪儿一心想为大唐出力,若不是被人误导,断不会做出违背陛下旨意之事。”

李世民气得浑身发抖:“荒谬!他身为皇子,难道自己没有判断之能?你这是在为他开脱,还是在为你自己掩饰!”

杨妃眼中含泪,却依旧坚持道:“陛下,臣妾句句属实,绝无半分欺瞒。臣妾与恪儿皆仰仗陛下的恩宠,怎会做出背叛陛下的事。”

“如今恪儿犯错,臣妾愿代他向陛下请罪,只求陛下念在父子情分上,从轻发落。”

李世民沉默片刻,眼中的怒火渐渐被疲惫所取代。

太子叛乱,最喜爱的庶子也起兵叛乱。

这让他的心中,满满的不是滋味。

是他这个父亲,当得不够格吗。

一个也就罢了,还来两个。

且都是他最为宠爱信任的儿子。

朕到底做错了什么。

看了眼杨妃,李世民道:“你先回去吧,此事朕自会彻查。若让朕发现你与此事有关,休怪朕无情!”

杨妃心中一紧,但也知道此刻再多说无益,只能再次下拜:“臣妾谢陛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