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298章:太子已废,谁为新太子?

贞观十八年。

十月初一。

大朝。

天色未明,太极殿便已灯火通明。

禁军如林,肃立两侧,那森严的氛围仿佛能凝固空气。

文武百官身着朝服,神色凝重,鱼贯而入,彼此间交换的眼神中满是忐忑与不安,他们知晓今日早朝必将有惊天之事发生。

李世民身着龙袍,缓缓步入殿中。他的脚步不再如往昔那般稳健,微微有些迟缓,每一步都似承载着千斤之重。登上龙椅,他的身形微微前倾,面容憔悴,双眼布满血丝,尽显疲惫与哀伤。

“众爱卿平身。”

李世民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

群臣起身,却依旧保持着恭谨的姿态,大气都不敢出,整个大殿安静得落针可闻。

昨天的事情,稍微消息灵通点的,都知道在今日要发生什么事情。

这个时候,哪怕是咳嗽到了喉咙尖上,都要给咽下去。

陛下何止是龙颜大怒啊。

要是谁当了这出头鸟,可就真的惨了。

长孙无忌站在前列,神色带着几分感慨。

劝说太子是他跑的,可太子那边,是真的一点机会都不给啊。

否则,又怎么会闹到今天这步。

房玄龄低眉垂眼,神色略带平静。

按照立场来说,作为支持魏王的一方,至现在已经是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可以说在废太子后,魏王被立为太子的可能性,是高达八成的。

虽说如今晋王也不差,但陛下是一直偏爱魏王。

且魏王比之晋王,更有长幼优势。

于情于礼,都应该是魏王被封为太子。

但房玄龄的心中,高兴不起来。

因为他很清楚,大唐的未来,原本可以在太子的带领下,走上更高的一层,乃至于超越秦皇汉武。

遍观史书,多少王朝,哪有这般优秀的太子。

魏王比之太子,犹如萤火比之日月,是真正的天壤之别。

可惜,可叹。

魏征站得笔直,脊背却不再如往日那般刚硬。

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无奈,曾经对太子还抱有一丝希望,可如今一切都已破灭。

微微皱起的眉头,显示出内心的忧虑。

废太子后,则是大唐内战的开始。

腥风血雨。

真就是亡,百姓苦。兴,百姓苦。

李靖身姿挺拔,却难掩眼中的一丝黯然。

他很清楚,现在的太子,不是那么简单会能制服的。

比之攻打曾经的高丽,又何止难上数倍。

最为主要的是,到现在朝廷这边,对于霹雳火的研制,还没有半分头绪。

霹雳火这等神器用来守城,不用想都知道是噩梦。

假若陛下执意攻打洛阳,这等情况下要拿下洛阳,不知道要付出多少性命。

除此之外,还有个最为主要的原因,长子李德謇为太子心腹,即便说洛阳传来消息,李德謇已经被太子囚禁,可太子造反,连座是跑不掉的。

除非,太子赢。

李德謇才会无罪,反倒是有从龙之功。

有这样担忧的,还有尚书左丞狄孝绪。

第五子狄知逊,可还是在东宫为官呢。

不过比之李靖要好些,毕竟在东宫,就算是受到牵连,也不会说很厉害。

更何况陛下宽容大度。

比之相对的,就是褚遂良了。

褚遂良眼底中难掩喜色,这次废太子,他是有大功劳的,这个功劳不是说对朝廷,而是对魏王,对五姓七望。

只要魏王被册封为太子,那么日后仕途,极有可能再上层楼。

五姓七望那边,也会给与大量的好处。

褚遂良一直想换个更大的宅子,享受享受,此次大概是能如愿了。

刑部尚书张亮表情严肃,眼神坚定。

他不算魏王党,只忠心于陛下。

倒是魏王在辽东后,一直对他示好。

对于废太子,张亮心里,也是感觉有几分可惜的。

其余文武百官,心思各异,各有算计跟想法。

便是此时。

李世民缓缓起身,上前走了两步。

旁边内侍张阿难,神色复杂,躬着身子,将诏书递给陛下。

按照正常情况来说,宣读诏书,一般不会是皇帝亲自去读。

但是这次,李世民要亲口宣读诏书。

扫视了麾下群臣。

李世民接过诏书,先是微微闭上眼睛,短暂沉默后,这才缓缓睁开双眼。

眼中满是哀伤与决绝。

良久,他深吸一口气,展开诏书,开始朗诵。

“朕膺天命,御极临朝,志在四海升平,兆民康泰。数十载披肝沥胆,夙兴夜寐,无非为江山社稷之固,大唐福祉之延。”

“今颁此诏,实乃痛心疾首,万不得已之举。”

“太子李承乾,朕之嫡长子,自幼蒙朕悉心教诲,望其成栋梁之材,承继大统,护佑苍生。”

“其初,亦有可嘉之绩。发明曲辕犁,惠及农桑,天下百姓,赖以丰足,朕心甚慰,特封其为农泽圣睿太子,冀其善始善终,德泽万世。”

“后挥师辽东,以霹雳火之神兵利器,破高丽之坚城,辽东城下,敌军亡魂哀号。”

“更一举荡平新罗、百济,拓我大唐疆土,扬我国威于域外,彼时之功,朕未尝一日或忘。”

“然,功不掩过,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李承乾于功成之后,野心膨胀,私欲熏心。”

“昔日在长安,竟萌谋反逆念,其行虽暂未得逞,然已悖逆人伦,负朕养育之恩,违天下忠义之道。”

“朕念其年少,且有前功,不忍加诸重刑,冀其幡然悔悟,改过自新。”

“未料,其竟怙恶不悛。”

“朕命其回朝述职,以释前嫌,重叙天伦,共商国事。”

“然其至洛阳,竟拥数万辽东精锐,强占洛阳,妄图裂土分疆,拥兵自重。”

“朕数次遣使劝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谕之以祖宗之法,示之以父子之恩。”

“然其冥顽不灵,拒不从命,视朕之慈爱为软弱,视国法为无物。”

“朕为一国之君,上承祖宗之基业,下系万民之福祉,岂容此等逆子乱我朝纲,坏我社稷?”

“国之储君,当以仁孝为本,忠义为基,其行为若此,何以为天下表率?”

“何能担江山之重?”

“朕若姑息养奸,何以告慰祖宗在天之灵?”

“何以面对天下黎庶?”

“今朕以祖宗之法,社稷之重,忍痛废去李承乾太子之位。”

“虽念其往昔之功,然国法昭昭,不容私情。”

“朕望天下臣民,以其为鉴,忠君爱国,恪守本分。”

“朕亦当痛定思痛,广纳贤才,整饬朝纲,以保我大唐盛世,绵延不绝。”

“此诏既下,天下咸知。”

“自即日起,李承乾贬为庶人,削其一切爵禄。”

“朕之心,如刀绞斧斫,然为江山社稷,不得不为。”

“望后世子孙,铭记今日之教训,永保大唐之昌盛。”

李世民读完诏书,殿内一片死寂,唯有他沉重的呼吸声在大殿中回荡。

良久,那压抑的氛围才被一阵轻微的啜泣声打破,不知是哪位大臣,因这痛心的诏命而忍不住落泪。

能在这朝堂者,谁还不是个老狐狸,老戏骨。

哭声一出,群臣哭嚎。

这时,长孙无忌向前一步,跪地叩首,声音颤抖地说道:“陛下,太子既已废黜,当务之急是安定人心。如今朝堂内外人心惶惶,尤其是太子旧部,恐生不安。”

“臣愿领命安抚太子旧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明白陛下此举实乃无奈之举,望陛下恩准。”

李世民微微颔首:“无忌,朕信你。你且去办,务必让他们放下顾虑,安心效命。”

东宫也是有很多势力的,现在太子被废,按照律法来说,都要受到牵连。

更何况当初太子在长安,也是有着极大的权势。

魏征上前一步劝说道:“陛下,洛阳一战不可轻启,太子拥兵自重,又有霹雳火之利,强攻恐伤亡惨重。臣建议先派使者前往洛阳,再做最后一次劝降,若其仍执迷不悟,再做打算。”

李世民皱眉不语。

都废太子了,还指望那逆子投降?

真要降,就没有废太子这诏书了。

一直暗自欣喜的褚遂良见缝插针地说道:“陛下,如今废太子已成定局,为彰显陛下的圣明与仁德,臣建议大赦天下,减免赋税,以安民心。同时,对于那些在太子一事中受牵连的无辜之人,也应从轻发落。”

李世民微微点头:“褚卿所言有理,就依你所言。传令下去,大赦天下,减免赋税,安抚民心。”

——

废太子的诏书昭告天下后,整个长安都沉浸在一种压抑而紧张的氛围中。

东宫之内,更是一片慌乱与死寂。

太子妃苏玉儿坐于寝殿之中,面色苍白如纸,眼神中满是迷茫与无助。

她紧紧攥着手中的帕子,指节泛白,心中五味杂陈。

曾经,她身为太子妃,享尽荣华富贵,备受众人尊崇,可如今,太子被废,一切都如梦幻泡影般瞬间破碎。

她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留在这东宫,等待她的将会是什么样的命运?

想到此处,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就在苏玉儿满心彷徨之时,曾经的长安县不良帅左丘名与万年县不良帅纪昭,正躲在宫城外一处隐秘的角落,低声谋划着。

左丘名眼神闪烁,脸上带着一丝狡黠:“纪兄,太子虽废,但太子妃情深义重,定不愿与太子分离。我们若能助她与太子团圆,日后太子若能东山再起,我们可就是大功臣。”

纪昭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犹豫:“左兄,此事风险极大,一旦被陛下知晓,我们可是犯了大罪。”

纪昭已经是县尉了,本来担心被连座,而诏书下达后,对于他们这些曾经的太子党,陛下那边全都予以赦免,这让他顿时放了心。

对于太子,哪怕太子已经造反,纪昭心中也不敢有半点不敬的意思。

只是人言微轻,他这样的小人物,在陛下跟太子的争斗中,连当个炮灰都没资格。

左丘名拍了拍纪昭的肩膀,冷笑道:“富贵险中求!如今太子虽遭此大难,但他在辽东仍有兵力,洛阳数万精锐,城高壁厚,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太子是何等聪慧的人物,你我都是接触过的,我不信太子会如此莽撞。”

“别看现废太子诏书已下,可若陛下奈何不了太子呢。”

“届时,你我皆是从龙之功啊。”

左丘名的语气越说越兴奋。

对于他们这样的底层小人物来说,如果没有贵人照料,一辈子也就是这样了。

而现在,天大的机会就摆在面前。

自古以来,王侯将相,谁不是拿身家性命去搏个前程。

换作别人,可是连这个搏前程的机会都没有。

听到左丘名这么说,纪昭心头也变得火热起来。

他已经是县尉了,可也就这样到头了。

太子那边,已经没有了情分可言。

至于朝堂这边,就更不用说了,非世家子,又哪有他的位置。

现在是县尉,以后大概一辈子都是县尉,还有可能县尉都不见得能当得安稳。

纪昭思索片刻,咬了咬牙:“好,干了。”

“我这就去召集弟兄们。”

“护送太子妃离开长安。”

于此同时。

一辆马车,堂而皇之的入了东宫。

东宫侍卫拦住,马车门帘伸出一只手,手上拿着的是太子令。

看到金镶玉的太子令。

两名东宫侍卫有些迷茫对视。

因为按照陛下的诏令,太子已经被废,这太子令,自然也就没了权力。

但现在,太子令有出现在他们眼前。

不过,也只是短暂迟疑,两人当即做出了选择。

微微躬身,让开宫门,不再阻拦。

陛下跟太子,那是父子矛盾,况且太子平日待他们很是不错,这个时候去为难,良心被狗吃了啊。

马车上的单瑶,有些紧张。

见到侍卫让开,这才送了口气。

让车夫继续前行。

她便是李承乾安排过来,接太子妃去洛阳的人。

也没怎么偷偷摸摸,就是直接走长安大门进,然后来东宫接人。

李承乾知道,虽说是撕破了脸皮,但李世民还不至于去为难自己的儿媳妇跟孙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