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255章:魏王又要开始卖国了吗

长安更加繁华了。

此时的高丽,可不是什么名不经传的小国。

曾经隋朝百万大军没能打下高丽,就已经让高丽在整个亚洲地区随之扬名了。

但是现在,大唐以绝对优势,强行覆灭高丽,将其纳入版图之内。

这就是告诉天下万国,大唐才是最为强盛的地方。

加之大唐跟天竺的交流,新的贸易路线被开辟,更多的异国外邦的商人,都纷纷往长安跑来做生意。

尤其是波斯商人。

大唐太子扬言庇护波斯最后的皇帝,天竺也随之配合,这让原本已经没有了国家的波斯商人,把大唐认为是最后的净土。

是以大量的波斯商人,纷纷前往大唐,准备辅助自家的皇帝,重新开始筹备,走上复国的道路。

曾经的波斯帝国,毕竟是有这么大的疆域,哪怕已经腐朽,但那些傲慢的波斯贵族,自然是认可自己的国家。

这也让大量的财富,开始向着大唐进行转移。

随之带来的,也是长安房价再一次的暴涨。

扶余隆入了长安后。

便去了鸿胪寺,请求面见大唐皇帝陛下。

原本来说,李世民是不会拒绝跟百济国王太子见面的。

然而正是在这个时候,西域传来了紧急军报。

扶余隆面圣之事,就这么被搁置了。

——

太极宫后殿。

李世民面色有些难看。

在大唐覆灭高丽的情况下,竟然还会有不开眼的国家,敢于挑衅大唐。

这简直是对大唐的蔑视。

“陛下,这必是西突厥的阴谋。”

房玄龄看完军报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李世民闻言,微微颔首,示意房玄龄继续。

房玄龄作揖道:“自从我大唐使团出使天竺,太子教令,对波斯皇帝进行庇护后,大量的波斯人携家带口,前来我大唐疆域生活。”

“因这等关系,丝绸之路,变得更为繁华起来,也吸引了更多异国外邦之商人。”

“然西域那边的道路,始终掌控在我大唐手中,西突厥对此早就已经眼红不已。”

“此番焉耆王龙突骑支的女儿嫁给西突厥重臣屈利啜的弟弟后,焉耆不再向我大唐朝贡,转而投靠了西突厥,便是第一步。”

“焉耆地处丝绸之路的中段,位于中道之上,连接着长安和罗马,东连敦煌,西接龟兹,乃重要之枢纽。”

“西突厥便是想以此,对丝绸之路的贸易进行插足。”

众臣听完,纷纷点头赞同,对于房玄龄的说法比较支持。

西突厥一直是大唐的心腹之患,常年侵扰大唐边疆,局部战事不断。

李世民眉头紧锁,眼中寒芒一闪,重重地将手中军报拍在御案之上,怒声道:“西突厥贼子,妄图染指丝绸之路,谋我大唐财富,断我邦交商路,绝不能姑息!房卿,依你之见,当下当如何应对?”

房玄龄略一思忖,上前一步,双手恭敬地拱起,脸上满是凝重:“陛下,此事背后大有文章。西突厥此番作为,绝非仅是拉拢焉耆这般简单。自我大唐使团出使天竺,对波斯皇帝庇护以来,丝路愈发昌盛,万邦来朝,可这也让西突厥眼热得紧。”

“西突厥向来觊觎丝绸之路的厚利,可一直忌惮咱们大唐的军威,正面强攻占不得便宜。如今拉拢焉耆,无非想先撕开一个口子。焉耆身处中道枢纽,一旦为其所用,西突厥便能借此暗中操控商道贸易,对往来商旅抽税、劫货,损我大唐威名不说,还能坐收暴利。”

李世民微微点头,脸色愈发阴沉:“哼,这帮蛮夷,打的倒是好算盘。那依诸位看,他们后续还有何谋划?”

李靖作揖道:“陛下,西突厥定会持续鼓动沿线的一些小邦,效仿焉耆叛唐。今日是焉耆,明日说不定就是龟兹、疏勒。他们想串联起一股反唐势力,一点点蚕食咱们在西域的掌控。”

“倘若真让他们得逞,丝绸之路断绝,于我大唐经济、外交皆有重创,周边藩属国见我大唐连丝路都护不住,也会心生二意。”

长孙无忌也附和道:“陛下,不仅如此,西突厥还企图借此机会窥探我大唐军情。为保丝路安稳,定会出兵应对,他们便可从每场战事中摸透咱们的行军布阵、战术安排,日后冲突加剧,对我大唐极为不利。”

李世民颔首沉思,转而问道:“焉耆国内,就无人反对与西突厥勾结吗?朕记得,焉耆也曾受我大唐诸多恩泽。”

这时,褚遂良出列,拱手说道:“陛下圣明,焉耆国内并非铁板一块。焉耆王龙突骑支亲近西突厥,可他的弟弟颉鼻、栗婆准等人,对大唐向来心向神往。”

“如今,焉耆王弟颉鼻、栗婆准等三人投我大唐,足见其心意。”

“只是那龙突骑支被西突厥许以重利,又有联姻之约,才猪油蒙了心。”

“须知国内百姓,多是依靠与我大唐贸易为生的商贾,还有仰仗大唐庇护才免受周边劫掠的牧民,想必也不愿与大唐为敌。只是龙突骑支掌权,他们敢怒不敢言。”

魏征补充道:“若我军出兵,除了速战速决拿下都城,还需留意安抚城中百姓。一旦能擒获龙突骑支,再将栗婆准等亲唐之人推到台前,晓谕百姓,表明大唐无意为难,只惩首恶,那焉耆国内动荡自会平息,也能更快重归我大唐掌控。”

李世民微微点头,目光冷峻:“看来这焉耆国内,也有可用之人、可乘之机。那依诸位看,出兵之事,还需筹备哪些?”

李靖拱手道:“陛下,兵贵神速,不如遣一军直击焉耆。那焉耆国虽有西突厥撑腰,但国力远不及我大唐。安西都护郭孝恪向来善战,麾下将士更是精锐无比。”

“陛下可令其率精骑三千,速奔焉耆。趁那西突厥援兵未及赶到,先拿下焉耳熟能的焉耆都城。郭将军熟知兵法,只要趁夜突袭,必能打他们个措手不及,擒了那龙突骑支,再重立亲唐之人为王,以绝后患。”

李世民目光灼灼,扫视群臣,高声问道:“诸位觉得如何?”

长孙无忌出列,微微躬身,轻声却沉稳地说道:“陛下,李靖将军此计虽妙,但西突厥狼子野心,不会坐视我们攻打焉耆。此次他们蓄意谋划良久,焉耆若遇袭,西突厥定会倾尽全力来援。出兵之时,需在边界安排重兵,以防不测。“

“依臣之见,可调遣重兵,屯于边境要隘之处,威慑西突厥。再者,一旦郭孝恪部遭遇困境也可随时驰援,如此,我军前后呼应,自当万无一失。”

事情定了基调,李世民也不含糊,当即诏令安西都护郭孝恪为西州道行军总管,率步骑三千出银山道进攻焉耆。

——

长安,海东商会。

等候了数日没有消息的扶余隆,最后联系了在长安的一名百济大商人。

所谓海东,便是百济。

只是百济为国名,海东为地名。

崔祐熙生于百济沿海的小渔村,家中世代以打渔为生。

少年时,家中生计愈发艰难,崔祐熙决意不再守着几艘小渔船过活。他倾尽微薄积蓄,又向邻里东拼西凑,才购置了一艘简易的商船,招募几个胆大心细的伙伴,就此开启了自己的海贸冒险。

听闻大唐盛世繁华,长安仿若一座金山,崔祐熙毅然决然把航线指向那片未知的东方大陆。

初到大唐口岸,他便被眼前的热闹景象震撼:码头千帆林立,岸上货物堆积如山,操着各地口音的商人往来不绝。崔祐熙没有丝毫怯懦,他带着最有特色的货物上岸兜售,又用赚来的钱财采买大唐的丝绸、瓷器、茶叶。一来一往,他的财富如雪球般越滚越大,不出几年,就在长安的商界站稳脚跟,还牵头组建起海东商会,为远在异国的百济商人遮风挡雨。

常年在大唐生活,崔祐熙深知朝堂风向对生意的关键影响,也常与大唐达官显贵应酬往来。

原本扶余隆是不知道他的,毕竟崔祐熙在长安已经生活了二十多年,娶妻生子。

但通过其他百济商人,听闻了王太子扶余隆前来长安后,崔祐熙敏锐的嗅到了商机。

只是崔祐熙清楚,若毛遂自荐,平白矮了一截。

所以打听了王太子扶余隆的困境后,转而让人委婉的告诉扶余隆,自己这边或许能帮到他。

果然,听闻自家国内商人在长安颇有人脉的情况后,扶余隆也顾不得自己王太子的颜面,立即赶来海东商会。

海东商会大堂内。

这里地处长安繁华地段,府内雕梁画栋,奇珍罗列,尽显奢华。

扶余隆虽贵为百济太子,可身处这陌生又华贵的环境,仍不自觉地流露出几分矜持,步伐沉稳缓慢,眼神内敛,举手投足间尽显谨慎。

这时,崔祐熙身着锦袍,匆匆而入。

见到扶余隆赶忙躬身作揖行礼:“王太子殿下久等了,小民来迟,还请恕罪。”

扶余隆微微颔首,抬手虚扶,语气淡淡:“起来吧,崔公客气了。”

说罢,便自顾自地在主位旁的檀木椅上落座,脊背挺直,坐姿端庄,双手规规矩矩地搭在扶手上。

商为贱籍,不仅是大唐,在百济也是这样。

虽说有求于人,但扶余隆却又有些放下不身段。

崔祐熙直起身,脸上笑意不减,余光却不动声色地打量着扶余隆。

拍拍手,婢女鱼贯而入,将新沏的香茗与精致糕点摆上桌。

等一切安排好后,这才开口道:“王太子殿下屈尊莅临,必是有所要事,若有在下能效力之处,还望殿下直言。”

扶余隆端起茶盏,轻抿一口,滚烫的茶水入喉,他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皱,又很快恢复平静,搁下茶盏,缓声道:“崔公在这长安城中浸淫商道多年,人脉宽广,我初来乍到,诸多事宜不太顺手,听闻崔公愿伸援手,特来拜会。”

话语间滴水不漏,并未透露太多。

百济投降大唐皇帝,挑拨跟大唐太子的关系,这等事情本来就是极为隐秘之事。

崔祐熙心中明白,这位王太子哪会只因几句传言就轻易现身,当下必定是遇上棘手难题。

赔着笑,往前凑了凑:“殿下有所不知,我虽一介商贾,却也念着家乡百济,但凡能为殿下解忧,便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只是不知,是何事绊住了殿下的脚步?”

扶余隆沉默良久,目光在室内的名贵字画间游移,似在斟酌言辞。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袖口的纹路,那矜贵又纠结的模样尽显无遗。

投降大唐的事情拖不得,若是拖久了,大唐太子发兵后,可就都来不及了。

现在鸿胪寺那边渺无音讯,听人说有异国外邦使臣,等候几个月都没能见到大唐皇帝。

如今也算是走投无路了。

想到这里,扶余隆他长长吐出一口气,抬眼直视崔祐熙,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崔公既如此赤诚,我也不再瞒你。”

“大唐太子欲要扫荡百济之事,崔公应是已经听说了吧。”

说罢,扶余隆紧紧盯着崔祐熙,试图从他脸上捕捉到一丝一毫的情绪变化。

从商多年的崔祐熙,已然成了老狐狸,面色不懂丝毫。

“我自是听说过的。”

微微一顿,崔祐熙另外说起一些事情。

“想来殿下初至长安,对于长安的一些情况还不甚了解。”

“此番东征高丽,最初便是大唐太子挑起的事端,为的是压制魏王夺嫡。”

“没人想到,大唐太子手里会有霹雳火那等破城神器,从而让大唐太子声威大振。”

“只是这盖世功劳,压倒了魏王,却也让大唐皇帝陛下感到忌惮。”

“是以唐军都已经班师回朝了,可大唐太子却还在辽东。”

“眼下,因大唐太子在高丽做的那些事情,长安城内,魏王得大唐七大望族世家鼎力支持,正是最为威风的时候。”

“若王太子想要对抗大唐太子,或许可以跟魏王联络一二。”

“毕竟,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

“我想,魏王也许会想交王太子这个朋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