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180章:请太子交出罗马公主

贞观十七年,五月十二。

高丽派遣使者抵达长安求和。

愿意承认大唐宗主国地位,向唐朝称臣,定期向唐朝进贡。

承诺不再侵犯唐朝边境,停止与唐朝周边的其他势力联合对抗唐朝。

遣返唐朝的战俘、逃亡到高丽的唐朝百姓或其他相关人员等,以表示诚意和友好。

愿意接受唐朝的册封,包括国王继承,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唐朝的管理和监督,比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遵循唐朝的制度和要求。

高丽是害怕跟大唐发生战争的,哪怕是最后坚守下来,没有被大唐灭国,但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其惨淡。

毕竟高丽总共就几百万的人口,打一次仗,国内几乎就是一片凋零。

先前跟隋朝的战争,就让高丽有了深刻的教训,几乎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缓和过来。

早朝。

高丽的使者匍匐在地,卑微的发出求和请求。

然而整个大唐的朝廷,一片沉默。

大多数人,还是有些心动的。

毕竟战争打起来,对于大唐来说,也会有很大的经济压力。

十五万将士,数十万民夫,对于民生的影响也会很大。

不过李世民并未直接给出答复。

这样的大事,自然不会在朝廷大会上决定,而是朝后的君臣议事。

君臣议事上,气氛凝重。

李世民微微皱眉,沉声道:“高丽遣使求和,众卿以为如何?”

房玄龄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高丽之地,反复无常。此前屡次侵犯我朝边境,与百济等联合,威胁我朝藩属新罗。如今虽求和,然其诚意难测。”

李世民微微点头,高丽的信誉确实很差,在隋朝攻打高丽之际,曾经多次反复叛降。

以此拖延战机,导致隋朝为此损失惨重。

现在说求和就求和,虽说诚意很足,但谁还敢说去相信高丽。

大臣们沉默不支持,跟这也有很大的关系,许多人都是从前朝过来的。

支持高丽的话,要是最后高丽又反复,那将如何。

这个罪过岂非是要自己承担。

反复小人,谁也不敢为高丽提供担保。

长孙无忌道:““陛下,高丽多年来修筑长城,整军备战,其野心昭然若揭。此次求和,恐是缓兵之计,待时机成熟,必将再度为乱。”

早在唐朝建立之前,高丽就意识到中原王朝可能带来的威胁。

在隋朝时期,高丽就曾与隋军多次交战,为了抵御中原军队的进攻,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沿唐边境修筑了长达一千余里的“长城”,从夫余城至渤海,历时十六年修成。

褚遂良道:“高丽人残忍无比,曾经就前朝将士铸就京观,供给国人欣赏,以此可见,高丽从未真心臣服过我中原王朝。”

经过‘四次隋高大战’隋军大败撤退之后,高丽人把隋军阵亡将士的尸骸堆积起来,构成了一道毛骨悚然的‘景观’。

李世民于贞观四年,派人去高丽收葬了阵亡将士的骸骨,并予以祭奠。收葬、祭奠壮士的骸骨和亡灵。

魏征也开口道:“所谓求和,不过是高丽缓兵之计,暂避我大唐锋芒,耗我大唐士气之策。”

毕竟现在已经在确定要打高丽了,先前反对是因为还没开始。

现在都开始了,大臣们自然就是支持。

李世民点点头,最后目光看向太子,问道:“太子怎么看。”

李承乾回道:“如今高丽国内,集结了大量的军队,大量的兵力部署在边境,各个城池,正在进行加固和修缮,已经是准备好了战争,哪有臣服的意思。”

“不过直接拒绝高丽使者,倒显得我大唐不近人情。”

“可传告高丽,若其真心想要臣服,那就放开城防,由我大唐将士入城驻守,渊盖苏文亲自来到长安请罪,如此臣服,才可见真心。”

李世民微微颔首,觉得太子这个应对的法子不错。

于是就把这个要求,让鸿胪寺的官员通知高丽使者。

使者自然不敢做主,称要回国商议才能定下。

当然,大唐的战争准备,并不会因此而有所缓和。

长安东西两市的六家冰肆铺关门了,这让百姓们感到十分可惜。

毕竟在这炎热的夏天,吃上一口美味的酥山,绝对是顶级享受。

其实东宫里还是有一些冰块的,还能维持一段时间的低量供应。

但这些冰块李承乾已经没打算售卖了,毕竟东宫,太极宫,还有他麾下的这些臣子们都想吃。

李承乾已经不怎么需要冰肆带来的收入,在这个时候,作为赏赐给手下,显然更加适合。

“殿下,五百辆公交马车已经做好了。”

这些马车都是东宫发给长安各个木匠作坊去做的,也算是给百姓们增加收入。

长安城内的木匠,铁匠作坊还是比较多的。

下订单的时候,李承乾就让内侍文忠,都提前付了一千钱的定钱。

一辆马车需要半月的时间,所以找了五百个木匠作坊一起。

“结清款项,继续再下一千五百辆马车订单,这次就不需要公交马车了,按照拉货的马车去做。”

“还有长安市面上的马车行,看有多少马车,全部买下来。”

如今是五月中旬,一个作坊三辆马车,大概是一月半,到七月能交付,能赶上李承乾出发的时候。

长途行军的后勤,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是很大的问题。

这次李承乾想要全马车行军,包括辅兵也不是步行,而是直接坐马车。

五千骑兵的装备,就是很大的承重了。

一个骑兵的装备包括铠甲、兵器、帐篷、干粮等。

一套较为精良的骑兵铠甲加上兵器等装备,平均重量可能在40斤左右,五千骑兵的装备总重量就是二十万斤。

其次,骑兵的战马也需要一定的物资供应,如精饲料、马具等,即便全是精饲料,也有几十万斤了。

还有辅兵的个人物资。    哪怕公交马车所搭乘的三千辅兵,除开公交马车外,至少还需要两千多辆马车用来拖运物资。

当然,实际上的需求会少一些,毕竟在大唐国内行军,一般会途径各个驿站,城池,可以进行补给。

五月二十。

阿拉伯帝国派遣的使者,抵达长安。

先前拜占庭使团的事情,让常驻长安的阿拉伯使者高度紧张。

尤其是罗马公主进入东宫,大唐太子似有意介入到中东地区的战争动向,这让在长安的阿拉伯使臣,赶忙把这个消息汇报给国内。

包括大唐正在准备对高丽的战争事项,所收集的情报,也一并传回国内。

此时,阿拉伯帝国穆罕默德已经去世。

第一任哈里发,也就是阿拉伯帝国的皇帝,穆罕默德的岳父,在平定了阿拉伯内部的叛乱,巩固了帝国的统一后,也于贞观八年去世。

目前的继承者是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其战功赫赫,野心勃勃,在欧麦尔的统治下,阿拉伯人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张运动,阿拉伯帝国的版图迅速扩大。

但他不得不考虑到大唐对中东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

原本是从来没有考虑过大唐会插手中东地区的局势,可从长安来的情报,让他不得不引起重视。

于是在召集群臣一番商议过后,决定派遣使者前往长安,希望能劝说大唐皇帝,不要干预他们的扩张。

早朝上。

阿拉伯使者恭敬的向大唐皇帝行礼后。

先行表达阿拉伯帝国对天可汗的尊崇,强调大唐皇帝的至高无上地位。

声称阿拉伯帝国愿向大唐称臣纳贡,承认大唐的宗主国地位。

并且每年都会携带大量珍贵的礼物前往长安上贡。

同时愿意给予大唐商人在阿拉伯帝国境内的特殊待遇。

如减免关税、提供安全保障、设立专门的贸易区域等。

提议开辟新的贸易路线,连接大唐与阿拉伯帝国以及更远方的地区。

通过中亚地区开辟新的商路,使大唐的商品能够更便捷地运往西方,同时也将西方的珍稀物品引入大唐。

李世民听到这些,确实有些心动了。

因为不仅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还能满足李世民自己对异域珍宝的需求。

除此之外,阿拉伯帝国表示愿意与大唐分享先进的航海技术和贸易经验,帮助大唐拓展海上贸易。

阿拉伯帝国在航海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可以提供航海图、造船技术等,与大唐共同发展海上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除开称臣纳贡,贸易特权,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外。

在文化上,阿拉伯帝国将会派遣大量的学者,工匠,宗教成员,与大唐展开更为友好的交流,促进双方的文化发展。

承诺将阿拉伯帝国的珍贵书籍、文献等翻译成汉文,呈献给大唐天可汗。

同时,阿拉伯帝国也可以请求大唐将其珍贵的书籍翻译成阿拉伯语,促进双方的文化传播。

军事上,阿拉伯帝国将会建立跟大唐的军事同盟。

阿拉伯帝国可以明确表示,他们将尊重大唐的势力范围,不会对大唐的周边地区和属国进行侵略。

如果大唐在未来面临外部威胁,阿拉伯帝国愿意提供一定的军事支持。

在大唐的边境地区发生战争时,阿拉伯帝国可以派遣军队协助大唐作战,或者提供军事装备和物资等支持。

共同维护大唐跟阿拉伯帝国,在海上,以及其他地方的共同利益。

太极殿上,阿拉伯帝国的使者,以谦卑的态度、丰厚的利益和美好的前景,请求大唐皇帝陛下,不要干预中东战争的诚意,是很强烈的。

不仅是朝廷百官,包括李世民都已经被说动了。

阿拉伯使者见到这样的情况,说出了自己的要求。

“我国的皇帝陛下,希望大唐天可汗大皇帝陛下的准许,能够将罗马使团的人员,交由我国进行处置。”

听到这个请求,李世民顿时微微皱眉,看向太子。

所有人都知道,罗马使团的公主,就住在东宫里,虽然现在还没有册封为太子侧妃,但很显然是早晚的事情。

而且把他国使团的人交出去,这样的行为,显然很不符合大唐的礼仪规范,以及外交政策。

但不得不说,阿拉伯帝国的承诺,是非常诱惑的。

毕竟大唐现在已经得知,阿拉伯帝国是个在人口,疆域上,都不逊色大唐的超级大国。

而现在这个超级大国,将会臣服于大唐。

且不仅仅只是名义上,包括纳贡,大唐人在阿拉伯帝国的特权待遇,军事同盟,文化交流,共同贸易等诸多方面。

而拜占庭方面,就显然很难达到这样的程度了。

哪怕他们也给出跟阿拉伯帝国同样的条件,然罗马跟大唐之间距离遥远,且夹着阿拉伯帝国,相互之间的往来,基本上是没戏的。

李承乾此刻面色平静,好像阿拉伯帝国使者说的那些话,跟他完全没有关系。

李世民略微沉吟后,说道:“此事容朕再作思量。”

“贵国之诚意,朕已尽知。”

“然国与国之交,当以义为先,罗马使团远道而来,暂居大唐,朕亦当以礼待之。”

“且朕之大唐,乃礼仪之邦,岂有将他国使团交与他人处置之理?”

“贵国之提议,诸多可嘉之处,朕会着人细细商议,至于罗马使团之事,暂且搁置。待朕与众卿商议出妥善之策,再作定夺。”

太极殿上,气氛一时有些微妙。阿拉伯使者闻言,虽心有不甘,但也不敢再多言,只得恭敬行礼道:“天可汗陛下圣明,愿陛下早日决断,我国诚心以待,期盼与大唐永结盟好。”

早朝后,阿拉伯使者跟长安常驻使团见面后,便前往魏王府。

李泰其实对阿拉伯帝国没什么兴趣,不过对于打击太子声望很有兴趣。

几天后,坊间流言四起。

说是大唐太子为了罗马公主,不顾大唐利益,在对高丽发动战争的同时,还要对阿拉伯帝国发动战争。

阿拉伯使者也表示,如果大唐执意与阿拉伯帝国为敌,那么阿拉伯帝国很有可能会出兵协助高丽。

于是,有民请愿,请求太子交出罗马公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