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166章:大唐第一科学家

魏征有些不明白。

问道:“殿下,这肥料老臣尚且知晓一些,育种又是什么意思。”

李承乾也算是当了回老实,笑道:“龙生龙,凤生凤,这话魏公听过吧。”

魏征点头道;“听过,可这跟农学院有什么关系。”

李承乾道:“那魏公觉得,水稻有没有可能,跟牲畜那般,也分公母雌雄。”

魏征不信:“断无可能。”

早些年魏征家庭不好,同样是种田过的,对农事并不陌生。

李承乾继续道:“魏公可曾听说过阴阳人。”

魏征点点头,虽还没明白太子的话外之意,但也顺着太子的话道;“自是听说过,世有男女,而阴阳人者,雌雄同体,阴阳皆具。”

双性人很早就有记载了,魏征博览群书,虽没见过,但也听过。

“殿下是觉得,水稻便是雌雄同体?”

魏征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李承乾道:“不是孤觉得,而是本就是如此。”

“既然水稻是雌雄同体,那么也有生育传承,孤所言之育种,便就采取好的种子,不断进行培养优化,使得新出的种子能更加高产,防病虫害。”

魏征皱眉道:“殿下所言,过于离奇,老臣所读之书浩瀚如烟,对于这等事情,闻所未闻。”

李承乾道:“魏公没听过,没见过,他就不存在吗。”

“古人没发现的道理,难道就没有这个道理?”

“孤要做的事,是继往开来。”

魏征闻言,点头道:“只是这该如何去做,又如何验证。”

李承乾解释道:“假定水稻是雌雄同体,那么他是不是跟人一样有了传承。”

“换个角度去想,如果一个长相丑陋的人,娶了个貌美如花的妻子,那么他们生下的儿子,是不是不再丑陋。”

这是个比较常见的事情,魏征闻言道:“即便不会同母亲那般,也不会同父亲那般丑陋,大致是较为普通。”

李承乾道:“这样的话,如果这个孩子,继续娶一个美貌的妻子,再生下孩子,是不是长相好看的程度更大一些。”

魏征道:“自然是这样。”

李承乾继续道:“如此两代,可能不明显,可如果三代,四代,乃至于五代十代后,魏公觉得,这个家族的人,是不是男的帅气,女的美貌。”

魏征若有所思。

李承乾补充道:“水稻也是这么个特点,根据这个情况,不断去进行严格筛选,选择那些穗大粒满、籽粒饱满、品质优良的植株,作为下一代育种的亲本。”

“在这个挑选的过程中,淘汰那些生长不良、易受病虫害侵袭的品种,保留表现较好的品种。”

“我们可以先建立一块用作测试的田地,一代代去进行改良,这样经过数代之后,则就有了高产,不易受病虫害侵袭的水稻种子。”

李承乾前世好歹是个大学生,虽然学的时候不怎么认真,但终究是学过的。

觉醒宿慧之际,前世所经历的种种,再次清晰的被记忆下来。

这就让李承乾对知识的认知更加加强。

只是虽说懂得后世杂交水稻的知识,但想要传授给他人并被理解接受是极其困难的。

魏征很有才华,可他再有才华,对于遗传学、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概念几乎一无所知。

杂交水稻的培育需要进行精细的操作,如去雄、授粉等。

镊子倒还好说,手工能打造出来,但在唐朝造出显微镜,这就有些扯淡了,造望远镜还差不多,工艺水平相差过大。

魏征听到太子的说法,感觉很是新颖奇特,在此前,他从来没听过这样的言论。

如果水稻真如太子说的那样,是雌雄同体,那么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育种,自然就能得到最好的水稻种子。

“既是如此,那农学院第一差事,便是育种。”

“或许真能培育出,殿下所言之稻种。”

魏征感觉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而且这不需要太多花费。

东宫就有良田,完全可以作为实验田。

“殿下还说了肥料,不知有和见解。”

魏征为什么不知道太子怎么突然就懂得这些知识了,但神情也更加重视起来。

李承乾道:“增加地力,魏公应该是知晓的吧。”

魏征回道:“老臣幼年便靠种田为生,自然知晓。”

李承乾说道:“自从被册封为农泽圣睿太子,总领农务使后,虽说很大程度上是挂的虚名,然孤也想做些实事,因此特意进行了一番了解。”

“若有错漏之处,还请魏公查漏补缺。”

魏征道:“请殿下言明。”

李承乾道:“自古以来,增加地力有五个方面。”

“一为人畜粪肥,这个最是寻常。”

“二为厩肥,在牲畜圈舍中铺上干草、秸秆等垫料,家畜的粪便和尿液与垫料混合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形成厩肥。”

“马厩、牛棚所产厩肥,被广泛所用。”

魏征点点头,回忆从前,这是先辈教下来方法,他曾经在牛棚这样做过,只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李承乾接着道:“三为绿肥,所谓轮耕,便是如此。”

不管是水稻还是其他粮食作物,不能是一直进行种植的。

这样会不断的消耗土地肥力,导致土地越来越贫瘠。

而在中华,先民对于这样的情况,早就有了相应的对策。

那就是轮耕。

水稻种植后,土壤会生虫,产生病气。两轮后,就需要换成其他的作物。

这样吃水稻的虫饿死了,土壤对水稻的病气也消散了,就能继续种水稻。

而轮耕最好的则是豆,在唐朝被称为“菽”。

不过也不是所有农户都会种植豆,还有种植苜蓿、紫云英、苕子等。

在一些地区,农民会在冬季种植紫云英,到了春季翻耕入土,为春季播种的农作物提供养分,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从科学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大豆最好,因为它会产生根瘤,生出固氮,释放氮肥。

大豆还能吃,不需要全部都浪费在土地里。

魏征神情认真了许多,从这三个方面,就可看出,太子殿下是真的花费了心思。

“四为泥肥,五为草木灰。”

冬季农闲时节,农民会组织人力去挖泥,将其运到田里,作为基肥施用。

水乡地区,河泥、塘泥是重要的肥料来源之一。

烧秸秆是传统了,将农作物秸秆、树枝、杂草等燃烧后得到草木灰,直接撒在农田里。

包括炉灶里的草木灰也可以收集起来,用于施肥。

魏征起身拱手作揖:“殿下为农事如此操心,实乃大唐百姓之幸。”

“所言五点,将农家所用概括完全,臣未有补充。”

在魏征心里,自古以来,只要是关心农事的皇帝,就没有说国家不强盛的。

汉文帝,多少皇帝的偶像,其所最在乎的事情,就是农事。

农事稳定,则社稷安稳,国家强盛。

李承乾继续道:“所以,孤就在想,能不能将其进行结合,造出更好的肥料来。”

这就是自圆其说,找个借口了。

化肥对农业生产的意义太大了,如果现在李承乾能造出化肥,大唐百姓怕是都能吃到饱饭了。不过造出需要精密的仪器和设备,没有高温高压反应釜、精密的测量仪器等设备,很难进行化肥的合成。

合成氨是现代氮肥的重要生产方法,需要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反应,现在根本无法实现这样的条件。

就算李承乾知晓工艺流程,也没有意义。

不过可以退而求其次,造有机肥料。

魏征问道:“殿下的意思是?”

李承乾道:“把厩肥跟草木灰结合起来,或许还可以加一些动物的骨粉,也许会比单一的效果更好。”

“这其中的配比和效果,就需要农学院一一尝试了。”

解释氮,磷,钾没有意义。

堆肥能产生一定量的氮、磷、钾,加入草木灰来调节堆肥的酸碱度,促进微生物的活动。

动物骨骼煅烧后得到骨粉,含有一定量的磷元素,可以作为磷肥的替代品。

草木灰含有丰富的钾元素。

这就是简单版本的有机肥料了。

再加上种豆轮耕,育种,大唐农业必然是能蒸蒸日上的。

魏征听完后,陷入沉思,沉默良久。

而后感叹道:“太子殿下今日跟老臣说的这些,让老臣不由想起一人。”

“臣觉得他会比臣更为适合掌控农学院。”

李承乾有些好奇,问道:“魏公说的是谁?”

魏征道:“太常博士,李淳风。”

“曾经陛下下诏,让臣编修《隋书》,曾与李淳风相识,臣被其学识所震撼,犹如今日。”

贞观三年,李世民下令编撰前朝史书,魏征是《隋书》编撰工作的负责人。

贞观十五年,李世民又诏以于志宁、李淳风、韦安仁、李延寿等人修撰《五代史志》,《五代史志》后来被并编入《隋书》。

魏征就是那个时候,跟李淳风认识。

李承乾自然是知道李淳风的,唐朝最伟大的科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易学家,精通天文、历算、阴阳、道家之说,可谓是文理农医全面精通。

最出名的事迹,就是他跟袁天罡所著《推背图》了。

“李淳风回来了吗。”

李承乾问道。

去年因为太白金星的事情,李承乾让杜荷去了琅邪。

谶言大唐三世易主,李世民很重视,就派袁天罡跟李淳风去了西南。

虽说李承乾很想把李淳风召回来,可在这事之前,李世民肯定不会允许的。

李承乾也不急,即便是按照历史进程,李淳风也还能活二十七年。

魏征道:“应该回来有几日了,臣得到消息,李淳风在打听东宫编纂的天工开物,应是很想加入进来。”

李承乾皱眉对内侍文忠道:“孤让你关注李淳风,为何没有把消息及时告诉孤。”

内侍文忠连忙道:“请殿下恕罪。”

魏征这时帮内侍文忠说了一句:“殿下不用责怪文内侍,李淳风回长安后,还没到太史局述职,文内侍不知晓也是正常。”

“臣也是听到有同僚提起此事才知晓。”

东宫编纂天工开物,对于李淳风这等文理农医全面精通的人来说,自然是诱惑力很大。

只是官职卑微,入不得东宫,所以只能找人请求了。

李承乾哭笑不得,没想到是这样的情况。

魏征接着说道:“李淳风学识渊博,尤其是在农学医药上更为精通,臣请调李淳风来东宫,共同参与编纂天工开物,掌农学院。”

李承乾点点头,对内侍文忠吩咐道:“传孤教令,立即召李淳风来东宫觐见。”

“你亲自去一趟,把李淳风接过来。”

内侍文忠忙道:“是,殿下。”

于此同时。

贺兰楚石站在大门后,回头看了眼府中大门。

他终于出来了。

自从那次在平康坊出了事后,出了大理寺,就一直被关在家里。

贺兰楚石不算是上门女婿,侯君集自己有儿子。

跟侯长燕婚后,侯君集就给置办了家宅。

宅子在胜业坊,距离东宫也还算近。

除了有事之外,贺兰楚石一般都是回府睡觉。

在家几个月,出门第一件事,自然是先去东宫报道。

上了马车,就往东宫过去。

不过才刚刚出坊,马车就停了下来。

“怎么回事。”贺兰楚石皱眉道。

车夫回道:“有人拦车。”

贺兰楚石推开车帘,这时拦车的人已经走了过来。

“贺兰将军,我家公子有请。”

来人是仆从的打扮,但衣着不菲。

贺兰楚石皱眉道:“你家公子是谁。”

来人道:“范阳卢氏,长公子。”

贺兰楚石沉声道:“卢思礼并非我打死,这件事不是已经有了定论吗。”

“卢志杰是什么意思,难道还要就此事纠缠不休?”

作为范阳卢氏长公子卢志杰,名声还是很大的,贺兰楚石自然不陌生。

来人道:“公子自然不是因为这事想见贺兰将军,而是其他事情。”

“什么事?”

“贺兰将军一去便知。”

贺兰楚石冷声道:“既是如此,那就不必见了。”

作为东宫千牛,侯君集的女婿,范阳卢氏名头大,但他可不怕。

来人见此,很是淡定的说道:“难道贺兰将军就不想想,为何能被候夫人放出来吗。”

“我家公子在这里面,可是出了不少力。”

贺兰楚石闻言,面色有些阴晴不定。

他不怎么相信这个说辞,但范阳卢氏名头还是很有信誉度的。

心下几番计较后,道:“前方带路。”

仆从也松了口气,若贺兰楚石不跟他走,他也没办法。

翻身上马带路,进了崇仁坊里。

绕了几条街道后,来到一处茶楼前。

茶楼门口,卢志杰看到贺兰楚石,满脸笑容,作揖行叉手礼:“在下卢志杰,见过贺兰将军。”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