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137章:大唐对自身的力量一无所知

上者伐谋,中者伐交,下者伐兵。

遏制阿拉伯帝国的发展,不一定要从战争层面去进行。

大唐小瞧了自身在世界国际政治格局上的影响力。

在亚洲地区,除了大唐外,比较强的就是突厥,吐蕃,倭国,新罗这些国家。

然而贞观四年,李世民灭亡东突厥后,周边所有的国家,已经在名义上成为大唐的藩属国。

换而言之,李世民这个天可汗的尊号,意味着整个东亚共主。

在其他国家的眼里,这是一条真正腾飞在天空的巨龙,是无与伦比的霸主。

正在崛起的阿拉伯帝国,如果听到东亚霸主可能要攻打他的消息,还能安心去发展吗。

大唐西域可是跟阿拉伯帝国毗邻的。

李世民听完太子的讲述后,也松了口气。

他是真担心太子真的就穷兵黩武了,看见谁就要干谁。

现在这么一听,心里顿时也有了计较。

于是朗声对拜占庭使团说道:“朕已知晓你国之困境,但出兵之事,不可草率决定,还须从长计议。”

纳伦德听完,马上给狄奥多西跟阿历克斯进行翻译。

还加上了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阿历克斯,这是个好消息,在太子殿下的干预后,大唐皇帝陛下并没有直接回绝你们的请求,而是要进行一番慎重考虑。”

“这是我们的希望,如果能够取得太子殿下的支持,那么大唐真的很有可能跟你们形成军事同盟,一起夹击阿拉伯帝国。”

“当然,就我目前的看法,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也许需要很长的时间,看来我们要在长安多停留一阵了。”

狄奥多西坚定的说道:“只要还有一丝希望,我们就绝对不会放弃。”

阿历克斯赞同的点点头,而后上前感谢大唐皇帝陛下。

早朝结束后。

李承乾便带着礼物,前往魏征的府邸去进行探望。

永兴坊。

李承乾对这里很熟悉,因为这里是讲武堂所在之地。

同时也是魏征居住的地方。

不过距离讲武堂还有一段距离。

魏府。

来到这里,李承乾才知道,魏征的节俭达到了什么程度。

连正堂都没有,很小的一个院落,完全能用简陋来形容。

李承乾也很无语。

魏征其实很有钱,先前是正三品的侍中,朝廷赏赐的粮食,土地,薪水,都是一笔很客观的数目。

还有李世民赏赐的钱财,长孙皇后曾经也赏赐过二十万钱,四百匹绢。

再加上魏征本人的润笔费。

在没有贪墨的情况下,魏征家产不说上百万钱,数十万钱肯定是少不了的。

长安虽然房价很高,但稍微好一点的宅院,也就在二十万钱左右,魏征是完全有能力承担。

招几个仆从服侍,对于魏征来说也算不上负担。

但他就是要这么干,为的就是要表达自己的廉洁。

李承乾来的时候,这里还有不少人,魏征名声大,自然过来看望的不少。

包括东宫少詹事张玄素也在这里。

真就是那句话,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见到太子殿下前来,众人纷纷拜见。

而后李承乾去了魏征的房间。

“拜见太子殿下,请恕臣病重,不能行礼。”

躺在病床上的魏征,面色惨白没有血色,房间里还有一股非常浓烈的药味。

李承乾连忙上前几步,温声道:“魏师不必多礼,且安心养病。孤听闻您病重,心中担忧,特来探望。”

魏征艰难地扯出一抹笑容,声音虚弱:“劳太子殿下挂念,臣愧不敢当。”

李承乾看着简陋的房间,微微皱眉:“魏师为何如此苛待自己?”

房间真的很小,两三个人站在里面,就显得很拥挤了。

魏征缓缓摇头:“太子殿下,臣所为并非苛待自己,而是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可忘本,不可贪图享乐。臣受陛下与皇后之恩,当以廉洁奉公回报。”

李承乾觉得这种固执的念头,都有些魔怔了。

轻叹一声:“魏师之品德,令人敬仰。但也要保重身体,若有个三长两短,乃是我大唐之损失。”

魏征眼中闪过一抹欣慰:“太子殿下仁厚,有明君之相。臣只盼殿下能以史为鉴,勤勉治国,莫负陛下与百姓之期望。”

李承乾闻言,就知道,外面流言的事情,魏征已经听说过了。

这是在配合自己,进行一番商业互吹。

有魏征的亲口言论,对于现在长安城的流言,有很强的抑制。

“魏师好好歇息,孤就不多打扰了。”

李承乾转身出门。

门外是魏征夫人裴氏。

裴氏是历史上出名的贤内助,她与魏征一样秉持着廉洁、俭朴的生活态度。

“夫人,魏师的病情如何了。”

听到太子询问,挂着一脸愁容的裴氏回道:“有劳殿下挂念,陛下派了太医前来,现在病情稳定多了。”

张玄素在一旁感慨道:“还好魏公这些时日,都在詹士府跟我等一起研究天工开物。”

“当时请了不少名医,进行医学药方上的统计,幸有一名医看出了魏公有隐疾,提早治疗。”

“否则这病发之后,真就是危险了。”

魏征去年被封为太子太师。

李世民之所以这样做,有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确立太子的正统不容置疑。

因为当时魏王的势力影响过大,所以为了平衡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对太子的势力进行加持。

李承乾让张玄素去搞天工开物,把东宫的文官都丢了过去,也为了他们少管自己的事情。

而魏征在接触到后,也是欣然加入其中。

这种百科全书的典籍,在唐朝是没有的,能够参与到编纂中,青史留名是必然的。

魏征最在乎的就是名声,自然欣然加入。

李承乾闻言,眨了眨眼。

魏征没死成,还是跟自己有关系。

他确实是没想到这茬。

原以为历史上魏征之死是必然发生的事情,没想到还有回转的余地。

按照现在这个情况,兴许还能多活两年。

其实对于魏征,李承乾是觉得活着好过于死去的。

魏征在怼二凤这块很出名,实际上他的能力确实不差。    在处理政务这块,也算是鞠躬尽瘁了。

李世民治国这么轻松,很大程度上还是靠着这群有本事,有能力的文官。

权力集中的弊端在于,就会变成跟后世朱元璋那样,每天处理数百份政务,比996还要996,至少现在李世民过得比较轻松。

“此时还要多亏太子殿下,若没有太子殿下编纂天工开物。”

“我家老魏就不会被名医提前发现隐疾,若是突然爆发,性命危矣。”

“老妇在此谢过太子殿下之恩。”

裴氏是个聪明人,一番话说完,当即就要朝太子磕首。

李承乾连忙扶起:“夫人言重了,这是魏师本就应有的福分。”

“魏师为大唐鞠躬尽瘁,能让魏师转危为安,亦是孤之幸事。”

裴氏眼中含泪,满是感激:“太子殿下宅心仁厚,老妇代夫君再次谢过殿下。殿下编纂天工开物,实乃造福大唐之举。我家夫君常言,此书若成,必将泽被后世。”

李承乾微微颔首:“孤也是希望此书能为大唐百姓带来益处。魏师能参与其中,孤亦深感欣慰。如今魏师病情稳定,夫人还需悉心照料,让魏师早日康复。”

裴氏连连点头:“殿下放心,老妇定当全心照顾夫君。”

张玄素在一旁也说道:“太子殿下此举,实乃大德。魏公能得此机缘,亦是上天眷顾。相信魏公康复之后,定会更加勤勉,为大唐效力。”

这么一说,李承乾这次来的目的,不仅是达到了,还要超出。

坊间必然会有传闻,是因为太子的功劳,这才救活了魏征的性命。

届时先前对太子的流言,自然就不攻自破。

于此同时。

布政坊内。

这里也是鸿胪寺安排外国使臣主要居住的坊间住址。

朝堂的消息传了开来,之所以会传这么快,自然有李世民故意安排人进行散布的原因。

大食使团的人,很快就因为这个消息,聚集在一起。

使团首领阿米尔紧蹙眉头,来回踱步,他捋着胡须,沉声道:“因沙安拉!罗马人此举,实在棘手。如今我们与大唐的关系至关重要,绝不能让他们与罗马联手。”

在阿拉伯语中,因沙安拉相当于口头用语,大意是‘如果真主愿意’‘如果真主准许’‘愿主成全’。

同时也体现出对真主意志的敬畏和顺从。

“瓦利,我们必须把这里的消息,告诉哈里发。”另一名使者开口说道。

阿拉伯语中,瓦利对上位者的称呼,类似于后世的大人。

阿拉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一般被称为哈里发。

另外年长的使者说道:“瓦利,目前大唐朝廷似乎还在商议之中,但罗马使团的请求已引起了轩然大波。”

“如果大唐皇帝陛下,同意他们的请求,对于我们阿拉伯帝国的发展,将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诸位在这里生活了这么久的时间,想来已经对大唐的情况有了足够了解,这是个比我们阿拉伯帝国还要强大而古老的帝国。”

年长使者的话引起了在场众人的赞同。

他们对大唐的实力有足够的了解,也很清楚一旦大唐参与到对阿拉伯帝国的夹击中,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阿拉伯帝国将要聚集大部分的精力,面对大唐可能带来的危险。

现在所有的对外战争,大部分都要停止,调动兵力防备大唐。

另一位沉稳的老使者思忖片刻后说道:“因沙安拉!当务之急,我们必须尽快面见大唐皇帝,向其展示我们的诚意与友好。强调我们阿拉伯帝国与大唐之间可以在贸易、文化等方面深入合作,共同繁荣,而非陷入战争的泥沼。”

使团首领阿米尔沉声道:“想要面见大唐皇帝陛下,不是个容易的事情。”

“鸿胪寺的官员,不会轻易的答应我们的请求,尤其是在罗马使团过来的情况下。”

“我听说,原本大唐朝廷是反对罗马使团请求的,但是大唐的太子殿下,却出声进行了制止,并且说服了大唐皇帝陛下,对此事进行考虑和商议。”

年轻的使者问道:“瓦利,所以我们现在,应该想办法接近那位太子殿下,去说服他不再支持罗马吗。”

阿米尔摇头道:“不,说服大唐的太子殿下,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罗马使团的人,肯定会想办法接近他,并且请求他的支持,这对于我们而言很不利。”

“或许我们可以支持其他人,要知道,大唐的太子殿下,可不是没有对手。”

大唐太子跟魏王的斗争,在长安城中,早就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各国使团向来是很关注大唐的政治格局,毕竟大唐要是有所变化,对于周边国家而言,也同时会产生巨大影响。

战争只是一方面,经济贸易的影响更为明显。

“因沙安拉!我们应该准备充足的礼物,去面见魏王。”

“也许我们还可以去拜会其他国家的使臣,让他们支持我们。”

年长的使者提议道。

阿米尔点点头:“我们可以写信给哈里发,如果其他国家使团愿意支持我们,那么他们将得到阿拉伯帝国的友谊。”

阿拉伯帝国占据大部分中亚地区,这个位置是整个亚洲大陆的十字路口。

虽然华夏是丝绸之路的源头,但丝绸之路实际上还是掌握在波斯、阿拉伯这些中间商的手里。

七世纪是阿拉伯帝国的巅峰崛起,正在快速席卷整个中亚地区,包括部分欧洲地区。

因为地理优势的缘故,如果哪个国家得到阿拉伯帝国的友谊,那么在经商上,确实会有很大优势。

另一边,拜占庭使团也在积极行动。

“我们应该拜见那位太子殿下。”

“李伦德,我们需要你的帮助。”

阿历克斯提议道。

纳伦德道:“可是想要拜见太子殿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我只是个商人,而商人在大唐,是没有多少地位的。”

“你知道太子殿下的住所吗,哪里被称呼为东宫,就在大唐皇帝陛下的旁边。”

“而且,我们还需要准备一份珍贵的见面礼,表达我们的诚意。”

阿历克斯无奈道:“李伦德,我们现在的情况,你非常清楚,现在只能请求你的帮助了。”

从拜占庭抵达长安,没办法携带太多钱财,全靠纳伦德的资助。

纳伦德很无奈,他资助了整个使团几乎所有的费用,对于他自己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投资。

如果现在撤出的,那将会什么都得不到,这就是沉没成本效应了。

纳伦德叹了口气,说道:“我现在就如同一个赌徒,把所有的筹码都押在了这次你们使团的使命上。每一次的资助,都是我在加大赌注,而现在,我已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我会去找我们的朋友们,找到能够拜见太子殿下的方法。”

“如果你们能够成功,一定要给我足够的回报。”

“不过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已经没有太多的钱财了,为了这次的使命,我没有携带足够多的货物进行贩卖。”

“接下来在长安,我们肯定还需要更多的钱财。”

阿历克斯安慰道:“李伦德,你放心,回报绝对会超乎你的想象。”

“如果是钱财的问题,我可以写一封信,你的粟特人朋友拿着这个信件,就能前往君士坦丁堡获得报酬。”

“两位皇帝陛下,都会支持我们的行动,不是吗。”

听到这话,纳伦德顿时眉开眼笑。

这是他最好的变现途径,当即高兴道:“亲爱的阿历克斯长官,尊敬的公主殿下,我会去找我的朋友们,他们肯定会愿意资助我们。”

“我们一定会成功见到太子殿下的,这件事,包在我的身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