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 第65章 姚广孝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第65章 姚广孝

作者:见月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35: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路来到宋濂家门口,本想递上拜帖,却发现宋濂次子宋璲在门口迎接。

马钰也不禁暗赞,宋濂还真是很讲礼节啊。

他的长子在老家,次子宋璲随他在京中。

可不要小瞧了这位宋二公子,别看年轻,凭借书法诗词已然闯出了不小的名声。

在原本的世界,他被誉为明初第一书法家,明朝第一小篆大家。

是一位标准的才子。

可惜,被他侄子宋慎给坑死了。

宋濂派他到门口迎接,足见对马钰的重视。

两人寒暄了两句,就一起来正堂见到了宋濂。

宋璲应该是有急事,将他带到之后就离开了。

宋濂解释了一句:“这孩子沉迷书法近乎痴,马公子多包涵。”

马钰总感觉这话有点像是在炫耀,不过也能理解。

谁家有个这么优秀的孩子,不想拿出来显摆一下的啊。

他自然不会不识趣,就跟着夸了几句。

又寒暄了几句之后,马钰率先开口,充满歉意的道:

“此来除了拜访先生,还有一件事情想要向您道歉。”

宋濂好奇的道:“哦?”

马钰说道:“关于仁字的写法,其实上古时期有多种写法。”

“现行的‘二人’与我说的‘身心’皆为其中之一。”

“之前多有隐瞒,还请先生恕罪。”

宋濂点点头,说道:“原来是这件事情,此事我早已知晓。”

“虽然老夫没有研究过文字变迁,却也知道秦始皇书同文之策。”

“先秦时期天下四分五裂,很多文字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写法,仁字有多种写法也属正常的。”

“所以你说的‘身心’并不算错。”

“况且,文字的书写方式并不重要,它所传达的含义才是最重要的。”

“先秦时期既然有‘身心’这种书写方式,那就说明当时仁字有自我修养之意。”

“这才是最终重要的。”

“你能将此告知老夫,对老夫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我唯有感激,哪敢有不满之意。”

马钰敬佩的道:“先生真乃君子也,在下羞愧、敬服。”

宋濂谦虚的道:“你家长辈才是真正的君子啊,可惜无缘相见。”

之后两人以‘仁’字为契机,开始谈论对儒学的理解。

宋濂从‘仁’乃个人境界的角度,讲述了自己对儒学,主要是论语的新理解。

末了,宋濂又说道:“之前对夫子所言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始终有些无法理解。”

“既然君子当克己复礼,又为何因为年龄而放纵自己呢?”

“现在才算是明白此言深意。”

“境界到了一言一行皆为仁,自然无需再恪守成规。”

“一言一行皆为道,又怎么会逾矩呢。”

马钰自然只有听的份儿,心中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就单纯的学问来说,宋濂不愧是明初第一文人。

当然,今天他过来可不是为了听宋濂讲课,也不是为了吹捧他。

借着这个话茬,他故作恍然大悟道:

“难怪不同的人问仁于孔子,他的回答都是不一样的。”

“难怪我家长辈曾经说过,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孔子。”

宋濂眼睛一亮:“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孔子?此言大善也。”

“孔子已达仁之境,我等庸人只能窥其一斑。”

“每个人看到的他,自然就是不同的。”

“你家长辈能说出此言,可见已近仁矣。”

眼见时机成熟,马钰装作一副迟疑的样子,说道:

“可是我家长辈曾经说过,当今儒家与孔子渐行渐远矣。”

宋濂愣了一下,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为何?”

马钰想了想,说道:“孔子的学问乃为己之学,他提出的种种道德标准,是用来约束自己的。”

“自己做好了,然后身体力行的去影响其他人。”

“可是现在的儒家,却惯于拿孔子的思想要求别人指责别人。”

“自己三妻四妾家财万贯,却指责百姓贪婪不贞洁。”

“对此我家长辈用八个字来形容,严于律人,宽以待己。”

宋濂脸色更加严肃:“天下儒生众多,难免会有些害群之马。”

“然大多数人都能做到谨守本心……你家长辈有些以偏概全了。”

马钰故作疑惑的道:“可是当今儒生惯用孔孟思想要求他人,也是事实啊。”

宋濂解释道:“儒家秉圣人之道教化众生,既然是教化,自然就要有标准。”

“孔孟二位圣人的思想就是标准。”

“你不也说过,孔孟为本吗。”

马钰点点头,接着又说道:

“论语是教导世人成为君子的书籍,是孔子留给我们的工具。”

“可是现在的儒家,却把工具当做唯一真理,要求世人一言一行必须符合其意。”

“岂不是离道越来越远了?”

闻听此言宋濂脸色大变,说论语是工具,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然而他却又不能发作。

因为马钰的用词很严谨,孔子留给后人的工具。

谁敢说不是?

再加上方才他们一直在讨论,仁是一种内心境界。

那么书籍自然就是通往那个境界的道路。

如果他因此批判马钰,那岂不是打自己的脸。

到了这会儿他终于明白,自己不知不觉又掉进了马钰的话术陷阱。

关键他依然不明白,马钰到底要说什么。

不过话题到了这一步,也无需再东拉西扯,他直接问道:

“那你以为该如何?”

马钰没有回答,而是继续说道:

“先生可知,很多文人雅士喜梅树、松柏,为了方便观赏把玩,会将树栽种在花盆里置于室内。”

宋濂马上警觉起来,虽然才交流了两次,但他对马钰的话术已经有所了解。

一旦马钰开始讲看似无关的事情,必定是要放大招了。

马钰没有在意他的表情变化,自顾自说道:

“自然不是所有的树都值得收藏,就以梅树为例。”

“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可是天然生长的梅树,又哪有那么多符合要求的。”

“于是就有了养梅人,他们按照文人雅士的要求,对梅树进行改造。”

“大致的方法就是,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

“如此方能货以重金。”

说到这里,马钰目光盯着宋濂,问道:

“宋先生以为此法如何?”

宋濂脑子里轰的一下炸开,脸色也变得铁青:

“荒谬,吾辈读书人以圣人之道教化众生,岂容尔等污蔑……”

马钰只是静静的看着他,心里却无比的失望。

虽然早就知道想说服宋濂很难,可在他的想象里。

宋濂这等通达的大儒,就算不同意自己的看法,也会用道理说服自己。

为了这次会面,自己准备了多套说辞,就为了尝试能说服他。

就算最后无法说服宋濂,那也是道不同,互相保留个体面。

怎么都没想到,宋濂直接进入了歇斯底里的状态。

根本就没有交流的意思,直接以大义压人。

是了,是我太天真了。

宋濂是文坛第一人,当今第一大儒。

儒家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他会没有责任?

自己还是被《送东阳马生序》影响太深,先入为主的认为他乃通达之人,不同于古板守旧的腐儒。

殊不知,恐怕他就是这套体系最坚定的维护者。

自己想要改革,不能靠这些老学究,他们的思想已经固化。

只能靠年轻人。

既如此,也就没必要再多说什么了。

想通这些之后,马钰的心情反而平静下来,起身朝情绪失控的宋濂拱拱手道:

“想必先生也无心在与晚辈交谈,晚辈就不多留了。”

“先行告辞,不敬之处还望海涵。”

说完也不在理会他的话,毫不犹豫的转头离去。

等出了大门走出老远,他回头看了一眼门头上红色的‘宋府’二字,忽然笑了起来。

虽然游说宋濂失败,但却有了别的收获。

此行相当于是祛魅了,也打消了自己想走捷径的侥幸心理。

以后就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往前走吧。

不过话虽如此,马钰确实也很发愁。

在这个年代彻底推翻儒家是不可能的。

别看朱元璋很不待见儒家,但并不是对儒家思想有什么意见,而是对儒生的不顺从感到不满。

这一点前世就已经证明了,最后他还是会选择儒家治国。

马钰要是敢提出彻底抛弃儒家,他第一个不同意。

既然没办法抛弃,那就只能改造。

但他并不认为自己能完成这个重任。

毕竟打嘴炮他擅长,真动手去干,差的太远了。

所以得需要一个合作者才行。

今天宋濂用实际行动证明,老家伙们是指望不上的,那就只能从年轻人着手。

自己培养是一方面,最好能找已经学有所成的年轻人,这样能节省不少时间。

双管齐下,效率更高。

可是已经学有所成的人,就意味着有了师长,这种人也同样不好说服啊。

比如方孝孺,年龄倒是挺合适的。

但他是宋濂的弟子,宋濂一句欺师灭祖,就能让他的努力都白费。

更何况方孝孺都能提出要搞井田制,可见也是读书读傻了的那种,想说服他太难了。

解缙?不知道这会儿出生没有。

而且他也不是什么完人,年轻的时候恃才傲物。

后来当了高官,也是结党的一把好手。

永乐二年他当主考官,结果那一届科举前七名全是吉安人。

是的,你没听错。

前七名全是一个地方出来的。

而解缙正好也是吉安人,你说巧不巧。

也就是朱老四要脸,还能容忍他几年,然后才找了个别的借口将他弄死。

换成朱元璋,当场就能把他九族送走。

他所熟知的别的年轻人文人,要么有各自的缺点,要么就有顾虑不太可能和他合作。

想来想去,竟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

哎,上哪找个学问深厚,又不迷信儒家权威,还能无视社会带来的压力的人啊。

难道只能自己培养?

就在他苦恼的时候,吴卓的声音响起:

“公子,娘娘召您入宫。”

马钰并不觉得意外,收起杂乱的心思,道:

“是你啊,被调到姑姑身边了?”

吴卓欣喜的道:“就前不久,奴婢被调去伺候娘娘。”

说到这里,他感激的道:“多谢公子提拔。”

以前在朱元璋身边,他就是个最底层跑腿的。

去了马皇后身边,他被提拔升职还有了品级,可是实打实的身份跃迁。

他自然知道自己为何会被提拔,所以对马钰非常感激。

马钰连忙道:“这话可不要乱说,是陛下器重,娘娘提携。”

“现在你身份不一般了,无数双眼睛盯着,说话可得小心。”

吴卓轻轻打了自己一巴掌:“您看我这张嘴,净给您惹祸。”

马钰正色道:“记住我的话,与人为善,与己为善。”

“以前你受过委屈,尝过被人欺凌的痛苦,就不要把这种痛苦施加给别人。”

“自己淋过雨,如果力所能及,就为别人撑把伞。”

吴卓恭敬的道:“谢公子教诲,您且瞧着吧,我吴卓绝不做那恶人。”

之后两人一边闲聊,一边向皇宫走去。

对于马皇后派人找自己入宫的事情,马钰一点都不奇怪。

估计自己刚进宋府大门,吴卓就在半道等着自己了。

其目的就是为了第一时间了解事情详情。

不过等会儿该怎么和马皇后解释,还需要斟酌。

毕竟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复杂的。

刚才去见宋濂,他并没有说出真实目的。

虽然对宋濂有种先入为主的好感,可这么大的事情,怎么能轻易就说出来呢。

所以马钰只是简单的试探了一下,察觉到情况不对就果断离开了。

也幸好他留了个心眼,否则这会儿就真不好收场了。

一路来到坤宁宫,刚走到门口,就看到朱棣和徐妙云并肩往外走。

朱棣这次倒没害羞,主动上前打招呼。

徐妙云也是落落大方,没有一点怯场。

不过也正常,俩小孩可能他们自己都没那方面的意识。

马钰和他们打过招呼,目送两人走远,心下莞尔。

这小两口,难怪感情这么好……

不对,朱老四?

就在这时,一道灵光闪过,一个名字浮现在脑海里。

姚广孝。

我怎么把他给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