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83章 《元史》的监修乃是李善长

天阙之中,华盖殿上,这大明帝国的核心所在,寥寥数语便已然是杀机勃然。

李祺话语轻柔,却字字带着锋锐之利,似要剖开李至刚的心肺肝胆!

皇帝尤嫌不够,还要诸九卿皆出剑斩妖,以壮声势。

以明天下人心,此乃君臣一心,众志成城,大势堂皇也!

解缙慨然道:“景和公所言极是,臣亦认为此事之恶,罄竹难书,是以臣于翰林院一经发现,便立刻上奏陛下,臣定与这等悖逆之事,不共戴天也!”

他话音刚落,左通政使赵居任立刻接话,“臣亦如此,是以翰林院方一将奏章递送通政司,臣便立刻奉奏章入宫,禀明陛下。”

元史之事的逻辑和道理,李祺都已经盘清楚了,解缙和赵居任没有废话,直接果断的站队即可。

在这二人后,其他人亦不曾发表其他意见,重复一番前人之语,站队即可。

即便是有人觉得太过于矫枉过正,可在大势之下,在众人众口一词之下,不完全同意就是完全不同意!

李至刚从一道道声音中终于回过神来,他仔细的盘算了一下,这件事和他是真的脱不了干系,如果所有编修人员都要抄三族的话,他恰好在三族之中。

在死亡的危机逼迫下,他的脑海竟然前所未有的清醒,一定能够寻找到破局之道。

有了!

他眼前流露出兴奋之色,他找到了那个致命的破绽,他简直压抑不住自己的兴奋,径直砰砰的叩首道:“陛下,臣对李祺有一问。”

“准。”

李至刚转身面向李祺,脸上带着几分潮红之色,殿中其余人皆有些好奇李至刚这是想到了什么,竟能如此,而后便听到了李至刚口中迸出的惊天之语,“驸马方才称宋濂、王祎等暗怀奸刻,可天下皆知,元史监修乃是你的父亲李善长!

若宋濂、王祎暗怀奸刻,罪不可赦,那尔父呢?亦是罪不可赦也!”

他话音落下便紧紧的盯着李祺,眼中甚至带上了几丝兴奋,他想要看到李祺剧变的神色,在这场朝辩中,终究是他赢了。

可他失望了,李祺不仅没有丝毫的急切,反而眼底有一丝笑意。

笑意?

他以为是自己眼花了,这等危急之时,李祺怎么可能笑得出来,他定睛看去,李祺的嘴角有一丝明显的讥讽。

方才还潮红兴奋的脸颊,瞬间又浮上了一层煞白,不妙的感觉充斥心头,一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被他忽略了,可他回想了一次又一次,依旧找不到。

在场众人之中,除了解缙、陈英、朱棣三人外,其余人皆被李至刚震惊了,好似第一天认识他一般,没想到这等绝境,他竟然还能翻盘,一句话竟然将李祺逼入了墙角。

而后众人迅速将目光投到李祺身上,却见李祺一丝慌张都不曾有,依旧是气定神闲。

朱棣沉声道:“李祺,方才李至刚所言,你可听到了,朕一向秉公,你有何等辩解之言,速速道出。”

“回禀陛下,宋濂、王祎,不过是文学之士、汲汲于经传之中,是以为总裁官。

臣父则不然,修元史时,乃洪武元年,臣父被先帝钦封大明开国第一功臣,位比萧何,乃是整个大明的丞相,当时大明矢志北伐,恢复汉家山河,臣父位居南京,征集粮草、运输后勤,统摄政务。”

李祺话说到这里,众人便已然有些明白他的思路,而这种解释的关键在于皇帝信不信,愿不愿意揭过去。

再一想到李祺和皇帝的关系,他们瞬间更沉默了。

“先帝巡幸汴梁,臣父留守应天。

当其时,率礼官制定郊社宗庙之礼,先帝赏赐臣父,一切事情都可以不经请示灵活处理,臣父其后确定六部官制、官民丧服、朝贺东宫礼议、天下山川神灵封号、封立诸王、爵赏功臣,事无巨细,先帝都委托臣父,当时臣父可不仅仅奉命监修《元史》,同时还负责编写《太祖训录》和《大明集礼》二书。

据臣所知,臣父曾言:元史不过小事,于军国无用,宋濂、王祎虽无文武之才,但毕竟是天下鸿儒,若连个元史也修不成,那可真是百无一用了。

是以,臣父虽是奉命监修,可实在不曾多看两眼,这大逆之事,却与臣父扯不上什么关系。”

李至刚眼见李祺竟能如何诡辩,已然是涨红了眼,甚至不顾忌君前失仪,厉声指责道:“李祺,你不要在这里说些推脱之言,你父亲是元史编修,如论如何都脱不了干系!

你以为皇帝陛下会相信你的诡辩吗?”

李祺闻言沉默了一瞬,转而像是看傻子一样的望向了李至刚,若是皇帝不相信,他怎么会这么说。

皇帝几乎在所有事上都是裁判,且是权力极大的裁判,所以辩论的关键就在于说服皇帝,可元史之事,本就是皇帝和李祺一起操盘下场踢球,李至刚拿什么来赢?

“李尚书难道以为元史大逆之案,最让天下人失望的,是失职之事吗?”

李祺讥讽道:“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这件事真正的痛点是,有一大批对怀念前朝,甚至不惜抹黑我朝正统来怀念前朝,纠察的是这些大逆之人!

清查的是奸刻之辈!

追究的是从心的源头,即,哪怕在这件事上犯了错,但只要能证明他并不是本心如此,那便无过。

本官的父亲不曾一日受到过元朝的恩惠,且早就对元朝的暴虐不满,是太祖高皇帝的元从勋亲,为大明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样的人,会抹黑我大明,来粉饰前朝吗?

你是这样的蠢货,你以为陛下会和你一样吗?”

李祺一字一句的敲击在李至刚心中,这话语显得颇为残忍,因为这番话能杀人!

亦是诛心!

说一位正二品的尚书是蠢货,这将是不死不休的战争,这几乎已然预示了,李祺认为李至刚完了。

“朕认为李祺说的颇有道理。”

朱棣知道该是自己出言之时了,“此番元史大逆之事,最让朕愤怒的是,宋濂、王祎等人,明明是我大明的官员,吃着我大明的俸禄,享受着先帝给予的荣耀,却效忠于前朝。

若是他们真有骨气,为何要出仕,而不为元朝殉国呢?”

皇帝的这番话砸碎了李至刚心中所有的侥幸,他径直跌落在殿中,脸色煞白冷汗直下,他知道自己完了,所有与会众人都知道他完了。

“不过方才李至刚说李善长之事,恰好提醒了朕,这元史编修可不仅仅是宋濂、王祎二人,朕记得有名有姓参与其中的就有二十多人,这其中定然有如同李善长这种无辜之人,李祺、陈英、郑赐,你们三人查办此案时,要分辨一下,不要累及无辜,朕要杀的是心怀奸刻之人,而非无辜之士!”

朱棣话音刚刚落下,殿中众人就几乎齐齐跪下高声道:“圣上英明!”

众人声音中、脸上的喜悦几乎是肉眼可见,先前他们的犹疑就是因为元史总裁官虽然是宋濂和王祎,但元史编修可不仅仅是这二人,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南人,万一牵连到他们可怎么办?

现在有皇帝这番话,他们就放心了,因为这实际上代表了皇帝的一个态度,有问题的是部分人,不是所有人!

至于谁有问题?查案的人说了算!皇帝说了算!

现在看来,宋濂和王祎的问题已经被定性。

修元史的人里面,出身浙江的很多,诸如胡翰、陶凯、陈基、高启等等,都是浙江人,修史一向是镀金的好工作,宋濂和王祎把持修史工作,自然要将自己人都带过来,可现在被查,那也是一起被查。

皇帝本就因为方孝孺对浙江文人有些许偏见,现在又有元史之事,那这些人恐怕都跑不了了。

至于其他籍贯的人,大概能在这次风暴之中幸存,这已然让众人都心安了下来。

虽说都是江南文人,当初被分省定额打击的时候,也曾同气连枝的反抗,但事已至此,还是要迅速切割。

浙江中尚且要分个浙东和浙西出来,更何况是江西、直隶,终究不同。

“这等大逆,应当处以极刑,诸卿以为然否?”

“圣明无过陛下!”

“郑赐、陈英,你二人手掌刑冬之责,认为应当处以何罪?”

郑赐和陈英几乎同时沉声道:“谋逆!”

“回陛下,应当处以谋大逆之罪。”

大明律,谋大逆者,凌迟处死,祖父,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及伯叔父兄弟,及其之子,不限籍贯和年龄,男子不论是残是病都要处斩,母女,妻妾,姊妹,子之妻妾全部为奴,财产抄没入官。

可以说这罪名一经触碰,阖家阖族烟消云散。

朱棣看了整场的戏,还亲自下场演了两场,此刻终于到了收尾之时,挺直了身子,肃然道:“传朕旨意,元史案首犯、从犯,皆以某大逆之罪论处,李祺主审,郑赐、陈英辅之,莫要放走任意一人,除恶务尽!”

“臣等遵旨!”

群臣皆起身往殿外而去,走到殿前,回身望向殿中,皇帝坐着,李祺站着,脸有肃容,杀意横生。

今日之事。

君臣可谓相宜?

真是相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