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81章 直入宫中

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81章 直入宫中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35: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整个翰林院中,无论是谁,都瞬间被吸引了注意力。

大逆?

这是发现了什么,居然用大逆两个字?

而坐于众人之上的翰林院长官解缙,心中虽平静,可面上已然大变,几乎是飞一般的从上疾步走下,厉声道:“区区文书之言,能有何等大逆,竟惊慌至此,失了读书人的体面。”

这自然是解缙故意如此,装出他完全不知情的模样,毕竟这翰林院中,鱼龙混杂,自然有东明精舍一脉的人。

果然,这里的动静很快就将另外几间屋舍的官吏亦吸引了过来,都是些被解缙排除出修史之事的“外人”。

“发生了何事?”

“我在那边都听到了动静。”

“说是在元史中发现了大逆之事。”

众人低声的窃窃私语着,听着大逆之语,已然有不少出生浙江的人脸色煞白。

“解学士,下官不敢胡言乱语,的确是大逆之事,还请学士明鉴。”

解缙满脸疑惑的伸手将那卷书册接过,“那本官倒是要看看记载了什么,让你……”

话音未落,他手中的书籍便直接掉到了地上,发出清脆的一声,同时解缙声音有些颤抖的说道:“何止大逆?”

这下屋中其他人再也坐不住了,纷纷涌过来想要看看上面到底写了什么,甚至有人衣裳都被挤的凌乱。

那薄薄的一本书就这样在众人手中传递过去。

书上好似施加了沉默咒和定身咒,每一个看完的人都一动不动,也不说话,方才还喧嚣的如同菜市场的屋中,转瞬间就安静的如同无人之地。

屋中气氛凝滞的如同冰窟,所有人都被十万年的寒川所镇压,甚至屏着呼吸,纵然是一根针落在地上,怕也是惊天之响。

绝大多数人是震撼,还有些人则两股战战,这书上的内容比预想中最差的结果还要差,差的他们都觉得这会不会是构陷。

可他们又知道这不可能,元史又不是孤本,不仅仅翰林院里面有,国子监还有皇宫中都有密封,且这又不是一张孤纸,而且前后相连的部分,这就是元史里面的记载。

在长时间的安静后,终究有人出声了,声音有些嘶哑,“此事…此事总该有个说法,解学士以为当如何呢?”

解缙直接从地上要跳起来了,他毫不在乎身份和仪态的尖声道:“我以为?

本官不过是个正五品的翰林学士,官职低微、权责狭小,我有什么身份能决定这件事?

此事只能进宫交由圣裁,普天之下,哪里还有其他人能决定的?”

解缙此言立刻得到了几乎所有人的认同,这是泼天的祸事,他们可真是一点都不想沾,唯有交由圣裁才是,那时说不定他们发现了此事,圣上还会有赏赐下来。

“此事既然交由圣裁,那我等立刻便联名写奏章,送达通政司,此事十万火急,应该今日就能入宫。”

通政司,负责内外章疏、臣民密封申诉等事项,长官通政使乃是和六部尚书、左都御史、大理寺卿同级的九卿之一。

大明官员不是谁都能直接通行宫中的,是以翰林院众人都不能直接进宫面圣奏事,需要上呈奏章到通政司。

通政司对收到的奏章进行初步的分类整理和登记,检查格式和内容是否合理,如果没有问题,再准备上报,若是十万火急之事,便可以直接进宫呈报。

又有人高声道:“景和公亦是总裁官,他被陛下授予了进宫的牙牌,不如直接让景和公送至陛前,以免再出什么差错。

景和公现在应当还没有进宫,这时在宫前还能拦住,若是景和公进了宫,我等再往通政司递送奏章。”

众人一凛,这是一点时间都不想耽搁,不过这等动摇国朝根基之事,是要快些处理,耽搁不得。

“不可!”

解缙高声道,这样绕过通政司,越级上报,必然会让通政司不满,虽说李祺是总裁官,倒也说得过去,可已然是确定的事情,没必要凭空树敌,他环视众人沉声道,“此事之重,不可轻视,越是如此,便越要合规而递上,今日景和公甚至不在翰林院中,由他递上,显得我翰林院反而不妥,立刻派快马往通政司去!”

此事一旦到了通政司,就不仅仅是翰林院之事,通政使甚至可能会亲自进宫汇报此事,到时必然是九卿汇聚一堂!

把事闹大,级别提高,这是皇帝、李祺的共同想法。

待人马出发往通政司后,翰林院中依旧是一片凝重的平静,发生了这件事,已然没有人再有心思去埋首浩瀚史册。

“诸位,往好的地方想想,发生了这件事,难道不正说明我等重修史册的正确吗?朝廷必然会更加重视我等之事!”

解缙之言,让翰林院大多数人眼中皆是一亮,当初修史的原因不就是不满从前的元史,现在元史出了这么大的纰漏,愈发衬托出了他们,翰林院中凝重的气氛稍加缓解,众人甚至有些期盼起来,不知陛下会如何做。

李祺自然早就进了宫,他可不会给任何人截住自己的机会,这封奏章可以是任何人带进宫中的,唯独不能是他。

话说翰林院的人快马到了通政司后,径直验了身份后就往里面走,就连通政司都被这种阵仗惊住了。

不知道的还以为又有藩王在封地奉天靖难,有十万火急的战报呢。

等到将事一汇报,接待的吏员顿时坐不住了,立刻往大衙门那里,寻找到了通政司的几位长官汇报,就这么用一种极快的速度,层层汇报到了通政使赵居任那里,效率极高。

赵居任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在洪武年间就当了官的,而且不是进士出身,而是以耆老的身份,授通政司左参议,而后又转任山东布政司左参议,最终担任左通政,还曾奉命出使日本,在永乐初他依旧担任通政司长官,乃是九卿之一,历史上活到了永乐十七年。

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是“虽以清介自持,而无恤民之心”,算是个清官,否则在朱元璋手底下也活不下来,但是不爱民,是以李祺没有和他有太多接触。

赵居任以耆老的身份入仕,可知他年纪本就不小,是以做事有些慢吞吞的,但等到众人七嘴八舌的将事情一讲,他瞬间腿也不疼、腰也不酸了,立刻道:“立刻备车,本官这就带着奏章进宫,你回报解学士,此奏章绝不耽误,其余诸人依旧做事,莫要懈怠。”

说罢,本来有些蹒跚的身躯精力满满的往衙门外而去,让众人一阵惊奇,而后又想起那奏章中的内容,心中升起一阵阵寒意,别看宋濂和王祎死了,那又如何,死了也得被开棺戮尸,挫骨扬灰,还有活在世上的九族,都逃不了。

怕是谁也想不到,人都已经死了这么多年,竟然还能有这样一桩大祸事吧,通政司衙门往来诸部之人,最是人多嘴杂,一时之间这桩事,便在小范围中流传了出去。

这亦是解缙选择呈递于通政司的目的,这件事传出去,传的越广,越能打击宋濂等,这是在为皇帝造势,即便是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都不可能。

赵居任怀中揣着那封奏章,满脸凝重之色,他出身应天府溧水县,也是典型的南人,但他不是文人,而是耆老出身,况且应天府和浙江又大有不同。

通政使的权力是相当大的,甚至很多奏章他都能压的下来,或者做些手脚,但这件事刚刚呈递到他手中时,他就知道压不下来,修史这件事是皇帝亲自盯的事情,且还有李祺这个总裁官能直达天听。

作为能在洪武、建文、永乐三朝都身居高位的不倒翁,他有相当深的政治智慧。

他虽然没有证据,可直觉就有些不对。

之前方孝孺、齐泰、黄子澄被灭三族,本来以为仅此而已,虽然这三家很惨,可东明精舍一脉依旧强势,毕竟是从元朝初年就兴盛的学派。

可现在宋濂、王祎若是再被灭族,那东明精舍一脉短时间内就没有能扛大旗的人了,想要再复兴,起码要十年,甚至二十年。

天下大势变化的那么快,十年之后到底是什么场景,这谁能知道,或许更好,或许更坏。

不说别人,就说李祺,十一年前如同丧家之犬一样被流放到了江浦,谁能想到,他竟然能够在江浦悟道,后来回到京城,也是无人关注,可却一步步踏上了圣贤之路,甚至已经是当世圣人了。

再说建庶人,短短三年时间就从九五至尊变成了一抔黄土,这又有谁料的到呢?

尤其是……

赵居任掀开车帘,望着巍峨的宫城,将最后一句话留在风中。

“已然起势的心学一脉,真的会给东明精舍一脉再复兴的机会吗?”

若是李祺知晓他心中所想,大概只会呵呵一笑,而后说一句“老头你还是太年轻了”。

通政使自然是有牙牌的,他入宫后跟着禁卫到了华盖殿,在殿外等待着禀报。

“陛下,通政使赵公在殿外求见,说是有翰林院十万火急的奏章呈上。”

殿中朱棣正在批奏章,偶尔问一问李祺的想法,君臣二人倒也和谐,李祺一边回答朱棣的问题,一边在盘算着迁都之事,以及塞王南迁后,怎么维持北方防线之事。

一听洪保这话,君臣二人对视一眼,瞬间就知道是元史之事!

这件事从永乐元年时就开始准备,一直到现在终于算是要有一个结果了。

一开始朱棣对这些东明精舍学派的人实际上不是特别厌恶,他只是讨厌方孝孺,所以恨屋及乌,想要断掉方孝孺的传承。

可后来事情的发展超乎了他的想象,从元史里面的纰漏,到后来发生的朝堂三问王珅,他终于感觉到了,东明精舍这一脉是真的有问题。

这群人怀念元朝是真的怀念,而且还一直在朝廷中上蹿下跳,甚至蛊惑了先帝承认元朝为正统。

这太可怕了!

宋濂不仅仅是太子朱标的老师,朱棣年轻的时候也是被宋濂教导过的,当时差不多年纪的诸王,都被教导过,那个时候根本就没觉得有哪里不对。

若不是李祺将这些蛛丝马迹组合起来,一般人哪里能想得到,一位被皇帝重用的鸿学大儒,甚至教导皇子的大儒,暗地里竟然一直都在怀念前朝。

甚至眼见前朝不能复兴,便想尽办法的给前朝脸上贴金,让新朝奉承前朝的正朔。

到了这个时候,朱棣的观念就已经完全改变了,他要完完全全的把这个附着在大明朝身上的毒瘤给挖掉。

若不是李祺劝说他——“人主有天赐之权,是以有肆意之举,可人心中自有公道,人主不问缘由而行暴戾之事,似乎并无不妥,实际所消耗的却是人心、威望,乃至于国运,凡事师出有名,用公道的处事,来达成自己的目的,不仅做成了想做之事,还能大涨威望,国运愈发悠长”,朱棣大概已经直接下旨把这些人全部杀掉了。

赵居任走进殿中之时,便见到皇帝坐在上首,而李祺坐在下首,他没想到李祺会在这里,眼中闪过一丝艳羡,这李祺可真是得陛下信任,竟然单独召见如此之久。

他如何能猜不出,李祺在这里绝不仅仅是枯坐,而是有可能参与到大明朝的各项事务之中,即便只是提些建议的权力,那也相当的不凡了。

“赵爱卿有何奏章要你这个通政使亲自入宫一趟啊?”

赵居任行礼后,面容严肃的将翰林院写下的奏章交到了太监洪保手中,肃然道:“启禀陛下,翰林院送来的奏章,说关乎国朝根本大事,臣查看后发现果然极其严重,是以不敢耽搁,连忙送进宫中,请陛下御览!”

朱棣伸手取过奏章,打开随意看了两眼,早已酝酿了许久的怒气,瞬间怒发冲冠而起,将手中的奏章重重扔下殿中。

“当杀!”

“逆贼!当杀!”

整座殿中回荡着皇帝愤怒至极的声音,宛如火山口喷发的火焰岩浆,要灼烧一切,毁灭一切!

一万字结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