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71章 总该有些气节

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71章 总该有些气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35: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天光拂晓,曦光方一洒落,李祺已然再入宫中,面见即将成为天下之主的燕王。

这一次,只有他一人,所商议之事,则是先前所议的方孝孺之事,见到燕王如此迫不及待,李祺便知道燕王对方孝孺实在是深恨之。

李祺自然不会劝解朱棣,他又不是魏征那种以直邀名之辈,非要事事和皇帝对着干,他的策略一向是只在关键时刻施加一些影响。

况且方孝孺之事,本就是他早已计划好的,他在洪武年间就磨出了一把利剑,早就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斩下去。

现在时机终于到了!

他又怎么可能放弃!

“殿下应当知晓,父皇曾经命臣为风俗察查大使,纠察蒙元风俗影响我大明社稷之事。

在建文元年时,微臣曾发现了一件惊天之事,涉及太祖高皇,乃是方孝孺之师宋濂所为,乃至于遍及他这一脉。

可却苦于当时方孝孺正于建文之前得势,微臣是以不敢声张,便将此事按在心中,如今正是将其道出之时了。”

朱棣一听涉及先皇,顿时一惊,急声道:“景和速速道出,自有本王为之张目。”

于是李祺将其事缓缓道出,朱棣一听,先是大怒,而后又大喜,待李祺说罢,抚桌笑道:“方孝孺之脉将死绝矣!”

“殿下,自您掌控天下,此事便再逃不脱,您方才在宫中大赦天下,若太过急于操弄此事,虽是方孝孺之事,可累及学生,还是会被人诟病,宽赦之语,不过迷惑人心。”

李祺沉声道:“待天下略安稳后,再行此事。

臣有一好友名解缙,殿下当亦有耳闻,那是名闻天下的才子,在建文朝被臣所连累,不能一展才华,早有侍奉殿下之心。

待时机成熟,臣将其邀入府中,以此事告之,他是江西人,由他来做此事,既不至于挑起南北纷争,又不至于连累殿下的名声,岂不是两全其美之事?”

朱棣得了李祺之计策,心中已然颇为满意,不再急于一时,正要答应,却只见李祺突然重重咳了一声,而后竟涌出一口血来。

他大为震惊,急声道:“景和,你这是……”

李祺连忙下拜道:“微臣惊扰燕王圣体,罪该万死!”

朱棣无语道:“你都吐血了还说这等屁话,本王这就给你传太医来。”

“殿下不必了。”

李祺制止了朱棣的举动,而后在朱棣不解的神色中解释道:“臣洪武二十三年被流放江浦,而后于江浦呕心沥血研究经典、终于悟道,从那时起,这身体就每况愈下,至建文元年起,已然是残破不堪,无力回天,至多再强撑一两年,便不成了。

微臣本以为会在建文朝一直赋闲死于家中榻上,心中还甚是遗憾,没想到殿下靖难功成,微臣又有了施展之地。

如今只希望能拖一日是一日,以微薄才智,为殿下将建文朝的乱象梳理一番,也为自己创造一番青史留名的功绩,武将皆愿马革裹尸而还,微臣也想要死于任上,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还望殿下不要嫌弃微臣这半残之人才是!”

朱棣的神色一开始还是震惊,而后只剩下深深的感动,他仰天长叹,而后把着李祺的手臂感动道:“景和,唉,你是我的妹夫,我心中实在是悲痛啊。

建文不能用你,这是我朱棣的福分啊,否则我哪里有今日呢?

父皇怜惜你,饶恕你的性命,这是为我大明积福啊。

现在你做了我的臣子,纵然只有短短的岁月,又有谁能不说,这是我们的缘分呢?

若是你真的已然不治,而只愿意为大明鞠躬尽瘁,本王定然将天下瞩目之事交予你啊,以你的忠正、才能、品德,若是不能留在青史之上、熠熠生辉,这难道是正确的吗?

唉。

景和,本王心中实在是悲伤,今日你便先回府吧,待登基前日再携临安入宫,本王自有赏赐,给予宗家。”

李祺叩首后便离开了华盖殿。

待走出华盖殿,感受着温暖的阳光洒落在身上,李祺沉吟着方才在殿中之事,在燕王朱棣的面前暴露出他命不久矣,是李祺早就计划好的。

他不是燕王的潜邸旧臣,而是通过献策骤然显贵的外臣,现在朱棣看重他的才华,所以非常欣赏信任他。

可双方间的感情毕竟非常脆弱,李祺又太过于聪明,几乎一手打造了燕王朱棣如今面对天下的人设。

一旦日后朱棣思虑此事,难免不会心中升起忌惮,若是再有什么变故,立刻就会君臣相疑。

李祺做事便是如此,未虑胜,先虑败,一个大臣不想和君主走到相看两厌的地步,那就要步步为营才是。

正如他方才对朱棣所言的那一番话,最让朱棣感动的自然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任何一个君王都喜欢听到这番话,事实上朱棣也的确是非常感动,后面对李祺所说的话也都是真情流露。

但等到情绪褪去,李祺那番话中最重要的反而是“命不久矣”,这四个字会始终让朱棣无比心安,甚至放心的将莫大权力交给李祺。

而这就是李祺要的东西。

在这场永乐初年的权力争夺战中,他已然取得了绝对的胜利!

……

燕王于宫中问罪天下的影响,如同狂风,向着天下州县呼啸而去,触及了官府可以到达的每一个角落。

而应天之中自然是首当其冲,齐泰、黄子澄、方孝孺三人阖族被处死、流放、充入教坊司,除了这三人外,几乎所有人,无论是官吏、学子、百姓,都认为燕王殿下的宽仁,几乎可以比拟古代的贤君了!

愿意投降、没有造下伤天害理之事的全部赦免,不愿意投降的自杀即可,不追究家族,甚至还表彰忠贞之事,别说局外人,纵然是当事人,都认为燕王这次仁德的不像他。

历史上举家赴难的黄观回到府中后,便将全家都召集起来,对着正低声啜泣的妻子和儿女道:“我先前心中存了让你们随我赴难之意。”

“愿随郎君(父亲)而去!”

黄观却摇摇头道:“此一时,彼一时也。

圣人说忠臣不事二主,我虽然不堪大用,可这份忠正之心总还是有的,陛下既然死难,为主殉之,是我的应有之意。

可你们不必如此,燕王……”

黄观对朱棣的称呼,在不知不觉间,已然从燕逆变成了燕王,他沉思良久,闪过痛恨、愤然,而后脑海中浮现出最后那一幕跃马扬鞭的身影。

黄观神色复杂的缓缓道:“燕王可能是个贤明的、能够清平天下的君主吧,若是能够侍奉这样的君王,亦无不可。

就这样吧,待我死后,收敛我的尸身,而后上报燕王,待验明正身后,你们便彻底安全无事了。”

说罢转身缓缓走向屋内,夕阳西落,将他的影子拉的极长,当屋门被重重关住,将所有的光都挡在门外,院中那低低的啜泣之声,陡然化作杜鹃泣血般的啼鸣之音。

让人不禁心生凄然之意,阵阵生寒。

京中又岂止一家啼哭,何止一家死难,片片白幡在漆黑的夜中悄然挂在一座座府中。

相比于早已被稳定控制的应天,那些逃逸在外州县的建文孤忠反而是不稳定的因素。

铁铉、盛庸、平安三人聚在一起,望着燕王朱棣所下发的教令。

铁铉似笑非笑道:“燕王朱棣真是好手段啊,问罪天下让自己站在天下至高,如今发下教令,我等却不得不从了。”

他们如何能看不出,朱棣所发的教令中,实际上隐藏着极大的恶意,“愿意为建文尽忠的赦免家属,而且可以入建文殉难碑”。

朱棣根本就不去专门抓他们,而是让他们自己选,要么投降,要么就为建文死节,还能得到表彰。

这不是什么阴谋诡计,而是**裸的阳谋,这一切都建立在,朱棣已经彻底占据大势和大义的前提下。

“本以为会被绑缚到朱棣之前,还能厉声呵斥他几句,如今看来,已然大势已去,朱棣已经不在乎我们这些人了。”

“京中传来消息,已经有许多人为陛下殉节,若是我们苟且于世间,只能是徒然背负一个贪生怕死又沽名钓誉的骂名罢了。”

盛庸说罢,长叹一声。

世道的变化之快,简直让人目不暇接,他们明明是皇帝的忠臣,可却不得不以死来向天下人证明忠诚,否则便要挨骂,甚至还要向反贼来祈求身后名。

甚至他们自己都觉得,反贼朱棣竟然颇为宽仁,没有牵连他们的家族。

何其荒谬?

可这就是现实!

平安静静地听着二人说完,望了望湛蓝的天,疲累道:“事已至此,还有何可言的呢?

早日回家见过家人最后一面,便随陛下而去吧。”

说罢转身便走,毫不犹豫,盛庸和铁铉亦是如此,各自往家而去。

烈烈秋风之中,三人曾于山东聚首,共克燕军,事败若此,分道扬镳,各自赴死!

亦可称烈烈焉!

还有一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