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691章 孙坚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691章 孙坚

作者:酷酷的橙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31: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孙坚(公元155年—公元192年),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

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官至长沙太守、破虏将军,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的奠基人之一。

孙坚早年曾担任县吏,年少勇武;汉灵帝熹平元年(公元172年),会稽郡贼首许昌与儿子许韶反叛,

孙坚募兵千余人,与州郡军队合力平定叛乱;孙坚升任盐渎县丞,后来又转任盱眙县丞、下邳县丞。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军叛乱,中郎将朱儁表奏孙坚为佐军司马,协助自己镇压黄巾军,

孙坚因功升任别部司马,不久升任议郎。长沙郡贼首区星自称将军,聚众万余人叛乱,朝廷任命孙坚为长沙郡太守,

孙坚亲率将士平叛,击败叛军;零陵郡周朝、桂阳郡郭石叛乱,也被孙坚平定。朝廷追评孙坚功劳,封他为乌程侯。

汉灵帝驾崩,董卓专权擅势;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孙坚率部投奔后将军袁术,

袁术表奏孙坚为破虏将军,兼任豫州刺史,与袁绍、曹操等人举义兵讨伐董卓,孙坚率部击败董卓的军队,

斩杀其部将华雄。同年二月,董卓迁都长安,孙坚率部攻入洛阳,修复汉朝诸位皇帝的陵墓。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袁术派孙坚征讨荆州牧刘表,孙坚击败刘表部将黄祖,围困襄阳;

在追击黄祖时,孙坚不慎被乱箭射死。

孙坚死后,长子孙策脱离袁术,平定江东;次子孙权建立孙吴政权并称帝,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庙号始祖,并将其葬于高陵。

时人对孙坚的评价褒贬不一,诸如汉献帝刘协、孙吴将领朱治、晋朝史家陈寿、晋朝学者陆机等称赞孙坚平叛有功,

讨伐董卓堪称忠烈良臣;

但魏明帝曹叡认为孙坚劫略州郡,所图有私心,魏晋时期大臣华谭认为孙坚临敌大意,以致于身死。

后世如南朝宋史家裴松之、北宋学者何去非、南宋学者洪迈、南宋史家萧常、明末清初学者王夫之都认为孙坚举兵讨伐董卓,

奋力匡扶社稷,是汉室之忠臣

但北宋学者晁补之、南宋学者王应麟都认为孙坚轻敌冒进,以致身死事败,缺乏王者风度。

孙坚是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传为春秋时期“兵家至圣”孙武的后代,早年曾担任县府的官吏。

孙坚十七岁时,和父亲一起乘船到钱唐县(今浙江杭州境内)去;碰到海盗胡玉等人在匏

里一带劫掠商人财物,正在岸上坐地分赃,来往的客商都停下来,船只不敢前进。孙坚对父亲表示自己可以打击这帮海盗,

请求父亲让他进攻。父亲劝阻,孙坚却随即提刀上岸,用手东西指挥,好像是在部署士兵包围海盗的样子。

海盗见状,以为官兵前来搜捕,当即丢下财物四散逃走。孙坚追上前去,斩下一个海盗的首级后返身回来。

父亲大为惊讶,孙坚因此扬名,县府任命他为代理县尉一职。

汉灵帝熹平元年(公元172年),会稽郡贼首许昌在句章县(今浙江余姚市东南)举兵反叛,

自称阳明皇帝,与儿子许韶鼓动各郡县百姓造反,聚众万人。熹平三年(公元174年),孙坚以郡府司马的身份召集精锐勇士一千多人,

与州郡军队一起前往讨伐叛军,合力平定叛乱。

扬州刺史臧旻向朝廷表奏军队立功的情况,朝廷下诏任命孙坚为盐渎县丞,几年后转任盱眙县丞,后来又转任下邳县丞。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军首领张角在魏郡起事,假托得到神灵指示,要他派遣八位使者以太平道教化百姓;

但暗中却相互勾结,自称“黄天泰平”,阴谋叛乱。同年三月,黄巾军三十六个据点的叛军突然发起行动,

天下百姓纷纷响应;黄巾军纵火烧毁郡县府衙,杀害当地长官。朝廷派遣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朱儁领兵前去讨伐。朱儁

上表请求任命孙坚为佐军司马,协助自己讨伐黄巾军。

当时随从孙坚在下邳县的同乡年轻人,都愿意继续追随他。孙坚在各个商旅之中招募勇士,

又在淮水、泗水一带招募士兵,得到千余人。孙坚率部与朱儁合兵一处,并力奋击黄巾军,

叛军不能阻挡。汝水、颍水一带的黄巾军被迫无奈,只好逃到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境内)死守。

孙坚率兵独当一面,登上城墙率先攻进城内,随后大军赶到,将叛军打得大败。朱儁将作战情况上报给朝廷,孙坚因功升任别部司马。

先前,边章、韩遂在凉州作乱,朝廷派中郎将董卓率军前往讨伐,却无功而返。中平三年(公元186年),

朝廷派司空张温代理车骑将军职务,率大军西征讨伐边章等人。张温上表请求派孙坚做自己的军事参谋,

大军驻扎在长安。张温拿出皇帝诏书征召董卓,董卓却拖了很久才来拜见张温,张温指责董卓怠慢,

董卓回答应对时言语很不恭顺。当时孙坚在坐,走上前去对张温耳语,建议他以董卓应召进见不守时为由,诛杀董卓。

张温认为董卓在西凉素来很有威名,如果杀了他,军队在西凉就没有依靠。孙坚再次劝谏,

认为张温亲率大军西征,不需要依附董卓;孙坚列举董卓的三条罪状:其一为藐视上级,

其二为征讨叛军不尽力,其三为应召拖延,态度傲慢;孙坚又拿司马穰苴[

斩杀庄贾、魏绛处死扬干两件事举例,建议张温诛杀董卓立威。张温还是没有行动,孙坚只得起身离开。

边章、韩遂等人听说朝廷大军前来征讨,部下纷纷逃跑离散,请求投降。

大军撤回后,朝臣议论认为军队并未与敌人交锋,所以不进行封赏。

但是朝臣们听说孙坚曾列举董卓的三条罪状,多次劝谏张温诛杀董卓,无不赞叹,于是朝廷任命孙坚为议郎。

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十月,长沙郡贼首区星自称将军,聚众万余人叛乱,四处攻打城池。

朝廷任命孙坚为长沙郡太守,孙坚到任后,确定平叛的战略计策,亲自率领将士经过一个月的讨伐,

击溃叛军。又有周朝在零陵郡起兵反叛,郭石在桂阳郡起兵反叛,与区星互相呼应。孙坚于是率部跨过郡县的边界前往征讨,

平定叛乱,让长沙、零陵、桂阳三个郡县的秩序恢复平静。朝廷追评孙坚前后的功劳,封他为乌程侯。

汉灵帝驾崩,董卓专权擅势,在京城任意横行。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后将军袁术、

冀州牧韩馥、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奋武将军曹操等人纷纷举义兵讨伐董卓,推举袁绍为盟主,

孙坚也在长沙举兵响应。荆州刺史王叡素来对孙坚无礼,孙坚带兵经过时,把王叡

孙坚率部抵达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他部下已经有几万人马。南阳郡太守张咨听说大军到达后,

若无其事并不重视。孙坚就以牛和酒作为礼物送给张咨,次日张咨也带着礼物来回访。孙坚摆酒招待,

酒至半酣,长沙主簿进来告诉孙坚,此前曾发公文给南阳郡让他们准备迎接大军,现在道路没有修好,

军粮物资也没有备办,建议逮捕南阳郡主簿问罪。张咨听了很恐惧,就要起身离开,但周围都是看守的士兵,

无法出去。不一会儿,主簿又来报告,认为南阳郡太守故意贻误军情,论罪当诛。孙坚于是立即将张咨拖到军营大门斩首,南阳郡内官民震恐,不敢再怠慢孙坚的要求。

孙坚率军抵达鲁阳(今河南省鲁山县),与后将军袁术相见。袁术上表朝廷,推举孙坚为破虏将军,兼任豫州刺史。

孙坚就在鲁阳城里驻扎,训练士卒。等到进军讨伐董卓的时候,孙坚派遣部下长史公仇称,

带着豫州从事前往豫州催运军粮。孙坚在鲁阳城的东门外搭起帐篷,设宴为公仇称送行,属下官员都前来赴会。

不料董卓派遣部将胡轸、吕布率领步骑数万人前来进攻,轻骑兵先头部队率先抵达鲁阳城下。

孙坚得知后仍然斟酒说笑,同时下令将士整顿队伍,不准妄自行动。眼看敌人后方骑兵赶到,

敌人越聚越多,孙坚这才结束宴会,让仪仗队相继进城。孙坚对左右部下表示,之前不立即起身进城的原因,

是怕士兵相互踩踏,引起混乱。董卓的士兵看到孙坚的军队十分整齐,不敢攻城,只得撤退。

孙坚率军转移到梁县东面驻扎,结果遭到董卓军队的大举进攻,孙坚战败,只带了数十名骑兵突围而出。

孙坚平时细化戴红色毡帽,于是脱下帽子让心腹将领祖茂戴上。董卓的骑兵争相追赶祖茂,

孙坚这才从小路得以逃脱。祖茂被追得走投无路,只好下马将红毡帽挂在坟地中间一根烧断的木柱上,

然后躲进草丛。董卓的骑兵看到后,把木柱包围了好几层,走进一看才发现是一截木柱,于是掉头离开

孙坚逃脱之后,又重新收拢散兵,聚合军队,在阳人(今河南省临汝西)与敌军展开激战,击败敌人,

斩杀董卓的部将华雄等人。这时,有人在袁术面前说孙坚的坏话,离间两人,袁术怀疑孙坚,不给他运送军粮。

阳人距离袁术的驻地鲁阳(今河南省鲁山县)有一百多里,孙坚连夜骑马赶去见袁术,在地上比划着说明情况。

孙坚抱怨,自己和董卓没有仇恨,冲锋陷阵不畏艰险,反而被袁术怀疑;袁术听了他的话,局促不安,马上调发军粮,孙坚随即回到驻地。

董卓畏惧孙坚的勇猛,于是派部将李傕等人前来求和,让孙坚列举亲属子弟中可以担任州刺史、郡太守的人,

答应上表朝廷,全都任用为官。孙坚认为董卓违背天意、大逆不道,坚决拒绝和解。孙坚于是挥兵推进到大谷关,

距洛阳只有九十里。董卓只好下令把都城向西迁入函谷关,纵火焚烧洛阳城。孙坚攻占洛阳,

修复汉朝先帝的陵墓,填平被董卓发掘的墓穴坑洞。做完这些事,孙坚才引兵退回,驻扎在鲁阳(今河南省鲁山县)。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袁术派孙坚率军征伐荆州,进攻荆州牧刘表。刘表命部将黄祖率军在樊城和邓县之间迎战。

孙坚击溃黄祖的军队,乘胜追击渡过汉水,包围襄阳城。孙坚追击黄祖,独自骑马来到岘山(今湖北襄阳市襄城区以南),

结果被黄祖的士兵用箭射死。长沙人桓阶早年曾受孙坚举荐为孝廉,他冒险拜见刘表,请求为孙坚办理丧事,刘表钦佩其义举并同意。

孙坚死后,他哥哥孙羌的儿子孙贲统率其部下依附于袁术,袁术又上表推举孙贲为豫州刺史。

后来,孙坚的长子孙策脱离袁术,率军平定江东;孙策死后,孙坚的次子孙权建立孙吴政权并称帝,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庙号始祖,并将其葬于高陵。

时人对孙坚的评价褒贬不一。汉献帝刘协称赞孙坚平叛有功;

东汉权臣董卓认为孙坚善于用人;孙吴将领朱治评价孙坚举义兵讨伐董卓,可谓“声冠中夏,义士壮之”;

晋朝史家陈寿评价孙坚“勇挚刚毅”,曾劝谏张温诛杀董卓,“有忠壮之烈”;

汉末军阀公孙瓒、晋朝学者陆机都认为孙坚在汉末乱世之中,仍然保持忠勇,为朝廷举兵平定叛乱、讨伐董卓、安定宗庙,算得上是忠臣。

但魏明帝曹叡认为孙坚“劫略州郡,遂成群凶”,后来孙策、孙权割据江东,心怀叛逆;

魏晋时期大臣华谭认为,孙坚虽然受到时人称赞,讨伐董卓有功,但在攻打襄阳时疏忽大意,最终被敌人射杀。

南朝宋史学家裴松之评价:孙坚在举义兵讨伐董卓的将领中最有忠烈的名声,如果他得到汉朝的传国玉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