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两千二百一十七章 撤去国子监

大明:寒门辅臣 第两千二百一十七章 撤去国子监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24:3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坤宁宫。

马皇后看着兴致颇高,偶尔笑出声的朱元璋,忍不住道:“这里不是外廷,想笑就笑,一会笑,一会绷着,可不好看。”

朱元璋哈哈大笑起来,端起茶碗,眉眼中满是笑意:“妹子你是不知道,顾小子实在是太阴损了,这个家伙在南洋做了所有坏事,又硬生生将自己给摘得干干净净,用一个陈元耀当了替死鬼不说,还让他背负了所有骂名……”

马皇后并没笑,也没有指责什么,只是问:“说起顾正臣,顾老夫人虽然醒来一段时日了,可总归还是虚弱,身体不比之前,重八若查不出个所以然,等顾正臣回京,说不定会闹出多少事来。”

朱元璋脸上的笑意顿时冰封,大好的心情也没了,咬牙道:“这倒是个棘手的事,天界寺在查,锦衣卫也在查,可始终没什么线索。对官员或其家眷下手,这种事绝不能姑息,无论是谁做的,都必须死!”

此时,一位秀丽的宫女走了过来,行礼之后,对马皇后递上了一个木匣,言道:“皇长孙差人传话,说土豆售卖分成已是结算清楚。”

“下去吧,记得修习你的课业。”

“是。”

宫女行礼退走,行步如莲。

朱元璋的目光盯着宫女的背影,轻声道:“朕好像在哪见过她。”

马皇后莞尔:“陛下自然是见过,她叫小雨滴。”

朱元璋恍然:“东莞血案的孤女?”

马皇后微微点头:“是啊,跟着船队走过大远航,软弱的性子总算是磨去了,在顾正臣认祖归宗前往山西时,她主动留了下来,进入女医学院进修。”

朱元璋侧头:“那她为何又入了宫,到了这坤宁宫办事?”

马皇后含笑:“为何,自然是因为那马三宝。马三宝是顾正臣的关门弟子,也是他倾力培养的水师新人,日后迟早会成为官人,可小雨滴打小没受过多少约束,不明白官家规矩,这样的人怎么做命妇?”

“顾正臣可以不在意,马三宝也不介意,可命妇基本的礼仪她还是需要懂,免得在人前坏了规矩。至于人后的事,那就不是妾身可以管教的了。”

朱元璋明白了。

马三宝与小雨滴年纪相仿,又有过大航海的共同经历,算得上性情相投,估计在顾正臣那里,早就将两人作为一对看待了。

皇后将小雨滴招至内廷学习规矩,确实是一件好事。

木匣打开,点数过后,马皇后将一叠票据递给朱元璋:“这里有一万三千两,算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妾身听闻工部、格物学院一直想要修缮黄河大堤,这事耽误不得,能做时,当越早越好。”

黄河决堤的威力实在太大,尤其是移民之后,河南、山东等地人口增多,更经不起大灾。

朱元璋收了下来,叹了口气:“这也就是新上任的户部尚书杨靖是个聪明人,给他一百万两银,他问都不问来处,也不打探皇室经营了什么产业,入了户部的账之后也不对外声张。”

马皇后笑了。

所谓的一百万两银钞,不过是郭桓为了填补缺额,调拨国库的那两次银钞,银钞的消失自然不可能是鬼神为之,而是锦衣卫干的,或者说是朱元璋干的。

郭桓被抓,马皇后一点也不介意,擅自挪用国库银,这本身就是死罪。

至于其他人,那不是有刑部复核了,没什么好说的。

朱元璋起身:“占城的事结束了,按照时间来算,估计顾正臣也快收到公文,也快离开南洋了。只是让朕头疼的,可不只是顾老夫人这一件事,还有他与蓝玉的矛盾。”

马皇后也听说了,顾正臣将蓝玉的义子兼护卫给射杀了,当着蓝玉的面。

虽说顾正臣占理,可因为顾正臣的举动,蓝玉必然会与顾正臣分个高下,文官的结党刚灭了,怕是用不了多久,武将也会出现结党。只是以顾正臣懒散的性子、不同寻常的自信与清醒,他不太可能结党,但蓝玉就不一定了……

马皇后叹了口气,轻声道:“他们有今日,还不是重八设计的结果,现在知道头疼了。”

朱元璋背负双手,迈着坚定的步伐:“斗而不破最好,怕就怕,有人没个分寸。”

不让蓝玉回京吧,以蓝玉的秉性,他能在交趾收几百个义子,并不断安插亲信在交趾等地的卫所里,甚至还会跋扈虐民。

毕竟是个粗人武将,没文人的耐性。

让他回京吧,又必然碰上顾正臣,两人难免有冲突……

现如今交趾、占城那里大局已定,大军不能一直停留在那里,后勤压力在那摆着,是时候班师回朝一部分人手了。

还有官员问题!

朱元璋嘴角动了动,进入武英殿之后便命人传话至国子监、格物学院。

话是一样的:交趾回归,占城并入大明,朝廷需要三百人前往交趾、占城等地充当知县、县丞等官员,一应监生皆可报名,一应满两年学业的格物学院弟子皆可报名。

结果显而易见,国子监的监生再一次表现出了退缩,不敢担当,许多儒生担心水土不服死在外面,根本不敢报名,哪怕国子监的教授、助教一再强调官途可期,可最终也仅仅只有二十余监生响应。

可这事到了格物学院,那就不是报名的问题了,而是超额的问题,还需要经过二次考核,筛一部分下去。

在奉天殿,当着文武群臣的面,朱元璋拿出了国子监、格物学院的对比结果,肃然道:“朝廷需要人办事,国子监弟子多数竟畏畏缩缩,不敢挺身而出,毫无担当,不能为朕分忧!”

“反观格物学院,热情高涨,不惧路途遥远,不畏水土不服,不怕埋骨南疆!你们说,国子监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与其浪费诸多粮食,不如就撤去国子监吧,一应弟子并入格物学院!”

吏部尚书余熂走出,刚想反对,便听到朱元璋说:“余尚书,你屡次以年老请辞,朕看你确实年事已高,强行留你在朝堂做事,总归不近人情,朕便准你致仕。至于吏部尚书的位置,就让苏州知府魏观来担任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