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两千二百一十六章 如此公开举证

欲灭其国,先灭其史。

像是什么抹黑其国民族英雄,篡改与否认英雄事迹的存在,甚至将英雄事迹从教材中移除,混淆视听,这都是灭其国的表现,能干出这种事的人,一定是敌人。

唯有敌人,才有这种图谋。若有内部人配合、响应,那一定是卖国贼。

占城内部有没有卖国贼目前不好说,汤和、冯胜也不存在心思篡改制蓬峨、罗皑等人的事迹,毁了占城的历史,但两人都不希望制蓬峨一直以雕像的方式杵在那里,以免占城归顺多年之后,那里的百姓依旧怀念制蓬峨,依旧怀念占城国。

毕竟占城百姓写出归顺万民书,是在特殊的情况之下出现的,背后是顾正臣的谋略与施压,是一次次运作倒向的结果。

换个时间,当下的压力消失之后,占城百姓归顺大明的心思很可能冷却下来,看着制蓬峨的雕像,那就可能生出其他心思,比如“复国”!

朱元璋看出了两人的担忧,神色轻松地回道:“占城归顺大明,是出自民心民意,而非大明兵临城下,攻城略地。既然占城百姓推崇制蓬峨,心中有制蓬峨,咱们顺着他们的心意办事,反而更是有利。”

“一利民心稳定,告诉占城人,大明与他们站在一起,同样敬重制蓬峨,不忘制蓬峨。二利占城百姓知晓历史,每一个看到制蓬峨雕像的后人必会询问,占城为何没了,成了大明的领土,便可以引出请愿万民书之事……”

“民心在那摆着,大明收下占城乃是堂堂正正之举,是顺承民意的结果。当然,要让占城人记住历史的同时,还忠诚大明,就必须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而这,对咱们来说——不难。”

光明磊落,不畏人言。

顺承民意,给民庇佑。

这就是朱元璋的盘算,明着说,明着办。

至于如何让占城人过上好日子,确实不是什么难事,占城就那么一点百姓,只要没有频繁的战争,以及支撑战争的苛税,安心恢复生产,一年三熟的稻谷完全可以让占城百姓快速摆脱穷困。

至于后续积囤下来的粮食,可以就地转卖给官府、卫所、南洋水师,从而生活有所剩余……

相对大明许多地方来说,占城的恢复生产要容易得多。

汤和见朱元璋拿定了主意,便问了一句:“陛下,占城不太可能因为镇国公杀了陈元耀便简单地决定归顺大明吧,这背后想来有不少惊天动地的谋划吧——”

朱元璋走至南洋舆图面前,端详了一番,轻声道:“有些谋划,你们还是不知道为好,毕竟顾正臣做的事,不是那么光彩。”

汤和、冯胜对视了一眼,都有一种“果然如此”的了然。

翌日清晨。

黄耆老、吴岫、陈经纬刚起来,收拾利索,对付了一顿美味的早餐,便听到门外传来脚步声,赶忙起身。

大使王默跟在汤见身后,进入房间之后,对黄耆老三人道:“这位是兵部的汤侍郎。”

汤见上前,搀住黄耆老,言道:“都不用多礼,此番我来,只是想问问你们可住得还习惯,吃得如何,还有什么要求?”

黄耆老感动不已,言道:“习惯,都好,没什么要求。”

吴岫、陈经纬也有些惊讶,兵部侍郎这已经算是高官了,他竟亲自过来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大明的官,对百姓真好。

汤见寒暄几句,言道:“既然陛下点头,准许占城并入大明,那你们已经算是大明人了,继续住在接纳外藩使臣的会同馆已不合适。陛下开恩,赐了三座宅院给你们,就在珠宝廊附近,那可是繁华地段,寸土寸金之地……”

黄耆老激动的手都哆嗦了,吴岫、陈经纬更没想到,皇帝竟是如此大方,还给了宅子!

金陵的宅子啊,可不就是寸土寸金!

之前还想着要花多少才能在金陵立足,现在看,全然不需要担忧了。

出会同馆,马车一路而行,繁华热闹的金陵给了黄耆老三人极大震撼,而当看到自家宅院时,那也被惊得说不出话。

虽说宅院不算大,三进院,可布置典雅,家具齐备,竹草花木点在抄手游廊两侧,后院还有小小阁楼,可听风雪,观明月……

这之前便是大户人家居所。

三人的宅院,竟还间隔不算远,走动起来极是方便。

等看完三家宅院,安顿好了,汤见看着满意的三人,笑道:“这些可还满意?”

“满意,满意。”

黄耆老三人频频点头。

没人不喜欢房子,尤其是这里的房子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比占城王都里的破宅子好太多了。

汤见坐了下来,语重心长地说:“陛下对你们算是极用心了,日后还是需要多为陛下做事,万万不可做出伤害大明之事。”

“这是自然。”

黄耆老当即点头,吴岫、陈经纬也做出保证。

汤见抬了抬手,随从将木匣送上。

木匣打开,里面是那一份请愿归顺的万民书。

看着疑惑的黄耆老三人,汤见道:“这万民书,乃是你们从占城带来的,现如今文武群臣知道了,陛下知道了,可金陵的百姓还不知道,若是三位还有气力,可否在明日一早带着万民书、游遍金陵城?”

“一来告诉世人,占城遭遇的苦难,占城百姓归顺的渴望,二来让大明的百姓更快能知道,占城人,自此是大明人……”

黄耆老、吴岫、陈经纬没有拒绝。

刚拿了宅院,美滋滋的,也没办法拒绝。

于是在第二天清晨,三人便拿带着万民书,在一干不知道哪里来的伙计的帮助之下,沿着金陵最热闹的街道而行,黄耆老坐在板车里,吴岫、陈经纬左右跟着步行。

一路走,一路宣传,只为了说清楚一件事:

占城后继无人,心甘情愿地归顺大明,现在占城人是大明人。

此事轰动金陵,以万民书的形式,明明白白地告诉了所有人,占城确实是主动归顺,而非为大明掠夺、占领之下的灭国、臣服。

这种公开举证的方式,避免了一些阴谋论的滋生与传播。

哪怕一些聪明人觉得事有蹊跷,另有隐情,可也找不到任何破绽,人家是主动归顺的,你能说什么?而且这种主动归顺是无数人见证的,还不怕你占城去查、去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