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就这样决定了

火把高起,照得济源的街道从所未有的明亮。

从街头到街尾,无数人围着,后面的人只能看到前面人盘起的头发或头巾,踮着脚尖也看不到前面。

没人离开,哪怕是炊烟在催,家中的饭菜已凉。

人依旧在围着,等着。

怀庆知府杨宣义看过一应罪状之后,看向知县王关,怒气冲天:“你好大的胆子啊,朝廷三令五申,你竟在我眼皮子底下贪污欺民,每次我来济源,所见可非是这等济源!你王知县,那也是官声在外,为何你竟是如此不堪!”

王关垂头丧气。

你来的时候,自然是听到了消息,你看到的喜洋洋的百姓,那都是我安排好的,你听到的每一句话,都是我提前写好的,让人背下来的,哪怕是一个老农抓你的手,感叹几句话,那也是我布置的。

若没这番本事,济源的事早就暴出去了,还用得着今日?

可惜啊!

机关算尽,我聪明过人,可最终还是撞在了顾正臣身上!

你他娘的来什么济源,好好在你金陵烤你的土豆,吃你的番薯不行吗?

我能做到官声在外,狼藉在内,我容易吗?

杨宣义看向顾正臣,垂头拱手:“镇国公,下官也是被此人给蒙骗了。为了治理好怀庆府,我每个月便会借休沐的日子走一遭地方县城,察访民间,听闻下官吏民声。这——这王知县太会欺人了,竟将下官给蒙骗过去多年……”

顾正臣冷冷地看着杨宣义:“杨知府,你是如何不察地方疾苦的,日后再算。今日让你来,是为了让你判决。天色不早了,许多人可都饿着肚子呢,判吧。”

杨宣义不敢违背,仔细看过一应证据证词招册,直言道:“王关罪行累累,按律令当斩!戴大河,暗结官员,控制地方,霸凌百姓,作恶多端,按律令,也当斩!”

顾正臣指了指卷宗文书:“写上你的判决,具上你的名字!”

杨宣义看了看顾正臣,最终签了名。

顾正臣看过结案卷宗,拿起来亮在王关、戴大河面前:“看清楚了吧,还有什么话要交代吗?”

王关猛地抬起头:“你要杀我?”

杨宣义猛地一惊,赶忙劝道:“镇国公,使不得,将他们交给朝廷发落,他们活不了多久。”

顾正臣反问:“你认为朝廷处决他们会是多久之后的事?”

杨宣义想了想,认真地回道:“报送京师需要两个月,等刑部复核,还需要半年,报陛下勾决,这样算下来,大致明年秋后。”

“明年?”

顾正臣摇头:“证据确凿,铁证如山,让他们再活一年?”

杨宣义咳了咳:“按朝廷规矩走便是了。再说了,别说是斩杀官员了,就是百姓,我们也没权杀。唯有刑部复核,陛下勾决,方可执行死刑。这是规矩,若都乱来的话,一旦造成冤狱,那便不可再挽回……”

顾正臣沉默了,看向围观的百姓。

在他们的眼神中,透着一些渴望,也透着一些不安。

渴望的是什么,不安的是什么,顾正臣能看懂。

他们也怕,怕官官相护!

顾正臣抬手止住了喋喋不休的杨宣义,说了句:“陛下给了我便宜行事之权,那我就用上一用。明日午时,杀王关、戴大河,还有信访司主事——武成!就这样决定了!至于县丞、典史的罪,那就交给杨知府亲办吧!”

杨宣义深吸了一口气。

便宜行事?

既然这样,那就听你的。

反正这王关不是个什么好东西,表里不一!戴大河死就死了,不重要。

只是这武成可是信访司的官,这也杀了,是不是不给太子面子?

王关惊悚。

戴大河万万没想到,被抓就要上刑场了,好歹你给我们一点运作的时间啊……

武成更是难以置信,喊道:“镇国公,你没权杀信访司的官!”

顾正臣才不理会,转身看向张希婉等人:“夫人饿了吧,咱们走。”

百姓欢呼,山呼“顾青天”,奔走相告,甚至还有锣鼓声在夜色里敲响。

顾正臣撒手不管了,杨宣义只好带人进驻县衙,将该关押的关押,该归档的归档,一应财物也封存起来,现在谁也不敢伸手,毕竟账目顾正臣看过,万一他哪天遇到布政使司问一句是归公了多少钱粮,对不上数目那就惨了……

张希婉牵了下顾正臣的手,轻柔地说:“王关、戴大河是该死,那武成是信访司的人,这些人身份特殊,虽然属于官员序列,可世人都知道,他们直接归属东宫。”

“杀了武成,太子那里不太好交代吧?总归需要考虑下太子的感受,不要因这件事两人起了嫌隙才是。”

顾正臣自然也明白这一点。

朝廷的官员,民间大户,说杀就杀了,对自己没什么影响,便宜行事的旨意就是最大的护身符。

可朱标的人——

他们到底该归谁来管,能不能管,管了之后,朱标会怎么想?

没错,朱标是深明大义,知道是非好坏,也必然清楚自己这样做是对的,但还有那么一个问题,就是对朱标是不是尊重。

老朱给了旨意,自己办事,这是奉旨而为。

朱标没说任何话,自己办了信访司的人,朱标会不会感觉到被冒犯,被不尊重?

年轻人的心思很难把握,一旦这个心思出现了,那想要弥补裂痕,那就太难了。尤其是自己得罪了不少勋贵,虽然蓝玉去辽东的事自己听说了,可常茂还在金陵,这个人没什么大本事,但捣乱、谗言几句还是没问题的……

顾正臣思考了许多,最终叹了口气:“大移民之下,若没有一点人头震慑,我不知道会有多少百姓受罪!说实话,济源出了这番事,对后续移民来说,并不是坏事。”

“至于东宫那里,我会去一封信,详细说明。信访司这些年发挥了不少作用,但在一些地方,也开始出现了**,开始拿着东宫当护身符了。这种事,不能再继续下去。”

张希婉暗惊:“夫君的意思是让东宫放权,这——不合适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