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十七章 开渠荥阳

晋庭汉裔 第十七章 开渠荥阳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9: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永宁元年八月,刘羡和司马冏就东莱王谋反一事做了深谈之后,以开凿汴颖渠为由,离开洛阳,前往荥阳郡招募民工。

时值中秋,秋收逐渐进入尾声。天上频频出现南飞的候鸟,清风从和煦中生出几分萧瑟。道路阡陌间的树林染上大片大片的金黄,地上的落叶也随之铺满了一层又一层,骑士们踏马其中缓步而行,吱呀吱呀的声音让人想起了夏日呱噪的蝉鸣。如今虫鸣鸟叫稀少,反而叫人怀念起来了。

刘羡领着一众幕僚抵达荥阳后,荥阳太守罗绥领着郡府官僚出迎,而后在县内殷勤接待。荥阳的石榴籽实饱满、汁多味美,柿饼霜白无核、质软耐贮,都是非常有名的特产,众人都非常喜欢。但刘羡无心享受这些,时间珍贵,他仅是稍作停留,就开始着手运河大事。

关于开凿运河一事,刘羡已和陆云、郗鉴等人研究了一个月,计划已经较为完善了。修建运河的九十万斛粮秣,也正陆续运往荥阳敖仓。

这是一件极大的工程,征辟三万民夫,耗费一年时间,开凿一条一百五十里长的运河,若是从头做起,这肯定是不可能的。好在自古以来,河南历来就是历朝历代的治水重地,从大禹治水开始,到三代春秋,乃至战国秦汉,河南大地上遍布着各种先人们的治水遗产。刘羡可以将其利用整合起来,这就可以减少许多工时。

比如魏国经营中原时,就在荥阳修建鸿沟、阴沟两条运河,将黄河与颖水相连通,成为当时中原最重要的水运枢纽。楚汉争霸时,刘邦与项羽签订和约,以鸿沟为界,便足可说明运河的重要性。而在二十多年前,傅祗就在荥阳郡内济水与汴水的交通处,也耗费苦功,新修了一道沈莱堰,以控制河水进入支流的流量,大大减少了河南的水患。

有前人余荫在此,刘羡做事起来也就可以事半功倍。此次他修建的第一段运河,便是要以沈莱堰为起点,利用已经被废弃的部分鸿沟遗址,将汴水与洧水连接起来。

不过计划归计划,等刘羡亲自考察鸿沟遗址时,却难免感慨万千。当年鸿沟左右的金戈铁马,早已不见踪影,战国秦汉时期的中原第一运河,如今多为荒草所覆盖,部分则变为农人的田亩。若非是还剩下两汉时留下来的碑文与码头,刘羡很难想象,眼前这条隐隐约约有着起伏轮廓的草坡,就是史书上大名鼎鼎的鸿沟。

他不禁对幕僚们感慨道:“民间有一个传说,说东海曾经三次化为桑田。我曾经还以为是说笑而已,但现在看来,却不是无稽之谈。”

“造化无常啊,可即使如此,人力也不可小觑!我们的先人,曾经手无寸铁,能在荒野中开辟出一条沟通南北的河流,我们自然也可以。望诸君勉之!”

当日,刘羡在沈莱堰处结庐住下,正式招纳修建运河的民夫。

开凿运河一事中,最大的难题,其实就是管理民夫。毕竟这是一个非常劳累的苦力活,虽说比不上挖矿危险,但整日忙碌下来,民夫们必然是身心俱疲。加上有时候粮食还要受到官吏们的盘剥,活却一点都不能少干,这自然会招惹民夫们厌烦。

因此,朝廷修建这种工程,通常是通过徭役,直接强制百姓前来劳动,同时会动用相当的兵力进行看管,防止民夫们进行逃亡。或者在民夫逃亡后,立刻当地征辟新的民夫充入队伍。但结果是致使百姓更加厌倦官府,拒服徭役,想方设法地逃离运河,甚至可能引发乱事。

但刘羡的方式却格外与众不同,关于此事,他已经与陆云、郗鉴等人讨论过多次,并不打算用强征徭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是在河南、荥阳两郡张贴布告,用招募的方式来延揽民夫。

这是陆云提出的建议,他在布告上写出具体的招募细节:

对于这些招募来的民夫,对每天的工时粮饷进行日结。而结算的方法,也非常简单明了,每从河道中挖掘一袋土,就给民夫一根官府特制的简牍片,然后每天傍晚进行一次结算,根据每人手中简牍片的数目来分发粮饷。

布告贴出后,两郡官吏与百姓无不议论纷纷,因为这个招人的法子非常新颖,以前从未见过。然后,陆陆续续就有人报了名。

虽说挖土修渠是个苦差事,但眼下毕竟是中秋了,秋收濒临尾声。接下来是农闲时间,在田里拾掇也弄不出什么东西,不如整点外块。若这位刘府君骗人,那粮饷一日一结,吃亏也不过是吃一天,到时候再走就是。

当民夫们发现,日结粮饷确是真事后,周遭的流民便云集而来,大概七日时间,刘羡就招够了三万人,汴颖渠也得以顺利地开工。

而在这个时候,人们又发现日结粮饷的另一个妙处。

其实单论当民夫的待遇,刘羡给出的待遇并不算高,前文中有言,他计算成本的时候,提供给民夫的,一月不过打算给一斛粮稍多一些而已。一斛十斗米,成年男子吃一个月,勉强能剩个两三斗。若是有贪官污吏在,恐怕还要自己倒贴。

可因为发饷的方式简单明了,相关账目也就非常清晰,与工作进程联系紧密,地方官吏们很难在上面做手脚。想要进行贪污,唯有分粮时设法缺斤少两,可一旦这么做,很容易就会被民夫们发现,民夫们发现吃了亏,次日就不会再来了。这时,贪污的官吏无法按时完成任务,自然也就无所遁形。

而刘羡身为司隶校尉,对待洛阳朝堂上的那些看不过眼的官员,自然还带着些投鼠忌器。可现在开凿运河,来的都是管些地方上的小官小吏,若是他们贪污,哪里会手软呢?

几乎每一日,刘羡便会处理两三名墨吏,等到了九月初,刘羡接连处置了四十余人,全部关进司隶诏狱,等候他的处置。荥阳官场的风气也为之一正,贪污的情形大为减少。

至此,开凿运河一事走上了正轨。

其实道理就是这般简单。民夫们要求得不多,只要能够每日按时得到允诺的粮饷,也就心满意足了,劳累归劳累,但至少不会逃跑。这样一来,司隶府就省下来了调兵看管民夫的开支。相对应地,只需要稍微多调一些官吏前来负责和计算,看管好粮库,就可以保证这个模式正常运转下去。

原本一件极为劳民伤财的事情,刘羡如今办下来,几乎毫无怨言。相反,等到了九月底的时候,当地甚至传出民谣来赞美刘羡道:“前有傅母,后有刘父。”

这是将刘羡与当年修建沈莱堰的傅祗相并列了,并且还可以理解为,在百姓眼中,刘羡的地位要高过傅祗一头。

不过这倒不全是因为陆云的主意好。也是刘羡平日的所作所为,极令当地的百姓与民夫倾慕。

得益于守孝结束后,李密的那番苦心教导,刘羡虽贵为公爵,却毫无架子,而且极能吃苦。开凿运河时,他不止是规划线路,整顿官风,有时还亲自到民夫之中,与他们一并掘土劳作。

一开始,民夫们还颇有不适,以为刘羡不过是作秀而已。但随着时间日久,他们诧异地发现,这位司隶校尉,不仅能忙得自己一身泥,而且还能和流民们聊起节气、选种、除虫等话题,一听就是行家里手,绝非是能表演出来的,这不由让他们大为亲近。

再加上刘羡对贪官毫不姑息,与下属们共同饮食,一段相处时日下来,众人便不只是视刘羡为一个普通的好官,而是真正的父母官了。

而在这段时间中,刘羡远离了洛阳的那些勾心斗角,身处在这些淳朴的百姓之间,也感到由衷的轻松。老实说,除去了孙秀后,刘羡确实有过释然感,可这种释然感,不久便消失了,京畿高压且复杂的政局,巴蜀无法预料的形势,总令他心神不宁。

刘羡之所以会与百姓们一起劳作,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像年轻时舞剑一样,回忆起当年老师的教导,从中汲取力量。

在十四岁的那次分别前,老师告诫自己,希望自己学会忍耐和等待,自己判断合适的时机。如今,刘羡已经等待了十多年,还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

虽然刘羡表现得总是坦然,可他到底也是人,他会无时无刻地审视自己,反问自己,到底何时才是合适的机会呢?自己的判断真的是正确的么?故而有时也会感到一些疑虑。

但如今,他身处流民中间,看着一无所有的农人,气喘吁吁地忙了一整日,最后为一小袋米面而欢笑时,他就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从这些人的眼中灌注到自己身上。刘羡想,即使再小的尘埃,都在相信明日。那颗酝酿已久的果实,又怎会不与自己邂逅呢?继而疑虑尽去。

百姓们只道是司隶校尉爱民如子,关怀百姓,但更实际的情况是,对刘羡而言,他现在越来越有一种信念,他并非在走一条非常艰难的道路,而是在走一条本该如此的道路。

这次开凿运河的速度,比刘羡预计得还要快,而与抑平物价不同,这次的政绩是肉眼可见的,可以为世人铭记多年。最重要的是,他得到了这些民夫的认可,这是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

到了十月中旬的时候,第一段运河已经顺利开凿了三十里。这时,刘羡收到了妻子阿萝的信,是三日前洛阳的消息。信中说李含与张方,终于领着征西军司离开洛阳,返回长安。与此同时,司马冏还无故罢免了王衍的河南尹之职,在京中颇引起了一番风波。

这两件事表面上没有联系,但刘羡看得出来,本质上,是齐王与河间王的决裂。

这直接与刘羡直接相关,离开洛阳前,他将自己对政局的一些意见,尤其是王衍暗通河间王的看法,直接告知了司马冏。但至于该如何处置,刘羡建议还是先暗查证据。毕竟靠所谓的捕风捉影,是不足以在政治上发起正面攻势的。

但结果是,李含与王衍做得滴水不漏。两三个月下来,虽然洛阳上表面上无大事,但刘羡知道内幕,齐王暗地里想尽了办法,却仍没有找到丝毫能将他们定罪的线索。

可这做得过于干净,反而表明了其中有蹊跷。到了眼下,司马冏的耐心耗尽了,索性对王衍来了个无罪免官。而李含此时率众离开,分明也是一种政治上的决裂。

他与李盛商议这件事,说道:“看来,齐王要好好整治一番洛阳的老鼠了。”

李盛判断道:“恐怕很难成功吧。”

政治就是这样,反对者就好比田野里的杂草,拔了又长,根本除不完。而当主政者失去了耐心,想用激烈的手段铲除反对者,反而会培养出破坏的土壤,刺激出更多的反对者。

刘羡赞成李盛的意见,但作为主君,他需要想到更远以后,故而他道:“不管成与不成,河间王肯定是不会再看戏了,我想,就在这两年,齐王就将与河间王爆发一场大战。”

这个结果不难猜测,即使东莱王谋反案不事发,齐王本来也打算清理河间王,无非是此时他刚刚当政,不想立刻挑起战争,给人一个好战的形象罢了。

“确实如此。”李盛又问:“谁能取胜?”

刘羡道:“齐王虽然人多势众,但手下真正可用的将才不多。征西军司虽然兵少,但不缺少敢冲敢打的猛将,而且占据了地形优势。不管谁能取胜,我估计,这一战,都将会是场旷日持久的恶战。”

李盛听到这里,知道刘羡心里已经做了决定,便问道:“主公有何打算?”

“恶战便是机会,我这样的人,必然是会被启用的。不管是谁会取胜,都是我恢复兵权的好机会。”

离开洛阳后,其实刘羡一直在思忖此事,如今局势的发展,反而印证了他此前的预料。现在要做的,仅仅是按照想法行事,故而他招来陆云,对他道:“士龙,接下来的开凿河渠一事,暂时由你来负责。”

陆云允诺,而后问道:“明公要去干何事?”

“行县。”刘羡离开洛阳前,便已经有了行县的想法,这段时日,在开凿河道之余,刘羡也在确定行县的路线。

所谓行县,指的便是长官到地方乡县进行巡查。行县一来可以熟悉境内的民风民情,二来也可以考察官员的政绩与能力,是州郡长官不可缺少的一项地方政务。

这是刘羡上任以来的第一次行县。但现在的情形下,行县不止是行县,而是战前的准备。

行县的第一站,刘羡打算去弘农,他将考察未来的战场地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