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神探1546 > 第三百二十八章 每个人都在糊弄皇帝

大明神探1546 第三百二十八章 每个人都在糊弄皇帝

作者:兴霸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5: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南直隶兵变……”

海玥看着手中徐阶的亲笔书信。

信中讲明了两条关键信息。

同时也毫不掩饰地阐述了如今在南直隶的困境。

事实上,大明设两京制度,北直隶与南直隶各有一套朝臣班底,其中存在着大量的制衡、博弈与对抗。

南北对立早就不是一日了。

之前灭倭,能上下齐心协力,是因为东南一壁对于倭寇的态度并不统一。

倭寇的背后,无疑有着相当的豪绅与商贾支持,但同样的,许多士族豪绅也不愿意倭寇横行,糜烂乡里。

所以这群人上下用心,一致出力,协助朝廷剿匪。

等到双屿岛将贼首近乎一网打尽,福建月港开放,百姓下海不再禁绝,倭寇没了后续的补充,还剩下一部分打家劫舍惯了的,已是不成气候了。

没了外部的敌人,自然转为内斗。

包括原本出身松江府的徐阶,都不是自己人,属于被排斥的对象。

谁让你不一心一意为家族谋福祉的?

居然还想着公平道义?

不针对你针对谁?

所以别看徐阶在应天已经待了数年,任巡抚之期将满,他的权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牢固。

能够在短时间内查到这些,让弓豪送过来,已经证明了徐阶突出的个人能力,恐怕也就仅次于海瑞。

换做旁人,睁眼一抹黑才是常态。

“徐阶到极限了……”

“真有兵变,他难以提前制止,只能在发生后,再设法弥补。”

海玥喃喃低语:“兵变……兵变……”

他想到了历史上嘉靖末年的振武营兵变。

所谓的振武营,是当时召募的一支御倭部队,由地方健儿组成。

按照旧制,南京军士有妻室者,月给粮饷一石,无妻室者六斗。

结果南京出了两个人才,先是户部尚书奏减每石折银,然后督储侍郎又奏请,革掉募补军士妻室的月粮,立刻引起了所遇士兵的强烈不满与怨愤,最后哗变。

两千振武营士卒,包围了南京户部督储侍郎官的府宅,第二天一早这位户部侍郎的尸体,就挂在了南京北城门外的石碑上,“肢解于神策门外,肝脑涂地”。

魏国公徐鹏举狼狈逃窜,被作乱的士兵呼为草包,后来又犒赏万金,许诺恢复原本的粮饷待遇,暂时安抚住了乱卒,最终密捕为首的二十五人入狱,杀死三人,其余戍边卫,兵乱乃定。

这场风波闹得不小,影响更是深远,此后南京驻军“岁必数叛,形同匪类”。

当然,大明的地方兵变不在少数,如鼎鼎大名的蓟州兵变,说三千戚家军精锐被杀,是自毁城墙,也有辟谣和反辟谣,各有论点。

另外还有大同兵变、宁夏兵变、吴桥兵变、宁远兵变、甘州兵变等等。

一百二十年间,有记录的兵变就五十九次,平均两年兵变一次,起因各种各样,但归根结底,都是**贪墨,制度性欠饷,再加上有人推波助澜原因。

而今南直隶可能发生的兵变,结合孙维贤的变故,显然也是背后有人在推动。

“一场兵变,可能只是开胃小菜。”

“真正影响的是什么?”

“藩王么?”

海玥稍作沉吟,脑海里就有了联想。

不怪他如此想法,这个年代,并未是明朝末年,天下皆反的时候。

参与兵变,形同谋逆。

胆敢谋逆,必有根基。

其中最有可能的,就是被明成祖激励过的朱家王爷了。

明代藩王封地多依托长江、淮河、大运河等水系,便于与南直隶往来。

比如武昌府的楚王、湖北蕲州的荆王、开封府的周王、卫辉府的潞王。

不过朱棣后来将藩王内迁至河南、湖广等地,也是为避免其过于靠近富庶的南直隶。

真要接近的话,宁王算是近的了。

当年宁王自南昌起兵,率舟师蔽江东下,略九江、破南康,出江西,帅舟师下江,攻安庆,欲取南京。

策略很正确。

进图金陵,是藩王作乱必须的根基。

唯有占了金陵,发展壮大,才有可能真正与北方的京师抗衡,夺取江山。

当然别说那一步,宁王连金陵城的边都没摸到。

他失败的原因有多方面,积蓄的实力并不强大、孤立无援,不得民心等等。

最重要的,是军事方面的致命失误。

先是沿江强攻安庆,后又回师救援南昌,顾头不顾尾,被人牵着鼻子走,这样还能成功就见鬼了。

两步错棋,导致其声势浩大,却以最快速度被平定。

四十三天就没了。

“不过宁王从生出反意,到发檄各地,指斥朝廷,彻底造反,中间其实是有着十二年积累的。”

根据史料记载,宁王先后贿赂太监刘瑾及佞臣钱宁、伶人臧贤等,恢复已裁撤的护卫,蓄养亡命,再幽禁地方文武官员,残杀无罪百姓,强夺官民田产,动以万计,并劫掠商贾,窝藏盗贼,密谋起兵。

从正德二年起。

到正德十四年造反。

这期间,就是不断的搜刮钱财,蓄养私兵。

这一切又未真正惊动中枢。

有不少官员禀告过,但正德这个人有些地方挺荒唐,完全没有重视,也就是下道旨意,让宁王散去护卫,归还所夺之田,对于地方藩王来说,简直是不痛不痒。

“宁王当年积蓄力量,正德不在乎,可现在嘉靖在位,如果地方藩王明显有不轨的举动,这位是绝对不会听之任之的。”

“然而地方上依旧风平浪静。”

“暗卫呢?”

“暗卫死哪里去了?”

如今早已不是开国时期,锦衣卫的耳目之效,出了京师就基本没用了。

正因为此,朱厚熜才接纳了黎渊社,改造为暗卫,也是需要这个秘密结社的耳目,得知更多地方上的消息。

可现在,如果真的有地方藩王,在图谋不轨,默默积蓄,暗卫依旧无动于衷……

“果然!”

“京师里面还好说,出了京师后,谁还理会他这位九五之尊的权谋手段?”

海玥冷冷一笑。

权谋手段,说得透彻些,就是将重要权力的人事安排,牢牢地捏在手里。

说得难听些,就是很会整人,靠着人事的变动,来拿捏人心。

但有些问题,不是靠人事安排和拿捏人心能够解决的。

所以暗卫并不像周宣担忧的那样,沦为黎渊社套壳后的死灰复燃,可同样的,也丧失了嘉靖期待的功能,不可能服服帖帖地为他监察四方。

脉络基本理清,海玥有了计较,对着身侧等候命令的弓豪道:“给京师暗卫提个醒,他们再无作为,就要被天子彻底抛弃了,也该汇报一些消息了!”

……

大内。

丹房内青烟缭绕,龙涎香混着丹砂的苦涩在殿中沉浮。

朱厚熜盘坐于蒲团之上,双目微阖,手中玉柄拂尘斜搭臂弯,似已神游太虚。

忽有急促的脚步声打破寂静。

暗卫头领张佐跪在帘外,额角沁汗,却不敢惊扰圣驾,只将密奏高举过顶。

许久,朱厚熜眼皮未抬,淡淡道:“说。”

“禀主子,楚王仪宾,暗卫沈宝有密信,楚王朱显榕设水戏以习水军,私造兵甲,其府中术士妄言……妄言星象有变……”

“嗯?”

拂尘玉柄突然发出细微的裂响。

朱厚熜缓缓睁眼,眸中似有寒潭倒映香火:“朕这些侄儿,倒是比朕还关心天象,他们想要做什么啊?”

张佐喉头稍稍滚动,伏于地上,大气也不敢出。

自从同伴高忠因为杖毙薛侃,被众翰林殴死,他就变得谨小慎微,事事不敢出头。

但前几日,有位下属吃酒之际,无意间提到过一句,这般下去不是办法。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有些事情躲是躲不过的,终究要证明一下自己的作用。

所以汇总地方的情况后,有了此次的禀告。

楚王朱显榕,第七代楚王,于嘉靖六年受封长乐王,后于嘉靖十五年晋封楚王。

对于这一位的评价,中枢收到的就是四个字,“贪酷已极”。

这样的人,不得民心,也受地方官厌恶。

因为他的存在凭白地增加了许多治理的难度,没几个地方官员会忍受得了这种藩王,由此冲突频频。

当然结果基本都是官员吃大亏,毕竟藩王的身份地位何其尊贵,讲道理更是讲不通的,那就让世上最不讲理的那个人来对付吧……

即便消息不实,想必也不会有人为楚王出头的,不是么?

朱厚熜近来总觉心神不宁,似有阴云笼罩,却又抓不住端倪。

此刻听着暗卫的密报,他反觉心头一块石头落地——

原来如此!

“藩王作乱?”

“见朕久不临朝,便想效仿当年宁王故事?”

说着,他的语气反而转缓:“不必打草惊蛇,楚王府上下,给朕盯紧了,往来书信,一律截查!”

目光扫过跪伏在地的暗卫首领,朱厚熜唇角微扬:“你们……做得不错!”

这句话说得极轻,却让殿中气氛为之一松。

张佐紧绷的肩背明显松弛下来,重重叩首:“为陛下效命,臣等万死不辞!”

朱厚熜满意地颔首,转身望向窗外渐沉的暮色。

暗卫办事还是得力的,明里面赏不了什么,暗里面也赏不了什么,这一句肯定,便是最好的定心丸。

大明天下,九州万方,果然还在他的掌控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