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神探1546 > 第三百二十七章 建文密藏的真相

大明神探1546 第三百二十七章 建文密藏的真相

作者:兴霸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5: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南直隶。

孙府。

窗棂外的梅树开了又谢,孙维贤倚在冰冷的石墙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腕间被铁链磨出的旧痕。

他被囚在这座雕梁画栋的偏院里,名义上是“养病”,实则除了在关键时刻,见一见南镇抚司的亲信,寻常时机连院门都不得出。

而这一切,只因他启出的建文密藏。

“建文密藏……建文密藏……”

“呵!”

正自苦笑,老仆推开房门,轻声道:“四爷,该用膳了。”

食盒里的菜色依旧精致,仿佛在提醒他,家族依旧敬他。

孙维贤斜眼看了看,淡然道:“七弟回来了?“

老仆动作一滞,垂眼道:“是。”

“让他来见我。”

换成孙维贤昔日大权在握,全族上下都要看他脸色行事之际,这话一出,一盏茶的时间后,那个一向恭谨的堂弟就会出现在面前。

然而这一回,过了整整三天,绵绵的小雨落下后,一位略显矮小的身影,才出现在偏院中,平静地道:“不知四哥寻我何事?”

孙维贤仰首望天,探出右掌,承接那落下的雨点:“十四岁那年,祖母也是在这样的雨夜,将我带到了祠堂的暗室……”

当时祖母告诉他,建文帝朱允炆携长子朱文奎逃出金陵,后父子分别,朱文奎隐姓埋名,生有三女。

那最小的女儿,就是站在他面前的这位孙家祖母。

“我第一次得知这些秘闻时,吓得腿都软了,担心身世被揭露,朝廷抄家灭族。”

孙维贤这才转过身来,看向自己曾经最要好的堂弟:“你是何时得知自己的‘身世’的?”

孙家排行老七的孙维诚默然不答。

孙维贤并不意外,自顾自地道:“那一夜,祖母冰凉的手指划过我的眉骨,檀香混着铁腥味的供桌前,展开了一幅泛黄的舆图。”

“‘密藏里,藏着富可敌国的财富,如今物是人非,早已无人在意先祖的正统,然密藏之物,也不该落入外人之手。’”

“‘维贤啊,你是这一代里最优秀的孩子,只有你有资格,继承这个秘密!’”

少年时的他,惊吓之余,也为这份独属的殊荣,激动得彻夜难眠。

后来他为锦衣卫,在刀尖上行走时,总记得祖母说的话。

你是最优秀的!

是唯一被选中的!

所以对于建文密藏,孙维贤才如此执着。

甚至成为了锦衣卫指挥使,衣锦还乡之后,都念念不忘,再起班底,去沿海寻宝。

那不仅仅是关乎宝藏和财富,更是他儿时的梦想与追求。

“结果你们骗得我好惨!”

“什么狗屁密藏,那里早在百年前,只不过是建文帝南下逃亡的落脚地!”

“后来一群妄图复辟之人,将来不及处理的军械藏于其中,宁愿任其腐坏,也不给成祖留下……”

说到这里,孙维贤嗤之以鼻:“这等胸襟,难怪被人夺了大位,丢了江山!”

听到这里,孙维诚终于开口:“那些都是追随先祖的忠良,兄长不该如此言语!”

“先祖……忠良……”

孙维贤哑然失笑:“我们姓孙,不姓朱,哪来的先祖?更遑论私蓄兵丁,又不敢真正举事的臣子,历朝历代,何时被称作忠良?”

“应该管他们叫——”

“乱臣贼子!”

孙维诚脸色沉下。

孙维贤接着道:“而建文密藏,则是祖母精心设计出来的把戏,军械武备早损,籍此造反是不可能了,却能形成一个极佳的陷阱。”

“锈蚀的刀枪自然造不了反,可只要有人碰过这些,谋逆的罪名就像那铁锈,沾上手就再也洗不干净。”

“重要的,不在于结果,而是过程!”

这个局最精妙的地方在于。

让人造反,没有什么人愿意干。

可让人寻宝,那感兴趣的就多了。

但只要踏上了寻宝之路,你说你没有反意,谁信啊?

毕竟你寻的是建文帝留下的密藏,里面藏着的都是意图重登皇位的准备!

“祖母选中我,正是因为我父早逝,锦衣卫世职将落于我肩!”

“为了启出密藏,我不仅于南镇抚司大肆培植亲信人手,南直隶的各地卫所更多有暗桩内应!”

“这些人里,有知晓内情的,有盲目追随的,但无论如何,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一旦沾上建文密藏四个字,管你是贪财还是好奇,在朝廷眼里统统都是谋逆!”

孙维贤深吸一口气,缓缓地道:“我识破了你们的计划,谭经为了护我突出重围,不幸牺牲,他也有保全家族之意……”

“我们都不想谋反,不愿连累亲族,唯独你们这群疯子,却在这中兴盛世,做着复辟建文的白日梦!”

孙维诚神色重新沉静下来,摇了摇头:“不是复辟,先祖的正统确已不在了。”

“哦?”

孙维贤眉峰陡然一挑,冷声道:“那就是单纯的谋逆?”

“为何不可?”

孙维诚淡淡地道:“永乐能以靖难之役夺鼎,燕藩血脉坐享江山百余载,旁的藩王就坐不得,活该只能在自己的藩地里,世代为囚?”

孙维贤听到前半句,表情已是凝固,只觉得这个兄弟疯了,但后半句指向性就极为明确了,冷冷地道:“你究竟投靠了哪家藩府?竟敢押上全族性命赌这从龙之功!”

“四哥你至今还不明白,不是我们投效了何人,博取从龙之功,而是自靖难那日起,你我这般出身便是原罪!”

孙维诚轻轻叹息:“除非京师御座上面的那位,再也不是永乐一脉,我等才能抬起头来,堂堂正正地做人!”

“这就是祖母对你说的话……”

孙维贤确实明白了,目光似悲哀似怜悯:“她彻底激发了你的恐惧?”

孙维诚面孔扭曲了一下:“四哥你就不怕?你刚刚还说自己当年夜夜惊梦,担心隐秘东窗事发!”

“那是我少时的幼稚想法!”

孙维贤厉声道:“事实是,建文旧事早成枯骨!如果没有建文密藏,没有算计争斗,不会再有人去寻找什么建文遗脉!倒是你们这些自缚枷锁的蠢货,生生把枯骨弄成了索命厉鬼!”

“话不投机半句多!”

孙维诚摆了摆手:“四哥如果特意唤我,就是为了这些,那还是不要浪费唇舌了,我不妨再告诉你一件事,还记得二十五年前的宁王之乱么?”

孙维贤勃然变色:“你是说?”

“不错!”

孙维诚悠然道:“昔年太祖分封诸子为藩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镇守大宁,拥兵八万,实力雄厚,先祖削藩时,朱棣为拉拢朱权,许诺事成后中分天下,然夺位后翻脸,将朱权改封南昌,削其兵权。”

“朱权后代对朝廷不满,尤其第四代宁王朱宸濠,认为正德昏庸无能,欲效仿朱棣夺位,期间恢复本被朝廷裁撤的藩王护卫,私造兵器,蓄养死士,收买朝臣,掩盖谋反迹象。”

“这些事情说得轻巧,实则各路藩王都有无数人的眼睛紧紧盯着,宁王又是如何在当地蓄养私兵,又是让江西和南直隶不敢上报的?”

孙维诚露出得意之色:“其中正有我父亲,你叔父的功劳!”

“若非宁王实在愚蠢,还想将儿子过继给正德,以致于打草惊蛇,后又不听劝告,不直取金陵,反而久攻安庆,给予王阳明集结兵力之机,又岂会兵败如山倒?”

“哦对了,宁王在起兵之际,也是派人上岛寻宝,虽然未得到武备,却也收获了不少金银,由此更加坚定了信心呢!”

当最后一句落入耳中,孙维贤身躯猛地一晃。

完喽!

九族大危!

如果这个堂弟所言不假,孙家在策动谋反的事情上,已经干的不是第一回了。

也对,祖母连他这个孙子都不放过,怎会放过儿子?

孙维贤的父亲是锦衣卫,又因英年早逝,似乎没有被身世牵连,但孙维诚的父亲却是孙家的大掌事,主管家族生意。

孙维贤在成为南镇抚司镇守使上,这位叔父也出力颇多,曾经还对其颇为敬重。

万万没想到,连宁王作乱,他都有此“功劳”。

深吸一口气,孙维贤苦笑道:“这确实没了回头之路,放我出去吧!”

“开弓没有回头箭!”

孙维诚并不意外,笑容里有些几分讥诮:“不过在大事发动之前,至少在南直隶兵变功成之前,我是不会放四哥出去的,以免你瞻前顾后,坏我等大事!”

孙维贤倒也不意外,稍加沉吟后,缓缓地道:“那我给你一个建议,拉拢一个人!”

“谁?”

“礼部右侍郎海玥!”

孙维诚倾身向前,又惊又喜:“他?他能上我们的船?”

孙维贤道:“绑住琼山海氏,就由不得他了,一旦海玥能参与,你们……我们的胜算至少增加三成。”

“双屿岛一战,我保了那个倭贼王锃,让他当掌柜吧,他在行海上的天赋,是你们都比不过的。”

“唯有将利给足了,才能让那位朝堂大员心动!”

掷地有声的话语在偏院内回荡,孙维诚不自觉地屏住呼吸,他望着兄长久违的凌厉姿态,终是低声道:“我且试一试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