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神探1546 > 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家都是文臣,你喊什么锦衣卫嘛!

“严阁老。”

当海玥看到严嵩身后跟着浩浩荡荡的锦衣卫,马上知道,这位首辅的消息比起自己预料的还要灵通。

如此规模的锦衣卫,不可能由官员亲自调动,必然是圣旨传达到了北镇抚司,再调派人手前来。

在胡宗宪登门之前,严嵩就已经得知严世蕃卷入凶杀案,第一时间做出判断,进宫请命,调动锦衣卫。

当真是兵贵神速!

“海翰林!”

眼见海玥迎上,严嵩也重重颔首,称呼的是官职。

平日里的交情归交情,这种时刻亲自出面,可是要冒政治风险。

他必须承这个情。

同样的,既然承情了,他也不会假惺惺地让对方离去,而是即刻发问:“情况如何?”

海玥道:“顺天府衙不让旁人进去,国子监内是何状态,目前未知,不过东楼应该还未被羁押。”

如果抓到严世蕃了,顺天府衙反倒不会在此耽搁,而是即刻带回衙门审讯,瞧着刘淑相的姿态,肯定要先把罪名定下,再谈以后。

严嵩了然,接着问道:“案情可有蹊跷?”

海玥道:“案情具体,我尚且不知,但顺天府衙的人,来得太快了!”

“具体说一说。”

严嵩仔细听完,心头完全有了底,迈开大步,率先走入集贤门。

刘淑相安排的人手完全不敢阻拦,只能眼睁睁看着这群面容冷肃的大汉,跟着这位内阁首辅一同入内。

当年武定侯郭勋借由妻弟遇害,率亲卫冲入国子监内耀武扬威,还是当时的次辅桂萼出面屏退。

时隔数载,国子监又一次迎来了这浩大的阵势。

一路到了二进院前。

远远就见刘淑相同样步伐匆匆,见到锦衣卫,脚下顿了顿,硬着头皮迎上。

“下官见过严阁老!”

面对这位的作揖行礼,严嵩只是点了点头,转头看向身后侧的千户:“谭千户,案情劳烦了。”

“请严阁老放心!”

此人正是谭经,孙维贤从金陵南镇抚司带来的心腹。

锦衣卫千户是正五品,本就是中层武官里面最有实权的一批,而自从王佐死后,孙维贤晋升为从三品的指挥同知之后,明面上锦衣卫指挥使被陆炳之父陆松接替,实际上真正掌权的,已然是这位极速提拔的南直隶人士。

谭经作为孙维贤的心腹,亦是水涨船高,此番亲自领麾下出动,同样表现出郑重之意,大手猛地一挥:“走!”

他亲自领队,带着十几名膀大腰圆的壮汉,气势汹汹地冲入案发现场。

府衙上下匆匆退让到一旁。

可他们哪怕表现得再乖顺,也没有被放过。

谭经视线一扫,并未检查尸体,直接拿手一圈:“把这群人拿了!”

随着锦衣卫如狼似虎地扑了上去,府衙上下怔住:“爷!爷!俺们是顺天府……啊!!”

旁边正在受审的赵贞吉也被释放出来,这回换成审问的书吏被按住。

甚至就连师爷都被锦衣卫猛地一折胳膊,朝地下按去,剧痛令他顿时发出杀猪般的惨叫。

“你们!你们这是作甚?”

刘淑相勃然变色。

锦衣卫本就有司法特权,可不经三法司直接抓人,但直接抓捕顺天府衙的官吏,还是过于夸张了。

严嵩这才直面对方:“刘府尹为何来此?”

刘淑相眼睛瞪大,强忍怒火与不安,维持着仪态:“自是为了凶案而来!”

严嵩道:“刘府尹亲至,是在出府衙前,就知晓了此案与犬子有关?”

“是!”

刘淑相无法否认,毕竟若非涉及首辅之子,堂堂大京兆确实不可能亲至现场。

严嵩又道:“刘府尹是如何知晓犬子涉案的呢?”

“是有人报信!”

刘淑相沉声道:“事关国子监体统,本府岂敢轻忽,自当以宁枉勿纵为要,亲率衙役前来查证!”

“那就怪了!”

但严嵩等的就是这句话:“国子监距翰林院与顺天府衙,孰近孰远?”

刘淑相眉头一凝,一时间不知其意,不敢贸然回话。

严嵩目光转动,落在赵贞吉身上,语气变得温和:“这位想必就是今科会元赵孟静了,果然如传闻中一般,器宇轩昂,不知方才之事,可否请会元详述一二?”

“不敢当严阁老谬赞!”

赵贞吉看向严嵩,这位传说中的清流领袖,如今的内阁首辅,眼底深处有着敬重和向往,但看到凶神恶煞的锦衣卫,又有些皱眉。

不过眼见对方这般屈尊纡贵地问话,他行礼之后,还是老老实实地将所见所闻讲述了一遍,末了道:“学生留下看管现场,胡汝贞则去翰林院……”

刘淑相之前都懒得听其所言,只是确定了赵贞吉与严世蕃交好,对其证词就不予采纳了,现在则仔细听完,陡然喝问:“大胆!为何要去翰林院,而不来报官?”

赵贞吉目光清正,言辞寸步不让:“我等自是要报官的,但也要先确定案情详细,人命关天,总要查个水落石出才好!若府衙只听一面之词,不为小民作主,偏帮偏信,如何能还原真相?”

“你!”

刘淑相又惊又怒,严嵩则抚须微笑。

会元代表着学识的成就,已属不易,此时的风骨更令人赞叹,海玥的眼光果真独到,挑选的后进人才都是如此的优秀。

而现在不是与刘淑相作口舌之争的时候,根据方才海玥的点拨,严嵩再度重复了刚才的问题:“国子监距翰林院与顺天府衙,孰近孰远?”

刘淑相这回终于听明白了,眉头紧锁,面色阴晴不定。

赵贞吉却已朗声应答:“回阁老,国子监与翰林院仅一街之隔,至顺天府衙却需绕过小半个皇城。”

他略一停顿,补充道:“策马亦需数盏茶的功夫。”

“那就怪了,既有如此悬殊的差距,何以去翰林院与顺天府衙的两方,同时抵达?”

胡宗宪匆匆去翰林院通知海玥,然后海玥第一时间赶到国子监,正好与顺天府衙的人员对了个正着。

目睹凶案爆发的监生不止两人,确实可能去府衙报官,可这一来一回的时间,还要考虑到刘淑相调集差役的速度,不可能比起海玥孤身前来要快,按理说绝无可能同时抵达。

偏偏双方就是前后脚到的国子监。

其中蹊跷,不言自明。

“这……”

刘淑相还真没考虑过这些,现在一听,也隐隐觉得不太对劲起来。

严嵩没有给他继续思考的时间,接着问道:“通风报信之人现在何处?”

刘淑相下意识地看向师爷,却见这位心腹正被压在地上,头都抬不起来,更别提答话了,只能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来:“此案干系重大,本府自当彻查到底,若真有人胆敢谎报案情……”

“不必了!”

严嵩淡淡地摇了摇头:“谭千户,劳烦了!”

谭经默默旁听,本就有些不耐,所幸得到了指示,顿时狞笑着道:“统统带回北镇抚司审问!”

听到北镇抚司之名,刘淑相身躯一颤,终于失色:“怎能如此?”

他久历地方,辗转数省,和那些盘根错节的势力斗智斗勇,自忖斗争经验比起京师里面安坐六部的堂官老爷们,可要丰富太多。

所以在得知了首辅的独子,于国子监内有杀人嫌疑之后,顿时抛开其他,火速赶至。

他要在旁人尚未反应过来之前,将案情定下!

同时也不惧与严嵩对峙。

当朝首辅为了儿子的事情,与顺天府衙分辨,别说争输,即便是赢了,都不光彩。

相反身为顺天府尹的自己,一旦抓住这次机遇,就能真正崭露头角,乃是仕途转折的绝佳契机。

可现在……

大家都是文臣,你喊什么锦衣卫嘛!

眼见那群凶恶大汉,拖着自己的手下就要离开,刘淑相深吸一口气,挡在门前,官袍大袖拂动:“我大明的三法司难道还审不得一桩凶杀案么?今日若开此先例,他日越权办案成风,严阁老将置祖宗法度于何地?还望三思!”

“老臣骤闻犬子蒙冤,五内俱焚,六神无主!”

面对这份垂死挣扎,严嵩根本不接话茬,颤巍巍朝紫禁城方向深揖到底,老泪纵横:“幸蒙陛下天恩,特遣锦衣卫还我儿清白,这才得以安心!”

谭经闻言心领神会,一个健步,就将刘淑相直接顶到一旁:“咱们是奉陛下旨意办差,敢有阻挠者——以抗旨论处!”

“喏!”

数十锦衣卫齐声暴喝,声震屋瓦。

他们如虎狼般押着府衙差役鱼贯而出,衣袍在风中猎猎作响,所过之处,围观的监生纷纷避退,在人群中犁出一道空白。

海玥默默旁观,也不禁赞叹。

严嵩为官之道,最是高明——

事无巨细,必先请旨,从不擅专。

然则久而久之,他每道奏请总能如愿以偿。

天子以为是乾纲独断,殊不知那朱批御笔之下,越来越偏向于严氏所求。

相比起来,自视甚高的刘淑相,根本连博弈的资格都没有。

“可叹天子脚下,首善之地,竟被贼人利用……”

只被严嵩临行前抛下的最后一句话,弄得面色如土,嘭的一声坐倒在地:“诋毁辅臣,该当何罪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