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神探1546 > 第二百八十一章 有人不会觉得严嵩好欺负吧?

“慢慢说!”

“死者是谁?”

“具体怎么回事?”

海玥即刻起身,边走边询问情形。

胡宗宪定了定神,开始讲述:

“死者叫洪昌,是国子监监生。”

“此人的祖父是洪钟,曾官至刑部尚书,一生总领四省军事,有保育兆姓之功。”

“洪昌非嫡长孙,洪氏经三代后又有没落,他在国子监内便有些别的营生,据说这次还有会试透题的嫌疑!”

听到这里,海玥目光微动:“东楼在调查会试内幕,这是双方产生交集的原因?”

“应该是的……”

胡宗宪点了点头,沉声描述经过:“待我等赶到时,就见东楼兄已经匆匆离去,衣衫沾了血迹,屋内有人尖叫,进入后发现洪昌倒在地上死去,左胸刺着一柄短刃,应是致命的凶器。”

海玥道:“当时有几人?”

胡宗宪道:“赵孟静也在,还有另外两名同窗,那两人不敢多待,我让孟静在现场守着,前来禀告会首。”

“好!”

海玥心里有了数:“走!去现场看看!”

胡宗宪情绪一定,愈发坚定了团结在这位会首身边的决心。

患难见真情。

多少所谓的至交,遇到这等事情都避之不及,而如今的会首身为清贵的翰林,却是毫不迟疑地出面。

无论是因私下的交情,还是出于一心会的同伴之谊,这等人物都值得追随。

但当两人来到国子监时,发现顺天府衙的差役也赶到了,且为首的是一位高官。

“新晋的刘府尹?”

如今的顺天府尹,叫刘淑相。

这位是正德九年的进士,起初官路平平,直到正德十五年,朱厚照南巡时,江彬和众宦官恃宠暴虐,群臣都害怕迎觐,唯独刘淑相主动觐见奏对,不怕武宗凝视,武宗予以嘉奖,由此成名,开始辗转地方三司衙门为官。

近来又得阁老赏识,提拔入京,任了顺天府尹。

他是元旦前夕上任的,至今不过一个多月,但已有了京师主官的威仪,来到集贤门前,大手一挥:“将内外封了,监生统统回斋舍,外界闲杂人等一概不得入内!”

这话说的时候,刘淑相没有回头,语调很高,明显是对着匆匆赶来的海玥讲的。

跟在身后的胡宗宪脸色一变,上前一步,就要出头。

海玥却抬了抬手,制止了他的行为,平和地道:“汝贞,你去严府,将所见所闻告知。”

“是!”

胡宗宪不敢迟疑,快步离去。

直到此时,刘淑相方才转身,视线先是在胡宗宪的背影上落了落,又凝视过来,沉声道:“阁下是?”

海玥作揖行礼:“下官海玥,任翰林院修撰,见过大京兆。”

“翰林?”

刘淑相皱起眉头。

他没听说过这个名字。

海玥自请留院后,声名渐如秋叶飘零。

昔年“御赐表字”之荣、“一心会首”之位、“定边献策”之功,如今已鲜少有人提及。

翰林院青砖黛瓦间,那个曾让六部侧目的名字,正悄然隐没在一众编修的身影之中。

而刘淑相入京之后,就接替了顺天府衙的职务,面对京师的千头万绪,还真没关注过这位的事迹,自然就有些奇怪,一位翰林为何会匆匆赶到凶案现场。

不过结合方才听到的话语,他也有了猜测,目光如刀锋般扫了过来:“海翰林看来是与严阁老相熟,难怪来得这般及时,莫不是要为严家公子的杀人行径辩解?”

刘淑相这话说得极重,几乎是将阿附权贵四个字,明晃晃地甩在对方脸上。

翰林最重声誉,若被这般当众羞辱,怕是早就面红耳赤地拂袖离去。

然而海玥的神情丝毫不变,反问道:“刘府尹来得不也很快么?寻常凶杀案,顺天府尹不会亲自出面吧?”

刘淑相沉声道:“事关首辅之子,本官自要亲至现场,以防徇私!”

“这倒是奇了。”

海玥立刻回道:“严阁老一向清廉刚直,从无徇私先例,刘府尹面对的又不是一位恶名昭彰的奸臣,何以这般紧张?”

“你!”

刘淑相眼睛一瞪,却见一位师爷打扮的人来到身侧,低声述说了什么。

他面色立变,直接拂袖:“将这无关人等驱逐出去,你们随我来!”

说罢,带着师爷匆匆走入国子监内。

受到命令的狱卒,期期艾艾地上前。

这群人不少倒是认得海玥的,哪里敢造次,脸上堆着尴尬而不失敬畏的笑意。

海玥轻轻摆了摆手。

他们赶忙退到一侧。

“看来严嵩没杀过一批人,真以为这位首辅好欺负了……”

海玥也不着急,负手而立。

心里一时间有些哭笑不得。

历史上的严嵩,大权在握近二十年,直接迫害的官员就有近百人,如夏言、曾铣、杨继盛、沈炼等等,个个都是鼎鼎大名。

越中四谏、戊午三子,为什么受世人称颂?

就因为严党杀的人太多了。

敢于直谏的,那不仅是自己没命,还要连累家人族人的。

明知后果,依旧选择挺身而出的义士,当然值得称颂赞扬!

至于什么清流庇护,想多了,真实历史上是没有清流与严党抗衡的,徐阶在严嵩面前点头哈腰,小心奉承,默默积蓄着时机,高拱、张居正则是毫无话语权,他们是在隆庆朝才开始掌权,嘉靖朝基本查无此人。

至于隆庆本尊,连儿子万历出生都不敢上报给嘉靖,哪里敢让几名阁老在自家府上开会,对抗如日中天的严党?

到了此世,由于海玥的出现与干涉,严嵩并未堕落,就喜迎首辅之位,反倒成了张璁的继任者。

当然,两人的行事风格,势必是有区别的。

张璁的大礼议集团上位,伴随着左顺门哭谏、李福达大狱案等一桩桩对官僚的集体惩罚,那群人不敢公开恨天子,只能恨帮着天子的张璁桂萼等人。

而张璁桂萼也不会惯着他们,同样以铁腕压制,双方的矛盾难免激化,越来越对立。

待得严嵩上位后,由于不同于历史上两代首辅那种你死我活的情况,他是平稳接替,连大礼议集团都没有清洗,对待其余官员也有容情。

这不是善。

而是发现天子喜欢。

严嵩对于朱厚熜的了解,肯定比不上海玥这种直接有后世经验的,但他绝对是当代里最擅长揣度圣心的。

首辅又是最频繁与天子接触的官员,很快琢磨过味来,首辅明明是百官之首,天子却乐于见得百官跟首辅抗衡。

所以严嵩拿捏好了分寸,摆出一副内阁里其余四位阁老都不服他,六部臣子也多有对抗的模样。

实际上他推行的朝政,比起张璁时期都要顺利。

无论是考成法的初步实施,还是收河套的前期准备,都已步入正轨。

期间自然安插了大量受严嵩赏识的官员。

要里子,不要面子。

可恰恰如此,有些人似乎分不清大小王,还真以为严首辅好欺负啊?

“首辅就能徇私舞弊,只手遮天么?”

刘淑相此时已经到了现场,亲自察验了倒在血泊中的尸体,又将之前看守现场的赵贞吉招了过来,冷冷询问了一番,末了说出这么一句话来。

之所以会这么讲,是因为按照赵贞吉的描述,并不能确定严世蕃就是杀人凶手,哪怕对方当时衣衫上沾染了血迹,又匆匆离开现场。

而刘淑相显然认为,这是因为对方的家世背景有所忌惮,面色沉凝,威势勃然而发:“赵贞吉,你是今科会元,当知包庇凶徒是何等罪名!无论是谁,杀人行凶,都要依我大明律而定!”

赵贞吉身姿如松,拱手道:“学生斗胆,刑名之事讲究真凭实据,我等未见争执,未见行凶,乃是事实!若因身份便妄加揣测,这与罗织罪名何异?还望大京兆明鉴!”

“好!好!”

刘淑相怒极反笑,三品大员的身份,不屑于和一介会试魁首争辩,大手一挥:“将他带下去,好好审问!”

这不是对待目击者,俨然是对待嫌疑人的态度了,赵贞吉却一昂脖子,长袖飘飘,跟着书吏到了一旁。

刘淑相却认为自己绝非偏颇,再寻了几个监生来喝问,那些人都支支吾吾地说出了,严世蕃、胡宗宪、赵贞吉常年在一同进学的情况,愈发确定了情况。

肯定是严世蕃杀人,两位同窗为了包庇,一个去翰林院求援,一个掩护其逃走,在现场欲搬弄是非,结果被自己一眼识破。

“速速去将严世蕃捉拿归案,本府要即刻审他!”

一声令下,衙役四散开去寻人。

然而严世蕃尚未拿到,师爷却来通报:“大京兆,严阁老来了!”

“来了么?”

刘淑相大袖一摆,怡然不惧。

到了顺天府尹这个位置,即便朝堂地位不如内阁首辅,也是一方人物了,足以不卑不亢地面对。

可师爷的脸色却很难看,压低了声音,却完全掩饰不住惊惧:“严阁老不知是否入宫请命,竟是带着锦衣卫来的!”

“什么?”

刘淑相的眼神瞬间清澈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