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神探1546 > 第二百七十九章 严世蕃复试放榜日

大明神探1546 第二百七十九章 严世蕃复试放榜日

作者:兴霸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5: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嘉靖十五年。

二月初九。

礼部会试开。

严世蕃举步进入贡院。

信心十足。

若要问这大半年的时间,在国子监内进学有多么辛苦。

只需回一句——

他都已经快记不起小琴小凤的模样了!

那任何相熟之人,都要竖起大拇指!

在这般用功下,又有胡宗宪与赵贞吉两位助学帮手,此次严世蕃已经有了十足的信心,定能榜上有名。

会试三场。

顺利结束。

待得步出考场,严世蕃眉宇间难免疲惫,然后迅速会合了两位小伙伴,开始对题。

“稳了!”

将自己写的文章告知,别说一向说话好听的胡宗宪,就连直脾气的赵贞吉都认可时,严世蕃哈哈大笑,已是如释重负。

待得三人分别,他优哉游哉地骑着马儿,朝着严府而去。

经过皮条胡同时,忍不住驻足。

经过外宅巷子时,又忍不住驻足。

迟疑之下,最后还是决定先回家中报喜。

“娘!娘!孩儿回来了!”

严嵩身为首辅,自然不可能在会试中露面,不然还以为是向考官施压呢,而欧阳氏这几天身体不适,便也没有在贡院外相侯。

此时眼见着儿子满脸精神地冲进来,欧阳氏心头一喜:“考得不错?”

“那是相当不错!”

严世蕃语调加重,拍了拍胸膛:“娘亲放心,你的举人儿子,很快就要变成进士儿子了,光宗耀祖!”

“好!好啊!”

欧阳氏欣慰不已。

其实如今的严家,已经不缺一个进士,她也不指望严嵩的权势真能传到儿子身上,那不得被旁人嫉恨死。

所以这位老母亲拉着儿子的手,轻轻拍着,语重心长地道:“严氏门楣不求锦上添花,但愿你守得体面,让你爹不再烦心,便是最大的喜事了!”

严世蕃听在耳中,却是另一个意思,眼睛微微一眯:“费宏与霍韬又给爹爹添堵了?”

欧阳氏脸色微变:“那可是内阁阁老,怎能直呼其名!”

“嘁!”

严世蕃冷哼一声,颇为不屑。

如今的内阁阁老仍然是四位,分别是严嵩、李时、费宏与霍韬。

李时是张璁时期的阁老了,一向没有大的建树,属于隐身人;

费宏是成化二十三年的状元出身,正德朝就入了阁,于嘉靖元年也是阁老,等到杨廷和去了后,由他担任了三年内阁首辅,从嘉靖四年到嘉靖六年,可谓资历最深。

近来若非朝堂争吵之势日渐扩大,守旧派将费宏请了出来,这位年近七十的老臣,是不会出面的。

至于霍韬,则是大礼议集团最后一位头面人物,他的威望远不如张璁桂萼,也不及方献夫,但终究是多任要职,年初也入了阁。

对于这个局面,不少臣子是看好戏的。

因为严嵩这位首辅,跟这些阁老之间,似乎都有些小矛盾。

尤其是他力排众议,真的开始执行收河套的国家方略时,期间还有考成法的实施,就连原本完美无缺的士林声誉,都开始变得不对了。

清流领袖,突然不清流了。

“唉!”

也正因为此,欧阳氏才颇有愁容。

她的夫君还是那个人啊,怎么突然间名声就坏了呢?

再加上十年前的内阁首辅都被请了出来,自然免不了担心:“陛下赐予费阁老银章,上刻‘旧辅元臣’,这是要作甚?”

“哦?”

严世蕃闻言细细一琢磨,就冷笑道:“无妨!这不过是陛下一贯的安抚之策罢了,旧辅元臣……呵!陛下骨子里从来不喜欢这类老旧的臣子,看似是殊荣,然此章一出,这位费阁老就难有实权了!”

“真的么?”

欧阳氏半信半疑。

“当然!娘放心便是!”

严世蕃笃定至极:“我爹才是陛下任命的实权首辅,杨廷和、费宏之流,都是武宗朝的老臣了,现在欲收河套,反倒将之请出,陛下此举可是意味深长啊!”

结合严嵩不慌不忙的态度,欧阳氏也相信了这份判断,欣慰地道:“庆儿长大了,能为你父亲分忧了!”

“那当然!”

严世蕃扬起脖子:“待我科举入仕,进了六部,便是爹爹最好的官场助臂,一切看我的吧!”

他觉得即便考过了会试,要入选翰林院的可能性也不高。

所幸他也不想进。

以前崇拜翰林院,但亲眼见得海玥、林大钦在翰林院的日子,渐渐也祛魅了。

林大钦倒是如鱼得水,参与了《永乐大典》《大明会典》的修录,还有诸多典籍的编撰,将一身才学发挥出来。

但海玥那般能力,竟然在清贫的翰林院里一待就是数年,就显得太过可惜了。

即便不要外放出京,也完全可以出任六部实职,掌握实权,何必在那里荒废岁月?

别的不说,一心会的成员应该好好安排,统统安插岗位,担任要职啊!

作为一心会第二把交椅,严世蕃觉得自己责无旁贷!

指不定自己晚考上一届,但入仕后还能后来居上呢!

“万一我殿试突然发挥得太好,进了翰林院怎么办?”

“总不能拒绝不去吧,那就得罪太多人了……”

“啧!头疼!”

在等待会试放榜的半个月里,严世蕃就在思考这个重大的问题。

正当他反复琢磨着,殿试是不是要藏拙,不那么木秀于林之际,放榜日来了。

严世蕃很想提前问一问,自己考了多少名,到时候去贡院前的照壁瞄一眼,予以确定就好。

但他知道,父亲肯定会避嫌,即便贡院那里愿意透露名单,也会主动屏蔽掉这种消息。

不然那些政敌可盯着首辅的一举一动,就等着一个首辅给自己儿子科举舞弊的丑闻出来呢!

所以。

还是得去看榜。

一大清早,贡院的街道,又是熟悉的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胡宗宪屏息凝视,双手握拳,紧张得胸膛急促起伏。

赵贞吉也不淡定,二月份的京师,天寒地冻,额头冒着汗。

面对同窗,严世蕃以过来人的姿态,微微一笑,丝毫不慌:“以二位的才学,待会儿从第一榜看起便好,定然名列前茅!”

胡宗宪原本的成绩不佳,但自从加入到一心会助学,又得到了前辈翰林的小学堂传授,确实进步神速。

而赵贞吉本就是拔尖的学识和水平,百尺竿头再进一步,更有会元之资。

所以两人都是竞争第一榜,名列前茅的才子。

胡宗宪的视线转过来,赵贞吉则直接问道:“东楼兄欲上第几榜?”

“呵!”

严世蕃摆了摆手:“我于经学上的造诣,远不及二位,只求上榜即可,不求名次。”

胡宗宪笑道:“经学造诣,终是纸上谈兵,为官之道,贵在通达实务,我等埋首故纸堆中,不及东楼兄洞明世事,经邦济世啊!”

赵贞吉也由衷地道:“东楼太豁达了。”

“哈哈!谬赞!谬赞!看,榜单出来了!”

严世蕃朝前一指。

这次没有赵文华占位置,当贡院的吏胥拿着黄榜出来张贴时,他们险些被挤出去。

所幸前方,很快就听到了有人报出魁首的名字——

“会元,赵贞吉,四川内江人士。”

“我!是我啊!”

赵贞吉狂喜,恨不得振臂高呼。

“恭喜恭喜!”

胡宗宪一边为好友感到由衷的欢喜,一边挤上前去,马上确定了自己的名次。

“第十二名,胡宗宪,南直隶徽州府人士。”

胡宗宪同样兴奋得恨不得跳起来。

他在四书五经上的造诣逊于赵贞吉,但年龄上比起赵贞吉要小了五岁,能在二十出头的年纪,就居于会试榜前列,无疑是前程似锦。

而获得这个成绩,国子监的经历,一心会的环境,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此时此刻,胡宗宪牢牢记住这一点。

所以相比起赵贞吉一味的激动,他还沉下心来,继续寻找严世蕃的名次。

“又是如此啊!”

严世蕃负手而立,则有些感慨。

依稀间,他仿佛回到了曾经。

当时海玥、林大钦、海瑞、苏志皋的名字纷纷报出,皆是第一榜名列前茅。

而自己往后找啊找啊,就是看不到自己的位置。

连最后一名都没有。

那种感觉,别提有多么痛苦了。

所幸今次不同了。

严世蕃不是盲目自信。

正如他接触没多久,就看出胡宗宪和赵贞吉水平颇佳一样,他的眼光绝对是不欠缺的,对于自身文章的水平也有判断。

因此他认为,经过这段时日的刻苦努力,外加本就出众的见识格局,自己肯定能中。

“现在就看排在多少名了……”

一张张榜单贴出来,由于看榜的士子太过激动,严世蕃被挤得东倒西歪,好不容易才稳住,到了最前。

而这个时候,胡宗宪已经看完了,脸上微微变了色,脚下移动,来到严世蕃右侧。

赵贞吉兴奋完,也挤过来帮忙看榜,一张张榜单看过来,却忍不住低呼道:“怎么没有啊……”

严世蕃的双目如钩般钉在黄榜之上,逐寸逐寸地搜寻。

当反反复复确定完毕,赵贞吉已然默默来到另一侧,袖中双手微抬,就担心这位豁达的同窗在失望之下抽过去。

“不!不对!”

然而严世蕃并未失魂落魄,反倒是喉间滚出一声沙哑的冷笑,眉宇间变得狰狞起来:“这一场会试的阅卷,有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