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 第987章 都摆平了,我的女帝(5K2)

“殿下!唐王殿下——不好了!”

北宫寝殿,苏曜刚起床不久,正在琢磨着怎么利用新得的这波经验突破限界的时候,一个小太监就匆匆跑来,向他报告了朝堂上的变故。

苏曜眉头一皱,正准备去朝堂上瞅瞅,突然发现这太监似乎有些面生,问道:“可是陛下来喊我去帮忙?”

“这,倒还没有”

原来,怪不得苏曜看他面生,原来这小太监并非万年身边的亲信,而是见势不对,私自前来报信的。

“你倒是一片忠心。”

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皇宫大内那就更是如此。

虽然十常侍乱后,太监群体几乎被何进等人屠戮一空,但显然只靠宫女和侍卫是不可能完全取代太监的职能。

当年少帝与献帝两位年幼皇帝轮番登场的混乱时期时还不明显,待到万年登基后,随着皇宫职能的逐渐恢复,对太监职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故而,在天下太平后,除了之前侥幸没死的太监外,宫廷中又从各种渠道先后补充了几批新的太监名额,太监群体的势力也逐渐恢复。

虽然与之前大权在握,可以影响朝政的时候完全不能相比,但是这些太监,还有宫女们,渐渐的就开始有人在拉帮结派,形成了一个个目的不同的小小团体。

虽然苏曜从来没有特意吩咐过什么,但还是有许多人主动向他靠拢,自愿充当其耳目,监视朝堂诸公.甚至万年女帝,这个小太监显然就是那些人中的一员。

“此事子敬你怎么看?”

苏曜刚踏出寝殿,见门外侍立的鲁肃,一边走就一边问起了他的意见。

没错,鲁肃。

不同于郭嘉荀彧等人,鲁肃和之前的周瑜一样,都没有领朝廷官职,而是担任唐王府的官员。

如今周瑜暂时在乌孙没有回来,苏曜身边就剩一个鲁肃随身伺候,负责文书等杂活。

不过相比于周瑜之前在西征路上的活跃,鲁肃一路上却甚少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报告中的豪爽性格大相径庭,显得颇为沉默寡言,只是埋头干着他这边甩手下去的工作。

这时,见苏曜突然发问,鲁肃先微微一愣,然后在简单了解了情况后一番斟酌,缓缓说道:

“殿下,此事虽然朝堂上闹得沸沸扬扬,但依下官看来却并不严峻,既然陛下未召您前往,说明她自有应对之策,咱们在此静观其变便是。”

“哦?”

苏曜挑了挑眉:“子敬何以如此沉得住气?”

“殿下这是当局者迷了。”

鲁肃拱手说:

“殿下,陛下登基四载,早已不是当初那个需要您处处扶持的小女孩了,既然未召,想必是胸有成竹。况且.”

他稍作停顿,压低声音:

“朝堂公卿,如今大半都是您亲自提拔,即便有些许异议,也难成气候。王朗等人此举,恐怕更多是为了试探陛下的态度。殿下若贸然出面,反倒显得小题大做,不如静待陛下处置便是。”

苏曜闻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终于停下了脚步。

倒也确实,过去数年里,他罢三公九卿,掌天下兵马,大权在握,今日三省六部高官哪个没受过他的恩惠?

可以朝堂上早已没有能威胁他到的势力,区区几个御史的弹劾,实在不足为虑。

“也罢,那咱们就静观其变,看陛下如何应对吧。”

说完,苏曜就大手一挥,摆驾回宫,去见见自己那些许久未见的孩子们。

而与此同时,朝堂上剑拔弩张的气氛也渐渐平息。

正如鲁肃所说,如今朝堂局势早已今非昔比。

从陛下到朝臣,基本都是站苏曜一边,言官们的弹劾虽然掀起了一阵风波,但最终决策权还是在女帝手上。

只要万年坚定自己的态度,那么都不用苏曜和皇帝亲自出面争辩,下面的大臣们自己就会抢先出头维护,你一言我一语的将王朗等人的弹劾驳的体无完肤。

如此这般的一幕,不是第一次出现,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发生。

“御史本就有风闻奏事之权,唐王殿下树大招风,与陛下又情义深重,弹劾您是一件

风险低而收益高的事情,自然有人趋之若鹜。”

鲁肃一边为苏曜斟茶,一边继续分析道:“不过殿下也不必太过在意。这些言官看似声势浩大,实则不过是朝堂上的一阵风,吹过便散了。”

苏曜端起茶盏,轻啜一口:“子敬倒是看得通透。不过.”

他放下茶盏,眼中闪过一丝锐利:“这些人既然敢在我凯旋之际跳出来,背后恐怕没那么简单。”

鲁肃微微颔首:“殿下明鉴。据下官所知,王朗等人与颍川荀氏、陈氏等世家大族交好。这些世家虽然表面上臣服,但一直对殿下的新政颇有微词。”

“哦?你意思是荀彧他们在暗中反对我?”

“反对他们怕是不敢,但是时时把你拿出来当靶子敲打一番,营造出一股朝堂上仍有许多汉室忠臣的气象,喝阻殿下进一步扩张权势,倾覆汉室却是他们一直在做的事情。”

“这一次之所以比往日声势更大,怕主要还是您功立的太大,朝廷几无可赏,不打压一下,很快朝堂上怕又要有许多人再起幸进之念,鼓吹什么禅让之事了。”

苏曜闻言,眉头微皱:“禅让?”

鲁肃点头:“正是。殿下功高盖世,又得陛下专宠,朝野上下早有传言,说您迟早会效仿王莽,逼迫陛下禅位。这些言官今日之举,恐怕也是想借机试探,看陛下对您的态度是否有所变化。”

“同时,他们先发制人,也能主动设置议题,将焦点放在为唐王辩护,而非论功行赏上.”

“无聊!”

苏曜冷哼一声:

“这些人的心思,当真可笑。我若真有意帝位,又何必等到今日?”

直到这时苏曜终于真切的体会到了昨夜万年所说的名不正则言不顺的道理。

他虽然无意帝位,但当他的权势到了这里的时候,有无数人都在盯着那个位置。

拥立之功足以让无数人狂热,他的存在本身就成为了朝堂上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但是如今他确实也没什么心思放在这个皇位上,昨天他和万年说的那可不是在哄自家妹子。

还有广阔的世界等着他去征服,唯有亲临一线,他才能尽可能高效的结束战斗,自不可能困坐于这朝堂之上。

这就是势力扩张太快的缺点了。

如果他是慢慢发育,花个十几年时间统一天下,这个时候荣登九五,正好身边还能有几个成年的儿子,届时他出国远征,让太子监国一切都水到渠成。

而如今他和万年的长子还不满三周岁,到时候出征了还是皇后摄政,跟现在又有什么区别?

无非是如今的保皇党变成了复辟派,今日的拥立派变成了保皇党,双方立场互换,矛盾一分都不会减少。

甚至,到时候监国的皇后反倒成了众矢之的,保皇党们会想尽办法挑拨他们的矛盾让他废后,立一个更符合他们心意的皇后。

那样的话,就绝不是他乐见的事情了。

“无聊!真是无聊!”

“明明有这么大的世界等着我们去开拓,但这些人却总是盘算着自己的那点蝇营狗苟,眼光永远都局限在朝堂这一亩三分地上,争权夺利,勾心斗角!”

“真是无聊透顶!”

鲁肃见苏曜发火,连忙劝说:

“殿下息怒。这些人不过是井底之蛙,不知殿下宏图大志,您何必与他们一般见识?”

“那依子敬的意思,孤就该当这个靶子,放任他们这么诋毁我咯?”

“那自不能。”

鲁肃斟酌片刻,缓缓说道:

“殿下可效仿古制,设立征西大将军府,以将西域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等都纳入其中,如此自成一系,既可远离朝堂纷争,又能名正言顺地继续开拓疆土。”

苏曜闻言,若有所思地摩挲着下巴:“继续说。”

“殿下可向陛下请命,将西域、凉州等地划为特别军区,由您全权管辖。朝中那些言官若再要弹劾,便是干涉军务,陛下也有理由驳回。”

“至于那些近来鼓噪的言官,也可就此全部打包发配过来,由咱们就近监管,让他们亲身体验一下西域的艰难险阻,看他们还有没有闲心在朝堂上搬弄是非。”

苏曜听完后哈哈大笑三声。

没想到鲁肃的提议比他昨天想的还更进一步。

再另设一个征西大将军府么?

这样一来拿到独立的事权,以后处理起来倒确实灵活了很多。

就在两人相谈甚欢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只见红儿匆匆跑来,脸上带着喜色:“殿下!陛下退朝了,正往这边来呢!”

苏曜起身整了整衣冠:“看来咱们的陛下已经处理妥当了。”

不多时,万年女帝的銮驾便到了殿外。

她身着朝服,头戴冕冠,在宫女太监的簇拥下缓步而来。见到苏曜,万年脸上威严的神色瞬间柔和下来:

“夫君怎么就起来了?不多休息一会儿?”

“听说朝堂上有人在弹劾我,正想去看看呢。”

万年轻哼一声,双手张开,宫女们当即上前帮她宽衣解带:“些许小事,不劳夫君费心。王朗不识大体,已被朕贬为敦煌太守,即日赴任。”

苏曜挑眉:“哦?陛下这是把他发配边疆了?”

万年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夫君昨天不还说西域缺人才吗?朕看王朗能言善辩,正好去敦煌为夫君守门。”

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十足。

那边鲁肃见状,连忙识趣地躬身一礼,便退出到了殿外。

一见屋里没了外人,换回常服的万年立刻就换回了平日里表情,她兴冲冲的拉着苏曜两人坐到一起,叽叽喳喳的说着朝堂上的事情。

“你没看到,那些老顽固一听说要被发配到西域去,一个两个的脸色有多难看。还有个老御史当场就晕了过去”

万年女帝眉飞色舞地描述着,眼中闪烁着胜利的光芒。

她一边说着,还一边从红儿那里接过个橘子,亲手剥皮尝了一口,然后再送到苏曜嘴边。

苏曜张口接过,笑道:“咱们万年如今倒是越来越有帝王风范了。”

万年得意地扬起下巴:“那是自然,夫君既然把这朝廷交给我来打理,那小女自然要好好经营,不让夫君失望。”

说着,她还俏皮的眨了眨眼睛,看得苏曜心中一动。

“好好好,我的万年长大了,懂事了,越来越会管家了,为夫甚慰,必须要好好奖励奖励你!”

说罢,苏曜便低头狠狠香了一口,好一番恩爱。

“夫君你好坏。这还大白天的,小心又要被那些御史嚼舌根了.”

“让他们嚼去!”苏曜坏笑着在她耳边低语,“现在是下朝时间,孤与爱妃恩爱,天经地义。”

万年被他逗得耳根通红,她撇了眼在一旁忍着憋笑的红儿,羞愤的小拳拳轻捶苏曜胸口:“胡说什么呢朕可是皇帝.”

“皇帝也是我的爱妃。”苏曜笑着将她搂得更紧,在她耳边低语,“怎么,当了皇帝就不认夫君了?”

万年女帝羞红了脸,却还是忍不住往他怀里钻:“朕哪敢不认只是”

她话未说完,突然想起什么,从苏曜怀中挣脱出来,正色道:“对了夫君,朕今日在朝堂上想到一个主意,或许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那些流言蜚语。”

苏曜挑眉:“哦?什么主意?”

万年深吸一口气,认真道:“朕想.立永平为太子。”

永平,皇长子也。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安静下来。红儿等宫女太监都识趣地低下头,假装没听见这惊天动地的提议。

苏曜眉头微皱:“永平才三岁,现在就立太子未免太早了些。”

“不早。”万年坚定地摇头,“立了太子,朝中那些人才会明白,朕与夫君同心同德,这江山迟早是咱们孩子的。他们若还想在朝中立足,就该收起那些小心思,老老实实为朝廷效力。”

苏曜沉思片刻,不得不承认万年这个提议确实有独到之处。

立太子一事,既能表明他们夫妻同心,又能堵住悠悠众口,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彻底死心。

唯一的问题就是,一个三岁的孩子,就连系统面板上都不显示他的资质和属性,根本没法判定他日后能否担得起一个帝国的重任。

历史上,不乏有很多有为帝王早早立下太子,最终却因太子不成器而酿成悲剧的例子。

现在立太子,确实在政治意义上可以稳定朝政,但是会不会反倒毁了孩子的未来呢?

万年似乎看出了苏曜的顾虑,轻声道:“夫君可是担心永平资质?”

苏曜点点头:“孩子还小,现在就定下储君之位,未免操之过急。”

万年展颜一笑,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这是太傅卢植呈上的皇长子学业记录。夫君且看,咱们的孩子天资聪颖,三岁便已能熟读《论语》,识得千字,卢太傅说他有明君之相。”

苏曜接过竹简,细细浏览。上面详细记载了皇长子每日的学习内容、言行举止。从记录来看,这个孩子确实早慧过人,远超同龄人。

“况且.”万年凑近苏曜耳边,咬着耳朵小声说:“即便将来真有什么变故,不说次子永延,夫君龙精虎猛,咱们又不可能就只有这两个孩子”

苏曜闻言不禁失笑,伸手捏了捏万年粉嫩的脸颊:“好你个万年,现在倒是会算计起夫君来了。”

万年俏皮地眨了眨眼:“这叫未雨绸缪。再说.”她突然压低声音,脸上泛起红晕,“夫君难道不想多要几个孩子吗?”

看着怀中娇羞可人的女帝,苏曜眼中倒是渐渐的恢复了清明之色。

该说不愧是正宗皇室的公主出身吗?

在自己考虑孩子未来命运的时候,这个妻子想的却是帝国的传承。

哪怕是她嫡亲的骨肉,也要为江山社稷让路。

不过,苏曜转念一想,这或许正是万年作为一位合格帝王的觉悟。

天生的政治动物,她不仅是一个母亲,更肩负着整个帝国的未来。

果然,让她来打理这些琐碎的朝堂之事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想到这里,苏曜轻抚万年的秀发,怜爱说:“既然陛下已有决断,那便依你所言。不过.”

苏曜话锋一转:“立储之事非同小可,需得慎重行事。不如先让永平入主东宫,暂不正式册封,待他年满六岁再行大典,如何?”

万年思索片刻点头:“夫君此议倒也不错!既可安朝臣之心,又能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接下来两人又是一番商议,苏曜同时也把鲁肃设征西大将军府的建议提了出来,对此,万年自然是无不应允,决定在下次朝会封赏西征功臣的时候提出这个议案,同时也将永平迁居东宫的事情提出,探探大臣们的口风。

“既然大事都说定了,那下来你那个番邦公主入府的事情也正好一道定了吧。”

“你之前出征走后朕就命人一直在扩建唐王府,有几个偏殿近来已经先后竣工,正好收拾一下就可以安置她。”

万年说着,又微微嘟起小嘴:“不过夫君可要答应朕,不能厚此薄彼,有了新欢就忘了旧人。”

苏曜听罢立即将她搂得更紧:“在我心中,自然永远以陛下为重。”

万年这才露出满意的笑容,主动献上一吻。两人温存片刻,接着万年突然想起什么,从枕边拿出一卷图纸,邀功似地说:

“对了夫君你快看。”

“在你离京的这些日子,朕也没闲着,这是咱们家未来的规划,你瞧瞧是否满意,用不用再添改点什么。”

苏曜接过一看,嘶的倒吸一口凉气:

“好家伙。”

“这是咱们家?”

“好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