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 第845章 大胜喜讯传京师,百官汹汹议封赏(合章5K3)

清晨,洛阳,皇城寝宫。

大汉皇帝行的是五日一朝的制度,今日并非上朝的日子,故而万年女帝此刻正在房中睁着惺忪的睡眼,在宫女的服侍下洗漱更衣,准备之后稍稍活动两下,做做大将军教习的那个什么孕妇体操。

突然间,门外一阵急促的脚步传来,隔着老远,万年就听到了小黄门那尖着嗓子的喊声:

“陛下陛下!”

“大捷,大将军大捷呀!”

小黄门噗通一声跪倒在门前,高高举起手中象征着胜利的战报,声音颤抖而尖锐:

“大将军冀州之战取得辉煌大捷,二十万冀州军全军覆没。邺城、巨鹿双双归降,反贼韩馥已是穷途末路,冀州全境指日可定呐!”

万年女帝原本还带着慵懒倦意的双眼瞬间瞪大,眼中满是惊喜与振奋,顾不上发髻还未梳理整齐,裙摆也略显凌乱,抬脚便朝着门口疾步走去。

“使不得,陛下使不得!”

红儿一把拉住万年,急切说:

“陛下身孕在身,可不能着急呀。”

万年这才回过神来,她抿了抿嘴,轻咳一声:

“快,把战报给朕呈上来。”

小黄门手脚麻利地站起身,一路小跑进殿,双手将战报高高举过头顶,递到万年面前。

还不待宫女们伸手,万年就将其一把夺过,她修长的手指迅速展开战报,目光如炬的扫过上面的文字。

随着视线的移动,万年的嘴角渐渐上扬,勾勒出一抹欣慰的笑容,眼中的赞赏与喜悦愈发浓郁。

“好,好啊!大将军当真是了不得啊!”

万年喃喃自语,将战报交给红儿,然后抬起头来,望向门外,脑海中浮现出苏曜在战场上金戈铁马、奋勇杀敌的英姿,心中满是倾慕与感概。

她无比庆幸自己能有如此得力的夫君,在这乱世中能够护国平叛,重振大汉国威。

“陛下,大将军治国安邦,无所不能,此次又立下如此不世之功,定要好好赏赐才是呀。”

红儿看了战报,兴奋的攥着小拳头,也是跟着高兴的不得了。

见红儿在这替苏曜请赏,万年不由嫣然一笑:“那是自然。”

“大将军为我大汉立下汗马功劳,这赏赐自然不能薄了。”

说罢,万年对小黄门下令:

“传旨下去,召百官入宫,把这个好消息都告诉他们,也让大家都高兴高兴。”

“喏!”

小黄门领命匆匆而去,不多时,整个皇城便忙碌起来。

各宫的太监宫女们脚步匆忙,在宫中张灯结彩,奔走相告这振奋人心的消息。

在宫外,一道道旨意如雪花般飞出,传向京城各部官邸与百官大宅,召集满朝文武速速入宫,共商国事。

随着八百里加急的战报传遍京师,京师洛阳被这突来的喜讯唤醒。

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欢呼雀跃,庆祝大将军苏曜的又一次辉煌胜利,街市上,商贩们挂起了红灯笼,酒肆里则人声鼎沸,到处都在谈论着大将军的事情。

而皇宫内,万年女帝已换上了正式的朝服,端坐在“御座”上,伸着脑袋看向宫外,不时问身边的红儿,百官们到了没有。

“百官们都在门外候着,陛下莫急,礼不可乱呀。”

红儿见这陛下如此急切,抿嘴一笑,然后伸手帮她整了整稍稍散乱的发冠。

对于女帝的急切,她非常能够理解。

心爱的男人搞了这么大的事情,怎能不让人满心欢喜、迫不及待想与众人分享荣耀呢?

不多时,朝中的文武百官就陆续赶到皇宫,他们在在宫监的引领下鱼贯而入,依次在大殿中站定,齐齐向陛下行礼。

“众爱卿平身!”

万年抬了抬手,示意诸人落座,然后便笑呵呵的让红儿出列,展开战报现场念给群臣百官们听。

那战报上详细描述了邯沟之战的惨烈与辉煌。

苏曜率领汉军先是在邯沟城外大破麹义的五千铁骑,随后巧用内应,联合张郃、麹义等倒戈将领,在决战中以少胜多,彻底击溃了耿武的二十万大军。

耿武、程奂和赵浮等人尽皆被斩,冀州军主力灰飞烟灭。

邺城、巨鹿两地守将听闻其大军惨败,军心大乱,纷纷开城归降。

时至今日,韩馥困守高邑,几成孤家寡人,覆灭只在旦夕之间。

红儿念完后,万年按捺着内心的激动,沉声说:

“诸位爱卿,这冀州一战,我军大获全胜,二十万冀州军全军覆没,反贼韩馥已是穷途末路。”

“经此一役,在继幽州之后,冀州也终于也将要平定了。”

“这真是我大汉之幸,天下之幸啊!”

群臣闻言,纷纷跪拜,齐声高呼:

“陛下圣明!”

“大将军威武!”

“我大汉万世永昌呐!”

“诸位说的是。”

万年兴致盎然道:

“大将军苏曜,为我大汉立下如此不世之功,朕心甚慰,理当重赏。”

“今日召诸位前来,便是要商议如何封赏大将军,以彰其功绩。”

话音一落,刚刚还热热闹闹的朝堂顿时变得鸦雀无声。

百官们面面相觑,都等着其他人发表意见。

原因嘛,其实很简单,自然是头疼啊!

大将军该如何赏?

这个问题其实在他出征时,朝堂诸公就已经开始讨论了。

这一次面对的敌人与以往不同,虽不比董贼那般凌虐朝堂,欺君犯上的国贼,但幽冀之地,历来都是朝廷重地。

人口繁盛,经济发达,为九州之冠,其诸侯反叛震动天下。

更别提,苏曜这一次不单单是平幽冀之乱,还有之前复三河之地以及收拾西凉马腾的战功都没来得及封赏。

苏曜此次战功,几乎可说是一举平四州之地,循先例怕是唯有汉初周亚夫平七国之乱可比。

更甚者,周亚夫当年还是以太尉职居中指挥,而苏曜却是亲自上阵,斩将夺旗一气呵成,其赫赫战功,远超常规封赏所能涵盖。

毕竟,在大汉朝,封侯拜将就是最高功勋了。

但苏曜已是大将军,站在武人之巅,丞相又是他自己废的,无官可赏。

而爵位,大将军不但早早的就被先帝封了冠军侯,讨董之后加采邑上万,成为了顶级的万户侯。

如今又这般功绩,又还有什么能更显其尊荣?

也因此,在苏曜领兵奔赴冀州的时候,三省六部的长官们便频频碰头,商议此事,大家众说纷纭,各有各的道道,但却总归难以拿出一个令人服众方案。

在这朝堂之上,一片寂静中,突然百官之中有人大喊一声:

“大将军苏曜功高盖世,远非寻常封爵所能匹配。”

“臣以为,今当仿古制,封大将军为异姓王,裂土封疆,以酬其不世之功!”

“噗——”

“什么?!”

“这”

此言一出,可谓是当即引爆朝堂,唰的一下,包括万年在内的所有都惊讶望向那个发言之人,想看看这是谁在语出惊人。

结果众官员左右张望,却不见来人,最后还是太傅喊话,让发言者出列,那人才从队伍最末缓缓走出,跪拜在地,大行一礼。

众人定睛一看,此人竟是个七品小官——户科给事中程忠!

这一下,可把很多人都整不会了。

有那白发花花的老臣当即斥责:汝七品小官,列朝听政已是皇恩浩荡,怎敢在此妄言,提出这等惊世骇俗之论!”

“异姓封王乃是祸乱之源,你这是要陷我大汉于万劫不复之地吗?”

然而,面对来人的驳斥,程忠是毫不畏惧。

给事中位低权重,他是苏曜一手提拔,只向皇帝和大将军负责,根本不鸟这老臣,拱手说:

“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

“臣既忝列朝堂,便有进言献策之责。”

“昔日周亚夫平七国之乱,被封条侯晋丞相,然大将军之功,实有过之。”

“其为大汉出生入死,屡立奇功,今又冀州大捷,实乃扭转乾坤之举。若不以重赏,何以彰显陛下之圣明,激励天下忠义之士?”

“那也不能封异姓王!”

那老臣气的吹胡子瞪眼,嘟嘟囔囔一大堆,话都说不利索:

“你,你,你这是要害死我们啊!”

见此情此景,在诸部尚书身后的太常寺卿刘虞叹了口气,出列上前,拱手道:

“陛下,臣以为此策亦不可。”

“这倒并非大将军功绩不足,而是高祖皇帝白马之盟以来,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这一祖宗之法已是深入人心。”

“若封苏大将军为异姓王,恐开乱臣贼子觊觎之心,日后朝堂动荡,社稷难安呐。”

刘虞的话让满朝文武,尤其是保皇党们顿时捏了一把冷汗。

在场两人的身份都足够敏感,刘虞刚刚归降朝廷,是为汉室宗亲的代表。

而程忠更是苏曜一手提拔,他们之前不敢发言就是害怕那会不会是苏曜授意的试探。

不过,在刘虞说话后,半晌不见有人反对。

甚至连苏曜的其他亲信们也没有跟上附议,这时,大家才渐渐看清风向,心说那怕是小小给事中的自作主张。

顿时,一个个都开始支持刘虞起来。

这一下,万年女帝顿时有些为难起来。

你们不能光说反对,倒是提出点建议来啊。

“既然封异姓王不妥,那诸位爱卿可有其他良策?”

“大将军赫赫战功,总不能让朕不加封赏吧?”

“陛下所言甚是,大将军之功必须重赏才行。”

终于,太傅卢植站了出来:

“不过,臣以为,封赏之事不宜过于急迫。大将军如今仍在冀州前线,战事虽已告捷,但冀州尚未完全平定,韩馥余党仍在负隅顽抗。”

“若是此时大肆封赏,恐有损大将军在前线的威信,反而不利于后续的战事。”

卢植稍作停顿,目光扫过朝堂上的众人,见众人皆在凝神倾听,便继续说道:

“依臣之见,陛下不妨先下旨嘉奖大将军,言辞之中尽表陛下对其功绩的认可与赞誉,使前线将士皆能知晓陛下对他们的重视。”

“至于实质性的赏赐,可待大将军班师回朝,冀州彻底平定之后,再行商议。”

“届时,我等可广纳群臣之议,细细斟酌,定能想出一个既彰显大将军之功,又能稳固朝堂社稷的封赏之策。”

万年女帝沉吟片刻,心中暗自思忖,卢植所言确实有理。

冀州之地尚未完全平定,此时匆忙决定封赏,或许真会对前线局势产生一些未知的影响。

接着,她轻启朱唇,便让红儿拟旨,抄写口谕。

“朕闻大将军苏曜,领军出征冀州,于邯沟之战大破贼军,尽显英勇神武之姿,二十万冀州军土崩瓦解,邺城、巨鹿归降,韩馥穷途末路。此乃我大汉之幸,天下之幸也。”

“大将军为国立下赫赫战功,朕心甚慰,特下旨嘉奖,命有司筹备犒军物资,不日送往冀州前线,以彰朕对将士们的体恤与恩宠。”

“还望大将军及前线将士再接再厉,早日彻底荡平韩馥余孽,凯旋而归,朕必当论功行赏,厚待诸君,钦此。”

红儿迅速将女帝口谕笔录完毕,工整誊写在明黄绢帛之上,加盖玉玺大印,交由快马使者,向着冀州疾驰而去。

朝堂之上,百官们也都在低声议论着。对于卢植提出的先嘉奖、后封赏的建议,大多数人都表示赞同。

毕竟,这样既能安抚前线将士,又能为朝堂争取更多时间来商议合适的封赏方案。

就这样,这场关于封赏的激烈讨论,暂时以这样一个折中的方式落下帷幕,可众人心中都清楚,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短暂平静,苏曜班师回朝后,真正的封赏难题才会摆在眼前。

于是乎,散朝之后,官员们三两成群,一边朝着宫外走去,一边小声议论着今日之事。

“卢太傅这主意,倒也稳妥。只是日后该如何封赏大将军,实在让人头疼。”侍中董承走在路上那是一脸的为难。

在他身边,尚书令朱儁微微摇头,苦笑着回应:

“是啊,大将军战功太过卓著,寻常的赏赐根本不足以匹配其功勋,可又不能坏了祖宗规矩,难呐!”

而这时,在皇宫深处,万年女帝回到寝宫,褪去朝服,慵懒地靠在榻上,眼神也透着几分思索。

红儿在一旁小心侍奉,见女帝这般模样,轻声问道:“陛下,可是在为大将军的封赏之事发愁?”

万年轻轻点头,目光望向窗外,悠悠说道:“苏郎为我大汉出生入死,立下不世之功,朕若不能好好封赏,实在有负他一片忠心。可朝堂之上,众人又各执一词,一时半会儿,还真难有定论。”

接着,万年拉过红儿的小手,轻声问道:

“红儿,你是最早就伺候苏郎的身边人,比所有人都了解他,你来说说,朕到底该如何赏他才好呢?”

红儿想到朝堂上那乱糟糟的一幕,也是叹了口气,犹豫片刻后斟酌说道:

“陛下,依奴婢对大将军的认识,其实他对这些身外之物未必有多在意,他一心的是天下的安稳和百姓的太平,为的是陛下和社稷。”

“只要陛下能够好好的母子平安,心中有他,想必大将军就能非常满足。”

“若是为了封赏之事而让朝堂纷争不断,反倒违背了他的本意。”

万年女帝嘴角泛起一抹浅笑,伸手轻轻抚摸着微微隆起的小腹,柔声道:

“你这小娘子,话说得倒是美美的。”

“确实,大将军非贪图名利之人,否则也不会既罢了丞相,还让朕早早的亲政。”

“但是,朕身为皇帝,该有的恩赏还是不能少,这不仅是对苏郎的认可,也是为了激励天下臣子。”

红儿也是微微一笑:“既然如此,陛下何不直接问问大将军想要什么呢?”

“直接问他?”

万年微微一愣,紧接着又觉得豁然开朗。

是啊,与其这里挠头,不如直接亲自问问。

自己的皇位都是苏郎给的,凭他的本事,就算想要问鼎天下,那现在怕也是无人能拦。

与其在这里挠头,不如看看他到底怎么想的。

“来,备墨,我这就亲自给苏郎写信一封!”

无独有偶,就在万年给苏曜写信的时候,卢植,荀彧、王凌等人,也都纷纷邮寄书信,或明或暗的向苏曜传达朝堂上的争议与困境。

毕竟,虽然说是陛下亲政,但真正掌权的还是那在冀州的大将军。

于情于理都不能跳过了苏曜来办这件事情。

而尤其是程忠提议封王一事,更是大为触动了众人的心弦。

虽然无人应和,但他们还真怕是苏曜暗中指使授意。

不少人都在信中向苏曜阐明利害,希望他能慎重考虑,纷纷试探他的下一把打算。

不过,对于这些纷至沓来的书信,苏曜看过后是哈哈一笑。

“什么嘛,不过是平了幽冀之地,朝堂上就这么为难嘛?”

“要是回来我统一了天下,那还得了?”

“况且尚无可赏那也远远未到嘛。”

“封王暂且不必,但这侯爵之上不是还有公爵么,咱们大可一步步来,不必那么着急嘛。”

“公,公爵?!”荀攸惊呼一声。

很快,苏曜的意见就发往京师,供众人讨论参详。

而与此同时,他的大军也一步步的向冀州最后的堡垒——治所高邑挺进。

那边高邑城中,韩馥等人则已成惊弓之鸟。

听闻苏曜大军步步紧逼,城内人心惶惶,失去了巨鹿粮草辎重也日益匮乏。

他望着城墙上飘扬的残破军旗,满心皆是绝望。

身旁的谋士们也没了往日的神采,一个个沉默寡言,愁眉苦脸,对局势毫无应对之策。

“怎么办,怎么办?!”

“二十万大军都没了,现在他又要来了!”

“快,还有没有人了,快来给我拿个办法出来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