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 第819章 花你的钱办我的事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819章 花你的钱办我的事

作者:剑从天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4: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你们看到了嘛?”

“袁家和杨家竟然无人上榜?”

“他们可都是四世三公的当世名门啊,说这当官,少了谁能少了他们家的?现在竟然无人上榜!”

“是啊是啊!”

“杨家也就罢了,杨彪以身试法,活该他们家孩子被禁锢,但是袁家,现在可依然还是举足轻重,有好几个高官在职,居然也折戟在这科举之上,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洛阳城的街头巷尾,百姓们议论纷纷,对袁、杨两家在科举中的落败感到无比震撼。

不过相对于百姓的八卦,朝堂与士林中,更关注的还要数这些中举之人的身份。

“三甲竟然有两个寒门,这回世家大族输的可真是够惨啊。”

有人不由感慨,也有人怒气冲天:

“这科举就是对我世家的公然打压!真是极坏极坏的!”

“噤声噤声!”

还有人心惊胆战:

“科举乃国策,你在这里公然抨击,不想活别也拉咱几个垫背呀。”

那抱怨之人闻言冷哼一声,虽然一脸不甘但终究不敢再发什么非分之言。

所有人都知道,如今的苏曜是如日中天。

在之前的科举弊案中,最终查实,惩处了除两位三公和四个尚书外,还有其他大小官吏被牵连者足有三百余人!

这家伙,可谓是将朝堂上的反对势力一举肃清,现在满朝文武那是人人自危,同时又对苏曜的手段敬畏有加,谁敢冒出头来妄言反对?

而那些曾经对科举改革持怀疑观望态度的世家大族,此刻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

他们意识到,苏曜推行的科举制度并非儿戏,而是一场旨在重塑朝廷格局的深刻变革。

当武力和谋略都无法阻挡的时候,那么接受他便是唯一的选择。

“叔父,看来咱们家族也该做出改变了。”

荀攸对荀彧说:

“如今这科举制度已是锋芒毕露,以袁家的名望都不能保证子侄稳定中举,咱们家不能再按过去那样,让族人一心养望,而是应该让族中子弟潜心治学,真正提升自身的才学和能力。”

“您看此次科举,那些中举的寒门子弟,皆是凭借真才实学脱颖而出。若咱们荀家子弟还想着依靠家族的声望和人脉谋取官职,日后恐难在这朝堂上立足。”

荀彧微微皱眉,目光深邃。

察举制的一大特色,就是互吹牛皮,大家商业互捧,发掘各种“孝廉”“茂才”,但实际上这些被举荐之人的才能和品德却参差不齐。

毕竟,察举与否,和本人的才学无直接关系,比的是社会上的声量,名人互吹,互抬轿子,世家天然就比寒门更有优势。

而荀家,作为颍川豪门可谓是深谙此道,通过运用舆论的力量,使得荀氏八龙名噪天下,为荀家子弟为荀家子弟在仕途上的发展铺就了一条康庄大道。

但显然,一切已经到此为止。

如今苏曜推出的科举制度,就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将他们熟悉的游戏规则彻底打乱。

“公达你说的没错。”

“大将军的改革势不可挡,我荀氏虽然因早期投效而得以占得先机,立足朝堂,但若不紧跟变革的步伐,终究也会被时代的浪潮所淘汰。”

荀彧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忧虑,却又很快被坚定所取代。

“我们荀家传承数代,底蕴深厚,本就不缺治学的资源和人才。如今只需因势利导,调整家族的培养方向即可。”

荀彧看向荀攸,拍板道:

“值此科举之风震动天下之际,我欲加强族学,在族中设立专门的学馆,延请当世鸿儒授课,除了传统的经史子集,还增设算学、律法、天文、农桑、兵法等实用之学,让子弟们能博采众长,全面发展。”

荀攸眼睛一亮,点头称是:“叔父此计甚妙。科举重才学,更重实际能力。”

“法可明断是非,农桑关乎民生,兵法能保家卫国,甚至连算学那种末流如今都有优先进入户部和审计司等要知的大用,确实不可轻忽。”

“不错,除此以外,我还准备再开办纸坊和印刷工坊。”

“大将军日前已经下令,鼓励民间多办此类工坊,一来普及和促进纸张和书籍的流通,二来能让更多人有机会读书识字,这对我荀家而言也是个契机。”

荀彧目光炯炯,自信说道:

“我们荀家若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不仅能满足族中子弟的学习需求,降低学习成本,还可将多余的书籍纸张售卖出去,增加家族收入,更能借此提升荀家在文坛士林的影响力。”

“叔父所言极是。”

荀攸微微颔首,沉思片刻后说道:

“有了自家的纸坊和印刷工坊,我们还能将族中学问整理成册,印刷刊行,让荀家的学术思想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吸引更多有志之士前来交流学习,进一步壮大荀家的声势。”

“只是侄儿听闻,这造纸和印刷都是极为精深的技术,咱们家并无精通此道的人才,恐怕一时难以操办。”荀攸面露难色,说出心中的担忧。

不得不说,荀攸的思虑还是很缜密的。

如今时代,别说印刷这种苏曜刚刚带来的技术,造纸术也完全没有普及,还是私家绝学,不可能私相传授。

在此条件下,即便荀家家底深厚,想要介入这些行当也是极为困难的。

然而,荀彧听了却是呵呵一笑:“公达所虑,大将军早有办法。”

“哦?大将军有办法?”荀攸惊道。

“没错。”

荀彧嘴角微微上扬,不由露出些许佩服的神色:

“我方才说大将军鼓励民间运营,并非口头鼓励,而是有真切支持的。”

“朝廷现今对于造纸和印刷工坊,除了官办工坊外,又增办了一种特许经营的模式。”

“按照此法,我等只要缴纳一笔许可费用,并且在日后定期缴纳一定额度的技术专利费,那么朝廷便会派出工匠教学,协助办理此事。”

“如此一来,技术难题便能迎刃而解。”

“这,竟有这等好事?”

荀攸惊呼一声:

“如此一来,我们荀家开办纸坊和印刷工坊之事,便有了十足的把握。”

“正是。”荀彧微微点头,说“这不仅是荀家的机遇,也是顺应大将军改革的大势。”

“如今,这个政策还没有正式昭告天下,我们作为大将军嫡系,务必要抓住这个机会,积极响应,迅速行动起来。”

“要知道,大将军对于积极支持他的人,从来都不吝啬于奖励。”

“叔父放心,侄儿一定办好此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