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 第810章 马腾全面投降,关外一片沸腾(合章)

“快一点,都快一点!”

平城至鹰嘴峡半路的平原上,马休大军正在夜色下狂奔。

马休骑在马上,心中焦急。

远方山火旺盛,隔着数十里外他都能看见,这与之前父亲所说的计划完全不符。

马休不知前方发生何事,但心中不妙的预感让他频频催促大军急行。

他希望能看到父亲的大军,最起码也要也是前方两军交战的线索。

然而,即便他自认已经足够接近,但除了漆黑的夜色和那漫山火焰的背景,他什么都没有看见。

马休的心中愈发不安,他不断地催促着士兵们加快脚步,但夜色深沉,道路难行,士兵们的体力也在迅速消耗。

他只能勉强维持着队伍的秩序,心中祈祷着父亲马腾能够平安无事。

就在他心急如焚之际,前方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这一下,马休立刻警觉起来,挥手示意全军停下,准备迎敌,然而,当他看清来者时,心中顿时一松——那是他父亲马腾的亲兵!

然而,还不待他高兴,就见那亲兵狼狈不堪的跑开,噗通一下翻身下马,跪在马休身边道:

“少将军,少将军——大事不好了!”

“大将军苏曜亲自率军突袭,我军在鹰嘴峡遭遇伏击,损失惨重,全军覆没,主公……主公已经投降了!”

“什么?!”马休如遭雷击,整个人愣在原地,脑海中一片空白。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日夜兼程赶来支援,等来的却是父亲投降的消息。

“不可能,不可能!”

“父亲在峡谷设伏,以逸待劳,怎会轻易被击败?”

“而且以父亲英雄盖世,又怎么会就这样投降?”

“就是他投降了,那苏曜能接受吗?”

马休一把抓住那亲兵的衣领,怒吼道:

“你骗我,你骗我!”

“快说,是不是那苏曜的奸计!”

而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且说不久前,就在苏曜帅帐。

马腾面对苏曜的逼问,马腾一时是张口结舌,冷汗如雨,不知该如何作答。

谁蛊惑他反叛?

若说是自己一人所为,那看这大将军现在的态度,他怕是难逃一死。

但若推说给那些中原世家,那他也不得不考虑给自己留些后路。

经此一败后,马腾自认这大将军再大度,怕也不会让他有机会再出镇一方了。

甚至贬为庶人,放他回家都不太可能。

毕竟,在凉州老家他还有儿子马超等人领兵在外。

故而,最好的结局,怕就是在朝廷里给他找个闲差监管起来。

如此一来,他若是得罪了那些中原世家,往后怕是没有好果子可吃啊。

马腾心中天人交战,正在他犹豫不决,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时候,突然间,傅干站了出来。

只见这个留着山羊胡,明明年纪轻轻却扮作老成模样的马腾军师神色坦然,拱手向苏曜深深一礼:

“大将军,此事皆因在下未能尽到劝谏之责,致使马使君误入歧途,犯下大错,某愿代主受过,请大将军责罚小人,勿要为难马使君。”

马腾闻言,心中一震,急忙抬头看向傅干,眼中满是复杂之色。

他没想到,傅干竟会在此刻挺身而出,主动承担罪责。

要知道,就在刚刚不久前,自己在绝望中还口出恶言,怨恨于他,没想到这个年轻人竟然不计前嫌,以德报怨。

当即,马腾的眼眶都有些湿润了。

不过,苏曜却没有轻信傅干的话:

“你这家伙倒是忠心耿耿,愿意为主上分忧。”

“只是这起兵反叛,乃是大罪,岂是你说代过便能代过的?”

“马腾身为一方诸侯,手握重兵,难道就没有自己的脑子?轻易就被人误导,可见其也并非明智之人。”

马腾一听连呼惶恐,罪过云云,直言自己确实糊涂,德不配位,愿意受罚,请大将军免去他的职位。

马腾颤颤巍巍的请罪,配合上他声泪俱下求饶,不得不说确实还是有些可怜相的。

然而,不管他怎么说,苏曜依然是一言不发。

“.”马腾绝望了。

完了,这大将军不会真的非要我死了才行吧。

既然如此,他又何必大费周章呢?

“大将军,我,我可以写劝降信!”

马腾突然说道:

“犬子马休,现在正自平城带兵赶来,我可修书一封,劝他归降。”

“还有犬子马超,现在西凉,我也可以额修书一封,劝他归顺朝廷。”

“他们都是很孝顺的孩子,只要大将军保证不伤害他们,我想他们定会听从我话的。”

马腾言辞急切,眼中满是希冀地望着苏曜,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然而一直沉默的苏曜却差点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马休怎么他不知道,但马超那个好大儿,历史上可以真真切切的把在曹操手下当人质的全家老小都害死了。

你要说马超天生反骨那倒未必,但想要劝降凉州,绝对不是拿下马腾就可以了的。

至于正在赶来路上的马休.

“你觉得难道我自己就搞不定他了么?”

“况且,你马腾勾结诸侯举兵反叛,致生灵涂炭,这等罪责,岂是仅凭几封劝降信就能抵消的?”

马腾闻言绝望,他颓然的低下头,等待自己的命运,并开始想象希望能是个不那么痛苦的死亡

就这时,傅干突然灵机一动,心中有了主意。

他深知苏曜此刻正在中原大力整治世家势力,而刚刚苏曜又询问是谁在背后蛊惑马腾起兵,这或许就是一个转机。

“大将军明鉴!马使君接受招安以来对朝廷一直忠心耿耿,绝无半点二心。”

“此次我等率军前来并州,实乃受当时董卓朝廷的指派,使君身为臣子,不得不听令行事啊。”

“而且,不仅如此,并州的诸多官员,还有中原的那些世家大族,都纷纷写信邀请马使君举兵进京,信中皆称大将军您是乱贼,意图颠覆朝廷。马使君一时不察,轻信了这些谗言,才犯下如此大错。还望大将军念在马使君一片赤诚之心,饶恕他这一回。”

傅干的这番话,犹如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让马腾看到了一丝希望。他连忙抬头,口中直呼“对对对!”

“哦?中原世家还有并州官员?”

苏曜的表情上终于有了松动:

“汝等所言可有实据?别是为了推脱信口雌黄吧?”

马腾一听苏曜的话,心中顿时一喜,他明白路子总算走对了,连忙抬起身子,急切道:

“大将军,卑职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句虚言。在云中郡的驻地,卑职保存了与那些官员和世家的往来信件,这些信件足以证明卑职所言非虚。卑职愿意将这些信件呈献给大将军,以表卑职的忠心。”

“好好好。”

苏曜呵呵一笑:

“既然有证据,那我便信你一回。”

说罢,苏曜便唤来关羽,命他之后带领部曲,与马腾的部分亲兵和降兵一同于明日北上云中,收取证据的同时负责接收并州领地。

马腾滑跪的够快,而且还有足够价值,苏曜可以放过他一命,让他写了封亲笔信,派人急送马休,劝降收编其部众。

但是相对的,并州关外那些墙头草,苏曜就不会轻易饶过了。

“云中、定襄、五原、朔方四郡太守,守土无方,反复无常,即刻革职查办,押解回京,听候处置!”

苏曜目光锐利,众人纷纷点头称是,没有任何反对。

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理解苏曜的决定,换了自己,恐怕惩罚还会更加严厉。

原因无他,这关外四郡,在数年前匈奴人叛乱时就已全部沦陷,丧土失地,还是多亏了苏曜的活跃,直捣王庭,平定了匈奴之乱,朝廷才重建了四郡的统治。

虽然当时苏曜无权决定太守人选,但毫无疑问,这些人能封疆一方离不开苏曜的努力。

然而,现今面对马腾的来犯,即便苏曜代表朝廷,三令五申要求他们拒敌固守,但是这四郡太守还是纷纷不放一箭的投降,甚至根据马腾的说法,不乏主动邀请勾结之人。

他们必须付出代价!

数日后,云中郡守府。

“你说什么?!”

“大将军苏曜亲征北伐,马使君的大军全军覆没???”

太守李宣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置信,手中的茶杯也“啪嗒”一声掉落在地,摔得粉碎。

前来报信的士兵跪在地上,身子瑟瑟发抖,声音颤抖地重复道:

“大人,千真万确啊!”

“马使君的大军在鹰嘴峡欲伏击苏曜,却遭反制,整个峡谷一片火海,其大军几乎全军覆没,马使君本人也兵败被擒……”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太守李宣喃喃自语,脸上血色尽失,一屁股瘫坐在地。

他的脑海中一片混乱,他原本以为苏曜在中原搅风搅雨,惹得天下不宁,人人喊打,政权必不能久。

而云中之地远在关外,苏曜鞭长莫及,面对强大的马腾,自己果断投靠,乃是一个无比英明的决策。

马腾就算不能一举入关,至少也能可和苏曜大军僵持一段时间,给他在这乱世中左右逢源的机会。

可是,谁曾想,那马腾竟然会如此快便遭遇惨败,自己又该何去何从?

“太守,我听说那大将军苏曜已下了严令,说要拿您和其他三郡太守回京问罪,前来押解的兵丁已是离云中城不远了……”士兵小心翼翼地继续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恐惧。

“完了,全完了……”太守李宣绝望地闭上了眼睛,心中充满了懊悔和恐惧。

他没想到自己一念之差,与马腾勾结,背叛朝廷,如今报应来的居然如此之快。

不用想,他也知道,苏曜绝不会轻易放过自己这样的叛徒,等待他的必将是严厉的惩罚。

“太守莫慌!”

就这时,军师顾明站了出来:

“某闻大将军苏曜已启程回京,如今出关外者不过是其麾下一别将,带骑步数千而已,还多是降卒。”

“既然如此,我等又有何可惧?”

当即,其军师便提议,趁着敌军未至的时机,太守应尽快联系关外四郡其他太守,说明情况,据城死守,共同进退,同时借兵胡人,狠狠的打击苏曜的这支别部。

军师顾明的话如同一剂强心针,让陷入绝望的太守李宣眼中重新燃起了一丝希望的火花。

他猛地睁开眼睛,咬牙切齿道:

“好!就依先生所言,那苏曜欺人太甚,我等又岂能坐以待毙?”

李宣迅速行动起来,他立刻召集了郡中的亲信官员和将领,向他们说明了目前的严峻形势和军师的计策。

众人听后,面面相觑,心中着实有些不安。

关外郡县不比关内,尤其是云中等郡刚刚重建,兵微将寡,城中守兵只有不过千余民壮,其中还有三百人是太守李宣从老家募来的私兵。

但同时,也正因为有那三百私兵坐镇,李宣也得以顺利控制云中郡府,在其威逼利诱下,众官吏也只能纷纷表示愿意听从安排。

随后,李宣亲自修书数封,派快马加鞭送往定襄、五原、朔方三郡,向其他太守说明苏曜的来势汹汹以及自己的计划,言辞恳切地呼吁他们摒弃前嫌,共同抵抗苏曜的军队。

同时,他还命人携带重金和礼物,联系治下诸胡人部落首领,与那些首领进行接触,务必要说服他们出兵相助。

对于这些胡人,李宣非常重视。

他很清楚自己那千把人的守兵难当大任,真正的主力还要看这些胡人。

汉人在关外如今数量不多,而胡人们则世居此地,人多势众,骁勇善战,而且皆是骑兵。

只要有这些胡人助力,他一边守城的时候,一边让胡人游骑骚扰官兵的补给线,断其后路,那才是大事可期。

在等待回信的日子里,李宣加紧了云中城的防御准备。

他首先尽可能多的征调了城中的青壮年男子,编入军队,加强训练;同时,将城中的粮草、兵器等物资进行了清点和储备,确保在长时间的围困中能够自给自足。

城墙上,士兵们日夜巡逻,警惕地注视着城外的动静,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几天过去了,定襄、五原、朔方三郡的回信陆续传来。

让李宣感到欣慰的是,其他三位太守都表示愿意与他共同抗敌,他们也深知,如果不联合起来,等待他们的只有灭亡。

于是,四郡开始互通有无,相互支援,共同制定防御策略。

而在与胡人部落的交涉中,李宣更是成果颇丰。

不得不说,这件事其实挺颠覆他的认知的。

在就任来此地前,他一直以为这些胡人都是些野蛮难驯之辈,很难治理。

然而,当真的上任后他便发现,自己之前似乎是有些想当然尔。

这些胡人比想象中的更加乖顺,只要给予相应的利益,他们便会非常配合的为己所用。

这一次便是如此,在他们听说中原反贼进攻的消息后,都没怎么讨价还价,便一个个闻战则喜,主动表示愿意保卫家乡。

很快,一支支身着皮甲、背负弓箭、手持弯刀的胡人骑兵便陆续抵达云中城附近,他们数以千计,在部分人进城补充守兵后,其余人则多扎营城外,与云中城互为犄角。

更有一支敢战的胡骑,绕道后方,随时准备切断云中与雁门方向的联系。

这一幕幕,看的太守李宣是心潮澎湃,豪情顿生,他觉得这一次自己说不定真能扭转乾坤,让那个小瞧他的苏曜吃个大亏。

但是,他的信心却没有维持多久。

很快,他便发现那些听命于己的胡人部落发生了一点小小的骚动。

“什么?!”

“来人的旗帜中有苏字大旗?”

“那反贼将军竟是苏都督???”

“嘶——”

“不对劲,不对劲啊!”

在太守李宣视野不及的地方,胡人部落中,流言开始发酵。

那些部落首领们,一个个全都变了脸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