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九百五十章 达到了仁的彼岸,贯彻了义的信条

朱翊钧做出了明确的批示后,高启愚和佩德罗又展开了谈判,这次就没有那么温和了。

佩德罗不肯将其翻译成拉丁文,其实就是留个退路,一旦费利佩突然改了主意,不再对英格兰发动远征,这份环太平洋商业联盟,就可以立刻撕毁。

即便是费利佩仍然执意远征,他佩德罗也不是罪人,毕竟拉丁文里没写。

大明的要求他不能理解,事实上建立这个商业联盟的框架更加重要,大明就可以利用这个商业联盟对环太平洋的总督府施加影响力。

佩德罗无论如何都不肯翻译成拉丁文,万一费利佩看到,必杀他。

谈判陷入僵持,因为佩德罗无法理解大明的要求。

鸿胪寺内,大明臣工和佩德罗为首的四名使者对坐,谈判已经无法更进一步,高启愚让人上了两壶茶,缓解了紧张气氛。

“贵使大抵是很难理解,大明为何非要把这些条文翻译成拉丁文。”高启愚抿了口茶才说道:“大明有个礼部尚书名叫万士和,他之前就提到了国朝分为两种,一种为居国,一种为行国。”

“何为居国?就是安居乐业,百姓们乡野之间有营堡村寨,有固定时间的大集,有县城、州城、府城来躲避战火。”

“何为行国?游牧、游商、海寇、流窜抢劫,居无定所,逐水草而栖,缺衣少食便会抢劫,说是以战养战,不过流寇而已。”

佩德罗面色通红,他当然听出了高启愚这是在骂人,他嘴角抽动了下,厉声说道:“大鸿胪!大明固然是天朝上国,但我西班牙也是太阳永远普照之国,大鸿胪这番话,未免有些过于瞧不起人了吧!”

“难不成大明真的要给英格兰供应火器军需吗?英格兰是群海寇!”

大明是居国生活稳定,除了大明之外,当下世界,压根就没有居国,都是行国,连西班牙在抢南太平洋的土著夷人。

“英格兰海寇和倭寇基本没什么区别。”高启愚再次提醒佩德罗说道:“是西班牙先破坏默契的,兰奇洛特,可是被大明抓到了个正着。”

佩德罗气急,却无话可说,兰奇洛特在事情败露的一瞬间,就该直接自杀的,而不是留下这么多的麻烦!

高启愚继续说道:“居国也好,行国也罢,都需要账本,居国的账本就是历史,但凡是想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哪怕是编,也要编个正经的、漫长的历史出来,而行国的账本,就是宗教。”

“账本这个东西,其实没那么复杂,就像宴请,其实就四件事,谁请客、谁买单、谁干活、谁领功。”

“大明的账本是历史,就是皇帝请客、朝廷买单、万民干活、万民领功;而泰西的账本是宗教,就是上帝请客,教徒买单,平民干活,上帝领功。”

“其实差别不大,这里面唯一的区别就是皇帝是个人,神不是个具体的人。”

差别不大?差别大了去了!因为人和神的区别,领功的人成了上帝,而不是干活的人!

宗教无敌就无敌在这里。

大明生产了货物,衣食住行方方面面,让所有人活得像是个人,但是宗教就会异化这些贡献。

在宗教的异化之下,就成了大明不肯免费供应充足的货物,就是没完成上帝的考成,所以没有功劳,甚至没有苦劳,只有没有完成上帝考成的原罪。

所以上帝的选民,这些教徒,不但不会感激,反而会因为大明的‘偷工减料、投机取巧’而怨恨于大明。

站在大明的立场上,这是不识好歹,恩将仇报,但在这些教徒眼里,他们会觉得自己是正义的,在代表上帝对大明讨债、对大明进行追欠。

王权和神权的根本逻辑是不同的,比如,大明的君王要在大将军出征的时候推车轮送行,要在大将军凯旋的时候,前往降阶迎大军凯旋。

神教都是一句,神的旨意就可以糊弄了。

“居国的账本,就是历史,所以历史必然庄重,桩桩件件,要做的足够明白,而不是糊弄了事,否则就成了行国的账本。”高启愚解释了居国行国之间的差别,说明了大明皇帝为何执意要全部翻译。

这么重要的事儿,绝对不能含糊其辞,一定要完全周详,要不然日后不知道会怎么编排这段历史,甚至弄成了沟子文学,就更麻烦了。

“我再考虑考虑。”佩德罗明白了大明在执着什么之后,立刻开始头疼了起来。

大明一旦开始讲道理,代表着此事绝无转圜的余地了,大明不讲道理的时候,代表事情或许还有转机,但一旦讲道理,代表着这就是大明的底线。

这就是大明做事的道理,堂堂正正,告诉你,大明为何要这么做。

其实佩德罗很清楚,一旦环太平洋商业联盟建立,大明就可以利用关税配合制,把环太平洋总督府安排的明明白白,大明产业群,全都在大明的腹地,而不在这些总督府。

不是大明不肯转移产业,是其他地方没有承接的能力。

佩德罗有些颓然的坐在那里,面色凝重的说道:“大明有句古话叫做取义成仁,即便是提出仁义二字的孔孟先人,都不能说他们做到了取义成仁。”

“但殉国之忠烈,大明普遍认为其达到了仁的彼岸,贯彻了义的信条,取义成仁,是大明对一个人道德的最高评价。”

“果阿总督府有一个使者名叫个鲁伊·德,他即便是咆哮了宫廷,陛下也没有处斩他,他回到了马六甲城,第二次出使大明,鲁伊·德听闻了马六甲城被大明收复,他选择了自杀,为马六甲城殉葬。”

“大明将其安葬,给他留下了墓碑,甚至专门去泰西找了他的过往事迹,补充在墓志铭上。”

“我其实想过,面对大明的咄咄逼人,直接死在诸位明公面前,或许是唯一的、最正确的解题办法。”

佩德罗说到这里更加颓然的说道:“可是,我该为了什么而殉国呢?”

“为了已经听不去任何意见的费利佩殿下?还是为了四处抢劫,烧几张赎罪券就能让自己心安,继续做那些恶事的殖民者们去殉国呢?”

“不值得。”

佩德罗面对的是一个左右都有可能死的结果,大明往英格兰倒卖军需,佩德罗得死,这份环太平洋商业联盟出现,他也要死,他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自杀在大明。

可是,为什么呢?佩德罗为什么去死呢?

“或许,对于太平洋的总督府而言,这是最好的结果,大明有句古话,大树底下好乘凉,至少我对得起这些开拓者们。”佩德罗最终决定签字,并且翻译全本。

佩德罗签字,骑缝盖章,才看着高启愚郑重的说道:

“大约在七百年前,西班牙被阿拉伯帝国所征服,我们用了七百年的时间,才通过再征服运动收服了所有的失地,我们西班牙是一个羊背上的国家,其实这是泰西嘲弄我们的说法,觉得我们太过于贫穷,跟羊打交道的可不是什么贵族。”

“罗马没能如同闪电般归来,但西班牙做到了。”

“这些建立殖民地的殖民者们,他们残暴,他们嗜杀成性,他们的罪恶是再多的赎罪券也不能赎罪,但对于我们西班牙人而言,这些殖民者都是功臣,他们带回了大量的财富和物产。”

“希望大明可以好好善待。”

佩德罗不担心大明会做的多么过分,大明从来不搞阴谋诡计。

“少宗伯。”一个司务匆匆走了进来,对着高启愚耳语了两声,高启愚先是错愕,而后露出了震惊的神情,高启愚马上站了起来,走出去两步,高启愚才站定。

“特使,取义成仁也不仅仅是殉国,陛下现在在太医院,那边有位勇士,我觉得他的作为,取义成仁。”高启愚邀请佩德罗前往太医院。

环太平洋商业联盟建立要奏闻陛下,其次,佩德罗作为使者也可以觐见一下,而且这件事,非常符合取义成仁的道德崇高。

高启愚在前往太医院的路上,忽然开口说道:“对了,佩德罗特使,即便是你不签字盖章,我们大明也不会给英格兰提供军备,因为在大明眼里,他们和倭寇没什么区别。”

“完全没有必要告诉我这一点!我已经签字盖章了!”佩德罗面色极其痛苦,他之前就猜测大明不会这么做,但他不敢赌,结果大明真的不准备对英格兰提供军备。

高启愚赶到了太医院的时候,才了解到了事情的全貌,也了解了这件事为何会惊动陛下。

顺天府通惠河畔,一对做豆腐的夫妻吵架,不知道因何缘故,这妻子一跃跳入了通惠河中,这丈夫不会游泳,跳进去救人,而后三名路过的路人也跳入了水中,结果五个人全都落水。

大明京营休沐把总张新河,带着老母亲路过,听闻呼救声,义无反顾的跳进了河里,救出了四个人,再救第五个人的时候,张新河知道自己已经到了体力的极限,再跳进河里救人生死难料。

张新河给老母亲磕了个头,再次跳入了河中,将最后一名落水者救了上来,而张新河已经陷入了极度脱力的状态,但张新河还是凭借着长期训练的体力,从河里上了岸。

案子的详情,缇骑们还在调查。

佩德罗远远的看到了坐在小亭子里的陛下,大明皇帝魁梧的身材,坐在那里就像是一座小山,陛下注视着病房。

佩德罗还看到了坐在陛下身边的老人,显然是张新河的老母亲,皇帝正在和风细雨的和老人说着话,像是宽慰,更像是闲谈。

佩德罗在这一瞬间,忽然理解了什么叫舍生取义。

朱翊钧宽慰着老夫人,他笑着说道:“大娘,大医官说了,张新河被送来的时候,意识颇为清醒,并无大碍,现在只是做检查,和防止伤风感冒,不会有什么事儿的。”

“咱的老二,前段时间生了重病,差点不治,还是让大医官给救回来了。”

“大娘不必担心,好人必然有好报。”

大娘情绪非常不稳定,一直哭,她絮絮叨叨的说道:“后生啊,大娘就这一个儿子,他在那一磕头,大娘是真的怕他回不来了,但他要去,大娘也没得办法,就由他去了,这孩子打小就倔的很。”

对于大娘而言,这个突然出现的青袍贵人,更像是个武勋后生,她也不知道是皇帝,幸好这贵人和煦,愿意听她絮叨。

“大娘是哪里人?”朱翊钧和颜悦色的和大娘攀谈了起来,转移大娘的注意力。

大娘听到询问,断断续续说道:“俺们是归德府夏邑人,俺这个儿子啊,他十八年前,非要去入伍,说是京营遴选锐卒,也亏他有些力气,也就选上了。”

“万历二年,他寄回来好些银子,有十七两之多,夏邑县的驿卒,非要拿七两银子做腿脚费。”

朱翊钧的脸色,立刻变得非常非常难看了起来。

大明军兵往家里寄银子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为此朱翊钧专门下旨,不得侵占,否则严惩不贷,但万历二年他年纪尚幼,似乎这帮家伙,没把皇帝的圣旨当回事。

“这事大娘不用管了,这银子都敢贪墨,怕是有命拿,没命花!”朱翊钧语气变得有些冷厉了起来。

“诶,不是这样的,第二天,夏邑县丞,就带着几个驿卒把银子还了。”大娘露出了一些笑容说道,这是儿子的光荣事,似乎做了京营锐卒,这身份就了不得了,连夏邑县丞都主动为小民做主了。

“如此。”朱翊钧还是打算让缇骑查一查,看看这种现象是个例,还是普遍现象。

“后生啊,你说这算不算是立功了?大娘不懂这个,俺儿子心心念念想立个一等奇功传家,在辽东、在绥远、在朝鲜,都没拿到,说那些贼寇跑得太快,没捞到。”大娘小心打探着情况。

“当然,按大明功赏,当给个人一等功臣。”朱翊钧非常肯定的说道,非战时救人三人以上,则以一等奇功论赏,这是早就定好的规矩。

大娘看起来还是很紧张,絮絮叨叨的话有些不连贯,讲了些张新河过往的一些事儿。

比如张新河年轻时候,也是十里八乡的俊后生,那说亲的媒人都快把门槛踏破了;

比如张新河有个相好,张新河从军后,那相好就嫁了人,不过张新河也在北衙娶妻生子了。

大娘对儿媳不是很满意,唠叨了不少儿媳的缺点,朱翊钧一直在仔细听,偶尔附和两句,大娘的情绪逐渐稳定了下来。

戚继光是从北大营过来,来的有些晚了,他没有多等候,直接走了过去,俯首说道:“参见陛下。”

朱翊钧对着大娘介绍道:“免礼,戚帅坐,大娘,这位是戚帅戚继光,大娘若是不信咱这个后生,可以问问戚帅,他是京营总兵官。”

“陛下?皇帝?”大娘惊讶无比,这跟自己聊了半天的后生,居然是皇帝陛下!

朱翊钧笑着说道:“咱的确是皇帝。”

“老身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大娘惊骇无比就要行礼,却被朱翊钧赶紧扶了起来。

张新河和大医官从病房里走了出来,张新河并不是那么孔武有力,但看起来颇为精悍,个头算是比较高大,精神极好,显然已经从短暂脱力的状态恢复了过来。

大娘也顾不上皇帝和大将军,径直就走了过去,这一看好好的活着,反而哭了起来,哭的声音颇为悲怆,把所有等待的焦虑都发泄了出来。

“儿呀,你万一,万一回不来可怎么办啊!”大娘声泪俱下,又怕被贵人们听到,刻意压低了声音。

“戚帅练出来的兵,就是厉害,苦练两百步硬功夫果然是有效果的。”朱翊钧对戚继光练兵颇为欣慰。

两百步硬功夫这个规定是从大明火炮延伸出来的概念。

大明火炮不够精准,大明步兵在冲锋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在两百步的范围内高速机动,鼓声、旗语、小旗指挥,火炮的覆盖范围会产生一些变化,而大明步兵要根据这些指挥进行机动,这就有了两百步硬功夫的概念。

显然,是这个专项训练,让张新河有了充足的体力去救人,并且自己顺利上岸,没有因为救人溺亡。

张新河是个把总,他其实已经脱离基层军官的范围,再往前一步就是参将,这已经是将领范围了,但张新河还是义无反顾的跳进了河里。

那一跪,是忠孝不能两全,京营上报天子下救黔首,从来不是一句空话,有很多军兵退役后,依旧谨遵条例,不肯对百姓下手。

忠于朝廷、陛下、大明,忠于自己,他就要在体力耗尽的情况下去救人,那就很有可能不能尽孝了。

舍生取义,大丈夫做事的道理,说很难说明白。

戚继光看着张新河宽慰他的母亲,才低声说道:“他不是臣带的兵,他一直在李如松的振武团营,是李如松带出来的兵,以前也是个刺头,被李如松给打服了,他有三个孩子,两儿一女,如果他不幸溺亡,妻儿老小都失去了依靠,对他们而言,天都塌了。”

“塌不了,没人养,朕来养就是。”朱翊钧立刻说道,几个人的生计,他还是能供养的起的。

“陛下圣明。”戚继光一愣,张新河能够义无反顾的原因也非常清楚,他知道哪怕真的自己溺亡,皇帝、朝廷也会善待他的家人,所以他去了。

京营的兵,也不都是戚继光一个人带出来的,但毫无疑问,李如松带出来的兵,也是好样的!

军魂是属于整个京营所有锐卒,属于一种凝聚人心的共识,不是戚继光一个人的。

“少宗伯,这个一等功臣,礼部可有意见?”朱翊钧看向了等候很久的高启愚问道。

高启愚立刻俯首说道:“理当如此,臣领旨办事。”

“末将张新河拜见陛下,陛下威武!”张新河把母亲安慰好后,赶紧到小亭子见礼。

“免礼。”朱翊钧看着张新河问道:“朕看你的履历,你这是打算退役了?为国尽忠十八年,朕现在给你两个选择,一是退役到官厂法例办,到那边做个法例办的会办,主管整个官厂法例监察。”

“第二,就是到讲武大学堂做一个学正,主管庶弁将训练。”

朱翊钧给这两份差事,是经过了思考的,冯保查阅京营把总的资料,张新河在朝鲜战场受了点伤,而且他的年纪已经不适合征战了,他为大明尽忠十八年,也该休息一下了。

去法例办做会办,子孙后代可以到官厂去,这算是后方,子孙后代便不必去战场上拼杀了。

去讲武堂,那就是做好了子孙后代继续在京营效力的打算。

“末将想去讲武堂,别的不敢说,练人这差事,末将还是很有信心的。”张新河还真的思考了一番,最终选择了讲武堂,他觉得自己不懂官厂法例,跑去官厂,那就是添乱去了。

“行,一等功臣、奇功牌、牌额、邸报都有,你回去休息几日,就去讲武堂报道就是。”朱翊钧笑着点头说道。

大明五等功赏牌,每一等都有皇帝亲笔御书牌额一幅,可以悬挂在自家门头,只要大明还在,这个门头就可以保家宅平安,至少一些酷吏不敢上门滋扰。

邸报则是将张新河的事迹,全都登在邸报上,通报表扬。

“末将谢陛下隆恩。”张新河再拜谢过了圣恩,他带着母亲离开了太医院,刚出门,就迎面碰到了李如松和几个参将、把总。

“你小子,不要命了!力竭了为何还要继续?”李如松走了上来,仔细看了看张新河的状态,确信他还是生龙活虎,就放下了心来。

张新河欲言又止,最终没说出心里话,笑着说道:“我不救也没人救啊,只能我去了,再不去,那人就淹死了。”

“行啊,好的很,给咱们振武团营好好的涨了脸面,等回去,去我那儿取二十斤的牛肉。”李如松满脸笑容,锤了下张新河的肩膀,才继续说道:“我进去面圣。”

几个参将和把总一拥而上,把张新河抛了起来,连抛了好几次,不断喝彩。

张新河就这么被扛着,扛上了去北大营的小火车,去京营庆贺去了。

朱翊钧等李如松见礼后,非常肯定的说道:“你练的兵很不错,继续下去,莫要让朕失望。”

“谢陛下赞!”李如松用力攥紧了拳头,满脸的笑容,这个事情是个个例,颇为偶然,但完全证明了,他带的兵也是上报天子下救黔首的锐卒,而不是辽东家丁客兵。

这代表着他继任京营总兵的最后一道阻力,是否可以胜任这件事上,彻底消失,因为他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佩德罗。”朱翊钧也没换地方,就在太医院见了见跟着一起来瞧热闹的特使佩德罗。

佩德罗赶忙上前,他看起来有些憔悴,但还是十分恭敬的五拜三叩首行礼,俯首帖耳的说道:“西班牙特使佩德罗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朱翊钧示意佩德罗平身。

“费利佩的行为,朕非常不满,尤其是他对倭国输送硝石,如果你不肯答应,那大明只能选择对等报复。”朱翊钧再次声明,大明处于秩序的考虑,不会援助英格兰,但西班牙的敌人又不只是英格兰。

大明可以选择通过了《誓绝法案》的尼德兰进行支援,这样西班牙就绝不可能收回这片土地了。

佩德罗面色凝重的说道:“富有智慧的陛下啊,卑微的远方使者,祈求您写一封圣旨,劝告一下费利佩殿下吧,继续远征,只能让西班牙加速衰落。”

朱翊钧倒是好奇的问道:“你确定你把朕说教的圣旨,带回西班牙,能够规劝发狂的费利佩,而不是激怒他?你这个传信人很有可能被恼羞成怒的费利佩所杀。”

这封圣旨根本劝不住费利佩,反而会成为佩德罗的催命符。

佩德罗深吸了口气无奈说道:“是这样的,很有可能会被处死,但还请仁慈的陛下,写一封规劝的圣旨,费利佩殿下对您颇为敬仰,先知的圣意,殿下还是能听进去一些。”

“其实费利佩殿下现在有些为难,明知道远征非常困难,但情况又不允许殿下随意的中止,殿下陷入了无论怎么做都是错的境地。”

“陛下的圣旨,会是一个很好的台阶,让为难的殿下,能够将这场闹剧体面收场。”

佩德罗当然知道这很难,但他还是愿意试一试,死就死吧,反正继续侍奉越来越独断专行暴君费利佩,不用几天,他也会死。

泰西人也要体面,因为那是威权的一部分。

“朕不写。”朱翊钧非常明确的说道:“他派刺客杀了剑圣马尔库斯,还指派兰奇洛特向倭国走私硝石之事,不容原谅。”

朱翊钧没有理由、没有动机去写这封圣旨,西班牙在朱翊钧心里已经变成了敌对国,只是不适合直接撕破脸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