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九百三十三章 经纬天地曰文,安民立政曰成

陈末作为王次辅治丧的护卫缇骑,他必须要跟着王谦一起来到西直门,陈末看着王谦有些倔强的身影,眼神颇为复杂。

王谦的道德是没有问题的,至少比他亲爹要强个一万倍的样子;王谦的学识没有问题,要不然也考不中进士;但在陈末眼里,王谦在政治斗争中,有些幼稚,有些善良,善良是美德,不应该被贬低。

当然,在王谦眼里,皇帝可能有点过于无情了些。

皇帝是不方便直接干涉的。

表面上,因为这次虫豸们的理由,是王崇古是个奸臣,这一点非常客观,如果皇帝用皇权维护奸臣,那忠臣怎么办?但实际上,是君权和臣权的一次博弈,争的是忠臣奸臣的定义权。

王崇古是个奸臣,这一点他自己都承认,皇宫里还有王崇古一缕头发,那是王崇古的命。

皇帝的打算非常简单,把王崇古最终定性在能臣,皇帝看在王崇古的功劳上面,给王崇古一个体面的结束。

但无论表层原因,还是实际原因,皇帝都不方便,因为这次打出来的旗子,是尊主上威福之权,人不能一边享受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一边自己拆台,否认忠诚,忠诚这种政治正确的塑造,有利于皇位的稳固。

朝臣们不太认可王崇古的功绩,在他们看来,王崇古这功过,顶多是三七开,三分功,七分过。

这官厂是陛下的圣意,朝中政策的倾斜,大明大势所趋之下的硕果,不能让王崇古一个人吃了。

不太好定谥号,那就不定了,直接就这样糊里糊涂下葬好了。

礼部真的已经很仁慈了,像王崇古这样结党营私、僭越、谋求私门之利的佞臣,上一个这么干的人是严嵩,严嵩的儿子被斩首示众,严嵩饿死在了墓舍之间,靠旁人上坟的祭品度过了人生最后的时光。

王崇古已经非常荣光了,做了那么多错事,还有皇帝亲自上门探看送别的荣幸。

显而易见,皇帝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这种定性,这次妥协了,到了张居正离世的时候,皇帝就会陷入无限的被动之中,论僭越这件事,摄政的张居正,可比王崇古更像是个奸臣,到时候,张居正的功过恐怕是零十开了。

所以,需要有人为王崇古说句公道话。

朝臣们不肯,就只能让工匠们为王崇古讲一讲这个公道。

王谦张开了双手,气喘吁吁,面色通红的拦在了所有的匠人面前,他的身后只有数十名缇骑跟随。

他听闻了消息,带着十几个家丁,跑到了西直门,西直门都是慌乱跑动的人,王谦逆流而上,用了全力,才挤到了西直门外,家丁走散了,或者干脆不敢到西直门前来,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情绪激动的匠人们,真的会用锤头锤烂所有人。

家丁不是缇骑,缇骑有皇命在身,必须要保护王谦的安全,除非有圣旨,否则谁都不能动王谦。

春天的风还是有些冷,再加上昨日下了点雨夹雪,更是寒风刺骨,王谦的衣服都被扯开了,有点斯文扫地,颇为狼狈。

但王谦很庆幸,自己赶到了,匠人们没有入城,那一切都好说。

“停下,停下。”王谦气喘吁吁的拦着匠人,不让他们继续往前走了,再往前走,就是动乱了,天子脚下,首善之地,闹出了民乱,陛下要是调动了京营平叛,这些匠人都得死。

但王谦看到了西直门上一个校尉都没有,也就福至心灵,立刻就知道了皇帝所有的谋划。

皇帝不止一次表示过,他希望工匠们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联合起来,倒逼制度的改良。

比如为了争取劳动时间的减少踞坐索契、比如为了争取劳工权益自发罢工,比如在官厂连续亏损后,工匠们自发的占厂经营,比如没有了庇护之人后,自己保护自己。

这都是皇帝可以忍受的范围,皇帝不会调动京营平叛,而是让愤怒的匠人冲进京师去,让匠人们用锤头,为王崇古说句公道话。

西土城的匠人们,都认识王谦,山道上一万多的匠人,在不断的吆喝声中,慢慢的停了下来,王崇古是老王,王谦是小王,小王心善,每次去官厂,都会带一堆的东西慰问寡孤独废疾者。

在匠人心里,小王是个比老王更好的人。

“魏师傅。”王谦扫视了一圈,看到了这次动乱的主心骨,魏有山。

魏有山发明了水肥,获得过崇古进步奖,他以前是个西山窑民罢了,他脸上的皱纹和沟壑里,全是黑灰,手掌的掌纹和老茧也是黑的,写满了煤炭的痕迹。

魏有山走到了王谦面前,左右看了看,低声说道:“王知府,有圣旨。”

魏有山现在是格物院的格物博士,常驻西山煤局,这次匠人下山,就是他一手策划的,他是奉了圣命。

皇帝在王崇古死后的第二天,就从格物院到了西山煤局,将京城发生的事儿,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匠人们,而且还派了自己的弟子,四处和匠人们诉说,王崇古死后这些天,受的这些委屈。

之前的怒火已经积压在了匠人的心里,王崇古的身后名,真的很重要,那不是王崇古的身后名,那是官厂制度的兴衰。

这帮虫豸的目标非常明确,是把官厂折腾散架,通过风力舆论把官厂塑造成破铜烂铁,然后拼命的把这些破铜烂铁往兜里塞。

永乐年间住坐工匠,数个造船厂,围绕着海贸建立的官厂,都是这么消亡的,匠人们已经经历过一次了。

朝廷靠着官厂聚敛了太多太多的银子,王崇古若是真的被批倒了,工党就彻底倒了。

泥沙俱下,覆巢之下无完卵。

匠人们自然要考虑,以后,他们还能让孩子上工匠学堂,匠人们还能两个人做工,养活三个孩子吗?匠人们还能拿到开工银吗?

西山煤局大部分的匠人都识字,也明白一些道理。

昨日,崇古驰道的牌楼和石碑被砸坏,情绪立刻就被彻底点燃了,虫豸们要毁掉的绝非王崇古这个人,而是匠人们的幸福生活,如果不用锤头保护自己的生活,就会失去一切!

徐成楚也就是跑的快,跑的慢一点,锤头就砸下去了,愤怒的匠人,情绪很难很难被安抚。

“我知道我知道,但不能这么做,这么进了城,日后算起账来,官厂的匠人们,怕是要被清退一批人了,这对匠人们不利,不值当,真的不值当,听我的,回去都回去,我入宫去面圣。”王谦的气儿,终于喘匀了。

他也想明白了,无论如何,匠人都不能入城,他必须拦下。

哪怕是皇帝不调兵遣将平叛,事后,一定会有人要为这次的动乱负责,比如魏有山本人,就绝对逃不过朝廷的追查,这些个被吓成了惊弓之鸟的士大夫们,一定会想尽办法,惩治首恶。

“我是格物博士,怎么处置我,陛下说了算,所以我才这么做。”魏有山左右看了看,低声说道。

格物博士的地位极为特殊,律法基本管不到他们身上,大明言官根本弹劾不到格物博士头上,有什么事儿,都跟陛下说去吧!

衙役、校尉都无权抓捕格物博士,甚至连缇骑衙门查案,都要避免惊动格物博士。

魏有山主持了这次的动乱,这些士大夫拿他没有办法。

“额,好像也是。”王谦心里,魏有山就是官厂里的大师傅,但其实不是,这人有官身,而且是超然物外的那种五品格物博士。

到这里,王谦才彻底明白了皇帝的所有筹划,只能说,陛下这十七年的书,是真的不白读,多少有点阴狠了。

魏有山鼓噪民乱,言官弹劾,皇帝让言官拿出真凭实据来,案子查到魏有山的头上,就根本没法往下查了,要么查不到元凶,奏闻皇帝,被皇帝和稀泥;要么只能把案子交给缇骑去查。

到了镇抚司衙门手里,案子是什么样,全看圣意,缇骑一个拖字决,拖到无人在意,言官也无可奈何。

“但还是不能进去,不行,魏师傅自然无碍,可是他们呢?”王谦看着那上万人的匠人,手里拎着各种锤头、铁钎、铁棍打了个哆嗦说道:

“匠人入了城,谁都控制不了,到时候,必然是人仰马翻,万民又如何看待匠人?决计不可入城!”

人们对于失序,最为抵触,宁做盛世犬,不做乱世人,因为乱世人是要被吃掉的,魏晋南北朝只有荒唐,没有美好,五代十国,只有暴力失控后,人肉成为了食物的荒诞。

匠人在这次动乱前,是个守序的集体,一旦进城,打造抢烧,就变成了失序的集体,就不被大明万民所容纳接受了。

王谦无论如何不能让匠人被世人所误解,甚至抛弃,万历维新,生产的重要性正在被重视,而掌控了生产本身的匠人,其地位也会水涨船高。

匠人的这次暴动,会打断这种社会地位提升的进程。

王谦仔细的讲述了这里面的逻辑,让魏有山带人回到官厂,等他的消息。

魏有山态度十分坚决的说道:“我倒是不在意,匠人们也不在意,王知府是读书人,想的长远,我们匠人都是些粗人,我们想不了那么长远!”

“我们只知道,没有王次辅,我们就是吃不饱饭,被人羞辱。”

“王次辅总是说,只是把我们当牛马使唤,从来不欠工钱,开设学堂,让我们读书识字明理,生了病还给看病,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看起来像是牛马,但我们匠人眼不瞎,耳不聋,王次辅拿我们当人看的。”

“这些士大夫忤逆圣意,一直拖着不给王次辅治丧。”

“我们不答应,你说的,我们都想过了,我们觉得值得,长远来看,没人会再小瞧匠人了!”

魏有山读了书,他是做事的人,他想了很多很多,最终决定站出来,无论如何,这件事今天必须要有个结果。

皇帝去探望了王次辅,王次辅病逝时,皇帝下了明旨,官厂都张榜公告了,皇帝要给王次辅风光大葬,要给王次辅美谥,还要位列功臣榜第三,是士大夫们拦着不让!

冤有头债有主,今天匠人们就是要入城看看,究竟怎么个事儿!

这就是陈末觉得王谦幼稚的原因,王谦总觉得万事好商量,总觉得不用付出流血牺牲,就能争取到这些权力,但陈末以他个人经历而言,想做任何事,都会死人,越大的事儿,死的人越多。

“王知府,起开吧,让我们过去。”魏有山看着城门,深吸口气说道:“踏进这道门,的确可能会死,但我们,还是要进去。”

王谦急的额头直冒汗,他思来想去,才伸手说道:“这样这样,你们在这里等着,不用回厂了,我去面圣,等我消息如何?”

“好呀。”魏有山答应了下来。

王谦气急败坏,魏有山在骗他,只要王谦让开城门口,魏有山就会带着人入城。

“魏师傅以前不骗人的。”王谦无奈,他走不了。

魏有山看着王谦,发觉这个托庇于自己父亲的大少爷,确实有些幼稚,有些道理,陛下说的再明白不过了。

唯自强,有新生。

王崇古带着匠人们翻了身,让匠人们活得像个人,王次辅在的时候,护着匠人像个人一样活着,王次辅走了,只能自己来守护。

如果匠人自己都不想像个人一样活着,谁又能帮他们?

现在因为王谦突然出现,匠人们卡在了西直门,动弹不得。

王谦不肯让,他还是觉得无论如何,不能将穷民苦力的匠人们,卷入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这是君子之恶,在这种滔天巨浪中,没有什么抗风险能力的匠人,下场通常会非常凄惨。

嘉靖二十一年,治好了嘉靖皇帝的大医官许绅,惊惧而死。

匠人们不肯退去,今天无论如何都要讨到说法,但他们不能对王谦出手,否则匠人们和意图倒王的虫豸们又有什么区别呢?

整个大明京师唯一能一个人拦住匠人队伍的人,就是王谦。

甚至是缇骑、军兵出马,都容易激化问题。

“小王是个好孩子。”朱翊钧听到了缇骑奏闻,王谦低着头喘着粗气,伸着手臂,跟个老母鸡一样拦着匠人们,就是把一切因果都背在了自己的身上。

王谦的确不太擅长狗斗,但他有政治担当。

“王谦不想看到他父亲毕生心血毁于一旦,那是王次辅的骄傲和一生的荣耀。”凌云翼倒是看的很明白,王谦是在保护匠人。

匠人真的入城了,事后,西山煤局恐怕要拆改,甚至会消失,皇权、朝廷、士大夫们绝不会允许西山煤局继续存在了。

张居正也是看完了缇骑的塘报,由衷的说道:“王谦的德行从来没有问题,比王崇古好多了。”

作为元辅,张居正不喜欢王崇古,他很喜欢王谦,这是个好孩子,虽然有点幼稚,大树倒了,突然面对政治漩涡里的狂风骤雨,王谦把自己折腾的有点狼狈。

“朕本来想着,既然这些贱儒们,不肯接受匠人地位的缓慢提升,这股力量的缓慢释放,那就催化这股力量直接爆发出来,让贱儒们直观的感受到匠人的力量,也让匠人们知道自己拥有的力量。”朱翊钧坐在御案前,对着张居正、凌云翼、戚继光说出了自己的谋划。

匠人阶级要学会如何争取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任人鱼肉,任人宰割。

这就是朱翊钧的全部谋划。

“陛下圣明。”凌云翼拱了拱手说道:“陛下,臣到两广、到山东、到河南、到朝鲜,一直主张,不死人,肉食者绝不会放下骨子里的傲慢!臣以为,让缇骑把王谦带回来,让匠人们入城来。”

“人教人,教不会,但事教人,一次就够了,不必饶舌!”

废那么多话作甚,直接物理意义上审判这些虫豸和贱儒,冲进城来,一窝蜂打死一群贱儒,就没人敢胡说八道了,日后也就没人再打官厂的主意了。

张居正无奈,这个凌云翼,还不如在朝鲜待着不回来!

已经闹到了这般地步,凌云翼还要继续扩大事态。

“万万不可。”张居正颇为诚恳的说道:“陛下,匠人负责生产,不应该把匠人卷入政治斗争中,这是圣人之仁。”

圣人之仁,不让穷民苦力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他们的抗风险能力太弱了,任何微风,都能让他们安稳的生活变得支离破碎,作为圣人,应该把斗争的范围,局限在朝堂之上。

“元辅啊,我在广州的时候,给你写信,就说你过于柔仁,这些个贱儒在闹什么?不就是闹人亡政息吗?他们要毁的是万历新政!闹到这个地步,杀就是了。”凌云翼看着张居正,他和张居正在这方面有着巨大分歧。

张居正这位万历维新的主导者,因为不够激进,被判定为了保守派。

张居正俯首说道:“陛下,这事儿,匠人们不能做,让缇骑做吧,就以选贡案余孽为由,让缇骑抓人吧,那些笔正,那些国子监监生、学正,翰林院的翰林、学士,让缇骑拿人就是。”

凌云翼想了想,没有再反驳,张居正提出了个折中的法子来,选贡案逆党余孽,是个很好的理由。

江南士大夫阶级看不了佃户、农户们翻身,这些攻讦王崇古的贱儒们,看不得匠人们翻身,性质完全相同。

朱翊钧想了想说道:“这样吧,把这些贱儒拿了,让他们自己和匠人们去说好了,缇骑拿人后,都送到西直门去,让匠人们评评理。”

“好,这样好!”凌云翼一听,眼前一亮说道:“陛下,臣带着缇骑去抓人,就这些上疏的贱儒,有一个算一个,都抓到西直门,让匠人们断断是非对错!”

符合陛下的朱批,谁惹出来的事儿,谁去平息,匠人们在西直门不肯走,让这些惹出事的贱儒们去安抚,安抚不了,被匠人们给锤死了,朝廷也没办法,法不责众,又不知道谁动的手。

“先生以为呢?”朱翊钧看着张居正,询问张居正的意见。

“陛下圣明。”张居正最终不再劝仁恕,总得有人流血来平复匠人已经愤怒的情绪,陛下这个办法,已经是折中之法了。

若不是王谦自己跑到西直门去,匠人这会儿已经进城了。

“戚帅以为呢?”朱翊钧看向了戚继光,询问大将军的意见。

“陛下剑指之处,大明兵锋所向。”戚继光也没什么意见,他很少在国事上发表意见,陛下的命令就是一切。

戚继光觉得这件事,最好还是让军兵们动手,而不是匠人。

陛下手里的力量,一军、二工、三农,不分先后,这里面农桑负责粮草,工匠负责器械,工农都是生产,军队是武器。

调动军队才更加合理,而不是让匠人们自己闹,而是由军兵负责守护工农利益。

所以,在戚继光看来,陛下是个很宽仁的君王了,没有直接使用暴力,还不够宽仁吗?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军兵拿那么多银子,享受了这么多年圣恩,一秒六棍是逆贼身边只能站六个人。

朱翊钧还是等了半个时辰,才下命令让缇骑抓人,一方面,他在等西直门会不会有变故,万一王谦想明白了,让开了西直门,那就不用缇骑出动了,但最终没有什么变故了。

兵法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王谦西直门这么一拦,拦下了一鼓作气,匠人们没有第一时间冲击,就不会做出更加激进的举动了。

另外一方面,朱翊钧在等,等贱儒们的反应,这些惹出事儿的家伙,敢不敢带着家丁、奴仆,挑唆京师百姓,和匠人们对冲。

这些掌控了喉舌的家伙,可是忽悠了不少京师百姓,因为霾灾的缘故,有相当一部分的京师百姓,对匠人们的印象很差,在这些京师百姓的眼里,霾灾就是因为西山煤局的存在才出现的。

朱翊钧也没等到,这些个犯贱的贱儒,躲在家里瑟瑟发抖,丝毫不敢乱动。

戚继光带领军兵入城维持基本秩序,凌云翼、赵梦佑带着缇骑们抓人,送往西直门外,一切都有条不紊,为了防止案犯走脱,凌云翼征用了西直门外抽分局衙门做了临时监狱,关押了案犯。

刑部带着人去了西直门外,搭建了公审大刑台。

通和宫御书房,就只剩下了张居正和皇帝二人。

“先生,觉得朕做的过分吗?挑唆匠人下山。”朱翊钧见人都走了,连叶向高都被赶走了,才对着张居正问道。

张居正左右看了看,见只有冯保、张宏这些宦官在,才开口说道:“陛下,臣觉得不过分,王谦也不该去的,有些事儿,总归是要闹的,现在闹一闹,也省的日后闹了。”

没有外人的时候,张居正的表态和之前又有所不同,他作为皇帝的恩师,其实早就猜到了皇帝要干什么,他的沉默,也是一种态度。

这些虫豸背后,都是兼并田主,都是万历维新的敌人,万历维新千头万绪,总结而言就一句话,天下困于兼并。

维新这个词,有些高端大气,通俗些讲,就是在生产资料再分配上做文章。

“有些话,有大臣们在,臣不太方便讲,无论如何,王崇古这身后名要守住。”

“哪怕是臣日后被千人骂,万人唾弃,也要保住王崇古的身后名,王崇古虽然奸猾了些,但他捣鼓出来的官厂制,真的很厉害,这是他的大道之行。”张居正见没别人了,也不装了,摊牌了,他是保王派。

如果日后皇帝陛下,必须要在王崇古身后名和张居正身后名里选一个,张居正希望皇帝选王崇古。

官厂是皇帝的,是朝廷的,更是大明的,也是公有的,不是王崇古一家的私产。

公有的,这一点格外重要,这才是士大夫们拼死也要毁掉王崇古身后名的真正原因,官厂,是一种公有制经济的雏形,这和田主们想要的田契万代传,绝对私有制经济,形成了根本上的冲突。

“太傅啊,朕又想到了永乐官厂旧事,朕当时还奇怪,侵占不了就毁了,这简直是太怪了,损人不利己也要干?先生此言,朕受益匪浅。”朱翊钧仔细思索了下,发现张居正讲的很有道理。

永乐年间的官厂,因为张太皇太后的懿旨说不得变卖祖宗遗泽,没人敢卖,最后船只、造船厂,全都慢慢腐朽了,得不到也要毁掉,为哪般?为了阻止公有制经济的出现。

“如果是先生来做,会怎么办?”朱翊钧有些好奇,如果这件事,完全让张居正来办,他会怎么样。

“停灵西山煤局。”张居正也没隐瞒,他打算看看皇帝准备干啥,皇帝做得好,他就不说话保持沉默,皇帝做的略有欠缺,他就查漏补缺。

魏有山有威望,但魏有山哪有王崇古的好用。

“那还是朕来吧。”朱翊钧听到了张居正的说法,觉得张居正有些太激进了。

自己让魏有山去,已经很激进了,张居正居然让故去的王崇古亲自点燃这股怒火。

朱翊钧想了想问道:“那王次辅的谥号,先生有什么想法吗?”

“谥号文成,经纬天地曰文,安民立政曰成,故曰文成。”张居正俯首说道,谥号他早就想好了,谥号、加官、风光大葬,就是张居正想出善后的办法。

不能只点火,不灭火。

“那就文成。”朱翊钧肯定了张居正的建议。

大明谥号文成的有刘伯温和王阳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