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九百一十五章 万寿圣典普天庆,三军威仪四海安

秘鲁总督府,大约在嘉靖二十三年,在利马城建立,辖区从巴拿马地峡到麦哲伦海峡,除委内瑞拉之外,所有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都隶属于秘鲁总督府。

“也不是走私吧,顶多就是折中了下,那总不能连炊具都没有吧。”王谦低声说道。秘鲁总督府还是要跟天朝上国做生意的。

读书人的事,怎么能说是走私呢?分明就是转口贸易!大明只管把货拉过去,放在利马城的明馆内,钱货两清,至于关税的事儿,大明勿虑。

朱翊钧沉默了下问道:“那新日运河所需力役呢?”

这是朱翊钧比较关切的问题,秘鲁总督府对新日运河的态度,新日运河折腾的动静,可能瞒得住西班牙本土,但绝对瞒不住秘鲁总督府,巴拿马地峡就在秘鲁总督府的地头上。

大明已经在修建太岳城和崇古堡了,朱翊钧看似问的是新日运河所需力役紧缺之事,其实问的是秘鲁总督府的态度。

王谦左右看了看,确定叶向高并没有在记录,才低声说道:“秘鲁总督府说,可以使用力役支付部分的货款,毕竟留一部分的白银,给费利佩二世的珍宝船。”

“至于大明用这些力役做什么,秘鲁总督府并不关切,就像是大明也不会关切大明货物流转的去向一样。”

秘鲁总督府的使者和大明的接触是比较秘密的,也是不太好公开的事儿,大明也不会大肆宣传。

因为大明在海外也有总督府,大肆宣传的结果,可能扔出一支回旋镖出去。

费利佩也很清楚,他的关税政策是为了战败找个理由进行推脱,防止金债券过快的崩盘的无奈之举,只要秘鲁富饶银矿还在向本土输入白银,那就都能说得过去。

都难,只能勉为其难,这种现象,又不是只存在于大明。

朱翊钧琢磨了下,选择了答应了下来,当初刘吉提出的明馆制度,给了大明许多更多进退的空间。

秘鲁总督府的这个决定,其实并不意外,大明开海如火如荼,海防巡检遍地都是,依旧挡不住走私贩私,况且泰西现在遍地都是海寇的情况。

察其言观其行,秘鲁总督府之前只是表态,现在选择了行动,就代表秘鲁总督府打算两头下注了。

朱翊钧看了看新修好的黄浦江行宫,对于总督府忠诚问题,的确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之事,巨大的水体隔绝,让地面力量进入,十分的困难,海洋的存在,就是天然的离心力。

这个需要大明腹地和各总督府的双向奔赴。

“到了地方,和在朝为官,有何不同吗?”朱翊钧笑着问起了王谦的当官经验。

王谦面色极为复杂的说道:“臣在地方为官,最大的感触,就是从朝堂到县衙的六房,都是碰不得摸不得看不得,不碰不摸不看,个个都是忠君体国,但只要碰一下,就发现,全都是问题。”

“起初臣以为是京堂这官位高权重,才会如此,但到了地方,连青浦县的县衙六房都是如此,三班衙役也是如此。”

“简而言之,只要一碰,就发现,这些人,全都是一群土皇帝,他们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获得各种各样的特权,几乎是为所欲为。”

“他们一句话,在他们这个衙门口就是法,一句话就能让人不得升转,一句话就能让人一辈子的奋斗化为乌有,变成笑话。”

“反对他,就是反对衙门、反对朝廷,就是要造反。”

王谦有句话没说出口,这么搞下去,大明迟早有一天,会被百姓掀了摊子。

王谦有次询问商税,总觉得松江府衙门收到的税,和民间对商税的怨言,完全不同,朝廷的商税是腹地百值抽六,出海是13%,这样的税率,怎么就弄得怨声载道?

王谦从官场上,根本查不清楚,只好依靠自己的人脉,找到了在松江府的晋商,也是酒过三巡后,才从这些晋商口中得知,松江府和四县户房,已经在巧作名目,肆意征税了。

大明对于这些巧作名目的税款,十分的恐惧,生怕不交,稽税院明日就到,一般都会屈服。

名义税率只有6%,但实际税率能超过20%,甚至新成立的青浦县,高达30%,这让王谦大感震惊。

内部严查后,才算是略微有了些改观,但即便如此,这个病,仍然会反反复复的发生。

朱翊钧眉头紧蹙的说道:“那王谦你觉得该怎么办?”

“朕用考成法、吏举法治吏、用丁亥学制推行普及教育、也不顾及名声,万历五大案,一案凶过一案,朝中的大臣可以杀、地方的豪强也被杀,朕也是什么办法都用了,可是能怎么办?”

“朕是不怕大动干戈的,难不成要考虑仿洪武旧制,扭送贪官污吏入京,建立一套自下而上的监察机制?”

“陛下,万万不可!”

王谦连连摆手,面色焦急的说道:“陛下问马三强案,那徐四海名为工盟魁首,实为工贼,但就是这种手上染了不知道多少条匠人人命,吃匠人的肉、喝匠人的血的畜生,依旧有很多的匠人相信,徐四海是好人,朝廷是坏人。”

“若是这么做,恐怕会被心怀叵测之辈利用,让万历维新戛然而止。”

“朕计穷也。”朱翊钧略显无奈,越猛的药越管用,劲儿也越大,朱翊钧倒是不怕折腾,但是这么折腾不利于大明再次伟大,他也没有好的办法了。

其实从王崇古、王家屏多次组建工会失败、从洪武旧制失败去看,这个办法,没有想的那么好用。

百姓扭送贪官污吏?恐怕不用几天,就会发展成势要豪右弟子,扭送为民做主的清廉循吏了。

“其实臣倒是觉得,现在这样,就刚刚好。”王谦笑着说道:“杀鸡儆猴嘛,杀的人多了,自然就怕了,怕了,自然就只能蛰伏了。”

“陛下是知道臣的,臣是纨绔,臣觉得让人听话,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人怕,至于如何让人怕,那臣也不知道究竟该如何。”

朱翊钧点头说道:“那倒也是。”

王谦面圣,不是来进谗言的,更不是来让陛下重蹈覆辙,也不是假装忠诚实则逆反,让万历维新陷入停滞,他就是谈了谈他为官地方的看法,并无他意。

大明的朝堂上,充斥着保守派,而且是极端保守派,哪怕是以张居正为首的革新派,也是保守派的一份子,极端保守派,天然反对各种过分激进的政令和决策。

因为任何激进的决策,一定伴随着巨大的危机。

显然,让百姓扭送贪官污吏进京这种政令,太过于激进了,根本推行不下去的政令,不过是一厢情愿。

九月四日这一天,万寿圣节。

一大早,朱翊钧刚刚起床,就换上了一年都不穿几次的十二章衮服,带着盛装打扮的皇后来到了黄浦江行宫的文华殿上,等待着朝臣们祝贺。

皇帝至文华殿,四个小黄门抬着龙椅升座,朱翊钧坐在龙椅上,王夭灼坐在身侧。

冯保见陛下坐定,一甩拂尘,文华殿的层层宫门,缓缓打开。

冯保再甩拂尘,前踏一步,两个小黄门拉开了长长的礼单,冯保才吊着嗓子喊道:“长崎总督府总督徐渭、市舶司提举使孙克毅、长崎都司指挥使李诚立献贺寿礼,万寿无疆火碗一件,用银十六万两!”

小黄门们将这句话一层层传下,传到了文华殿丹陛广场上。

十六万两白银营造了一个巨大的碗,这个碗是鎏金碗,上面刻了足足一万个寿字,碗为三足鼎立,在阳光之下,散射着令人着迷的光芒。

朱翊钧微眯着眼,看清楚了丹陛广场上放着的巨碗,长崎总督府看来看去也没什么好送的,就送了一万斤的白银碗,寓意万寿无疆。

朱翊钧觉得这碗不融了铸成银币,十分可惜。

冯保看着礼单,再次吊着嗓子喊道:“吕宋总督府总督泗水侯国姓正茂、驸马都尉国姓宗信、盈嘉公主朱轩嫦献贺寿礼,天保九如如意寿盘十二只,用赤铜十二万斤。”

吕宋有十二座铜镇,每一座铜镇用铜一万斤,铸造了十二只天保九如如意盘,天保九如出自《诗经小雅》,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如月、如日、如南山、如松柏,九字连用,以祝颂福寿绵长。

十二只天保九如,除了上面九样之外,额外加了龙盘、黻盘和黼盘。

龙盘自然象征着天子,黻是弓字对称的图案,其的意思是辨是非、察秋毫、背恶向善之意;而黼盘,则是一把斧头,意思是果决、担当。

麒麟殷氏是诗书礼乐簪缨世家,殷正茂希望天子能够明察秋毫,不要被小人谗言所欺骗,错误判断大明和吕宋之间的关系,也要决断,如果真的出现了问题,要果断的威罚,防止大祸发生。

冯保再甩拂尘,面色凝重的喊道:“旧港总督府总督鹰扬侯张元勋,献贺寿礼,九九归真寿松一棵。”

冯保没见过这个寿松,相比较之前的贺礼,一颗寿松,显得有点寒酸了。

四个小黄门抬着一颗将近两人高的红绸布,走进了文华殿内,而后张宏拉开了红绸布,引起了殿内大臣频频侧目。

的确是一棵寿松,但是雕刻出来的,关键是寿松上挂着各色宝石,在朝阳之下,闪烁着璀璨的光芒,炫彩夺目。

翡翠、玛瑙、水晶、象牙、玉石、金刚石、各种颜色宝石精心雕琢成了八十一件宝物,就是九九归真。

冯保见到是这样的寿松,立刻不觉得旧港总督府寒酸了,真的一点不寒酸,甚至过于阔气了。

冯保再甩拂尘,面色轻松的喊道:“金池总督府总督石隆侯邓子龙,献金寿盘一件,重九百九十九斤。”

金池总督府的特产就是黄金,九百九十斤的大金盘一个,上面刻着一个寿字,朴实无华的同时,价值非凡。

邓子龙读书少,可没有吕宋那么多的规矩,也没有旧港总督府集散天下百货,有那么多稀罕玩意儿。

一个大金盘,陛下是很开心的。

“下章四大总督府,日后不必如此奢靡,天高水长,唯恐有失,诸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开拓属实不易,若有失期君臣两难,就上一份贺表就是,心意朕都知道了。”朱翊钧看完了四大总督府的贺礼,下了道不必送贺寿礼的圣旨。

理由有三:怕丢了,这么贵重的东西,船翻了如何是好?

而且各总督府筚路蓝缕,能把自己照顾好,已经是很难的事儿了;

最后则是失期君臣两误,这老天爷可不管他朱翊钧过不过生日,风乱了,一耽误几个月的时间都有可能。

主要是有点浪费,十六万银的万寿盘,可以修二十里驰道;一千斤的金盘,可以发三十万贯的宝钞;十二万斤的铜,可以铸造九十六万贯钱,供给数十万户使用。

这都做成贺礼,就不太方便熔铸,是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陛下圣明。”张居正领着群臣出班,俯首齐声山呼海喝。

几个总督府其实早就猜到了,万历十七年的万寿圣节,可能是唯一一次,向陛下献如此贵重豪奢的贺寿礼了,日后都会明令禁止。

尚节俭的陛下一定会下旨不得奢靡,所以,四大总督府才会如此重视。

朱翊钧专门叮嘱过张居正,两京一十五省皆上贺表,不得献寿礼,朱翊钧太了解大明朝的官僚了,一旦他这里开个口子,下面立刻就会搞成生辰纲,对下搜刮。

在四大总督府送上了贺礼之后,就是大明官僚们的贺表,内容乏善可陈,至于是不是照抄,朱翊钧其实不是很在意,写了就是。

在贺表上完之后,在大宗伯沈鲤三请之下,朱翊钧走出了黄浦江行宫的文华殿,步行出殿,抵达了祈年殿斋醮。

斋醮是一个十分繁琐的流程,朱翊钧站了快半个时辰,才轮到他去烧青词,用龙虎山天师张国祥写的青词,祭祀了上天。

青词这个东西,大臣们来写,多少有点格格不入,但是龙虎山天师来写,就是专业非常对口了。

中午大宴赐席,朱翊钧饮了九爵,不过里面没有酒,都是水,他的爵看起来很大,但其实就一口而已,九爵礼之后,朱翊钧就选择了离场,他继续在这里,怕是谁都吃不好喝不好。

朱翊钧离开后,奉王殿立刻就开始人声鼎沸了起来,皇帝回到了行宫通和殿,通和殿完全仿照北衙通和宫修建,是朱翊钧真正的寝宫。

他回到宫里,立刻就把十二章衮服给脱掉了,主要是上面挂的配饰实在是太多了,走起路来要走四方步,否则就会叮叮当当乱响,有失体统。

“这万寿圣节还是要精简再精简,过于繁琐。”朱翊钧换上了自己的青色常服,歪在藤椅上,才觉得舒适了起来。

王夭灼笑着说道:“就知道夫君恼怒这些个繁文缛节,我备了长寿面,夫君要不要吃一点?”

“好。”朱翊钧坐了起来,他不是不过生日,每年过生日,就只有一碗王皇后亲自煮的长寿面。

王夭灼尝了一口,笑着说道:“不烫了,可以用了。”

皇帝入口的东西,都要过奢员的口,万一有毒,那真的会血流成河,可是皇后亲自煮的长寿面,奢员是尝还是不尝?

皇后不让下人为难,每次都自己尝一口,因为大医官交代过,不要让陛下吃太烫的食物,也算是个正经的、彼此心照不宣的理由。

“踏实了。”一碗面下肚,朱翊钧立刻就踏实了许多。

“夫君,冉妹妹也有了身孕,让顾眉生侍寝?她已经学好了规矩。”王夭灼吃完了自己的小碗面,才笑着说起了后宫的事儿。

朱翊钧点头说道:“行,娘子安排就是。”

万寿圣节第一天的下午,是百艺献礼,晚上是鳌山灯火,皇帝陛下向来不怎么出席这种场合,也不会恩赏,百艺献礼会一直持续到晚上的鳌山灯火。

万寿圣节这天,大明所有城池都会和春节、中秋一样,取消宵禁,整个上海县可谓是灯火通明,数丈高的鳌山,从行宫出发,跨过了黄浦江大桥后,开始四处巡游。

“娘子啊,咱怎么感觉上了先生的当啊?”朱翊钧在正衙钟鼓楼目送了鳌山灯火的远去后,眉头一皱,终于意识到了事情有些不太对劲儿。

王夭灼有些疑惑的说道:“额,夫君何出此言?”

朱翊钧指着新港的方向说道:“那边是新港。”

“娘子有所不知,泰西减少了大帆船贸易的白银数量,大明用了配给税制反击,上海地面的富商巨贾也选择了涨价减少供应,提高利润,导致了很多本该出海的货物,堆积在了松江府。”

“这万寿圣节,怎么看,都像是为了消耗堆积在库房里的各种货物。”

朱翊钧这生日过到了夜里,才回过味儿来,这张居正拿万寿圣节放三天假、弄了个十五日的庙会,就是为了刺激消费!去库存!

看看街上那琳琅满目的货物,看看摩肩擦踵的人流,看看那些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朱翊钧意识到,张居正的目的,可不仅仅是圣恩浩荡。

“夫君这么一说,倒像是先生干得出来的事儿。”王夭灼听闻满脸的笑意,**不离十,是这样的。

“是吧!”朱翊钧摇头说道:“其实也挺好,这些货物在仓库里堆积若是丢弃或者烂掉,才是可惜。”

朱翊钧回到寝宫见到了有些忐忑、满脸羞红的顾眉生,虽然嬷嬷教了许多的规矩,但毕竟未经人事,还是有些紧张。

朱翊钧倒是问起了顾眉生的情况,聊起了她的生活。

顾眉生是苏州人,也是当地的豪奢户,她被父亲卖到人牙行的时候,已经十二岁,完全懂事,也是幸运,正好魏国公府买丫鬟,老夫人一眼相中了她,就养在了府里。

顾眉生也不是特别恨她的父亲,因为算是家道中落,母亲病逝,父亲不擅经营,家里的生意连续中了几个圈套,欠了很多的债,迫不得已,才选择了卖女儿。

“后来,老夫人专门差人打听了,妾身离家当日,父亲悬梁自尽了。”顾眉生甚至有些感伤,她起初也恨父亲,但后来也就不恨了。

狠心的把她卖掉,是希望她能活下去,否则那些追债的人,不知要怎么会如何对待她。

人牙行也分三六九等,她父亲找了专门为公侯府上找丫鬟的人牙行,这算是她父亲能给她找到最好的出路了。

在之前,她父亲一直想要把女儿送到世交的家里,可是这树倒猢狲散,家道中落后,所谓的世交,便什么用的没了。

顾眉生现在的身份是魏国公府的女儿,老夫人一辈子就生了几个倔种儿子,一直想要个闺女,顾眉生一手女工,一手琵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这才被老夫人收为了义女,比亲闺女还要疼爱。

“妾身还有个哥哥,家里败落后就自己出去闯荡去了,至今不知踪影。”顾眉生的情绪有些低落,聊起这些过往,自然有些不堪回首。

朱翊钧抓着顾眉生的手,笑着说道:“你哥哥在金池总督府。”

“万历七年,你哥哥到了松江府化名赵有财,在码头上搬过货,做过文书,因为机敏、识文断字,考入了松江海事学堂,成为了舟师,毕业后进了松江水师,后到了吕宋,随石隆侯开拓金池总督府了。”

“你哥哥一直在寻你的踪迹,但始终没找到你。”

顾眉生的日子苦,他哥哥顾怀礼日子也不是很好,他考入松江海事学堂之后,就改回了本名,进了松江水师没多久,居然被当年的债主给找上门了。

官司上门,因为涉及到了军民银钱纠纷,顾怀礼在行伍之间,立刻就变得举步维艰了起来。

当时顾怀礼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离开水师,到民间船上做舟师,要么调往吕宋水师任职。

顾怀礼只能去了吕宋水师,辗转去了金池总督府。

魏国公府找不到的人,缇骑一定找的到,而且因为要入后宫,自然要把一切查清楚。

“他在金池总督府还挺好的,已经娶妻生子,有一儿一女,现在有田一百二十顷,有力役三百四十,马倌十三人,养马五百匹,牛百头,羊千只,大金池有大光明街商铺四个,工坊一个。”朱翊钧说起了顾怀礼的现状。

顾怀礼是金池水师的大舟师,算是总督府数得上的人物。

邓子龙也没亏待他,所有的力役都是分配的俘虏,大金池城拔地而起的时候,还都是一片荒地,大光明街的四个商铺,还是顾怀礼带着人建起来的。

那边缺人缺的厉害,下船就给田二百亩,不是荒田,而是生田,只要种两年就是熟田,开荒有很多的危险,当地夷人也不太友好。

朱翊钧想了想补充说道:“哦,对了,他还在金池,办起了第一座蒙学堂和小学堂,那边读书识字的人,并不是很多。”

顾眉生听闻哥哥居然有如此机遇,也是长松了口气,露出了笑意说道:“知道哥哥安好,妾身就安心了。”

心头一个石头落地,顾眉生立刻变得开朗了起来,眉目变得传神,姿态动人,顾盼生姿。

顾眉生依偎在皇帝怀里,聊起了她经历的几件趣事,她说完忽然抬起头用明亮的眼睛,低声问道:“夫君,如此良辰,莫不是要一直聊天不成?”

再聊一会儿,这一天就要过去了,今天可是皇帝生日!

天雷勾地火,一场大战不可避免,奈何顾眉生初经人事,不堪攻伐,短短三个回合就败下阵来,连连求饶。怎料,这顾眉生韧性十足,短短一刻钟后,顾眉生体力恢复,主动出击,大战再起,二人一直折腾到了子时,方才罢休。

朱翊钧常年习武,体力极好,顾眉生睡得迷迷糊糊时,朱翊钧已经用了早膳,盥洗之后,换上了戎装,去参加万寿圣节的次日行程,上午是操阅军马,下午是阅舰式。

天公作美,天朗气清,爱下雨的松江府,没有下雨、起雾,扰了皇帝的万寿圣节。

总协戎政大臣戚继光,就是今日大阅的总负责人,陈璘是协理戎政大臣,张居正为总督军务、王崇古为协理,大将军、元辅、次辅、水师将军,为此次大阅的总负责人。

“先生这是第二次做总督军务了吧。”朱翊钧到了行宫承天门楼下,承天门设有御幄,这是今天操阅军马的阅武门。

万历二年起,每年三月都会进行春阅,每年十月都会在天津州,对水师进行阅舰,万历年间张居正一次也没有担任过总督军务,都是兵部尚书担任。

张居正俯首说道:“陛下圣明,的确是第二次,上一次是隆庆三年八月。”

张居正在隆庆二年三月以‘祖宗时有大阅礼,乞亲临校阅’为由,请隆庆皇帝操阅军马,隆庆皇帝答应了,隆庆三年八月,举行了隆庆大阅。

本来说好的,天威亲临阅视,振积弱之气,励将士之心,每年八月都要定期进行操阅军马,但后来都没有如期举行,其中的缘由,颇为复杂,有先帝不喜庶务,也有朝廷亏空,更有科道言官反对等等。

“准备下开始吧。”朱翊钧点了点头,他看了眼城门,万历三年时,张居正在北衙承天门,扶了他朱翊钧一把上马,送他去京营操阅军马。

之后,十四年如一日,从不断绝,只要无事,他每日都会去京营。

朱翊钧一步步的走上了承天门,站在了御幄之下,身旁是团龙旗招展,而承天门下,一直到黄浦江大桥,全都是身披铁浑甲的京营锐卒,每个人都是昂首挺胸,站得笔直,站在那里,威严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当年朱翊钧习武的时候,他就想,或许、可能、大概、应该,大明真的有那么一天,大明军容耀天威的那一天!

而现在,这一天已经到来。

朱翊钧披全甲,带头盔,站的和军兵一样的笔直,手虚伸而后握拳,掷地有声的说道:“大明军,威武!”

“陛下,威武!”

“陛下,威武!”

“陛下,威武!”

受阅一万两千军兵的声音,汇聚在了一起,呼声如雷霆万钧,直冲云霄。

张居正之所以如此执着于万寿圣节,三番两次的提起,其实就是为了大阅宣威这碟醋,包的饺子,其余的目的,不过是捎带手罢了。

观礼的这帮势要豪右、富商巨贾们、名士大儒、乡贤缙绅、官僚吏员们,要真切的看得到,皇帝陛下手里,究竟掌控着一股什么样的力量。

只有真的看到,才会在做事的时候,掂量下自己是否能够承担得起代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