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八百七十五章 陛下说的都是真的!

朱翊钧跟张居正打赌,说这些江南的士绅官僚们,越打越忠诚,也不仅仅是后来的鞑清可以证明,往前数,在国初的时候,朱元璋也没少使用皇恩碎地拳,打着打着,这些个士绅官僚就不敢跟朱元璋蹬鼻子上脸。

只不过时间太久远了,江南士绅官僚们已经忘记了被封建铁拳支配的恐惧。

是时候唤醒他们残存的记忆了。

张诚勒马,看着南京国子监的灯火通明,他在松江府十六年的时间,早就看清楚了这帮魑魅魍魉的真正面貌,大明两百年,之所以选择柔仁,而不是铁拳,其实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因为不值当。

不值当,就是没必要折腾他们,因为他们对皇帝的统治,没有威胁。

大明造反的舞台上,有藩王,有穷民苦力,唯独没有这些势要豪右、乡贤缙绅的舞台,他们之所以没法造反,根本原因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些人是打不了仗。

不是说江南的百姓们打不了仗,事实上这里的百姓很能打,戚继光的南兵,都是来自浙江的矿工,是这帮势要豪右、乡贤缙绅打不了硬仗。

但现在值当了,因为这些势要豪右、乡贤缙绅,已经在掏空国朝的根基了。

在一名提刑千户,禀告了骆秉良已经将国子监围困之后,张诚翻身下马。

“所有人听令,掘地三尺,将国子监内所有人抓捕,所有的案卷留档查看,按名册将国子监上下,全部抓捕归案,缺一不可。”

“若有抵抗,格杀勿论!”

张诚下达了命令,他没有说是圣旨,但他敢这么做,肯定有皇帝的授意,他之所以不宣旨,就是为了赶在陛下到达南衙之前把血洗干净,到时候,没人能说是皇帝下旨干的。

作为一个宦官,连为皇爷背黑锅的勇气都没有,这水师提督内臣,不做也罢。

张诚一甩自己的毛呢大氅,向着国子监内而去,他的毛呢大氅是皇帝陛下御赐的,他带着军兵进门,一往无前,一路上可谓是鸡飞狗跳,十二名提刑千户、三百海防巡检、三千军兵缇骑,分别从西大门、持敬门、敬一门,闯进了国子监内,开始了抓人。

“轰开。”张诚看着太学门紧闭的大门,对着骆秉良说道。

二十一名缇骑,推出了三台九斤火炮的偏厢战车,瞄准了大门,在准备了短短三分钟后,炮兵示意缇帅,已经准备就绪。

“里面的人听好了,九斤火炮已经准备好了,还要抵门,那就别怪咱家下手不留情了,三,二,一,放!”张诚就给了三个数的时间,宣告之后,手用力一挥,九斤火炮的药捻被点燃,两个呼吸之后,火炮轰然爆鸣。

巨大的爆炸声,在第一进院子里不停地回荡着,国子监内的玻璃,全都在这一炮之下被震碎,火炮剧烈的爆炸产生的气体推动着实心炮弹飞射向了大门,三发实心炮弹直接洞穿了大门,砸在了国子监的碑亭。

“皇爷在万历九年还给国子监翻修了一遍,怕你们冬天冷,又怕采光不好,装了玻璃,就是养条狗也知道叫两声!”张诚看着掉了半扇的大门,恶狠狠的啐了一口说道。

国子监是万历九年,礼部尚书万士和请命,给南衙重新翻修的,万历九年起建,万历十二年完工,刚刚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之所以要翻修,是因为南京的国子监、贡院,年久失修。

国初的时候,南京还比较暖和,冬天砚台不会结冰,也不会冻手冻脚,但两百年过去了,没有暖舍的国子监,冬天已经不能好好上课了,太冷了,自万历六年国朝财政改善,万历九年有了结余,礼部就一直念叨这事。

最后皇帝从内帑拨了二十万银,国帑拨了四十万银,交给了应天巡抚李乐。

新的国子监、贡院修好了,都是加厚过的墙壁,而且全都是铁管镶嵌其中的暖舍,用陛下的话说,再苦再穷,不能穷教育,穷学生。

这是陛下的恩情,可惜没有获得感恩。

九斤火炮都命中了大门,大门轰然倒塌,但是院墙一点事都没有,可见这份鼎工大建,李乐没有偷工减料。

“进!”硝烟散去,张诚一挥手,带着人,踩着尸体,走进了国子监内。

仍然有不听宣告,以为张诚不敢开炮的人,堵在了门口,被火炮砸中,就是东一块,西一块了。

南京国子监的规模远比北衙国子监宏大,延袤十里,灯火相辉,校内建有仓库、疗养、储藏室外,教室、藏书楼、学舍、食堂、宿舍,就有2000余间,万历九年扩建之后,学舍、宿舍、教室等等已经有4000多间。

缇骑的动作很快,虽然张诚、骆秉良没有解释具体的原因,但是能把水师提督内臣、缇帅、魏国公逼到一起行动,那一定是不得了的大案。

张诚一路走过了学舍、宿舍、教室、五厅、六堂,来到了北极阁门,北极阁的阁门就不是大门了,张诚一脚就踹开,走了进去。

“诸位真的是好雅兴啊,咱家不请自来,多有打扰了。”张诚看了一圈,面如寒霜。

北极阁是国子监最高的建筑,在洪武年间是观星楼,迁都之后,几次改建,变成了东西配庑殿的大殿,张诚一进去,看到了一堆的女人。

“张诚,你要欺人太甚!谁给你的胆子,夜闯国子监。”国子监祭酒林烃向前一步,指着张诚就大声的说道。

张诚看着林烃,这人他认识,在场的人,张诚大部分都认识,从祭酒、司业、监丞、博士、助教、再到学正,全都到齐了。

显然是缇骑围住了国子监,这些人走投无路,最终聚集在了这里。

在昏黄的灯光下,这些绫罗绸缎,锦帽貂裘的士大夫们,脸上只有惊恐,到现在,他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谁给咱家的胆子?在你们嘴里,太监不都是胆大包天之徒吗?咱家胁迫缇骑帮咱家泄愤,你待如何?”张诚大马金刀的坐在了正门口,两个小宦官搬来了凳子。

照着正德年间立皇帝刘瑾、刘瑾爪牙八虎的做派,这八虎走到哪里,需要坐下的时候,都是小宦官跪在地上让刘瑾、八虎坐在背上。

张诚的嘴脸,像极了嚣张跋扈的大宦官,该有的样子。

但问题是,万历年间的宦官素来以恬静著称,尤其是陛下对宦官的约束极其严格,张诚、张进、李佑恭这些外派的太监,从来没有这么嚣张过。

“那是谁得罪了大珰?还请告知,我查明了事情原委,一定将其押去给大珰赔礼谢罪,这真的是大水冲了龙王庙,都是给陛下当差,何必闹到缇骑上门的地步?”祭酒林烃一听立刻换了副嘴脸。

张诚大感惊奇,陛下说的都是真的!

真的都是贱骨头!越揍越听话,越揍越忠君体国!

张诚他的口气稍微松了那么一点,林烃的样子,甚至有点谄媚。

林烃在自己骗自己,火炮的轰鸣声,几里地都听得见,他林烃怎么可能听不到?就是事到临头,还在抱着侥幸的心理,以为真的是个人恩怨。

林烃当然清楚,个人恩怨,出动不了九斤火炮,但他还是盼望着那一点点微乎其微的希望。

“倒不是什么大事。”张诚眼睛珠子一转,语气甚至都变得温和了起来,他笑着说道:“倒是林祭酒好雅兴啊,这国子监什么时候开了女校,咱家怎么不知道,如此多的女子?”

“嘶,厉害啊,林祭酒,都是良家。”

娼妓、瘦马、书寓女先生,都是娼妓,她们身上有一股子风尘味儿,隔老远都闻到了,是胭脂水粉的香气,更是长期在烟花世界里泡着的风尘气,举手投足,都能看出来。

张诚经常逛窑子,太监也会逛窑子,不过多数都是应酬,毕竟没有世俗**,没有铃铛,越逛火气越大,吃席居多,当然有些太监,用手段折磨人,满足自己奇怪的癖好,但张诚不是。

他见过很多的娼妓,这里的女子,全都是良家。

林烃深吸了口气说道:“这不是三月开春,阳气升腾吗?就聚集起来,准备煮点荠菜鸡蛋,把冬日攒下来的浊气,拱出来。”

“荠菜通肝利脾,荠菜连根带花煮鸡子,煮上半刻钟,再把蛋壳敲碎了,让药力透进去,生姜、红枣一起下锅。”

“吃了鸡子,再喝口汤,寒暑不侵,三月无病无灾。”

“快给大珰盛一碗。”

林烃指挥着人给张诚盛了一碗,荠菜鸡蛋汤,张诚却不喝,面色发冷,这帮读书人在取笑他,若是他吃了这碗汤,就要被人笑话,缺啥补啥,没有铃铛,吃鸡蛋补。

一个小宦官在张诚耳边耳语了两声,张诚看着林烃已经怒火中烧了起来。

张诚坐直了身子,目光炯炯的盯着林烃,不敢置信的说道:“咱家这些个宦官是阉人,有的是天阉,有的是走投无路自己阉自己,有的是父母卖钱,有的是父母为了给寻条活路,无论宦官怎么被阉的,但大多数都不是自己乐意,自己不乐意,这心里就有邪火,这邪火压得久了,难免扭曲起来。”

“一旦掌权,祸国殃民。”

“但是林祭酒,这些家学堂的姑娘们,被你们聚集在这里,就是为了这一碗的荠菜鸡子羹吗?”

张诚的判断非常准确,全都是良家。

缇骑抓到了一个来得晚了点的女子,询问清楚了北极阁内女子的来历,都是良家,来自南衙各个家学堂,都是知书达理的名门闺秀。

那女子被抓后,缇骑问了两句,女子就开始哭,说出了实情。

这次来是来相亲的。

所有来的女子,都是家里的妾生女,或者干脆就是各家精挑细选的养女,这些女子读书识字,到了三月开始,就开始一次次的参加这类的相亲,如果被人看中,就会给点彩礼,到这高门大院里做妾。

妾可不是什么正经身份,士大夫之间把妾室送来送去,都十分的常见。

说是相亲,不过是看谁愿意出价,卖个好价钱而已,通常这个价钱,还不是银子,而是别的东西,比如单列入学,比如察举入国子监等等这些特权。

这些特权,当然不是这些被卖掉的女子享用,而是这些主家的公子们享用。

宦官心理扭曲,玩的变态,这些个高门大户玩起来,不遑多让。

“自然是煮羹,难道还能有别的事儿吗!”林烃听闻张诚如此阴阳怪气,立刻厉声回答道,显然是戳了肺管子,才会如此的生气。

无论干什么,只要不在国子监内,他林烃都要视而不见,出了国子监,爱干什么干什么,他管不着了。

张诚眉头轻挑动了两下,他之所以肯跟林烃废话,自然是有目的,他在拖延时间,骆秉良在大肆搜查国子监,寻找国子监名册,明账、暗账,为了防止林烃下令毁掉这些证据,张诚才愿意废话两句。

缇骑来的太过于突然,如果是从应天府调动缇骑,那林烃立刻就知道了,缇骑什么都查不到。

但这是从松江府来的海防巡检、缇骑、水师军兵,异地调兵,就让林烃猝不及防,关键是魏国公徐邦瑞,这家伙放人入城,居然一个招呼都不打!

徐邦瑞当然不会打招呼,他们家有家训。

当年徐邦瑞的祖上,第二代魏国公,徐达的长子徐辉祖,就选了南衙的士大夫。

在靖难之战中,徐辉祖领兵北上,在宿州灵壁大败燕王朱棣,正待徐辉祖一鼓作气,打算把朱棣赶回北平,甚至打算趁着酷暑,把朱棣消灭的时候,朱允炆听从了黄子澄的建议,召回了徐辉祖。

军事天赋这东西完全是随机的,是不能靠血脉传承的,很容易出现虎父犬子,但徐辉祖不是犬子,朱棣很能打,徐辉祖能败朱棣,本身就是一种证明。

徐辉祖被召回,在淮北的何福、平安等人很快大败亏输,仅存的南军,如同丧家之犬一样,渡河回到了南京。

徐辉祖那叫一个气,再主动请命,带兵在南京浦子口阻击燕王,这一次徐辉祖又赢了!

可是太子府大将盛庸,输的那叫一个彻底,水师尽归燕王,至此,再无胜算可言了。

这就是徐辉祖选择了南衙士大夫的下场,成祖文皇帝登基之后,徐家依旧保留着魏国公的国公爵位,还多了一个定国公,可谓是荣耀至极,一门两公。

自那之后,在南衙没有迁到北衙的魏国公,已经知道该怎么选了。

选南衙士大夫,注定一事无成,还会把自己的命亏掉。

“大珰,骆缇帅那边办完了。”小宦官在张诚耳边,小声的说道。

张诚大手一挥,乐呵呵的说道:“抓人。”

没有理由,没有圣旨,什么都没有,张诚就把在场所有士大夫给摁住了。

“张大裆,张大裆,有事好商量,何必动粗呢!这是图个什么?”林烃奋力挣扎,还在劝张诚不要动武,有辱斯文。

张诚也懒得搭话,直接让人用他们自己的袜子堵住了他们的嘴,省的聒噪。

张诚当然肯拼命,松江府市舶司,这么一个肥缺,陛下给了他,让他管了十六年,他要是不给陛下拼命,日后宦官们还怎么混?

缺德的事儿,不让陛下粘上骂名。

就在此时,贡院也在进行抓捕,骆秉良拿到了名册之后,在五城兵马司的配合之下,开始了全城搜捕,包括了名册上的学子。

五城兵马司愿意配合,则是魏国公府的命令。

徐邦瑞跟着缇骑跑了一晚上,实在是累的跑不动了,让儿子徐维志继续主持大局,在没有张诚、骆秉良都在场的情况下,不许开城门,不许放走任何一个人。

搜捕已经持续了七天,随着七天的调查,关于‘投献之家’的名册,逐渐调查清楚了。

南雍祭酒林烃,是主犯,但主犯不止他一个。

林烃是嘉靖四十一年进士,他是南雍祭酒,他的哥哥叫林燫,是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是南雍国子监祭酒,林烃、林燫的亲爹林庭机,是嘉靖十四年进士,是南雍国子监祭酒。

林烃、林燫的二伯林庭,是弘治十二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太子太保;林烃、林燫两兄弟的爷爷林瀚,是成化二年的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

林烃、林燫家族,号称‘三世五尚书、七科八进士’,七科出了八个进士,这就是闽县林氏的实力。

林燫师承徐阶,徐阶说林燫是‘燫可抚世宰物’。

可话分两头说,王一鹗也是徐阶的学生,多次考验,王一鹗都经受住了考验;那张居正也算半个徐阶的学生,所以,学生之间亦有不同。

张诚、骆秉良整理着卷宗,不由得想到了一个词,四世三公,袁绍跟林家比一比,林家这三世五个尚书,不遑多让。

“所以,这份投献之家的名单,最早从弘治三年开始,就已经开始编修了。”张诚终于从林烃家中翻到了这份名单,而且这份名单更新了,短短不到八个月的时间里,从李先芳入京参考,到兴大狱开始,名单多了102家,长度来到了惊人的1387家。

林家在南京的宅子里,搜出了数本名册,最早追溯到了弘治三年,延续到了万历十七年,这份名单还在不停地增补。

骆秉良将两本名册递给了张诚说道:“啧啧,这帮士大夫玩的是真的脏,只要上了这个名册,居然没有任何办法离开。”

“你看着弘治三年的名册,和万历十七年的名册,成化朝非常有名的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全都榜上有名,而且一直到万历十七年,还在名册之上。”

“当真是一代投献,世世代代都投献。”

张诚看完之后,大惊失色,面色变了数变,才说道:“怪不得陆树声得知上了这份名册之后,面如死灰,居然咆哮文华殿。”

张诚得到的消息更多些,毕竟传旨是太监,跟张诚说了很多圣旨上没有的事儿。

陆树声在文华殿上失态,还愤怒的讲要让这些制定名册之人,永世不得科举,这个行为,在太监眼里就是咆哮文华殿。

这份投献之家的名单,没有任何退出机制。

“咱大明乡贤缙绅、势要豪右之家,满打满算,也才8042家,这明确投献的就已经1300多家了?”张诚看完了名册,脸上带着笑意说道:“这再等几年,岂不是全大明,全都是投献之家了?”

“一群不知道世变势变我变的蠢货!”

张诚看完名册觉得有些可笑,这林烃还在修这本破名册!根本看不到局势已经彻底改变了!

陛下不止一次对元辅、对大珰、对廷臣们说过,万历十年到万历十五年,就是大明万历维新,最最危险的五年,这五年是人心最是疑惑的时候,过了这五年,已经攻守易形了。

从万历十五年开始,万历维新的新政,就得到了多数人的肯定,毕竟陛下真的赚到了银子,还把银子向下分配,陛下虽然遗憾,分配到百姓手里的可能不足一成。

但毕竟大明上下都有分润,陛下没有一个人吃独食。

万历维新的许多成果开始普惠,甚至朝廷都开始做起了普及教育的美梦;考成法遴选的循吏,正在逐步走进权力中枢文华殿,循吏已经成为了大明新的正确,贪腐奸佞忠直,无论你做什么,你首先要能干。

徐维志看了几卷卷宗后,眉头紧蹙的说道:“大珰,这些反贼如此做事?这跟弄扎草人一样的荒唐。”

在徐维志看来,造反就该是点齐兵马,准备好粮饷,喊出清君侧的口号,开始杀伐,赢了就是革故鼎新,输了就是造反被平定,这才是造反。

可是这林烃等人的做法,实在是有些让人啼笑皆非。

这些个士大夫造反的行动,和他印象里的完全不同,完全就是扎小人的做法,没有打算付诸于军事行动,而是准备玩弄政治操弄。

“世子看这份,还真有扎小人。”骆秉良翻找了一卷,递给了魏国公世子徐维志。

徐维志看完目瞪口呆,骆秉良不是比喻,就是扎小人,国子监的监正许友承真的跑去了庙里,弄了个小人,每天都要用针扎一下。

而这个被扎的小人,不是别人,是王崇古。

若是张居正被扎也就算了,还说得通,可王崇古被扎,实在是让徐维志内心复杂情绪,无法言表。

王崇古可是反贼,反贼也要被扎,实在是有点过分了。

“这许友承之所以恨王次辅,是因为王次辅整肃了南衙织造局,这本来是他们家的生意,被整肃后,南衙织造局落到了朝廷的手里,跟他们许家没有关系了,连人都安排不进去。”骆秉良解释了下其中的原委。

虽然离谱,但是合理。

历任工部尚书在朝堂都很少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南衙织造局归工部管理,早在正统年间,南衙织造局就是地方豪族把持。

王崇古一点道理不讲,在皇帝需要丝绸用于海贸的时候,万历四年,王崇古联合吏部、都察院,对南衙织造局进行了全面清查,发现全都是尸位素餐之辈,连丝绸都是从外面买来高价卖给朝廷交差。

王崇古把整个南衙织造局里里外外,全都开除了,重新从苏州府招了织娘,任命了新的织造局织造,并且南衙织造局一切人事全归北衙京师工部任命。

这一下子就把许友承给彻底得罪了,这扎小人已经扎了十四年了,王崇古愣是没有被扎死,生龙活虎。

徐维志很不理解的说道:“不是,晋商之家,乔常曹王杨,怎么也在这份投献之家的名单上?晋商往关外倒卖钢铁火羽,不是陛下严令禁止,而后收复了北平行都司和绥远,这帮家伙,还在这么做。”

“晋商,投献在哪里?”

“万历四年,王崇古在全晋会馆召集晋商,凑了一千万银,给了陛下做开海投资。”张诚倒是知道原因,这一千万银,是实打实的投献,白给陛下的买命钱。

那时候张四维刚刚被族诛,晋商实在是害怕,王崇古幸免于难,晋商就找到了王崇古,大家一起凑了一千万银,以支持陛下的开海大业为由,给了皇帝,陛下缺银子,晋商有银子。

但陛下每年都给分红,再有三年本金就收回来了,以后就是纯赚,甚至大明在一天,就可能一直赚下去。

反贼都认可陛下的信誉。

种植园非常的暴利,毕竟大明律不保护倭奴、夷奴、黑番,只保护大明人,在南洋奴隶制是普遍存在的。

王崇古是个典型的威权崇拜者,作为刑部尚书,王崇古压根不相信大明律可以约束肉食者,在他看来,大明律除了能管管穷民苦力,乡贤缙绅、势要豪右都约束不了。

王崇古坚定的认为,只有威权才能压制肉食的贪欲,无论这个威权来自皇帝,还是来自于元辅。

威权的诞生,一定是来自于**,高拱那一套办法,救不了大明,名不正言不顺,就**不了。

“简直是夜郎自大,参与制定和明确遵从封禁投献之家的势要豪右、乡贤缙绅只有622家,他们居然要以少数封多数!”张诚吐了口浊气说道:“这622家,一体抄家吧。”

按理说,政治是一个比人多的游戏,谁人多,谁就赢,但整个案件离奇就离奇在这里,为首的一共有七家,一共就只有622家,结果被打压的却有1300余家。

政治的确是一个比人多的游戏,但需要把时间线拉长到数百年的尺度之上。

百姓走投无路揭竿而起,不过是最后的玉石俱焚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