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 第三百零四章 看来今天不买大明国债的话,都出不了皇宫了!

就在众人窃窃私语,纷纷猜测到底是因为什么事情的时候,一个尖锐的声音突然响了起来:

“陛下驾到!太子殿下驾到!”

听到这话,众人赶忙噤声,之前还有些嘈杂的场面瞬间安静了下来。

紧接着,崇祯和朱慈烺缓缓走了进来。

等到崇祯和朱慈烺坐定之后,文臣武将们赶忙行礼。

“臣参见陛下!参见太子殿下!”

崇祯淡淡的点了点头道:

“众爱卿都平身吧!”

众人听到这话,这才纷纷站了起来。

紧接着,崇祯也懒得再客套了,直接开口道:

“诸位爱卿,今日朕之所以把你们召集起来,其实是为了修建水泥路一事。”

听到这话,众人心里瞬间恍然大悟,原来崇祯之所以召见他们,是为了修建水泥路的事情啊!

说实话,修建水泥路差不多是崇祯登基以来做的最得人心的一件好事了。

因为在水泥路修通之后,整个京城的环境瞬间变得好了起来。

以前京城的道路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百姓出行极为不便,而且街道上也总是脏兮兮的。

可自从水泥路修通之后,道路变得平坦宽阔,干净整洁,百姓们出行方便了许多,商人们的货物运输也更加顺畅了。

众人都对这水泥路啧啧称奇,就连他们这些文臣武将也是如此。

正想着,就见崇祯又开口道:

“倪爱卿,接下来的事情就由你来说吧!”

倪元璐听到这话,赶忙站了出来,恭恭敬敬地说道:

“臣遵旨。”

随后他直接面向众人开口说道:

“诸位,根据户部和工部的核算,这次修建整个京城的水泥路总共花费了一千八百万两银子。”

听到这话的时候,以薛国观为首的文臣这边倒没什么太大的反应。

毕竟内阁早就知道了修建京城水泥路的花费情况,所以他们并不觉得意外。

但反观一旁的勋贵,顿时就有些愕然了。

他们虽然知道修路很费钱,但怎么也没想到会这么费钱!

要知道这可是一千八百万两银子啊!比以前朝廷一年的税收都要多!

虽然这银子不是他们的,但他们还是感到有些心疼!

紧接着,倪元璐继续说道:

“即便修路如此耗费银子,但是等到明年开春,朝廷还要继续修路,并且要同时修建三条路。”

“一条是京城通往宣府,一条是京城通往天津,一条是京城通往辽东。”

“这三条路目前估算大概需要四千万两银子。”

什么?

听到这话的时候,别说是勋贵那边炸窝了,就连文臣这边都忍不住了。

其实要是再花个两千万两的银子用来修路他们还是没什么意见的。

毕竟按照改革之后的税收来看,往后每年朝廷最少都会有六千万两银子的收入,两千万两的银子也拿得出来。

而且修建这些道路对于国家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京城通往宣府的路修通后,可以加强京城与边疆地区的联系,提高军队的调动速度。

京城通往天津的路修通后,可以促进京城与沿海地区的贸易往来。

京城通往辽东的路修通后,对于辽东的防御和开发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四千万两的银子.

这实在是有点夸张了!

要知道朝廷明年还是要继续打仗的,而打仗就是烧银子,军饷、粮草、武器装备哪一样不需要花钱?

除此之外,还要往蒙古驻兵、往辽东移民、救济受灾的百姓,这同样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想到这里,内阁首辅薛国观再也忍不住了,没等倪元璐继续说下去他便直接站了出来拱手道:

“启禀陛下,臣觉得此事不妥,虽然户部如今还有不少银子,但一下子拿出四千万两的银子来修路,这是否太夸张了?”

“朝廷的财政状况虽然经过改革有所好转,但也不能如此大手大脚地花钱啊。”

“而且这些银子要是都花在修路上,其他方面的事情该怎么办呢?还请陛下三思而行。”

薛国观这么一开口,其他几位大臣也是站了出来,纷纷附和道:

“陛下,臣也以为此事不妥,还请陛下三思而行。”

说这话的时候,他们还埋怨地看了一眼倪元璐,似乎在埋怨他怎么会答应如此离谱的要求。

崇祯听到这话,嘴角却是微微上扬,随即笑着说道:

“诸位不必如此担忧,这件事情朕和户部其实也早已考虑周全了,而接下来就是我们今日主要商讨的事情了。”

“简单来说,修路是必须要修的,而且刻不容缓,特别是宣府和辽东这两条路。”

“另外,这笔银子其实是不需要户部出的!”

听到崇祯这么说,文臣们原本紧绷的神经总算是松了下来。

只要不让户部出这笔银子,那么说什么都好。

毕竟户部的银子那都是有规划的,每一笔都得精打细算着用。

紧接着,众人心中突然又是一喜。

因为在他们看来,既然这笔银子不用户部出,那应该就是由内帑出了。

毕竟除了户部之外,眼下就数内帑有钱了。

只是他们都没有想到,崇祯这次居然会这么“大方”,居然动用内帑的银子修路?

要知道以前崇祯可是把内帑的银子看得比什么都重的!

然而当他们满心幻想,以为内帑要出这笔银子的时候,崇祯接下来的话却直接让他们有些懵逼了。

“当然,这笔钱内帑也不出。”

众人瞬间感到无语。

不是

户部不出银子,内帑也不出银子,那这条路要怎么修?

难道要靠大家空口白牙地去修路吗?

但接下来崇祯却没有再说什么,而是冲着倪元璐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倪元璐这会也有点无语,刚才要不是薛国观打断他的话他早就把话说完了。

但紧接着,他还是继续说道:

“诸位,接下来要说的便是解决此事的办法了,那就是朝廷要向天下发行一种债务,名为大明国债。”

“简单来说,就是以陛下和国家的名义向天下的百姓、士绅以及文武百官借银子修路,额度为三千万两,为期一年,一年之后本息照付。”

听到这话的时候,在场的所有人顿时又无语了。

借钱修路?

这算是什么个事儿啊?

以前只听说过借钱吃饭的、借钱治病的、甚至借钱买东西的,可没听说过借钱修路的啊!

再说了,户部和内帑又不是没有银子,全部加起来估计都有三万万两了,有银子还要借,这不是扯淡吗?

一瞬间,众人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就在这时,一直都保持沉默、坐在崇祯身侧的朱慈烺终于开口了。

“诸位,本宫知道你们心里在想什么,无非就是觉得如今这户部和内帑都有银子,拿出这笔钱来也算是轻轻松松,又何必要去借呢?”

“其实你们想的没错,户部和内帑确实有银子,拿出这笔银子来也是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你们别忘了,以后我们要修建的可不只是这三条路,而是整个大明的道路。”

“本宫的志向是让水泥路连接所有的省份、州府、县城,如此一来,百姓出行会更加便利,货物运输也会更加顺畅,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都有着极大的好处。”

“可如此一来,这又要耗费多少银子呢?恐怕十万万两、百万万两都不在话下,到时候这笔银子又该去哪里找呢?”

“恐怕内帑和户部的银子全部加起来也不够吧?”

“所以本宫这才和户部商议,准备发行大明国债。”

“当然,这修路的银子说到底其实还是由户部承担的,不过这些路也不是一年之内就能修完,大概需要十几年的时间。”

“平摊下来的话,每年其实要不了多少银子。”

“而且你们也都知道,如今户部和内帑都是有钱的,所以也不存在什么借钱不还的事情。”

“本宫在这里向你们承诺,等到明年这笔银子如果户部拿不出来,就由内帑偿还,绝对不会让天下百姓的钱打了水漂。”

在场的众人都不是傻子,听到朱慈烺这般解释瞬间就明白了过来。

随后赶忙纷纷恭维道:

“太子殿下圣明!”

朱慈烺则是继续说道:

“除此之外,为了彰显对于此事的重视程度,所以父皇决定在五千两银子和一万两银子面额的国债上亲自签下自己的名字!以证明对于此事的重视程度。”

“在场的诸位都是大明的栋梁之材,理应为天下百姓做出一些表率。”

“若是你们能够带头购买大明国债,便能让天下的百姓和士绅看到朝廷的决心和诚意,这样他们才会更愿意购买国债。”

“诸位觉得如何?”

朱慈烺说着,又冲着一旁的王承恩打了个招呼。

王承恩瞬间会意,随后手中捧着一个托盘走了出来,托盘上面放着的赫然便是两摞大明国债。

上面的名字清晰可见,一个是“朱由检”,一个是“朱慈烺”!

众人听到这话,心里瞬间咯噔一声,再看看王承恩捧出来的那些所谓的大明国债,他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这摆明了是让他们率先购买大明国债啊!

看来今天要是不买的话,估计都没法收场了!

说实话,这事要是放在以前,这些文臣武将肯定会想尽各种办法推脱。

他们会说自己没钱,家里穷得叮当响,连日常开销都成问题,哪里还有钱来买什么国债?

或者吵吵嚷嚷地说自己凑不出钱来,各种哭穷卖惨,就是不想掏钱。

而以前的崇祯还真拿他们没办法!

但是现在谁都不敢这么做了,因为之前朱慈烺的各种操作,已经算是把他们的家底摸了个清清楚楚。

特别是之前补交欠税的时候,在场的哪一个人没补个几万、几十万两银子?

更有甚者,上百万两银子的税都补了!

这会儿你要说你没钱,这不是找死吗?

这不是明摆着在朱慈烺和崇祯面前撒谎吗?到时候惹恼了朱慈烺和崇祯,那可就没什么好果子吃了。

再说了,如今的情况和之前也大不一样。

以前之所以崇祯想借钱,而百官不愿意借,归根结底是因为国家的税收收不上来,国库空虚,你就算把钱借给崇祯了,崇祯也没钱还你。

这钱就像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但现在可不一样了,如今的大明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之后,往后每年的税收少说也在六千万两以上。

再加上朱慈烺已经承诺了,这笔银子要是户部还不上的话,就用内帑来还,他们还有什么可担忧的?

他们可都清楚地知道,内帑里的银子恐怕不下两万万两!

相比之下,修路的这点银子简直不值一提。

于是乎,英国公率先反应了过来。

他可是个聪明人,知道这是表忠心的大好时机!

下一秒,只见他从王承恩手里的托盘中拿起两张大明国债仔细的看了一下,只见上面果然有崇祯的签名。

而且上面还有一万两银子的额度,另外一张则是五千两的,上面居然是朱慈烺的签名。

当然,谁签名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朱慈烺和崇祯都认这个东西。

英国公看到这里,随即笑着说道:

“陛下,老臣愿意购买五十万两银子的大明国债,老臣一直对朝廷忠心耿耿,如今朝廷有修路这样的大事,老臣自然要出一份力,为朝廷分忧解难。”

有了英国公开口,其他几个勋贵这回也终于反应了过来,然后也赶忙上前拿起了大明国债,翻看了一下之后,他们也纷纷表态。

“陛下,臣愿意购买十万两的大明国债!”

“臣愿意购买二十万两的大明国债!”

“臣愿意购买三十万两的大明国债!”

他们都不傻,知道这是讨好朱慈烺和崇祯的好机会,而且这大明国债有内帑做保障,简直可以说是稳赚不赔,何乐而不为呢?

也就是他们不敢让朱慈烺和崇祯知道他们家里到底有多少银子,不然还能多买一些!

但即便如此,光是这几位勋贵这边,就直接认购了一百五十万两银子的大明国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