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 第二百九十五章 修个路,花了朝廷一年的税收,你敢说你们没贪?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不远处的崇祯轻轻咳了几声,然后略带责备地说道:

“皇后,你这是做什么?太子这不是平安归来了吗?哭哭啼啼的像什么样子?”

周皇后听到这话,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赶忙止住了哭声,然后笑道:

“臣妾这不是高兴的吗?看到烺儿平安归来,臣妾心里实在是欢喜得紧。”

下一秒,她又看着朱慈烺,眼中满是慈爱与欣慰。

“一个多月不见,烺儿又长高了。”

这话一点没错,或许是正处于发育期的原因,朱慈烺的个子不知不觉就拔高了。

眼下的他,身高已经快一米七了。

按照青春期的成长速度,估计还能再涨一些。

就在这时,崇祯突然也走了上来。

他站在朱慈烺面前,目光中满是赞许与肯定,然后缓缓开口说道:

“你这次干的不错,朕很欣慰,你果然没有辜负朕对你的期望。”

朱慈烺听到这话,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然后微微躬身道:

“多谢父皇夸奖,儿臣不过是尽了自己应尽的责任罢了,为大明效力,是儿臣的荣幸。”

紧接着,朱慈烺的几个弟弟妹妹也都乖乖地走了上来,然后依次向朱慈烺行礼。

虽然同为皇子,但毕竟朱慈烺是太子,将来要继承大统,所以按理来说他们其实也是臣子,需要向朱慈烺行礼。

面对这些个弟弟妹妹,朱慈烺自然也是十分开心。

他看着他们那一张张稚嫩而又充满朝气的脸庞,心中满是温暖与关爱。

然后吩咐身旁的马宝将一些从宣府得来的奇珍异宝分别分给了他们。

这些东西或许没那么贵重,却也都是京城见不到的玩意儿,引得弟弟妹妹们一阵欢呼雀跃。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崇祯皇帝和周皇后也是欣慰地笑了起来。

毕竟作为父母,哪一个不希望家庭和睦、兄弟姐妹之间能够相互关爱、相互扶持呢?

他们看着眼前这温馨而又和谐的场景,心中满是满足与幸福。

紧接着,朱慈烺又跟随周皇后和崇祯皇帝简单地吃了一顿便饭。

饭桌上,气氛轻松而又融洽,大家一边品尝着美味的佳肴,一边聊着家常。

吃完饭之后,朱慈烺这才起身告辞,准备返回东宫。

而自始至终,郑小妹和琪琪格都没有离开龙辇。

因为他们一路上都是小太监的打扮,回京之后一路上都有人跟着,也不敢随意露面。

而且当初他们跟着朱慈烺一起离开京城的时候,也没有和崇祯以及周皇后打招呼,因此他们也不敢冒然出现,生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当然,这种事情崇祯和周皇后肯定也是知道的。

他们心里明白,儿子长大了也是有‘需求’的,为人父母在这种事情上也不能强加干涉,因此他们也就默认了这件事情。

回到了京城之后,龙辇朱慈烺自然是不能再堂而皇之地坐了。

毕竟严格来讲,这龙辇本就是之前崇祯‘借’给他的,而且用途是御驾亲征。

如今已然回到了京城,这龙辇自然也该物归原主,归还给崇祯了。

不然,若是被那些别有用心之人瞧见了,指不定会传出什么风言风语。

于是乎,当朱慈烺来到龙辇旁的时候,并没有像以往那般径直上去,而是站在一旁,对着龙辇里面喊道:

“行了,你们都出来吧。”

不多时,就瞧见两个脑袋小心翼翼地从龙辇里探了出来,正是琪琪格和郑小妹。

此时此刻,她们二人还穿着小太监的服饰,那模样看起来颇为滑稽。

紧接着,她们这才从龙辇上缓缓走了下来。

郑小妹微微低着头,脸上带着一丝尴尬的神情,轻声说道:

“殿下,你说臣妾要不要现在去拜见一下父皇和母后啊?”

朱慈烺听了这话,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说道:

“不用了,等到明日换身衣服再来拜见吧,现在你这副模样见父皇和母后,也不太合适。”

郑小妹觉得朱慈烺说得在理,毕竟自己现在这副打扮,确实不太适合去见崇祯和周皇后。

一旁的琪琪格倒是没什么太大的反应,她本就不是汉人,自然也不用遵守那些繁琐的规矩去拜见崇祯和周皇后。

紧接着,就瞧见马宝一阵小跑溜了过来,身后还跟着一乘轿子。

马宝跑到朱慈烺跟前,脸上堆满了殷切的笑容道:

“太子爷,上轿吧。”

朱慈烺点了点头,随后再次和郑小妹以及琪琪格坐上了轿子。

随后轿子晃晃悠悠地朝着东宫的方向驶去。

一路上,朱慈烺靠在轿子里,心里还在想着这一路上的种种事情。

一个多月不在京城,不用想也知道,这京城内肯定发生了不少事情。

朝堂之上,各种势力暗流涌动,民间百姓的生活也有了不少变化。

但朱慈烺刚刚经历了五日的长途跋涉,即便是坐着轿子身体也有些疲惫不堪,实在是没心情去处理这些事儿了。

回到东宫之后,朱慈烺美美地洗漱了一番,洗漱完毕,他只觉得浑身都轻松了不少。

或许是太过疲惫,又或许是这一路的奔波让他实在是耗尽了精力,连晚饭都没来得及吃,朱慈烺便沉沉地睡了过去。

宫人们知道朱慈烺这一路长途跋涉,正是困乏的时候,因此也不敢叫醒他,便任由他睡了过去。

不得不说,这一觉朱慈烺睡得极为舒服,约莫睡了五六个时辰。

换算下来的话,也就是十多个小时。

在这十多个小时里,他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世界,所有的烦恼和疲惫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第二天一大早,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在房间里,给整个房间都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朱慈烺正坐在餐桌前吃着早饭,就看到马宝带着两个小太监抱着一堆奏折走了进来。

马宝一边吃力地走着,一边嘴里还念叨着:

“太子爷,这是内阁差人送来的奏疏,说是请您过目一下。”

可能是走得太急,一不小心,一封奏疏从他的怀里掉了出来。

马宝赶忙停下脚步,伸手去捡不小心掉落在地上的奏疏,那模样看起来有些手忙脚乱。

朱慈烺看到这一幕,只觉得有些好笑,但还是轻轻点了点头说道:

“放到书房,本宫马上就来。”

马宝点了点头,接下来便抱着奏折带着那两个小太监离开了。

其实朱慈烺心里清楚得很,这些奏疏压根就没有看的必要。

毕竟内阁处理政务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他们经验丰富,对朝堂上的事情也了如指掌,这些政务他们肯定能够处理好。

自己就算再看一遍,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而内阁之所以这么做,无非只是走个过场,想让朱慈烺再过目一下,显示一下对太子的尊重罢了。

随即,朱慈烺简单地吃过早饭之后,便来到了书房。

书房里燃着几盆炭火,将整个书房烘托得暖洋洋的,让人感觉十分惬意。

此时的书案上早已满满摆满了奏折,像一座小山似的。

朱慈烺随意地在椅子上坐下,然后伸手拿起一封奏疏,漫不经心地看了起来。

果然,和他预想的一样,这份奏疏处理得很好,条理清晰,措施得当,没什么问题。

接着,他又拿起一封,还是没什么问题。

就这样,一封接着一封,朱慈烺看得有些昏昏欲睡。

直到拿到第九封的时候,朱慈烺的表情这才有了些许变化。

不过别误会,并不是因为这份奏疏有什么问题,而是因为这份奏疏是关于京城之内修建水泥路的事情,并且是由工部和户部联合呈奏的。

朱慈烺对于这件事情还是比较上心的,因为修建水泥路对于京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水泥路平坦宽阔,不仅方便百姓出行,还能促进商业贸易的发展,对国家的经济和民生都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他立刻打起了精神,仔细地查看了起来。

根据工部和户部的统计,这次总修建的道路超过了一千二百里,也就是六百公里以上。

这其中包括大大小小的街道,从繁华的主干道到狭窄的小巷胡同,几乎涵盖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而最终的全部花费,居然达到了一千八百万两!

一千八百万两!

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朱慈烺顿时露出了一丝惊讶的神情。

他的眼睛微微睁大,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虽然他也知道修路很花钱,毕竟要采购大量的材料,还要雇佣大量的工人,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居然会这么花钱。

一千八百万两啊!

要知道之前国家一年的总税收也没这么多!

合着整个大明朝廷一年不吃不喝就修个路,而且只修了京城一地的路?这是不是有点太夸张了?

难道有人贪污?

心中惊愕之下,朱慈烺继续仔细地查看了起来,想找到其中的猫腻。

但很快他就没话说了,因为这份折子列得很详细,详细得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

其中包括了需要的各种材料,比如黄土以及碎石,这些是用来填充道路,增加道路的坚固性的。

除此之外就是水泥了,另外还有人工费用以及其他各种消耗。

从招募工人到发放工钱,每一项都记录得清清楚楚,甚至还有征收房屋的补贴银两。

总而言之,各项数据都对得上,让人无可挑剔。

看完这些内容之后,朱慈烺就沉默了,因为这一千八百万两的银子确实是花的实实在在的,每一分钱都有它的去处。

但他还是有些意外,总觉得这花的也太多了。

算下来的话,修一公里的水泥路差不多居然要花费三万两银子。

这要是想要在整个大明境内修建水泥路的话,这得花费多少银子啊?

那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想想都让人头疼。

想到这里,朱慈烺一脸痛苦地捏了捏眉心,只觉得脑袋一阵发胀。

然后,他看向站在一旁的马宝。

没等朱慈烺开口,马宝就察觉朱慈烺这是有事儿要吩咐,然后像个听话的小跟班似的屁颠屁颠地走了进来。

朱慈烺直接说道:

“去把户部尚书倪元璐和工部尚书周士朴请过来。”

马宝听到这话,赶忙点头哈腰地说道:

“奴婢这就去。”

随后,便迅速离开了。

朱慈烺的视线再次落在了手中的这封奏疏上。

虽然修路的事情从这份奏疏来看没什么问题,各项数据都很清晰,处理得也很合理。

但朱慈烺总觉得接下来还是要跟他们商量一下之后的事情。毕竟按照之前制定的计划,接下来要修建三条路。

分别是京城到宣府的、京城到天津的以及京城到辽东的。

把这三条路加起来,总路程超过了一千公里,换算下来的话就是两千多里。

这要是按照这个方式修起来的话,那么估计最起码也要花费三千万两以上。

哪怕经过税收改革之后朝廷每年可以收入七千万两银子左右,但朱慈烺还是觉得这个数字太夸张了。

三千万两,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这几乎占到了朝廷年收入的一半。

要是都拿去修路了,那朝廷的其他开支怎么办?

军队的粮饷、官员的俸禄、百姓的救济,这些可都是需要银子的地方啊。

朱慈烺越想越觉得头疼,只觉得这修路的事情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没过多久,户部尚书倪元璐和工部尚书周士朴便脚步匆匆地赶了进来。

两人刚一进屋,瞧见朱慈烺正端坐在那儿,刚要依照规矩参拜,朱慈烺就赶忙摆了摆手,然后语气随和地说道:

“两位大人不用多礼,都坐下说话。”

接着,马宝手脚麻利,很快就将凳子搬了过来,稳稳地放在了倪元璐和周士朴身后。

等到二人缓缓坐下之后,朱慈烺手这才晃了晃那份关于修路花费的折子,然后开口说道:

“怎么这次修路花了这么多钱?”

倪元璐本就是个聪明人,他早就猜到了朱慈烺此次召见他们,定然是因为这修路花费的事情,因此再来的路上他早就做好了应对的说辞。

此时听到朱慈烺发问,他赶忙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然后说道:

“启禀太子殿下,这笔钱户部都有详细的备份,每一笔开支都有迹可循,臣可以以性命担保,绝对没有任何人贪污一文钱。”

“从采购材料的账目,到发放工匠工钱的记录,每一项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一旁的周士朴听到倪元璐这话,也赶忙跟着站起身来说道:

“太子殿下,臣也可以保证,这次修路的事情,是工部和户部相互监督着进行的。”

“从修路工程的规划,到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盯着,没有任何人敢在这上面动手脚,贪墨钱财。”

朱慈烺听到他们这话,赶忙又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坐下,然后接着说道:

“你们误会本宫的意思了,本宫不是说这账目不对,只是觉得这账目上花的钱实在是有点太多了。”

“你们想想,来年我们还要修建其他的路,可要是每次修路都花费这么多银子,那财政上未免会有太大的压力了。”

“朝廷要运转,要做的事情还多着呢,到处都需要银子,这修路的花费要是降不下来,后续可就难办了。”

倪元璐听到这话,只觉得一阵无奈。

说实话,当这个最终核算的数字出来的时候,他当时简直被吓得半死。

他虽然知道修路会花钱,可怎么也没想到会花这么多钱。

一千八百万两银子啊!

都比得上往年朝廷一年的税收了,而且就只修了京城的路!

这实在是太奢侈了!

当然,他心里也明白修路是好事,修路之后,整个京城的风貌焕然一新,街道变得平坦宽阔,百姓出行也方便了许多,商业活动也更加繁荣了。

就是这烧钱的速度也太快了,实在是让他有些承受不住。

就在这时,一旁的周士朴突然开口说道:

“启禀太子殿下,户部和工部已经经过各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在成本方面实在是无法再压缩了。”

“这一千八百万两已经是最低的价钱了,从材料的采购,到工匠的雇佣,再到各种运输费用,我们都已经精打细算过了,实在是找不到可以节省的地方了。”

好吧!

朱慈烺听到这话,无奈地叹了口气。

看来压缩成本这条路是走不通了。

不过想想其实也很合理,毕竟后世修路的时候会借助各种各样的大型工具,像挖掘机、压路机之类的,这些工具大大提高了修路的效率,所以成本方面也有所压缩。

而且各种各样的材料也是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产量高、成本低。

可现在哪里比得上后世啊,这个时候所有的东西都是纯人工生产的。

就拿所需要的砂土碎石来说吧,这些可都是工匠一锤子一锤子在山里凿出来的,然后再用人力、马车、牛车,千里迢迢地运到京城来的。

从这里来说,成本确实没什么好压缩的。

要是再压缩的话,估计只能从工匠的工钱还有伙食上面压缩了。

这工匠们辛辛苦苦干活,本来就赚不了多少钱,要是再克扣他们的工钱和伙食,那可就太不人道了,这可是朱慈烺万万不想看到的。

想到这里,朱慈烺只能无奈地说道:

“这也倒是,本宫确实是失算了,既如此,压缩成本的事情以后便不再提了。”

“我们先来商议一下明年开春之后修路的事情吧。”

倪元璐听到这话顿时吓了一跳,赶忙满脸担忧地问道:

“敢问太子殿下,明年这路还要修吗?”

“当然。”

朱慈烺毫不犹豫地点头说道。

“按照之前的计划,明年主要修建三条路,一条是京城通往天津的,一条是通往宣府的,另外一条是直接通往辽东的。”

“这三条路对于我们大明来说至关重要,明年无论如何都要修建成功。”

“京城通往天津的路,可以加强两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更重要的是方便海陆的运输。”

“通往宣府的路,对于边防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而通往辽东的路,更是能促进辽东地区的发展,巩固大明在那里的统治,日后就算辽东再起战事,也方便调遣大军。”

倪元璐和周士朴听到这话,两人瞬间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他们也知道修路的好处,也不是不想继续修路,实在是修路太花钱了。

没错,户部现在是有银子,但是也经不住这么折腾啊!

毕竟每一笔银子都有它的用途,要是都拿去修路了,其他方面可就顾不上了。

想到这里,倪元璐只能硬着头皮说道:

“太子殿下,依臣的估算,这三条路要是修建的话,所需花费甚至有可能超过四千万两。”

嗯?

朱慈烺听到这话,有些纳闷地皱起了眉头。

因为倪元璐给出的数字比他自己算出的数字还多出了一千万两。

要知道他可是按照京城现有的修路规模来算的,并且还给了适当的余量。

而且这些官道附近一般也没有百姓居住,也不用给拆迁费,按理来说应该还会少一些,怎么还会多出一千万两银子?

想到这里,朱慈烺直接问道:

“四千万两?怎么会这么多?这三条路的全部路程加起来也不过两千里而已,按照京城修路的成本来算,也不至于花这么多钱啊。”

倪元璐听到这话,赶忙解释道:

“太子殿下,这是因为官道和京城的道路有所不同,官道的宽度一般在二十三米左右,这是有严格规定的。”

“即便一些地方因为山川河流所阻,宽度也在七八米。”

“所以这些地方的修建所耗费的材料和人力物力与京城的不一样,耗费的只会更多。”

“而且官道要承受更大的重量和更多的车流量,所以对材料的质量要求更高,采购的价格也就更贵。”

“在施工过程中,因为官道宽度大,需要更多的工匠同时作业,这人工费用也就增加了不少。”

“还有就是水泥的问题,想要修建这般长的水泥路,光是依靠从京城运输可不行,还需要在沿途重新建立水泥厂,以保证供应,这也是一笔极大的开支!”

听了这话,朱慈烺这才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他差点都忘了大明的官道规定是二十三米,这个宽度可比京城的道路宽度高多了。

因此自然也不能用京城的成本来核算了,也就是说需要的银子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多。

而这四千万两也不是最终的花费,有可能还会更多一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