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 第二百三十七章 这大明,真的还有救吗?

没错,此时放在他面前的,赫然便是《大明日报》,而且是从发行日至今所有的《大明日报》。

刘文秀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但也猜到应该是锦衣卫放的,便将《大明日报》抱进房间。

李定国看到后,好奇地问道:

“这是什么东西?”

刘文秀摇摇头:

“暂时不知道,应该是锦衣卫放的,上面好像记载了很多事。”

说着,刘文秀随手拿起一张《大明日报》翻看起来。

很快,他的脸色变得古怪起来。

李定国不识字,不知道上面写了什么,但见刘文秀表情怪异,又问道:

“怎么了?”

刘文秀没有回答,又拿起一张报纸翻看。

片刻后,他一脸诧异看向李定国道:

“定国,看来咱们还是小看朝廷了。”

李定国一脸不解,说不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

但刘文秀也没多做解释,继续翻看手中的报纸。

作为识字的读书人,他深知这些报纸的价值。

接下来的一天时间里,刘文秀都在翻看《大明日报》。

而且每看到重要内容,他都会讲给李定国听。

李定国听着听着,突然便陷入了沉默之中。

因为他突然觉得,如今的大明朝似乎真的和以往不一样了

随着夕阳西沉,夜幕宛如一块巨大黑色绸缎从天际缓缓铺展开来,悄无声息地笼罩了整个大地。

东宫书房中,鎏金烛台上的蜡烛明明暗暗地摇曳着,将书房映照得影影绰绰。

朱慈烺正坐在桌前,审视着手中的奏折。

时而微微颔首,对奏折中的内容表示认可。

时而提笔批注,笔尖在宣纸划过,留下一道道墨迹。

一旁,李若琏正站在那里,有条不紊地汇报李定国他们的情况。

尽管之前朱慈烺特意交代,在这三天的时间里让李定国等人自由行动,但锦衣卫肩负着维护京城安全的重任,又怎会真的对他们放任不管?

毕竟这些人可都是贼寇啊!

所以李定国一行人的一举一动,都在锦衣卫密切的监视之下。

就连他们所投宿的那家客栈,也是锦衣卫提前打过招呼的。

想想也是,李定国他们几人连证明身份的文书都没有,若没有锦衣卫的安排,又怎么可能顺利住下呢?

片刻之后,朱慈烺放下手中的折子,目光转向李若琏,开口问道:

“所以,他们今天一整天都没有出客栈?”

李若琏赶忙恭敬地回答:

“回禀殿下,确实如此,锦衣卫早已将客栈包围,臣可以以性命担保他们今天绝对没有踏出客栈半步。”

“臣猜测,他们是因为心存畏惧,所以才不敢出来。”

“不过,殿下吩咐送去的《大明日报》已经按时送到。”

“并且刘文秀和李定国整整一天都在研读《大明日报》,如今差不多已经看完了。”

朱慈烺微微点头,对此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讶。

他心里清楚,刘文秀身为读书人,对《大明日报》这样新奇且充满信息的事物根本无法抗拒。

更何况他们现在身为朝廷的俘虏,内心必定极度渴望获取朝廷的相关信息,而《大明日报》无疑是了解朝廷动态的绝佳途径。

就在这时,李若琏看起来似乎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

“太子殿下,臣有些好奇,您为何不直接下令将他们处死,反而要留下他们的性命呢?”

“即便要往辽东移民戍边,也不差他们这几个人吧?”

“反而在臣看来,杀掉这几个农民军的将领,更有利于让剩下的农民军投降朝廷?”

这些话李若琏在心里憋了很久,这会儿终于说了出来。

在他看来,根本没有必要留下李定国这些人的性命,因为他们对于朝廷移民戍边计划并无影响。

相反的,杀掉他们这些贼寇将领,能更有效地威慑农民军,促使他们更快地臣服。

朱慈烺听后,脸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事实上关于这件事情他又何尝没有考虑过呢?

但凡抓到农民军将领,不问青红皂白直接将其杀掉,只留下普通士兵。

这样一来,农民军也就群龙无首了,自然更便于朝廷管控。

但细细想来,这些将领既然能被张献忠看中,想必大多都有些过人的才能,比如李定国、刘文秀,都是难得的将才。

若是贸然将他们杀掉,实在是太过可惜。

倒不如将他们送到辽东,让他们在那里自由发展,也能给建奴制造一些麻烦。

再者,李定国在原本的历史上可是民族英雄,若就这么将他杀掉,朱慈烺多少有些于心不忍。

毕竟在南明的时候,李定国的地位就如同宋朝的岳飞一般!

虽然这样的事情还尚未发生,但朱慈烺还是不愿意做赵构。

因此,若能将李定国收服,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

当然,若是李定国宁死不降,那朱慈烺也就只能挥泪斩马稷了.

不过目前看来事情应该发展不到这一步。

其实,朱慈烺内心更希望把李定国留在身边悉心培养,然而现实却不允许他这么做。

因为农民军杀害了太多的藩王、郡王和宗室子弟,尽管朱慈烺内心深处并不在意这些事情,甚至偶尔还会觉得农民军这么做也算是帮老朱家清理人口了。

但在明面上,他绝不能表现出来。

再加上马上就要组建大明朱家军了,李定国这些人是绝对不能留在京城的。

不然到时候双方一碰面,那可就麻烦了。

所以权衡之下,朱慈烺只能把李定国安排到辽东。

想到这里,朱慈烺这才看向李若琏道:

“本宫只是觉得他们有些本事,稍加历练之后,必能为朝廷所用,杀了未免有些可惜了。”

“此事本宫心意已决,今后不必再提了。”

李若琏听后,也只能回应道:

“臣遵命。”

紧接着,朱慈烺似乎又想到了什么,再次开口说道:

“对了,明天你派人带他们去城外的京营转转,让他们亲眼见识一下大明如今的实力。”

李若琏再次领命道:

“臣遵命。”

随后,朱慈烺又详细地交代了一些其他事情,李若琏这才告退离去。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又到了第二天清晨。

房间内,李定国缓缓睁开眼睛,意识逐渐从混沌中清醒过来。

哎!

下一秒,他忍不住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昨天对他而言,无疑是极为难忘的一天。

他先是见到了大明的太子,接着莫名其妙地被大明的太子斥责了一番,而且他居然毫无还口之力。

之后来到客栈,又收到了大明太子送来的《大明日报》。

虽然他不识字,但通过刘文秀,他还是从《大明日报》上得知了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消息。

比如朝廷开始向天下收缴欠税,无论是王爷、勋贵,还是士绅地主,一律都必须交税。

除此之外,朝廷还推行“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之策。

对于这项政策,李定国一时还难以完全理解。

但从刘文秀的反应来看,这些政策对普通百姓而言,无疑是极为有利的。

刘文秀甚至认为如果这些政策能够在全国范围内顺利推行,那么所有的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李定国不确定事情是否真会如此发展,但他明显感觉大明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这和他记忆中的大明截然不同。

让他有一种置身梦境的感觉。

突然就在这时,房门被猛地推开,进来的不是别人,而是刘文秀。

“定国,快起来!刚才锦衣卫来人,说要带我们去城外转转。”

刘文秀一进门就开始招呼李定国。

此刻的刘文秀,早已没有了昨天的萎靡不振,整个人好似精神焕发一般热情高涨。

因为他从昨天的《大明日报》中,敏锐地察觉到了大明如今的变化,觉得大明并非无药可救。

因此他已经做好了自己的决定,那就是他要去辽东当武将,然后一步步向上晋升,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虽说当初跟着张献忠造反时,从未想过有一天会被朝廷招揽,但事到如今,他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李定国没有说话,而是直接从床上坐了起来。

他昨晚睡觉的时候连衣服都没脱,倒是省了穿衣服的时间。

这时,门口的店小二适时出现,手里还捧着一盆热水和毛巾,热情地说道:

“客官,请洗漱一下吧。”

李定国也不客气,等小二将热水和毛巾放在桌上之后这才走了过去,简单洗了把脸,然后随手擦了擦。

随即便和刘文秀一起走了出去。

来到楼下,他发现自己的几个同伴都已经在那里了。

同伴们看到李定国和刘文秀过来,纷纷热情地打招呼。

随后,店小二又热情地送上早餐。

而在他们身边,始终站着一些身材高大、面容冷冽之人。

尽管他们刻意掩饰,但李定国一眼就看出,这些人皆是锦衣卫。

不过李定国装作没看见,自顾自地吃起早餐,其他人也同样如此。

经过一天一夜的深思熟虑,他们心中其实已经有了盘算。

既然大明的太子殿下愿意给他们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那他们自然也是愿意接受的。

不就是去辽东吗?

不就是和建奴作战吗?

去就去,有什么可怕的!

一行人吃完早餐后,身着便装的锦衣卫也不说话,只是突然站起身来,做了个请的手势。

李定国等人随即便走了出去。

随即,锦衣卫们带着李定国一行人径直往城外走去。

快走到城门口时,李定国突然发现了什么,目光不由自主地望向城门口的城墙。

只见城墙之上,赫然飘着一个巨大的球体。

“这是什么东西?怎么能在天上飞?”

一个农民军将领忍不住惊讶地问道。

前面的锦衣卫听到这话,嗤笑一声,并没有做出任何解释,心里只是嘲笑着:

真是一群乡巴佬!

倒是一旁的刘文秀,之前在《大明日报》上看到过关于热气球的介绍,当下便解释道:

“这东西我在《大明日报》上见过,应该叫热气球。”

“其原理较为复杂,我也难以详细说清,不过,这玩意儿主要用于军事侦察,据说站在热气球上,可以俯瞰周围十里内的所有情景。”

“在之前的辽东之战中,这东西可是发挥了大作用,建奴的一举一动,都在明军的掌控之中。”

李定国听了刘文秀的话,这才想起昨天刘文秀确实提过热气球的事情,只不过当时他并没有太在意而已。

不得不说,热气球的出现给了他极大的震撼。

特别是当听到刘文秀说站在上面能俯瞰周围十里内的所有场景时,他更是觉得这东西实在是太厉害了。

因为只要有这个东西,就能轻松抢占先机,所有的阴谋诡计都将无所遁形。

想到这里,李定国忍不住又多看了几眼。

随后,一行人直接出城,然后便直奔京营而去。

李定国等人并不知道他们要去的地方是京营,看到城外的景象,李定国笑着调侃道:

“怎么?这是要放我们走吗?”

为首的锦衣卫冷哼一声,回应道:

“你可以试试逃走,不过我保证,不出片刻,你们必死无疑。”

李定国冷笑一声,也懒得再跟他争辩。

很快,他们便来到了京营营。

接待他们的不是别人,正是英国公世子张世泽。

为首的锦衣卫见到张世泽,立刻恭敬的拱手说道:

“世子爷,按照太子爷的吩咐,人带到了。”

张世泽显然知道朱慈烺昨晚的交代,因此点了点头,然后冲着李定国等人招手道:

“行了,跟我进来吧。”

紧接着,李定国等人跟着张世泽一起走进京营,直接来到了演练场。

此时,众多士兵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操练。

骑兵们骑着骏马,练习马上射击,步兵们则在对着靶子练习射击。

还有一些人正在做着体能训练。

不得不说,现在的京营已经和之前完全不一样了,因为他们很少再使用冷兵器练习了,现在主要操练的都是燧发枪。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李定国等人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他们可没有忘记之前在和左良玉战斗的时候,左良玉的火铳队可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眼前的场景与那时又有着天壤之别,左良玉的火铳队不过只有一百人左右,而这里操练的士兵足足有几千人。

当他们扣动扳机时,那震耳欲聋的声音汇聚在一起仿佛滚滚雷鸣。

而且这里的士兵们采用三段式射击法,子弹密集的有些吓人。

有人大致估算了一下,仅仅片刻之间,就能打出几千发子弹。

这要是放在真正的战场上,瞬间就能造成几千人的伤亡。

除此之外,骑兵使用的火铳也让人惊叹不已,因为这些短小的火铳显然是专门为骑兵设计的,能够让他们直接在马背上熟练地装填射击。

其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看着李定国等人惊讶的模样,一旁的张世泽忍不住嘲笑道:

“你们这群土包子,可算开眼了吧!”

“现在你们见到的还只是正在操练的士兵,不久之后,我大明的百万雄狮都会装备这样的火器。”

“就凭你们这点战斗力,能挡得住吗?”

李定国等人听后都沉默不语,他们心里清楚,自己根本抵挡不了这样强大的火力。

甚至不止他们,恐怕整个天下,都很难有军队能抵挡这样的火器攻击。

张世泽继续说道:

“几个月前的辽东大战,我们出动了配备燧发枪的三万士兵,仅仅片刻之间,就干掉了一万多建奴。”

“最终死在燧发枪下的建奴,少说也有三万有余!”

“所以你们可以想象一下,要是这样的火器部队出现在陕西、河南,你们的农民军会有多么脆弱。”

“要不是太子爷对你们感兴趣,饶了你们的性命,还打算给你们封官,你们早就死了,哪里有机会见识到明军的真正实力?”

“我要是你们,就赶紧去找太子爷跪地谢恩了。”

换作平时,听到这话到时候,李定国肯定会忍不住争吵反驳。

可现在,他却都沉默了,包括他身后的人也都沉默了。

因为他们知道,张世泽说的是事实。

包括之前朱慈烺说的,也是千真万确。

原来一直以来,他们都从未和大明真正的精锐之师交过手。

之前的左良玉部最多只能算是三流军队。

就算是孙传庭的军队,恐怕最多也只能算是二流。

大明真正的精锐之师,是这些装备了燧发枪的军队。

嗯.

他们也是现在才知道,原来这种新式火器叫燧发枪。

见众人沉默不语,张世泽随即冲旁边的几个士兵招了招手。

很快便有士兵送了一把燧发枪过来。

张世泽先是熟练地装填弹药,可下一秒,他突然将枪口对准了李定国。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刘文秀等人瞬间被吓了一跳,还以为张世泽要杀了李定国。

只有李定国依旧一脸淡然,仿佛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然而下一秒,张世泽突然转动枪口,直接对准了旁边的靶子。

砰!

随着一声枪响,子弹精准地射中了靶子。

随后,张世泽把枪递给李定国,问道:

“要不要试试?”

李定国接过燧发枪,轻轻抚摸着枪身,只觉得这东西简直就是一件神器。

随即,他也学着张世泽刚才的样子装填弹药,然后对准靶子开枪射击。

砰!

伴随着一个枪响,子弹瞬间射出,并且直接命中了靶子。

好家伙!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张世泽忍不住在心中惊叹了一声。

因为他看得出来,李定国绝对是第一次接触燧发枪,可就是这样,他居然学的有模有样、而且能直接命中靶子!

果然!

能被太子爷看中的不是一般人!

伴随着张世泽的射击,其他的农民军将领也都围了上去,好似再看一样宝贝似的看着燧发枪。

因为这东西的威力实在是太让他们感到震撼了。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张世泽心里更得意了,暗自想着:

原来逗弄这些没见过世面的人这么有趣。

紧接着,参观完京营之后,张世泽又带着他们前往关宁铁骑大营。

当看到身材壮硕、全身披甲的关宁铁骑时,李定国等人这才真正意识到什么叫做可怕。

像关宁铁骑这样的精锐骑兵,如果真的出现在河南战场上,那么张献忠、李自成的部队简直不堪一击。

到时候别说一万人了,就算是几千人的重甲骑兵冲锋,也不是那些农民军能够抵挡的。

更何况,他们手中还有特制的燧发枪,一轮射击下来,农民军恐怕瞬间就会崩溃。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他们终于彻底死心了。

同时也知道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张献忠,都是成不了大事的,他们最终都难以逃脱被朝廷大军覆灭的命运。

等到朝廷的大军开赴河南战场,所有的农民起义都将彻底平息。

再次回到京城时,所有人都沉默不语,似乎完全被大明军队的实力震撼到了。

回到客栈之后,刘文秀再次找到了李定国。

这次还没等刘文秀开口,李定国便先问道:

“文秀,你觉得大明真的还有救吗?”

刘文秀听后先是一愣,然后笑着回答:

“若是在来到京城之前你这么问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大明早就没救了。”

“但是现在,我会告诉你大明有救。”

“根据之前的所见所闻来看,如今的大明已经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那个大明了,它的改变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所以,我决定投降大明,去辽东做个武将,然后试着一步步往上爬,用自己的方式为这天下的百姓做些事情。”

“定国,跟我们一起去辽东吧。”

“如果就这样死了,实在太不值得。”

“我已经看出来了,大明太子真正看重的其实是你,只要你愿意投降,他会给你更高的官位。”

“当然,我知道你不在乎这些。”

“但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就应该干一番大事业,而不应该就这么默默无闻地死去。”

哎!

李定国听后叹了口气,说道:

“可是父亲那边.”

只是还没等他把话说完,刘文秀便打断了他:

“你之前舍弃性命,拖住了左良玉的军队,就已经算是报答了父亲的恩情,从此以后你不欠他什么。”

“包括我们也是一样,之前我们用性命挡住朝廷的军队,让父亲逃走,就代表我们之间你就没有任何恩情可言了!”

“我们不欠他任何东西。”

李定国听了刘文秀的话,缓缓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热闹的景象深深地叹了口气。

过了一会儿,他这才说道:

“行了,你放心吧,我知道该怎么办了。”

刘文秀见此,也不好再多说什么,轻轻拍了拍李定国的肩膀之后便转身离开了。

因为他知道,李定国已经做好了决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