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 第二百三十六章 给你们两个选择:要么去辽东打建奴,要么就去死!

北镇抚司的庭院里,日光透过繁茂的枝叶在地面上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

光影在朱慈烺那略显稚嫩的脸上缓缓游移。

可就在转瞬之间,朱慈烺的脸色陡然阴沉下来,原本平和如湖的目光,瞬间变得锐利如刀,直直刺向了李定国。

紧接着,一声暴喝在庭院中炸响:

“李定国,你真的认为张献忠能与我太祖皇帝相提并论?”

“当年太祖皇帝亲率大军挥师北伐,一路上历经无数次恶战,终于成功驱逐胡虏。”

“不仅收复了被元朝侵占长达百年的汉人领土,更是夺回了丢失四百三十年的燕云十六州,让汉人江山重新回归正统。”

“此后,太祖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在他的治理下,百姓们终于能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开创了洪武盛世,其功绩,必将永载史册,流芳百世!”

“反观张献忠,他又做过什么值得称赞的事?”

“每次攻破城池、劫掠村庄,都使得无数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那些不愿跟随你们造反的人,你们可曾有过一丝怜悯,亦或者是手下留情?”

朱慈烺的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言辞愈发犀利。

“张献忠裹挟无辜百姓充当炮灰,让他们在战场上白白送死,他的双手早已沾满了百姓的鲜血,包括你们亦是如此!”

“再者,张献忠毫无谋略,他麾下的军队军纪涣散,即便人数再多也不过是乌合之众。”

“二十万人竟然连两万朝廷军队都抵挡不住,反被打的只剩一千骑狼狈逃走,就凭他这点能耐,也敢与太祖皇帝相提并论?”

“简直是荒谬至极!”

随着朱慈烺这一番慷慨激昂的质问落下,李定国的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一阵白一阵红的,简直好似打翻了颜料盘。

他下意识地紧紧攥住拳头,喉结在脖颈间不断上下滚动,本能地想要反驳朱慈烺的话。

然而,当那些话到了嘴边,却仿佛被一块巨石堵住,怎么也说不出来。

李定国虽然从不把崇祯这个皇帝和一众大明的文臣武将放在眼里,但他不得不承认一件事情,那就是洪武皇帝朱元璋确实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

朱元璋出身贫寒,从社会底层一步步崛起,凭借着非凡的勇气最终推翻了元朝的残酷统治,将汉人从水深火热之中拯救出来,恢复了汉人的衣冠和王朝。

单就“驱逐胡虏,恢复中华”这一丰功伟绩而言,其功绩无可磨灭,也必将永载史册!

相较之下,张献忠的所作所为,确实难以望其项背。

要知道农民军起初是因为食不果腹、走投无路之下才被迫揭竿而起的。

但发展到现在,作为核心成员的李定国对其中的种种乱象自然了如指掌。

朱慈烺的每一句话,都如同锋利的匕首,精准无误地刺中了他们的要害。

从裹挟流民造反,到烧杀抢掠,再到逼迫百姓去送死,这桩桩件件都是无法否认的事实。

甚至包括他李定国也做过这样的事情!

一时间,李定国竟有些语塞,额头上瞬间冒出了密密麻麻的汗珠。

再看周围,其他农民军将领也都如同筛糠一般,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甚至连牙齿打颤的声音清晰可闻。

因为同样的事情,他们也都做过!

只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眼前这位年轻的太子,竟能说出这般切中要害的话。

反观朱慈烺身后的众人,却是瞬间挺直了腰杆,一个个眼中闪烁着凶光,紧紧的盯着李定国等人。

仿佛只要朱慈烺一声令下,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将这些人碎尸万段。

但很快,李定国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翻涌的波澜,然后再次看向朱慈烺开口道:

“不错,我承认你家先祖朱元璋确实有雄才大略,也拯救了汉人天下。”

“但这又能说明什么?这就能说明你们朱家至今仍配得上这天下吗?”

“你知道陕西、河南现在是什么惨状吗?千里沃野沦为饿乡,沿途尽是为饥饿所困的灾民,个个形容枯槁,每一寸土地都弥漫着绝望与悲戚。”

“在你看来,饿殍遍野,易子而食只是史书上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可却是我亲眼所见的场景!”

“百姓们饿得奄奄一息,命悬一线,而那些富家老爷们家中粮食却是堆积如山,都快要发霉了。”

“而他们呢?宁愿放着发霉也不愿拿出分毫救济穷人。”

“朝廷对此竟也是无动于衷,若你们能及时开仓放粮,我们这些普通百姓又怎会被逼上绝路?”

“若真的有一口饱饭吃,谁又愿意去造反呢?”

“这一切,都是你们造成的!”

李定国越说越激动,双眼都布满了血丝,额头更是青筋暴起。

然而朱慈烺听到这句话之后神色却是平静如水,眼中没有一丝波澜,只是冷淡地看着李定国缓缓说道:

“没错,本宫承认你说的有几分道理。”

“在救济灾民方面,朝廷确实有失职之处,但这难道全是朝廷的错吗?”

“你以为朝廷不想救济灾民?错了!朝廷也想救济灾民,可无奈朝廷收不上税,国库空虚,根本拿不出多余的粮食来救济灾民。”

“这天下的士绅豪强们为富不仁,他们不愿意交税,甚至还将本应缴纳的税赋,变本加厉地转嫁到普通百姓身上。”

“可即便如此,朝廷的税还是不能总额收上来。”

“哪怕现如今朝廷已将税赋提高了三倍,可收上来的税,竟还不及洪武年间的一倍!”

“你可知道,这多出来的税赋去了哪里?”

“本宫告诉你,都进了那些士绅豪强的口袋,你们造反这么久,这点不会不知道吧?”

“说实话,你们要是直接杀去南方,将那些偷税漏税的士绅豪强一网打尽,本宫还会赞你们是英雄。”

“可你们一直以来都在祸害北方几省,那些百姓已经够苦了,你们还要带他们去送死,这就是你们所谓的替天行道?”

“你们真的让那些百姓过上好日子了吗?你们真能让他们吃饱饭吗?”

朱慈烺的声音不大,却充满了威严,每一个字都仿佛重锤,敲在李定国的心上,让他的内心不禁泛起一阵涟漪。

李定国这下子终于沉默了。

他看着朱慈烺,只觉得这位太子思维缜密,言语犀利,实在绝非等闲之辈。

朱慈烺继续在庭院中来回踱步,靴底踏在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敲打着李定国的内心。

下一秒,只听朱慈烺继续说道:

“天下的税收不上来,导致国家财政困难,北方又遭遇干旱等各种灾害,最终这才有了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出现。”

“再加上部分官兵为了一己私利养寇自重,更加就了如今的混乱局面。”

“原本只要朝廷愿意举全国之力围剿张献忠和李自成,即便他们再厉害也能轻易平定。”

“然而,辽东的建奴偏偏又在此时肆意肆虐,致使朝廷只能将大部分的兵力调至辽东。”

“你知道建奴吗?也就是所谓的女真人。”

“你可知道这些年建奴劫掠、屠杀了多少汉人百姓?”

“在辽东,他们把汉人百姓当作牛马肆意虐待,打骂凌辱如同家常便饭,杀我汉人百姓犹如再杀牲口一般。”

“打仗时,他们更是将汉人百姓驱赶在前充当肉盾,这和你们与官军打仗时的做法如出一辙。”

“你说,你们和建奴有何区别?”

“不,你们甚至比建奴更可恶!因为建奴是外族,所以才这般对待汉人。”

“可你们呢?你们同样是汉人,凭什么如此对待自己的汉人同胞?”

“告诉本宫,你们凭什么这么做?”

朱慈烺越说越激动,一步步逼近李定国,目光如炬,厉声质问。

他的声音在庭院中回荡,震得人耳膜生疼。

而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李若琏、方正化等人顿时惊出一身冷汗,唯恐李定国会突然暴起,对太子爷不利。

他们想阻拦朱慈烺靠近李定国,却又不敢贸然出手,只能一脸谨慎的地跟在朱慈烺后面,目光死死的盯着李定国。

与此同时,李定国也被朱慈烺的气势吓得连连后退。

他万万没想到,朱慈烺竟敢直接走到自己面前,难道他就不怕自己突然对他下手?

事实上,朱慈烺还真不怕。

因为只要他察觉到李定国稍有异动,就会立刻利用系统让其死无葬身之地。

别说李定国将来会成为民族英雄,杀了他有些可惜。

但是别忘了,现在的李定国可不是什么民族英雄、而是一个乱臣贼子!

杀他的话,朱慈烺还真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更何况朱慈烺身边高手如云,在这种情况下,若李定国还能伤到他,那也未免太小看方正化和李若琏等人了。

好在这个时候的李定国也算是有些脑子,并没有想要动手伤人的意思。

反倒是被朱慈烺给逼退了好几步。

察觉到李定国眼神中的惊愕,朱慈烺嘴角闪过一丝嘲弄,随后一甩衣袖,转身大步回到了石桌前。

然后重新做了下来。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李若琏等人这才如释重负,长舒一口气,随后也重新回到了朱慈烺身边。

与此同时,李定国、刘文秀等人皆是满脸苍白,根本不知该如何回答朱慈烺刚才的那些话。

他们虽然造反了,但还是汉人,可朱慈烺刚才却把他们与建奴相提并论,甚至说他们不如建奴,这让他们心中涌起一股怒气。

可仔细想想,朱慈烺说的似乎也没错。

建奴因是外族才那般对待汉人百姓的,可他们是汉人,又为何如此对待那些同为汉人的百姓呢?

一时间,愧疚、自责和各种各样的情绪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充斥在众人心中。

李定国知道朱慈烺说的很有道理,也知道自己说不过他,索性把心一横,咬着牙说道:

“罢了,反正我也说不过你就不说了。”

“你就说接下来要怎么办吧?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就算你要将我凌迟处死,我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他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一股破釜沉舟的决绝,仿佛在向朱慈烺宣告自己最后的尊严。

然而其他人听到这话,确实瞬间被吓了一跳。

一个身材矮小的农民军将领赶紧跪地向前,扯了扯李定国的袖子低声说道:

“定国,不可如此鲁莽!他可是大明太子,你得给咱们留条活路啊。”

此时此刻,这些农民军将领都已经看出来了,眼前这位太子似乎没想杀他们。

毕竟要是真想杀他们的话,又何必跟他们费这么多口舌?

只需一个眼神,他们恐怕早就人头落地、性命不保了。

但李定国依旧不为所动,直接甩开那人的手,继续看向朱慈烺,眼神中透着一股莫名的倔强。

很明显,说不过归说不过,他就是不服。

而此时,朱慈烺也在打量着李定国。

虽然刚才的谈话让他有些生气,但不得不承认,他还是很欣赏李定国的胆识和直率。

短暂犹豫后,朱慈烺开口说道:

“你们都是聪明人,所以你们应该也猜到了,本宫之所以要留你们活口,并且把你们带到京城,并非是为了杀你们”

“所以现在本宫现在给你们两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归降朝廷,到时候本宫会把你们安排到辽东。”

“若你们不想打仗,就分给你们土地,让你们安稳过日子。”

“若是想当官的,就封你们做武将,将来一起攻打建奴。”

“至于第二个选择就简单多了,那就是把你们全部杀掉,祭奠那些死去的宗室子弟和普通百姓。”

“所以,你们会选哪一个?”

这话一出,现场顿时一片死寂,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在这些农民军将领看来,选择第一个无疑是最好的。

而且严格来说,第一个选择实则给了他们两个选择,那就是要么当百姓,要么当官。

而第二个选择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傻子才会选第二个。

但李定国可不是轻易会投降的人,他质疑道:

“你让我们去辽东,其实是想让我们去送死吧?一旦大明和建奴再开战,第一时间死的就是我们。”

他的眼神中充满警惕,紧紧盯着朱慈烺,仿佛在探寻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朱慈烺似笑非笑地看了李定国一眼,然后说道:

“李定国,你未免太过高看自己了。”

“你可知,之前辽东大胜,明军可是剿灭了建奴整整十一万人!”

“你之所以看不起明军,觉得明军打仗的时候还需要你们去送死,是因为你从来都没有接触过大明的精锐之师。”

“因为大明精锐都部署在九边和辽东以及京城,之前对付你们的左良玉部,不过是大明军队中的三流部队而已。”

“更何况将来要是再和建奴开战的话,那必定就是灭国之战,朝廷必定会派遣精锐之师出战。”

“在这种情况下,你觉得你们配上这样的战场吗?”

朱慈烺的声音不大,却如重锤般敲在李定国的心上,让他的脸上火辣辣的。

他虽然也知道朝廷前段时间与建奴交战取得了大胜,却并不了解其中详情。

毕竟他们一门心思忙着造反,哪有精力关注朝廷的战况,更何况他们身处陕西、河南一带,消息本就不灵通。

没等李定国再次开口,朱慈烺继续说道:

“实话告诉你,之所以要让你们去辽东,其实是给你们以及所有的农民军一条活路。”

“因为最起码在十年内,陕西、河南的天灾都无法消失,要想活下去,只能去往辽东。”

“总而言之,这就是本宫给你们的两个选择了,要么投降大明,去辽东当农民或者武将,要么直接去死!”

“当然,你们不用现在就决定,本宫给你们三天时间考虑。”

“在这三天时间里,本宫不会限制你们的自由,你们可以四处走走看看。”

“三天之后,再给本宫一个答案。”

“若三天后还没做出决定,那么本宫就默认你们选择了第二个选择。”

说完这话,朱慈烺不再多言,随即起身变离开了。

方正化等人赶忙跟上,只有李若琏留了下来。

等到朱慈烺等人彻底离开之后,李若琏向旁边的一个锦衣卫挥了挥手。

下一秒,锦衣卫捧着一个沉甸甸的钱袋走了过来。

李若琏拿起钱袋,直接扔在李定国面前说道:

“这里面有些银子,是太子殿下赏给你们的,用这些银子,你们可以在京城找个地方住下,然后想做什么都行。”

“总之,三天之后太子殿下要看到你们的选择。”

“当然,你们也可以试试逃跑,但逃跑之前最好掂量掂量锦衣卫的手段。”

“另外在这三天里,最好别惹是生非,不然锦衣卫不会放过你们的。”

说完这话,李若琏一挥手,一群锦衣卫上前将李定国等人架起来,连钱袋一起塞进李定国怀里,然后拖着他们走出北镇抚司,直接扔到了门口。

而直到被扔出北镇抚司的时候,李定国等人却还是一脸的茫然。

与此同时,他们的身边也聚拢了一些普通的百姓,这些百姓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们。

毕竟,谁也没见过十几个人一大早的被从锦衣卫衙门里扔出来,且身上还没什么伤,这实在太奇怪了。

不过,这也不是普通百姓该操心的事,众人只是好奇了一下,便纷纷散去了。

这时,刘文秀率先回过神来,走到李定国身边喃喃自语道:

“怎么回事?他们居然真把我们放出来了。”

李定国没有说话,只是伸手拿出胸口的钱袋,打开一看,只见里面有不少金币、银币,还有一些面额的大明宝钞。

旁边的刘文秀随手拿起一枚钱币翻看了一下,然后惊讶地说道:

“这种钱币倒是没见过,看样子应该是朝廷新发行的,而且上面的头像好像是皇帝?”

李定国低头一看,果然看到钱币之上印着一个头戴翼善冠的中年男子头像。

他虽不认识崇祯,但能这般打扮的,想必就是崇祯了。

不过当然,现在想这些也没什么用。

突然就在这时,其中一人小声问道:

“那现在咱们怎么办?大明太子给了咱们两个选择,到底该怎么选?”

又有一人接口道:

“还能怎么选?第二个选择就是去送死,所以只能选第一个,要么去辽东当农民种地,要么当武将。”

“我不知道你们怎么选,反正我选当武将!”

“就算是将来真死在建奴手里,那这一辈子也算没白活!”

在他看来,这其实没什么好犹豫的。

跟着张献忠造反这么久,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现在让他去当农民,他肯定是不情愿的。

至于在场的其他人,其实大多数也都倾向于去辽东当个武将。

虽说可能要和建奴拼命,但到了这地步,他们还有别的选择吗?

当然,也有几个将领厌倦了打打杀杀,只想做个普通农民。

刘文秀看了李定国一眼没有说话,他知道李定国此刻心情肯定十分矛盾。

哎!

叹了口气后,刘文秀说道:

“先不说这件事情,还是先找个地方好好休息一下吧。”

“反正他给了我们三天的时间,等大家想好再说吧!”

随即,刘文秀拉着李定国带着众人离开了北镇抚司。

他们一连走了数里路,实在累得走不动了这才来到一家客栈开了几间房,又叫了些酒肉。

之前他们还以为这次必死无疑,因此除了李定国之外,其他人都没怎么吃东西。

如今知道不但不用死,还能当官,众人顿时胃口大开。

等到小二将饭菜送到房间内后,刘文秀招呼一旁的李定国道:

“定国,过来吃点东西吧。”

李定国摇摇头:

“我没胃口,你吃吧。”

说完便站在窗边,看着窗外发呆,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咚咚咚.

突然就在这时,房门被人敲响。

刘文秀以为是其他同伴,开口喊道:

“进来吧。”

可并没有人进门,甚至连敲门声也消失了。

刘文秀好奇地走过去打开房门,发现门口空无一人,只是地上放着一沓厚厚的宣纸,上面还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

仔细一看,‘大明日报’四个字映入眼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