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协律郎 > 0203 试策考罢,侍郎捉人

大唐协律郎 0203 试策考罢,侍郎捉人

作者:衣冠正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07:20 来源:平板电子书

策问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汉朝时期开始便成为选拔测试人才的方式之一。其内容也是包罗万象,无论是基本的治国方略、经义礼仪,还是时务对策,都在其考察范围之内。

国朝科举初开时,唯以试策,随着时代的发展,进士科的考试内容才逐渐添加了试帖经与试杂文,而且由于杂文对人才力的考校更加具体可见,故而杂文的考试成绩占比便越来越重。

原因也很简单,策问看似考校的范围最广泛也最全面,但却往往大而无当。进士仅仅只是官员入门的考核而已,其所面对的群体就注定对于国家大事、经史大义欠缺具体的、深刻的了解。

所以对于进士试策也多有批评的声音,唐高宗永隆年间,吏部考功员外郎刘思立进言进士唯诵旧策、皆无实才,故而诏令进士试杂文两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

对于还没有踏足官场的年轻人而言,无论是问其国策还是大义,大部分都只是转述别人的观点而已,又或者仅仅只是情绪的表达,没有实际的内容输出。

但这并不意味着试策就没有意义,在更高一级别的制科取士当中,试策是唯一的选拔方式。

这是因为参加制科选拔的人才要比进士们更高一个档次,制科取中之后,即刻出任官职,既不需要再进行守选,也不需要再经过吏部的铨选。

今年的科举试策,是一道《老子》策、一道《左传》策以及三道时务策。

《老子》策是近年科举的固定项目,当今圣人履极以来,对老子更加推崇,对道家经典还多亲自注疏,《老子》不只列于试帖经,还要策问文义。

不过老实说,群臣对此也多是敷衍其事,对于《老子》的注疏也并没有什么超越先人的学术总结,因此考生们只需要略陈故义,基本都会放之通过。

张岱家里道士就好几个,对于《老子》文义的解读当然也不陌生。至于《左传》所考的,干脆就是曹刿论战,恍惚间让张岱仿佛回到了初中课堂。

三道时务策,不出意外的两道边策、一道时政策,边策则是分别询问与吐蕃和突厥这两大世仇的关系处置。

之所以集中在今年策问,那是因为三方情势有了新的变化,吐蕃去年与大唐再起边衅,而突厥则屡请能与大唐继续和亲。

至于时政策,当然就是去年灾情的相关处置问题了。

总之这五道策问题对张岱而言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当然想要对答优异的话,也少不了要仔细斟酌。哪怕他能断言往后三国百年国运、突厥倒是用不了百年了,但立足今人视野,必然也要提出一系列的理论来支持自的观点,让今人能够理解和认同。

昨天一天的时间,张岱就搞定了四道策问题,所以倒也不怎么急躁,晚上甚至还蹲在试铺里搞了一顿小火锅。入夜后别人还在秉烛夜战,而他则蒙头大睡起来。

到了第二天,张岱只剩下一道时务题,任务自然很轻松,但他答起来却更慎重。

因为他不同于其他的举子们只是引经据典的泛泛言之,什么王道悯人、先君尚德之类的套话,他是真真正正参与到救灾工作当中去的,并且也从下属诸员那里得知许多灾区的最新和具体的困境,诸如灾后牛疫的爆发,以及新春旱涝灾害再次初露端倪等等。

所以张岱的策文中套话较少,更多的则是立足实际的各种应对策略,并不只是应付当下的省试,拿到朝堂中去都能当作一篇今年救灾备荒的计划方案。但是话说回来,也根本没人鸟他。

张岱也是一边答题一边在心里思忖,准备省试结束之后无论及第与否,他都要东行游历一番,看看救灾诸事经营状况如何了。他去年便有这样的想法,倒也不是为了躲避都中的人事纠纷。

因为最后这一道时务策更加的用心,用时也远较之前更长,等到张岱全都写完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午后。他又将五篇策文从头到尾的全都检查一遍,确认没有什么犯禁之后便直接登堂上交。

这会儿其他考生们都还在构思答题,张岱这里走出试铺顿时引起了众人的关注,那本来已经对状元之位势在必得的李嶷更是诧异道:“张岱是欲上请,还是交卷?”

张岱虽然自觉状元无望,但也不妨碍打击一下这货的信心,于是便笑语道:“李十七或是知我长于文辞,然则射策才是我真正的优长,去年府试应试于中书,中书李相公犹且难诘。李某若不欲为后来者覆,还要更加用功啊!”

李嶷听到这话后,神情果然变得严肃起来。张岱府试事迹早已经传遍都下,他当然也有所耳闻,但总觉得事情多多少少有点离奇之处,此时见到张岱试策轻松完成,心内自是难免有些紧张。

到了这一步,他当然希望自己能够一举夺取状元之位,所以便也没有心情再说什么去宋三娘家喝花酒,视线从张岱身上收回后便更加认真的答题。

堂中严挺之也没想到张岱早了半天交卷,但他也没有多说什么,接过考卷后一边粗粗浏览一遍一边盖印,并又对他说道:“场中群徒尚在专注制策,观你考具行李太多,一时不能负尽,便且留此先出,事后着家奴来取。”

张岱闻言后也是一汗,他这里行李多到考官都忍不住发声吐槽了,只把科举当成了度假一般,怕也只能在唐朝才能这么干了。

他当然不担心东西留在这里或许会遗失,闻言后先是点头应是,然后又对严挺之深揖一礼道:“连日来多谢座主关照提携,来日事了无论及第与否,一定再登门致意,还望座主笑纳于堂!”

严挺之闻言后便也微笑颔首道:“我自无燕公厚禄,唯素榻以待。张六且去,来日再聚。”

张岱被他说的都有点羞涩了,直叹他爷爷也真是太不检点了,贪得满朝俱闻居然还能平稳落地,哪处说理去!

严挺之明显只是戏言,张岱自然也不会深究。

时下座师与门生的关系固然不像后世那么密切,但也毕竟是官场上的一层渊源,就拿他爷爷知贡举时所取的裴宽、席豫等人来说,虽然并不是张说的亲信小马仔,但在公私场合遇见了,对张岱态度也还算友好。

他这里揖别严挺之后,便往考场外走去。而此时外间人员也不多,毕竟考试持续两天的时间,那些送考的人员也不可能一直待在这里等候,毕竟这里乃是尚书省诸部官署所在。

“阿郎、阿郎,仆在这里!”

丁青正蹲在一株柳树下不知跟谁聊得眉飞色舞,待听到有人呼喊已有举子离开考场,这才抬头望去,却见正是自家阿郎,忙不迭一边招手一边快速迎上前去:“我听人说最早也得傍晚才会结束,阿郎今便行出,想是答策极妙!”

张岱笑笑不说话,连续两天的答题也让他精神很疲惫,于是便跟丁青交代一声行李还留在考场,然后便准备离开这里,回家去补觉休息。

他这里已经走出了一段距离,迎面正撞见从吏部走出的苗晋卿。

苗晋卿见到他后神情顿时一僵,仿佛看到了什么不该看到的东西一般,过了片刻后才又疾声道:“张岱,你、你怎在此?你先离场了?你、你先候在此处,不要走动、不要走动!”

说完这话后,他便又转身匆匆往吏部官署飞奔而去。

张岱听到这没头没尾的话,心中半是好奇半是不爽,心道这家伙要是一会儿给自己拿俩橘子回来的话,说啥得给他俩封眼锤!

他虽然一贯看不起他老子,但也不能随便让人玩这种伦理梗啊,当然苗晋卿倒也未必知道,所以他也尤为好奇这货发的什么邪?

苗晋卿很快便返回来,跟随在其身后的还有神情严肃的崔沔,而崔沔身后则带着一大群的甲兵,一并气势汹汹向此而来。

张岱看到这一幕,脸色当即一变,玛德难道早交卷犯法?崔沔这家伙竟然带着南衙甲兵来抓自己,这多大仇?

他直将苗晋卿的叮嘱抛在脑后,转身便往西面跑去,同时示意丁青往东面跑。他身上还带着出入大内的鱼符,料想崔沔也不敢率兵进入大内捉拿自己。

苗晋卿也没想到张岱危机意识这么强烈,一晃神工夫这家伙已经跑出数丈,只能大喝道:“张岱留步、停下,崔、崔散骑并非为难你……”

张岱才不搭理他说什么,仍是一路往西边跑,准备进了夹城后再停下来看看是个什么情况。

“你等速将此徒执回!”

崔沔见这小子跑得比兔子还快,顿时也是气不打一处来。

原本上午时分已经做出了包围考场、准备复试的决定,但宰相杜暹却又偏偏说考场外已经有甲兵驻守,若再增调甲卒难免会惊扰举子,让他们无心答题,所以便下令等到傍晚时分群徒答题大约完毕的时候再围考场。

但却没想到就这么一拖延,就被跑出来这么一个先交卷的漏网之鱼。于是崔沔便也不再顾忌宰相禁令,一边勒令苗晋卿带着一队甲兵去把张岱抓回来,自己则带着剩下的人将考场出口封锁。

张岱最终也没能跑进夹城里去,他跑了一段距离后正逢一队南衙甲卒巡城至此,见到这前逃后追的架势,当即便有两人持杖入前。

他看到这一幕后,顿时便也识趣的停了下来,转头望着后方气急败坏追来的苗晋卿沉声问道:“苗员外何事阻我?我今日特意早离考场,是为入宫禀我恩亲应试顺利!”

苗晋卿倒没有心情去品味他那言外之意,见这小子总算停下来,这才又气喘吁吁的喊道:“不、不可离去,崔散骑共宰相等计,你等群徒还要、还要覆试杂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