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隋朝的棋局 > 第七百九十六章 亡羊补牢

隋朝的棋局 第七百九十六章 亡羊补牢

作者:高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05: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随着魏汝南、木阿图、史蜀胡悉等等要犯以及十几名突厥奸细被公开处死后,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开始得到整治.

首先是继续严格执行技术等级和保密制度,这一块原本做得不错,只是随着统一加快,大量各政权的工匠人数剧增,管理工作一时没有跟上,才出现了魏汝南那样的漏洞。

现在开始亡羊补牢,所有外来工匠都要重新进行培训,尤其是那些和魏汝南一样在火器局做事的弓弩匠或者其他工种,都要进行严格审查。

工匠这一块问题不大,本来制度就严格,待遇也优厚,只要管理及时跟上,基本上就没有问题了。

倒是胡人经商这一块,经政事堂讨论决定,实行分类管理以及备案制度,像粟特商人、西域商人、日本、新罗商人以及南洋商人,都允许进入中原经商,不过有严格的行业限制,比如农作物源头,技术现场、军事装备等等,严禁外国人接触。

离去时要加强口岸盘查,尤其是进入河西走廊前的盘查,严禁带走农作物种子、蚕种、军事装备等等禁止出口的物品。

另一种是草原商人或者吐蕃商人不再允许进入内地,只允许在边境指定之地进行贸易,这又恢复了汉朝以来的传统,推行边贸。

第三是扩大内卫的管辖范围,以前内卫不管外国人的经商贸易,现在针对外国人的违禁品管理也纳入了内卫管辖权限内,另外边境走私,也由内卫进行严管。

这样,内卫也会出现在边境市场以及出境口岸,严格管辖违禁品流出。

任何胆敢走私违禁品的外国商人,视情节轻重进行严惩,轻则重打五十棍、没收财物后驱逐出境,永不得入境,重则公开处斩,以儆效尤。

但最重要一条,《大隋王朝安全制度》开始起草,从律法进行规范,各地官府就有法可依,不用等内卫,各地官府发现苗头,就立刻进行堵漏处理。

随着一系列的制度出台,技术和禁品管控也为之一新,各种漏洞都被堵死,洛阳、长安、太原等地也见不到草原商人的影子了,大隋划出十四个口岸进行边贸。

时间进入三月,科举日也一天天临近,目前集聚洛阳的各地考生接近十万人,当然,这和今年的科举改革有关系,原本参加科举无望的大量算、农、工、医专科生也有机会进京参考,最后成为技术官员。

大隋王朝的官员体系除了武官和文官之外,又多了一类技术官,简称术官,术官下面又有技吏和匠工,也就是工程师和工匠。

这就是顶层设计了,注重科学技术,尤其是航海技术,必然会带来王朝的大发展。

文科和技术在发展的同时,随着天下统一,社会安定,遍地武馆的局面也渐渐消亡,取而代之各种学文和学技术的私塾和官学。

当然,武学也没有完全废除,是被各县官办的武校、还有各郡的士官学校、最后还有朝廷的军事学院等等取代了。

三月初五,天不亮,各个客栈的士子都纷纷起床,开始洗漱吃早饭。

褚遂良起床了,他的两个好友韦厉、王冠和今天不用参加科举,他们只是童生,没有考上秀才,便没有参加科举的资格,不过他们可以参加三天后的专科考试。

至少有一两万人和他们的情况一样,沉溺于专业,就考不上秀才了,所以今年科举改革后,他们也有机会了。

洗漱完毕,褚遂良吃完早饭便下楼了,客栈前停满了牛车,参加科举的人数太多,科举统一在城外的大营内举行。

一辆辆挂着红灯笼的牛车出发了,灯笼上写着科举二字,一路畅通无阻。

东城外,一座巨大的军营已经矗立在洛水北岸,军营分为十座大门,延绵十里,对应着十大天干,每座大门又有十二考营,对应十二地支,所以一共有六十座考场。

因为战乱刚结束,读书人占总人数还是太少,所以没有具体分进士科和明经科,目前只有进士一科,要到天下稳定几十年后,读书人越来越多,进士科考试才会细分下去。

褚遂良的考号是丁亥考场第八帐二十四位,这时,牛车停下,车夫大喊:“丁字门到了,有没有下车的,赶紧了!”

“有!有!有!”

褚遂良连忙举手,跳下了牛车,他一眼看见了巨大的灯笼,一个‘丁’字格外醒目。

进门只允许携带考券,也就是准考证,其他物品一律不准携带,但也不需要搜身,这让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这和明清科举不一样,明清科举是在一个个考号里,携带进去了就可以作弊,而现在科举是在一座大帐内,每座大帐有三十名考生一起考试,监考官站在大帐门口,盯着每一个考生,携带的作弊物品根本就没有机会拿出来。

就算躲过了监考官,旁边考生还可以揭发你获得加分,一旦作弊被抓,就没有机会再进行科举了。

所以进门虽然宽松,但后面的监管和处罚都很严厉,大家心知肚明,也没有人敢冒这个风险。

褚遂良找到了自己的考位,在桌案前坐下,他是二十四位,偏后面,桌案上有个篮子,篮子里有笔墨纸砚和水杯蜡烛等物品,还有浆糊和糊名纸,和地方科举考试完全一样,大家都很熟悉。

这时,进来一名士兵提着水壶给他们杯子加水,这不是上茶,而是给他们研墨用的。

考试还没有开始,所有人都在研墨,很快,钟声敲响了,“咚!咚!咚!”十座大门缓缓关闭,考官开始发答题纸,士子们开始写考号、姓名、籍贯,还有考卷号,考卷号写在右上角,不用糊名。

每个人进考场时都拿到一个考卷号,因为考试考两天,会有两份考卷,考卷号就是方便考官把两份考卷合二为一。

每个考生都经历过地方上科举考试,都很熟练。

随着第二次钟声敲响,考试开始了,考官给每个考生发放考题,第一天是考基础,主要是考贴经,给你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中间要你补上,一共二十题,题目很简单,都是必须掌握的常识题,但量大,没有思考的时间,必须一气呵成。

每个考生都提笔疾书,考场上一片写字的沙沙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