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年方八岁,被仓促拉出登基称帝! > 第五百一十三章 观政(2)

新风向通过太极殿所召大朝,迅速在中枢有司传递开来,在这新时代降临的背景下,谁能够尽快适应,谁不能尽快适应,这不是作为大虞天子的楚凌需要考虑的,不能跟紧他营造的大势,就注定会被淘汰掉。

让一批有想法,有信念,肯做事,愿分忧的大臣们,提拔到适合他们的位置上,楚凌就悄无声息间促成一件事。

即在制衡中枢的前提下,增强对于中枢的掌控,这点与御极登基之初比较起来,变化感就再清晰不过了。

楚凌当然知道,在现阶段的中枢及地方层面,仍存有一批有盘算、有想法的大臣和官员,这会在后续的某个时期,因为某项政策的施行,从而跳出来指摘或反对。

但是吧。

眼下对他来讲是总揽大局,要让大虞上下适应他在当家做主,围绕这一总体大势,再具体的解决遇到的问题与困境,这远比为了掌权而掌权要实际多了。

权,是要集中。

事,也要去做。

特别是大虞此前滋生的积弊,需要从现在就去解决一部分,让他委以重任的萧靖、暴鸢、史钰等一众大臣先做,他居中统筹进行分派和支持,有层次有目的的去推动,这样简单的解决了,该凝聚的势凝聚了,那么后续就能集中火力解决疑难杂症了!

尽管已是十月,可正午依旧很热。

旭日高悬在空,撒照下的阳光很刺眼。

大兴殿一带的琉璃瓦反射下的金光,衬托出大兴殿的威严与雄威,而散布各处的羽林、禁军锐士,个个挺拔身躯而立,无形中又平添几分肃杀。

脚步声从大兴门一带传来,这让不少人警惕的看去,而当看到人流朝大兴殿走来,不少人立时就知是谁来御前了。

被誉为天子门生的新科进士们,要到御前来禀明在中枢有司观政所见所闻所想了。

夏睿、苏琦、卢俊、景逸、柳烨、常钧、万鸿、廖烺、雷燮、黎沅等一众观政官员穿着官袍,手持奏疏,表情严肃的朝大兴殿走去,行至大兴殿前时,一行停下脚步,按序排列站好。

尽管这不是他们首次来御前了,在过去每隔旬日,他们便要齐聚大兴门前,待人聚齐后便赶赴御前,向天子奏明一应事宜,可在他们之中,仍有一些人的内心是紧张的,毕竟这是面见天子!

“陛下口谕,今日天热,进殿奏对!”

李忠手持拂尘,从殿内走出,朝这帮新晋官员朗声道。

“臣等叩谢天恩。”

夏睿、苏琦、卢俊等一众官员,无不朝大兴殿毕恭毕敬的作揖行礼。

不多时,脚步声再度响起。

进殿的那刹,不少人都感受到了凉意。

“陛下至——”

而约莫盏茶功夫,李忠的声音响起,这让殿内所站群臣,无不毕恭毕敬的作揖行礼。

“臣等拜见陛下!”

在山呼声下,楚凌走进大殿,朝那张龙椅走去,在撩袍坐下后,楚凌这才开口说道。

“诸卿免礼。”

“臣等叩谢天恩!”

看着眼前这二百一十七新晋官员,楚凌露出淡淡笑意,在他们从各地返回虞都,就被第一时间派至中枢有司观政,作为正统四年抡才取士改制下的新科进士,首届赋予天子门生的特殊群体,楚凌对于他们每个人都寄予厚望。

也正是如此吧,楚凌对他们的要求很高,每日在所属有司见闻奏疏,不管分了多重的差事,都必须要呈递到御前来,楚凌会让秘书省的人,进行对应的汇总在编,继而了解每个人的实况。

每隔旬日要前来御前奏对,而这所蕴含的深意有很多,锻炼他们的胆魄,磨练他们的心性,了解他们的思想,拉近君臣的距离……

毕竟是大虞首届赋予天子门生的特殊群体,楚凌希望他们能够尽快适应在中枢的节奏与氛围,作为帝党储备人才梯队,如果不能达到楚凌的满意,哪怕是天子门生,楚凌也会毫不犹豫的放弃掉。

楚凌的宝贵时间与精力,是留给对社稷有用之辈的,而非是只想投机取巧之辈的,这类人在大虞是最不缺的。

站在楚凌的角度,眼下帝党这一块儿的人才梯队已初步构建,萧靖、暴鸢、刘谌、罗织、尹玉、黄琨他们是处第一梯队的,史钰、张洪、常翰、苍卜他们是处第二梯队的,秦至白、臧瑜他们是处第三梯队的,通过自己遴选召进中枢的是处第四梯队的,而夏睿、苏琦、卢俊他们是处第五梯队的。

这个梯队排序不是按年龄、资历划分的,而是根据各方面综合考虑分属的,各个梯队皆有各自要做的事。

就像夏睿、苏琦、卢俊他们,现阶段最重要的就是熟悉和了解中枢,尽快从学子这层身份,跳转到大虞官员这层身份上来。

不是说通过一次抡才取士,派到中枢有司去观政,这种身份上的转变就达成了,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的想法与观念是否完成了转变。

而上述划分的梯队,还仅限于中枢层面,而在地方层面也有对应的梯队,中枢及地方两套梯队体系,构成了楚凌掌控大权的基本盘。

这个基本盘与先前那个基本盘的底色是不一样的,两者是不能混淆在一起的。

“这段时日诸卿在有司,都有什么想法与困惑?”

想到这些的楚凌,扫视殿内诸臣,神情自若道:“今日这场奏对,有什么想对朕讲的,都逐一讲明吧。”

既然要引导这批官场新人,尽快能转变想法与观念,那就要有足够的耐心,以给他们成长的空间和余地。

楚凌很忙。

尤其是那次大朝召开后,楚凌有太多的事要去做,可即便是这样,每旬日抽出时间,去跟夏睿、苏琦、卢俊他们奏对,是雷打不动的存在,这种方式将持续到他们观政结束,具体明确各自职官才会告一段落。

想要人才却不下功夫、下心思去引导和培养,天底下怎会有这种好事啊。

“臣…夏睿,吏部观政,有本要奏。”

在这种氛围下,位处前列的夏睿,低首看了所持奏疏,随即便走出朝班,毕恭毕敬的朝御前作揖行礼。

“讲。”

楚凌言简意赅道。

“陛下,近些时日臣在吏部观政,就铨选一事存有疑惑。”在楚凌的注视下,在一众同年注视下,夏睿语气平静道。

“针对中枢及地方吏治不清,臣在吏部分捡案牍卷宗期间,特别是跟御史台进行对接时,发现有部分贪官污吏被弹被查,其实皆存有一个共性。”

“什么共性?”

楚凌很有耐心的听完,随即看向夏睿道。

“即他们所领官俸,不足以应付一家开支,人情往来,所以在持续一段时日后,就有动了歪心思的念头。”

“臣知道作为官员,要洁身自好,要以身作则,但臣也知在一些场合下,其实是避免不了的。”

“臣在察觉到这一现状后,就调阅了不少卷宗案牍进行汇总,这也让臣发现了很多情况。”

“针对于这部分贪官污吏,其实在最初的时候,他们也是做过一些实事的,甚至在中枢有司中,一些常例的施行,恰恰是他们发起的,但是后续却因为一些原因,导致他们走向了歧途……”

夏睿的话,让殿内群臣表情各异,朝班中出现一些小声议论,有赞同的,有反对的,而对于这些议论声,楚凌没有出言呵斥。

既是君臣间的奏对,尤其他们还是新晋官员,就要叫他们彼此间有交流,毕竟在平日里都在中枢有司观政,即便其中有一些有交流,但那也是极少数的,想让他们有所改变,就必须要有思想与观念上的碰撞才行。

而对于夏睿讲的这些,楚凌露出赞许的表情,夏睿提到的这些,楚凌能够看出来他是用心去发现,去思考,这是好的一面。

作为官员,一味地只知埋头苦干,却不懂得思考分析,这不能说不算好官,但绝不是开明的栋梁。

设立对应职官,以叫官员在其位,为的究竟是什么?

不就是解决对应事宜吗?

可如果说没有任何想法,只是一味地向上承接,然后向下对接,那岂不是就成了传声筒了?

“关于你想的这些,朕先前就考虑过。”

在夏睿讲完所想,楚凌撩撩袍袖,伸手说道:“不是说做了官就要斩断一切,这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因为这违背了人之常情。”

“毕竟人活在时,不是活在真空下的,像一些必要的人情世故,这是在所难免的,总不能说亲属之间,同窗之间,好友之间,师生之间等等吧,就因为你跻身仕途做了官,就把一切抛弃掉吧?”

“真要抛弃了,那人活在世还有何意义?”

“凡事有度就好,过犹不及。”

“也恰是这样,就凸显出我朝需要变得一点,即官俸是否应一成不变,朕觉得这是不好的。”

“现今我朝官俸定档,仍是延续太祖朝时所定,而那个时候天下百废待兴,出于为天下表率作用,故而在定官俸时是较低的。”

“可大虞国祚传承五十余载,尽管期间经历了一些风波与动荡,但大虞国力却呈现整体向上的,而一味地按旧有的东西,去定义今下的环境,这明显是不符合时宜的,这件事要在有司提出来,让有司研讨后拿出一个章程,尽快呈递到御前来,夏睿,这件事你在吏部要多上些心。”

“臣遵旨!!”

夏睿当即作揖道。

其实夏睿所提的问题,是一个极其现实的,那就是大虞官员的俸禄,是普遍处在较低水准下的。

吏治**是多层次的造成的,不是说某一方面促成的,对于楚凌而言,他不能过于武断的去定性,去定调,这样是不负责任的。

其实针对铨选、稽查等方面,对大虞吏治进行整顿,楚凌就想到要提高俸禄水准,楚凌当然知道,即便提高了俸禄,依旧难改贪腐、徇私、舞弊等现状,但这样做,至少能确保较多的官吏,不会因为所领俸禄过低,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最终选择走向那不归路。

高薪养廉,是无法解决所有,但至少能杜绝一部分贪念。

而围绕这一前提下,要坚决推动高压反腐倡廉,要是这样依旧不能让一些人悬崖勒马,那杀他们就没有任何可诟病的,关键是楚凌还掌握着大义,想做官,就别想着发财,想发财,那就干脆别做官!

这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制度,只有不断进行调整与完善的制度,以解决在一个时期下的问题,而当新时期下出现新的问题,那就需要与时俱进的调整与完善,而非是一味地守旧与恪守祖制。

楚凌要在正统朝形成一个观念,别想着什么祖制旧规啊,在达到一定程度,就要从中枢层面去调整,去改变,不过想做这件事并不容易,因为一旦调整与改变了,难免会触及到一些既得利益群体的核心利益,所以碰撞与博弈是在所难免的,但那又能怎样呢,楚凌可不惧怕这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