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235章 从报纸得到捷报的兵部

次日。

对于这份进一步加强通政司权力的奏疏,通政使杨思忠自然不敢怠慢,亲自送到了内阁中。

高拱对于这种改革自然是赞同。

苏泽在奏疏中的估算,如果能统筹全国的邮政驿递系统,一年可以节省下数十万两银子,执掌户部的张居正自然没理由反对。

唯一迟疑的是赵贞吉,他也赞同苏泽的奏疏,他早就觉得兵部的军驿效率低下,经常延误边关军情,早就该改革了。

可苏泽最近三番两次硬怼兵部,赵贞吉也怕兵部强力反弹。

但是最后,赵贞吉还是赞同了苏泽的奏疏。

三阁老票拟完毕,就在杨思忠抱着奏疏前往宫内的时候。

——

“号外号外!辽东大捷!”

“罪将李成梁,破古勒泰寨,斩首女真叛将王杲!”

李成梁上次犯错被杖责,但是皇帝还是让戴罪返回辽东。

等过完年后,李成梁就领着“家丁”,从辽阳城内出击,搜寻叛乱的女真首领王杲。

王杲是女真建州卫的首领。

辽东女真问题之始,就是建州卫内迁。

建州卫,原本是大明册封的归化女真部落。

永乐年,成祖建立建州三卫,招抚图们江流域的女真,允许这些女真朝贡贸易,扶植他们对付野女真。

但是随着大明的战略收缩,明廷要求建州卫内迁,但是又没能提供足够的土地,边军的**堕落,加剧了对立。

王杲原本是建州右卫指挥使,但是屡次叛乱,近些年来有整合女真的趋势。

这一次李成梁为了立功,没有再采用姑息的办法,而是亲自追击白山黑水间,亲手斩杀了王杲。

如果是前年,这样的消息也能让京师百姓庆祝一下。

但是经历过去年的连番大捷后,京师百姓对于辽东这场“小小的胜利”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毕竟京师百姓,也不关心边陲军镇的一场捷报。

可京师百姓不关心的事情,却在兵部掀起了波澜。

报童在京师大街小巷传播这个消息的时候,兵部的气氛压抑非常。

兵部尚书霍冀,沉着一张脸坐在上首,兵部侍郎曹邦辅拍着桌子,向负责军情递送的车驾司郎中窦慎问道:

“为什么我和霍尚书是在《新乐府报》上看到的辽东捷报,而不是车驾司的军情急递?”

窦慎汗流浃背,但是他又十分的委屈,他说道:

“曹大人,车驾司在辽东的军情是通过快马传递的,今年辽东陆地解冻晚,军情传递延误也是正常。”

“卑职也打探了,《新乐府报》是通过往来直沽和辽东的商船确认的捷报的,所以先一步刊登出捷报。”

曹邦辅更气了,他堂堂兵部侍郎,竟然是通过报纸知道了辽东捷报?

窦慎越是解释,曹邦辅越是觉得他无能。

辽东的军情递送专线,独立于通政司体系都搞了多少年了?

可结果是辽东军情还是经常延误。

以往有时候通政司的军情先到,兵部也还算能接受。

这下子好了,连民间报纸都不如了!

这时候还是霍冀开口,算是挽救了窦慎:“海输的路程要比陆地短,这也不全是车驾司的责任。”

曹邦辅停止发怒,霍冀说道:

“但是军情延误乃是大事,这次更显得兵部无能,前阵子通政司在沿海设置经历所,又在朝鲜和南洋设立通政署,很多军情都是通政司发给兵部的。”

这下子曹邦辅和一众官员都齐声说道:

“属下无能。”

霍冀挥挥手,作为兵部主官,他知道这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

霍冀说道:“这事情还要请苏子霖来商议。”

听到苏泽名字,众人都像是吃了屎一样。

前阵子为了武监,和苏泽斗法,兵部一败涂地。

可现在兵部再丢脸,又要求助苏泽?——

就在苏泽坐在詹事府,等着系统发威的时候。

很快就听到手下通传,兵部车驾司郎中窦慎求见。

系统这次竟然这么快吗?

上书第二天,兵部就主动上门了?

苏泽还不知道辽东捷报的消息,于是让人将窦慎请进来。

兵部车驾司郎中窦慎,陪着笑脸站在苏泽面前,他心中万般不愿意,但是兵部两位主官都决定了让他来请苏泽,他也不得不来。

谁让这次军情递送慢了,是他车驾司的全责呢。

窦慎其实也暗暗庆幸,这一次辽东延误的是捷报,如果下次延误了军情,自己肯定要被治罪了。

窦慎陪笑着将事情经过讲了一遍,然后说道:

“苏翰林,大司马和少司马,是为了辽东军情的事情,想请苏翰林过去想想办法。”

系统这么逆天的吗?连这个都能干预?

不对,李成梁击败王杲,这是原本就应该发生的事情。

苏泽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李成梁也平定了王杲的叛乱,但是王杲死后,大明和女真的对立加剧,明廷也没有抓住机会,最终解决女真问题。

不过目前来说,李成梁这次确实是大捷,在平定王杲叛乱后的十几年,女真也没有再进行大规模叛乱。

这场大捷,就算是没有系统也会发生。

系统干预的,可能只是兵部捷报递送这件事。

苏泽心中暗暗高兴,这下子反而是兵部来求自己了!

而前阵子武监之争,兵部也站在了皇帝和内阁的对立面上。

兵部军情还不如民间报纸的速度快,皇帝和内阁定然对兵部更不信任。

但是苏泽还装作勉为其难的样子说道:

“既然这样,苏某就去一趟兵部吧。”

听到苏泽答应下来,窦慎大喜过望,如果这一次请不来苏泽,他怕是要辞职请罪了。

——

兵部。

苏泽将整合成立通政邮递司,地方上设置通政经历所的构想,向兵部的官员说了一遍。

兵部大堂沉默了半天,还是曹邦辅首先问道:

“那这经历所归谁管辖?”

苏泽说道:

“当然是通政司了。”

曹邦辅皱眉,他回头看向兵部尚书霍冀,霍冀也皱着眉头。

苏泽说道:

“驿路体系归于通政司,但是所有军情都可以通过通政司的驿递体系传递,这是合则两利的事情。”

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任何一个衙门,都不愿意放弃到手的权利。

苏泽又说道:

“兵部可以驻员经历所,保证军情的优先递送。经历所也可以搜罗军情,及时向朝廷汇报。”

曹邦辅再次看向霍冀,只见这位兵部大司马微微点头,算是应了下来。

曹邦辅看向苏泽说道:

“那由兵部奏议?苏翰林附署?”

苏泽老老实实的说道:

“其实本官已经上书,请求朝廷成立通政邮递司,将军驿也并入其中。”

苏泽说完,整个兵部大堂内都安静下来。

霍冀和曹邦辅都凝视苏泽,而剩余的兵部官员都不敢用力呼吸,空气都凝固了起来。

苏泽坦然迎上两位兵部大员的目光,一直到曹邦辅打破了沉默。

曹邦辅的声音没有了刚才的热情,多了一份寒冰刺骨的感觉,他不阴不阳的问道:

“苏翰林提前知道了辽阳大捷?”

苏泽坦然说道:

“不知。”

苏泽这句话也是实话,他根本就没有关注辽阳战事,哪里知道系统会在这上面发威。

曹邦辅看着苏泽,最终还是没有继续追问。

能官至兵部侍郎,曹邦辅自然是人精中的人精,他选择相信苏泽。

没办法,这满朝文武,谁不知道苏泽是坦荡君子?

如果是别人,大概曹邦辅会觉得事情这么巧合,定然是有人从中作祟。

但是苏泽当着兵部众人否认了,那还怎么办?

当然只能选择相信苏泽了!

这时候兵部尚书霍冀说道:

“那我兵部单独上奏议,同意将军驿并入通政邮递司。”

“大司马!”

“尚书大人!”

在场的官员纷纷失声叫出来,他们也没想到,堂堂兵部尚书这么快就投了?

但是霍冀很快又说道:

“但是这通政经历所,也要有兵部驻员,保证军情递送通畅。”

这个要求苏泽一口答应下来,他巴不得经历所里多塞几个势力互相制衡呢。

见到苏泽答应下来,霍冀做出送客的样子,苏泽也识趣的告退离开。

——

苏泽离开后。

霍冀开口说道:

“老夫今日就上书请辞。”

“大司马!”

曹邦辅看向霍冀,他没想到霍冀竟然会突然提出来请辞。

霍冀又对着曹邦辅说道:

“老夫会向朝堂举荐你来接任。”

宰辅和大九卿一级的官员,如果是主动辞任,拥有一次向皇帝和内阁上表的权力。

这份表疏也可以算做是政治上的遗表,皇帝和内阁一般会表示尊重,同意这份表疏的内容。

隆庆朝几场重要的战争,搜套之战和东胜卫之战,主持兵部的都是霍冀,虽然不及戚继光临阵作战的功劳,但是筹谋后勤也是极大的功劳,皇帝对这位大司马还是信任的。

霍冀今年五十六岁,这个年龄在大明官员中也不算大,明廷文官都是出了名的长寿,六七十岁依然在任的也不在少数。

当然曹邦辅也知道,这位大司马确实有辞官的打算,只是没想到他会在这个时候提出来。

霍冀说道:“武监和辽阳的事情,总要有人承担责任,本官如果不辞任,难道你们要辞任吗?”

这时候就看出霍冀在兵部的威望了,在场的官员纷纷表示自己要承担责任,但是霍冀大手一挥说道:

“只有老夫能担下这些事情,你们勿要多说,等新尚书上任,你们也要勤于王事,好好襄佐新任尚书。”

紧接着,霍冀将其他官员都赶了出去,只留下了曹邦辅一个人。

霍冀说道:

“老夫为什么要请辞,你应该清楚吧?”

曹邦辅黯然点头。

他和霍冀,在政治上其实不是一个派系。

霍冀虽然和高拱亲近,但他是前朝元老,本身也算一个小山头。

曹邦辅是张居正举荐,才从蓟辽总督任上返回兵部的,算是张居正一派。

曹邦辅当然明白霍冀辞职的原因。

九卿重臣,最重要就是威信。

身为兵部尚书,就是要能将兵部合议带到皇帝面前,让皇帝和阁老们听从兵部的意见。

至于这个兵部合议到底是怎么议出来的,是兵部尚书一言堂,还是兵部官员的集体意见,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兵部尚书需要能影响皇帝和内阁。

以前霍冀是可以的。

但是武监和辽阳两件事,皇帝和内阁都会质疑兵部的专业性,那霍冀这个兵部尚书就不再拥有威信了。

那继续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赖下去,要么成为皇帝和内阁的传声筒,要么被属下架空沦为吉祥物,都是两头受气两头不讨好的结果。

霍冀叹气说道:

“王崇古性格刚强,做九边总督尚可,兵部尚书这个位置不适合他。”

“谭纶是苏泽举荐,如今部里对他敌意很深,如果谭纶就任这个尚书,兵部人心难以凝聚。”

霍冀看向曹邦辅说道:

“你在部内有威信,又通融圆滑,这几年的兵部尚书差事不好当。”

曹邦辅也跟着叹气,霍冀说的确实没错。

皇帝和内阁都对兵部工作不满意。

在北部边疆平定后,敏锐的官员都看出来,皇帝和内阁都有改革兵制的想法。

这时候,无论是谁当这个兵部尚书,都要夹在两边受气。

兵部的利益要维护,皇帝和内阁的话又要听,还有苏泽这样的人给皇帝和内阁出谋划策。

所以霍冀才觉得,性格刚强的王崇古,不适合接任兵部尚书。

这和王崇古本身的派系立场无关,只要他担任兵部尚书,就要为兵部的利益奔走,即使他和苏泽都是高拱的阵营,这点也是绝对不会变的。

所以霍冀才挑选了曹邦辅这个圆滑通融的继任者,就是希望他能居中调和。

霍冀叹息说道:

“徐阁老曾经说过,我们做大臣的,就是家里的媳妇。”

“媳妇操持家务,上要给家翁面子,下又要给丈夫里子,有时候还要受夹板气。”

“等老夫去任后,你可以缓和和苏子霖的关系,他要是对军务有想法,先和兵部通个气,兵部也不是不能接受。”

曹邦辅叹了口气,恐怕自己和苏泽私交不错,这也是霍冀推荐自己的原因。

谁让大明出了苏泽这样的妖孽呢?

月月两疏,事事皆准。

兵部还能怎么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