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233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233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

作者:肥鸟先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58: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东宫。

詹事府逐渐忙碌起来,因为天气冷停办的东宫讲学又要继续。

小胖钧倒是不讨厌讲学。

东宫的教材,加入了罗万化编纂的《帝鉴图说》。

这本列举了古代明君丰功伟绩和昏君恶行的书籍,图文并茂,讲学的师傅们为了能吸引小胖钧的注意力,又会插入很多历史故事。

这比起四书五经的说教可要有意思多了。

不过对于朱翊钧来说,还是苏泽授课最有意思。

苏泽走进了明伦堂,年前东宫撤掉了京师各店铺的图表,换上了一副巨大的海图。

这是一幅经过苏泽精校过的全球海图,《乐府新报》上关于海外国家的文章每一期都看,他还会将报纸裁剪下来,贴在地图的国家色块上。

佛郎机(葡萄牙)、西班牙,奥斯曼,身毒(印度),荷兰,这些这些都是报纸上报道过的国家。

再加上朱翊钧让讲学的翰林们,从翰林院的资料中,找来了成祖年郑和下西洋时期的记录,将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国家也都标注了上去。

国舅李文全在澎湖,有时候也会去广州的港口和外国商人接触,李文全将自己听到的消息寄给朱翊钧。

这些都让朱翊钧找到了新的乐趣。

朱翊钧学会从这些文字资料中,推理南洋的现状。

比如满剌加(马六甲)。

在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曾经在满剌加设立军镇,明朝海军在马六甲海峡的满剌加建立城栅、仓库,以之作为经营西洋的中转站。

在大明禁海以后,满剌加失去了中转站的地位,大明朝廷失去了对南洋的情报。

在正德年间,佛郎机人占据了满剌加,并且冒充满剌加使者朝贡大明,试图通过借壳上市的方法和大明贸易。

但是满剌加王逃到京师告状,佛郎机人的计划败露,佛郎机使者被驱逐。

满剌加如今在佛郎机人的控制下,是佛郎机在南洋最重要的基地,佛郎机人在这里建造港口、种植园、炮厂,还设立总督府管理。

这些消息,都是朱翊钧汇总消息推测出来的。

苏泽听完了朱翊钧的推测,不由的对这位年幼太子刮目相看。

能从纷乱的消息中发现真相,小胖钧这份政治直觉还是很惊人的。

得到了苏泽的夸奖,朱翊钧更是加紧搜集南洋的情报。

苏泽走入明伦堂后,朱翊钧立刻说道:

“苏师傅!孤觉得西班牙人和佛郎机人要有一战!”

苏泽有些惊讶,他问道:

“殿下何故此言?”

朱翊钧说道:

“苏师傅说过,这些西洋蛮夷,虽然看起来都差不多,但是也各有所属,不能看成铁板一块!”

苏泽点头,朱翊钧能有这份认识,已经超过京师九成九的人了。

很多商人往来于南洋,和这些西洋商人做生意,也理不清这些西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朱翊钧说道:

“佛郎机人经营东方航线,从欧罗巴往东寻找香料,最终抵达满剌加,发现了和我大明贸易的通道。”

“这西班牙人却另辟蹊径,从欧罗巴往西,抵达了南洲,在南洲建立了大量的殖民地。”

“而苏师傅您也说过,我们所在的地球是圆的,所以这些西班牙人继续向西,又发现了前往南洋的航线,也就是季风航线。”

苏泽很满意的点头,这些内容都是苏泽给小胖钧讲过的,但是他能牢牢记在心里,这让自己这个老师非常有成就感了。

朱翊钧继续说道:

“苏师傅说过,南洲盛产金银,但是如果将金银全部运回西班牙国,那反而是一场灾难。”

苏泽反问道:

“殿下还记得是为什么吗?”

朱翊钧按照记忆背诵道:

“苏师傅说,金银的价值是人赋予的,金银过量就会物价飞涨,百姓民不聊生,所以光有金银是不行的。”

“苏师傅您还说,商品要比金银重要。”

苏泽满意的夸赞道:

“殿下还能记得微臣的话,微臣不胜欣喜。”

货币理论实在是太复杂了,苏泽也没指望朱翊钧能理解,现在能死记硬背,足以可见小胖钧下了苦功。

苏泽也发现,也许是继承了祖父的基因,小胖钧对于金钱十分的敏感。

所以比起他的父皇,小胖钧反而更能理解这些西洋人的行事逻辑,因为他们就是利益优先。

朱翊钧继续说道:

“所以西班牙人要将金银运送到南洋,换成我大明的货物再运回欧罗巴。”

苏泽满意的点头。

简单的说,西班牙君主也明白,大量金银的输入,会造成欧洲的通货膨胀,如今欧洲还是中世纪尾声,根本没有办法消化这么多的货币。

而这个时候,因为商品经济迅猛发展,而极度缺乏货币的大明,就成了西班牙人倾销白银的地区。

也正是这个历史机遇,成就了西班牙这个初代日不落帝国。

大明的商品在欧洲十分的畅销,这些商品推高了上层的奢侈消费,这要比大量金银直接运回欧洲的冲击小多了。

朱翊钧说道:“满剌加,是东西方航线的交汇点,是南洋的锁钥,虽然现在佛郎机人允许西班牙人通行,但是他们迟早要有一战!”

朱翊钧又说道:

“孤刚刚收到舅舅来信,浪白澳的佛郎机人乖乖离开了,而且他们不是回了吕宋,而是回了满喇加。”

“舅舅还说,这段时间在广州没有见到西班牙的船,所以孤推测,是不是佛郎机人封锁了满剌加,不让西班牙人来广州。”

“如果是这样,那佛郎机人和西班牙人就要开打了!”

苏泽有些惊讶的看着朱翊钧。

他用【记忆殿堂香囊】梳理过穿越前的记忆,在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确实发生过战争。

但是仔细想想,朱翊钧从这些情报中做出的推测也很合理。

在自己的干预下,这一次隆庆开开海的力度更大,不仅仅开放了月港,还开放了泉州、广州这些港口。

而且这一次大明开港,也没有限制船只靠岸,任何商船只要遵守大明的制度,在大明港口纳税,都可以和大明做买卖。

这也让最早经营远东的佛郎机人大赚了一笔。

苏泽还听说,佛郎机人已经归还了澳门和浪白澳岛,彻底撤去了这些据点,就是为了不刺激大明,好好和大明做生意。

这样巨大的利润驱使下,西班牙人没有理由不眼红。

是啊,满剌加是南洋贸易最重要的节点,以现在西班牙强盛的海上力量,肯定会和葡萄牙人争夺的。

朱翊钧又说道:

“另外那个德佛里斯船长,就是那个投靠了奥斯曼人的荷兰船长说,奥斯曼人也对满剌加虎视眈眈,也已经派出舰队前往满剌加了。”

朱翊钧不停的搓手说道:

“苏师傅,您说我们大明就这样看着这些番邦蛮夷,在南洋争夺大明的藩属国吗?”

苏泽叹气说道:

“殿下,南洋不是近海,我大明的水师在这里没有优势。这些西洋蛮夷在南洋也经营多年,不是这么容易拿下的。”

听到这里,朱翊钧也有些泄气。

他对大海很有兴趣,听着苏泽描绘这么海外国度的风土人情,就让朱翊钧仿佛置身其中。

而越是对大海有所了解,朱翊钧越是觉得南洋对于大明实在是太重要了!

南洋这些岛屿,就是大明海疆的屏障,这些岛屿上生产的甘蔗、香料,甚至就算是用来种植粮食,对大明都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所以看到这些西洋蛮夷的船只横行在南洋,朱翊钧心中焦急,这才对苏泽说了这些话。

“苏师傅,就不能奏请父皇,大造舰队,征讨南洋吗?”

苏泽看着朱翊钧,自己这个弟子疑似有些太激进了。

苏泽解释说道:

“殿下,这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情也要一件件的办。”

“这打造舰队需要时间,训练水师更要时间,还有火炮铸造,舰船改进,还要探查南洋的水文情况,了解当地土人的动态,这都不是几道旨意能够办成的。”

听完了苏泽的话,朱翊钧也叹气,这些日子他也观察父皇和内阁施政,确实如同苏泽所说的那样,事情都是要慢慢来的。

但是苏泽却说道:

“殿下,只要我大明不禁海,陛下也已经下旨要再下西洋了,就算是这些西洋蛮夷侥幸占住,这南洋早晚还是我们大明的。”

朱翊钧似懂非懂的问道:

“苏师傅这是为何?”

苏泽说道:

“先是人心,南洋自古就朝贡中原,满剌加王还有遗脉在京师呢,日后只要大明的舰船建造完毕,自然可以帮助满剌加王复国。”

“西洋有很多侨民,他们也都是大明子弟,因为种种原因流落海外。”

“这些人也是心向大明的,只要大明的王师一到,他们一定会喜迎王师的。”

“所以殿下不用急躁,南洋可以徐徐图之。”

但是苏泽也不忍心打击小胖钧的积极性,于是说道:

“殿下如果有心,倒是可以让人结交南洋的侨民,搜集南洋的消息,为日后王师征讨南洋提供便利。”

朱翊钧立刻说道:

“明白了!孤这就给舅舅写信,让他在澎湖搜集南洋的消息!”

但是朱翊钧又垮着脸说道:

“只可惜京师距离澎湖实在是太远,消息传递着实不便。”

苏泽说道:

“这点殿下安心,臣正准备上书谈此事。”

“苏师傅这也有办法?”

——

通政使杨思忠一大早就觉得心神不宁,早早来到通政司。

因为来得太早,通政司十分的冷清,就在杨思清快要走入自己的公房,听到了两个年轻官员的谈话。

杨思清一看,说话的是通政司的两个经历。

通政司上设正使一名,也被朝堂称之为大银台,这是因为明代通政司实际上行使的是宋代银台司的职能。

再设副使一名,现任副使裴清,自从被发配到京畿地区负责民驿的事情后,裴清都没能赶回京师过年。

这位裴副使干得不错,京师周围的民驿已经建造完毕,这些民驿不需要勘合就能住宿,只需要支付银钱就能享受到住宿和餐饮服务。

商人们很快发现,其实这种民驿也挺好的。

民驿只要给钱就能享受服务,不像是官驿还要分成三六九等,也不用忍受官驿的白眼。

民驿的服务周到,除了住宿外,还有附近的百姓在这里打零工,提供热水、洗马等各种服务,提供的饭菜也要比官驿好不少,前提自然是花钱就行了。

而且经过这半年的都察院整治,京畿地区的治安也好了不少,住在民驿发生纠纷,也会有官府迅速处理,住宿在民驿反而成了更方便的选择。

可能唯一不满的,就是那些原本可以仗着认识的官员,狗仗人势的帮闲门客了。

“张经历,裴副使要回朝了吧?”

经历是通政司的小官,一般是六品,也是通政司最基层的牛马。

而杨思清的记忆力很好,他想起来了这个张经历,不就是那日和右通议冯学颜背后议论自己的那个年轻官员吗?

右通议冯学颜,已经被自己“发配”朝鲜。

张经历说道:“难,你才入通政司,不知道我们这位大银台可是出了名的小心眼,裴副使得罪了大银台,哪里这么容易回来?”

另一名官员说道:“可我看大银台虽然面冷了点,但在司内没什么架子,在九卿重臣中是最平易近人的。”

张经历立刻说道:

“你这就看走眼了!你知道右通议冯学颜冯大人吗?”

这个年轻官员点头,张经历说道:

“冯大人就是因为在背后说大银台的坏话,最后得罪了大银台,被发配到了朝鲜去了。”

向后辈说出了职场秘辛,张经历正准备接受后辈崇拜的目光,突然听到了这名后辈结结巴巴的喊道:

“大,大银台。”

张经历涌起不祥预感,他回头看到杨思忠冷冰冰的脸,差点晕过去。

杨思忠并没有问罪,而是问道:

“今日有什么重要的奏疏?”

张经历连忙说道:

“苏翰林上书了,已经放在大银台的书案上了。”

杨思忠点头离开,张经历还以为杨思忠没有听到两人的谈话,暗自庆幸自己逃过一劫。

杨思忠来到公房,拿起了苏泽的奏疏。

《快船海递公文并请设南洋通政署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