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228章 堂辩群臣!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228章 堂辩群臣!

作者:肥鸟先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58: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看到这个阵仗,就连定国公徐文壁都身体颤抖了一下,他偷偷看了一眼身后的苏泽,这才稍稍安心,然后迎上了兵部尚书霍冀。

寒暄中礼貌又带着生分,而剩余的兵部官员都“无视”了苏泽,也没人上来接待他。

这一次苏泽踏足兵部,整个兵部的态度就和前几次截然不同。

果然,变法是一条孤单的道路。

所谓变法,就是打破原本的利益分配,势必会触碰到当权派。

武监就触碰到了兵部的利益,兵部自然要将苏泽视为敌人。

而这种敌意,不会因为兵部官员和苏泽的私交而改变。

每一个人都是很难背叛自己的利益,在掌控权力的同时,也会被权力本身支配,霍冀这个兵部尚书,也必须要为兵部的利益而战。

苏泽也确定今天的辩论没有侥幸。

一行人就这样来到了兵部节堂,这一次的安排就和上次不一样了。

兵部官员的座次都在上首,定国公和苏泽的位置在下首,而且只有椅子没有桌案。

徐文壁的脸色有些难看,兵部这态度,是不吝啬撕破脸了。

苏泽倒是坦然,众人落座后,兵部尚书霍冀寒暄了两句,就宣布这次辩论开始。

这一次皇帝为了避免刺激兵部,连内廷太监都懒得派了,反正定国公徐文壁也会如实汇报。

紧接着徐文壁宣读了皇帝的口谕:

“本次兵部堂辩后,兵部和定国公各上奏疏,详议武监之事。”

这道圣旨就算是皇帝的发令枪,等徐文壁宣读完毕,兵部尚书霍冀清了清嗓子,率先开口:

“陛下圣谕,议定武监章程,关乎国本,兵部上下不敢怠慢。首要一事,经费几何?户部度支艰难,去年东胜卫军费、京营整饬开支甚巨。此‘武监’一开,营建、师儒、薪俸、学子廪饩、军械耗用…桩桩件件靡费何止巨万?此款从何而出?莫非仍要挤占兵部边饷,抑或指望内帑?”

徐文壁瞥了一眼身边的苏泽,果然让苏泽说中了,兵部上来就捡起了最大的武器,钱从哪里来。

兵部众官员的目光也自觉掠过了徐文壁,他们也知道这位定国公就是摆设,真正来谈判的是苏泽。

苏泽站起来拱手说道:

“霍部堂所虑极是。培养国之干戚,非寻常育才可比。”

“陛下爱才心切,体恤边臣劳苦,更念及武备乃社稷基石,陛下亲任监正,武监生乃天子门生,武监入学后后的常例所需,皆如国子监廪生之制,全由内帑支付!”

这句话说完,兵部官员们纷纷议论开,显然他们也没想到,皇帝竟然这么大方,愿意将武监生的学费都给付了。

但是很快霍冀又抓住到了苏泽的问题,他又问道:

“武监营造的费用呢?”

苏泽说道:

“武监和国子监一样,都是为国抡才,这笔钱自然应该国库来出。”

兵部议论纷纷,显然对这个结果不满意。

不过苏泽也不用他们满意,霍冀上来就抛出财政问题,就是为了拖延武监设立。

现在皇帝既然同意了出资,这个问题就已经不是问题了。

至于营造费用看起来很大,实际上现在武监可以用国子监的校舍,整饬下先将就用一用就是了,相比每年都要支出的学费,这笔钱可大可小,完全可以先把武监办起来。

而且苏泽还有一个筹款的办法,他准备单独写在奏疏里。

兵部官员们的脸色也严肃起来,霍冀的眼神微动,他也感受到了皇帝的决意,那霍冀也要考虑自己的站队了。

徐文壁神色激动的看着苏泽,刚刚还气势汹汹的兵部官员们,在苏泽这一番出击下,气势上泄了半成,果然抱紧苏泽的大腿就对了!

霍冀沉默,兵部侍郎曹邦辅表态,他问道:

“既言‘育才’,当以何育之?兵书战策、韬略方略,博大精深,当聘何等贤才为师?所授课程、所用教材,如何审定?若任草莽不学之辈充任教习,误人子弟事小,若灌输些无君无父、悖逆祖训的歪理邪说,岂不祸及京畿?”

又中了!

徐文壁对苏泽的敬佩更深了,兵部果然拿“教务”这件事开刀了!

苏泽不疾不徐的说道:

“曹侍郎所忧甚是。养正育才,其责匪轻。武监教务大纲、教材编撰、师儒延请,确需缜密规划。”

“此等费心劳神之琐务,非在下一介‘教习长’所能全揽,亦非国公所长。鄙意,此等学务细事,当由兵部遴选饱学之士、知兵之员牵头,会同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兵科官员,悉心拟定,呈陛下圣裁御览。”

兵部众人倒是有些意外,苏泽倒是没有在教务拟定这件事上多做纠缠,要知道苏泽在武监挂的职位就是这个“教务长”。

曹邦辅对苏泽十分的熟悉,见到苏泽“退后一步”,反而皱起眉头来,显然苏泽还有后手。

果不其然,苏泽又说道:

“然,有一请霍部堂、曹侍郎体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纸上谈兵赵括之流,绝非陛下所期。故延聘之教习,无论出自兵部、都督府或军中宿将,除熟稔典籍外,必得允其曾亲历行伍,通晓战阵实务,能操练兵马,善施号令。所授课业,亦须包含真机演训、实地操练之项。此标准,乃武监育人根本,万望诸公慎之又慎。教材无论何人撰写,最终亦需陛下亲定。”

果然!

曹邦辅就知道,苏泽从来都是以退为进的。

在让出了教材编订的权利,却将教官的选任权力收到了皇帝手上。

这也确实是苏泽的作风。

无论教材是什么,和武监生接触最多的,必然还是武监的教官。

而苏泽提出的,要求有实战经验才能担任教官,避免纸上谈兵,兵部也没办法反对。

曹邦辅一时语塞。

兵部接下了最繁重的编教材的工作,苏泽却牢牢抓住了“选任教官”这个核心权力,兵部只得到了名份上的好处,偏偏又没有合适的理由反对。

兵部尚书和兵部侍郎连续上场,都在苏泽手里吃了瘪,兵部这边的士气更低了。

紧接着,兵部又开始挑刺。

一名官员站起来说道:

“苏翰林所说,武监最忌纸上谈兵,可武监所学的,终究还是纸上的东西。”

苏泽立刻说道:

“这也是苏某要说的,武监和国子监不同,武备军事终究是要实战的,最忌讳纸上谈兵,也最要因地制宜,培养战场上切实可用的人才。”

“苏某构想,在武监设置‘步兵科’、‘骑兵科’、‘炮兵科’,分别根据实战进行授课,同时也要辅以军事训练。”

这名官员追问道:

“如何在武监军事训练?”

苏泽说道:

“武监,自然要和军营一样,教官就是武监生的长官,进入武监后,就要和当兵一样遵守军纪,接受军事化的管理。”

“在研习兵法之外,也要进行体能训练,适当时候可以在京营进行模拟军训,或者实战对抗演练。”

苏泽又简单将军训和实战演练的方法说了一遍,这下子兵部官员也沉默了。

苏泽设想十分的周全,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如果真的按照这个方法培养,就算出不了杰出的将领,至少也是合格的军官。

又有官员站起来提问,从学制设置,到具体的规章制度,苏泽都迅速给出了回答,兵部这边更泄气了。

苏泽内心微笑,他穿越前的各国基本上都用的这套军校体系,自然是十分完备,别说是兵部这些文官,他写信和戚继光讨论的时候,戚继光也是大为拜服,夸赞苏泽有孙武之才。

兵部这边的气势越来越低,这时候武选司郎中王沐恩站起了起来。

兵部武选司郎中,也被称之为“武选郎”,这是和吏部文选司郎中一样,是含权量最高的几个六部郎中。

世袭授职,就是武选司的职权。

所以王沐恩可以说是整个兵部上下,最反对武监的官员。

他急匆匆的说道:

“苏翰林以上所言,生员学成,能否效力,效力何方,效几何力?终究需兵部铨选授职!若所学非所用,所用非其才,岂非空耗国帑?更况,百户、千户、指挥使世职承袭,关乎世袭罔替,《大明会典》铁律,皆由兵部核验。武监所授,莫非欲代行铨选之权?!”

这句话问的尖锐,气氛更紧张起来。

徐文壁紧张的看着苏泽,虽然兵部集火的目标不是他,但徐文壁掌心冒汗,如果不是苏泽在旁边,他早就撑不住要逃跑了。

苏泽胸有成竹的说道:

“王选郎所言极是!苏某也没有要违逆《大明会典》的意思!”

“武监所授,绝非要僭越铨选祖制。世袭军职,关乎社稷根本,武监生亦需依《会典》向兵部申请勘验袭替,此乃天经地义!”

“但!”

一个“但”字,节堂的气氛快要凝固,徐文壁拉了拉领口,试图多呼吸一些空气。

“然,兵部授予的是‘位’,一个百户之‘位’,该有何等禄俸,何等田产,自有规制。陛下设立武监之意,是为大明练就实能实干的军官!故,武监所考者,乃是‘能’!是领兵、练兵、临阵、运筹之‘实才’!”

“鄙议:武监生两年肄业,学考并行。其最终考核成绩,当由学中师儒、监丞、教习长等公议确定排名。此排名,并非授职!而是用于……”

“决定其袭替世职后的‘差遣安置’——即,实际职司去往何处,统辖何兵,承负何责!”

“例如,同为百户之位。成绩最优者,可自请去往九边要冲,或入京营标兵效力,更有机会参与新式火器营操演;中者,分派各卫要职;末者,则留任原卫所承祖职。”

“考绩列前者,可优先择选有晋升之望、能建功勋之实差;后者则承乏补缺。如此,世家子弟袭位,既合国法;其才干高低,亦得‘实差’厚薄以彰之。”

“此谓‘各安其位,各尽其能’!功名出于勤勉,前途系于才具。既可激励武监生奋力向学,又可确保所出人才皆适实任,不负国恩!此方为办武监之本意。”

“诸位大人以为如何?”

厅堂内一片死寂。兵部官员脸色极为难看,却又无法立刻反驳。

兵部保住了世职认证的传统权力(面子),但实打实的“差遣”——也就是军官的真正权力、建功机会,其分配权被武监内部的成绩排名攫取了。这无异于掏空了兵部对军官实际前途的控制力。

霍冀面沉如水,显然在衡量这方案的份量。

武选司郎中王沐恩脸色最难看。

这场辩论不是话术上的争辩,双方争的是解决方案。

苏泽能提出解决方案,如果自己不能拿出更好的方案,那皇帝肯定会支持苏泽。

王沐恩甚至后悔,为什么自己要向苏泽提问,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不问,将这个问题继续模糊化。

很显然,苏泽对兵部的出招都有了预判,也都想好了解决的方案,可兵部却对苏泽的意见没有更好的反驳意见。

总不能和言官一样,都用一句“祖宗之法”来压苏泽吧?

就算这样,在辩经上想要辩过一名翰林庶吉士?

霍冀沉默良久,手指轻叩桌面,目光在苏泽平静的脸和徐文壁紧张的脸上扫过。

霍冀也明白,继续辩论只会输得更惨。

他需要时间来针对苏泽的种种方案挑刺,于是霍冀说道:

“苏翰林高论,实启茅塞。然兹事体大,牵涉祖制国典,非一言可决。兵部需,需,详加研议。今日之议,权且至此。”

“按照陛下口谕,议后再各自上书,奏陈圣裁吧。”

这下子徐文壁对苏泽心服口服了!

隆庆皇帝给他的口谕,本来是给徐文壁和苏泽一个兜底,其实就是“实在斗不过朕撑你”的意思。

可徐文壁没想到,这反而成了兵部的遮羞布,霍冀提出要会后奏请圣裁,其实等于承认今天辩论失败。

兵部无法在大义和实施细节上驳倒苏泽,只能停止辩论,再商议对策。

徐文壁下定决心,在武监的事情上,他一定要和苏泽保持一致,以后苏泽在武监说什么他就做什么!

等从兵部出来,苏泽对着徐文壁说道:

“定国公,堂辩的奏疏就由下官起草吧。”

徐文壁忙不迭的说道:

“苏翰林尽管写,本公只要署名就是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