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207章 系统的新变化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207章 系统的新变化

作者:肥鸟先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58: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苏泽也是户部的“自己人”,山西司主司夏淳自然实话实说道:

“这会计录是张阁老督办的大事,司内尽心尽力,如今已经开了头了。”

夏淳又说道:“凡是有在京账册的部分都粗编完毕了。”

苏泽惊奇道:

“这么快?”

夏淳苦笑着说道:

“张阁老催得急,大伙儿也能加劲儿干了。”

“这会计录其实各司衙门每年都要录,就是以往都是各编各的,汇编成册不难,难的是校对出其中的讹误,把账册算平。”

苏泽顿时明白了夏淳的意思。

大明这么大的一个朝廷,也不是没有帐的。

只不过在编纂会计录之前,大家都是各算各的账,这些帐没有互相联系起来。

大明最大的一本账,就是黄册了。

朱元璋设立黄册制度,全名是赋役黄册。

黄册是征税的凭证,十年一造,正册存南京玄武湖后湖黄册库,副本存州县。

当然,玄武湖后湖的黄册,到底还有多少可信的数据,那就没人知道了。

但是苏泽知道,在大明官场上,有所谓的“飞洒”和“诡寄”之术来逃避赋税。

“飞洒”,就是富人涂改黄册,将田税摊派给贫户。

“诡寄”,就是地主将田产挂靠在拥有免税特权的读书人名下。

除此之外,还有种种手段。

而且只要肯花钱,不仅仅是州县存的黄册能修改,就连玄武湖后湖的黄册也可以改到位。

所以对于户部来说,编纂《隆庆会计录》最大的难点不是缺乏数据,而是垃圾数据太多,必须要小心甄别验证数据。

苏泽问道:

“山西马政的会计录呢?”

夏淳点头说道:“马政倒是已经编出来了,苏中郎要看吗?”

苏泽连忙说道:“那就多谢了!”

夏淳又说道:

“但是要请苏中郎移步到架阁库查看了。”

苏泽连忙说道:

“苏某明白,这些档案事关国朝机密,不能带出户部。”

夏淳却摇头说道:

“这会计录本就是要刊行的,谈不上什么机密,之所以要让苏中郎移步,算了,苏中郎随我来就是了。”

等到来到了山西司的架阁库,看到了如同小山一样的账册档案,他才明白为什么夏淳要让他自己过来看。

这也太多了吧!

“这些就是山西马政的资料,太仆寺马场的数据也都在里面。”

看到这些资料,苏泽想到的办法就是——摇人。

整个京师,还有哪里比太史局懂算学的人多?

苏泽从户部回家,就坐在书房里起草奏疏。

——【模拟开始】——

《请清丈秀荣马场疏》送到内阁。

张居正和赵贞吉都非常支持你的奏疏,内阁一致票拟赞同。

一天后,隆庆皇帝御批通过奏疏。

虽然皇帝通过了你的奏疏,但是在山西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晋王府和大同范氏暗中反对清丈马场土地,基层官吏阳奉阴违,在王用汲的监督下,也只清丈了部分土地。

——【模拟结束】——

【是否花费200点威望点,确保奏疏完全执行?】

【剩余威望点:220点。】

咦?

苏泽赫然发现,这次系统又发生了变化!

奏疏在皇帝和内阁那边都顺利通过,但是按照系统的标准,这份奏疏还是失败了。

大明有太多这样的例子,政策是好政策,但是既得利益者明里暗里反对,最后把好的政策搅黄了。

土地,正是地方豪强最根本的利益。

地方上都是他们的人,如果他们拼命反抗,确实能让事情不了了之。

就比如东汉初年光武帝度田,就是地方豪强不停地煽动叛乱,度田才执行不下去的。

但是系统竟然能够消耗威望点,彻底执行奏疏上的政策!

也就是说,系统不仅仅影响皇帝和阁老,也能够影响整个政策执行过程的所有人!

【手提式大明朝廷】比自己预想的功能还要多!

也对,这可是因果律级别的道具。

这样一来,岂不是只要是自己制定的政策,都能不折不扣的执行?

但是看到消耗的威望点,苏泽的兴奋劲儿又褪去了一些。

一个秀荣马场的清丈土地,就要消耗200点威望点!

如果清丈全国的土地,那要多少威望点啊?自己赚再多的威望点都不够吧?

至于为什么一个清丈马场土地需要这么多的威望值,苏泽也有自己的猜测。

之前的奏疏,基本上都是关系朝廷大政方向的,主要的阻力就是皇帝和内阁,也就是系统只需要改变他们的决策就行了。

但是清丈马场,这是一个涉及到巨大利益链条的大事,影响的人也是数以百千计的,需要的威望值自然更多。

当然,这些也都是苏泽的猜测,【手提式大明朝廷】没有说明书,苏泽也只能一点点挖掘它的用法。

“确定。”

【威望点已扣除,剩余威望点:20点。】

【请在现实中完成上书。】

——

八月十七日,太原,晋王府。

中秋佳节刚过,晋王府内却没有多少节日的喜庆。

现任晋王朱新,正在病榻上养病。

这位嘉靖十五年就承袭王爵的晋王,今年已经五十四岁了。

朱新原本是新化王之子,但是前任晋王无嗣,他是小宗嗣大宗。

朱新谨小慎微过了大半辈子,但去年代藩被废,还是把他给吓住了。

整个代王一系被除藩,那么多高级宗室一夜之间失去特权,朱新原本身体就不好,从代王除藩后更是缠绵病榻。

当然,朱新虽然缠绵病榻,但是他脑子还是很清楚的。

朱新派遣亲信手下前往京师,时刻打探京师的风向。

朱新总结代王除藩的原因,就是对于朝廷的态度把握不清楚,给皇帝找到了废藩的借口。

朱新的办法就是先发制人,绝对不给朝廷废除晋王藩的理由。

“王爷!”

朱新的贴身管事冲进了卧房,将几份书信和几张报纸放在了床头。

管事的说道:

“王爷,中秋佳节前,苏泽上书请求清丈秀荣马场田亩,重整秀荣官马场。”

听到秀荣官马场,朱新疑惑的问道:

“这和我们晋王府有什么关系。”

管事的说道:

“王爷,您看这份报纸。”

朱新拿起报纸,这是中秋节前发行的最后一期《乐府新报》,在六版山川地理上刊登了一篇文章,讲述了秀荣这个地区的历史,说明这里适宜养马的原因。

原本这样的文章也没什么,但是在文章的最后,却又拐到了秀荣官马场的近况上。

文章列数了秀荣官马场的衰落,从永乐年间的一万五千匹马,到如今的五百匹。

文章又讲,秀荣官马场的衰落,是因为地方豪强的侵占,其中晋王府就是占地最多的。

看到这里,朱新的冷汗下来了。

朱新连忙问道:

“孤王怎么不知道晋王府占了秀荣官马场的土地?”

管事支支吾吾的说道:

“王爷,去年您去秋猎的地方,原本就是秀荣官马场的土地。”

朱新连忙说道:

“那也是前代晋王占的!速速将这些土地还回去!”

管事的苦涩说道:

“王爷,很多土地也不是咱王府占的,晋王一藩这么多人,在秀荣占田的不在少数,难道让他们都吐出来?”

朱新一下子从病榻上跳起来说道:

“他们不退!陛下就要革除晋藩了!”

“那苏泽是什么人物?代王辽王除藩都是他的手笔,这《乐府新报》他是主编,这文章就是冲着我们晋王府来的!”

说完这些,朱新更加恐惧起来,这些日子他一直很关注苏泽,也逐渐弄清楚了他的套路,舆论先行苏泽常用的手段。

“召集晋王一脉来太原议事!侵占马场不肯清退的,本王亲自绑去京师向陛下谢罪!”

朱新又补了一句说道:

“自己想死的,别拉着整个晋王一脉陪葬!冥顽不灵的,本王奏请宗人府,开革宗籍!”

朱新被这么一气,体内淤塞的浊气都冲开了,只觉得全身舒爽了很多。

这帮晋王宗室应该是看自己病久了,竟然想要暗中抗命了。

朱新能以小宗嗣大宗,还牢牢坐稳晋王的位置,手腕自然是有的。

——

与此同时,大同范氏的宗祠中。

大同范氏这段时间算是风雨飘摇。

首先是大同的军屯,代王府垮台后,范氏寄存在代王府名下的很多田地,都被王用汲清了去,分为了代王宗亲和大同卫的士卒。

然后是戚继光坐镇大同后,搜套大捷又逼退蒙古人,范氏向草原走私的生意大受影响。

前些日子京师粮商囤积居奇,又被太子打压了一番,虽然因为抛售及时没亏本,但是在京师粮食商人圈子的名声彻底臭了。

现在又摊上了马场的事情。

范氏族长范宝贤怎么都想不明白,为什么每次出事都有自己范氏?

当然,范氏是不会在自己身上找问题的。

作为晋商四大家族之首,范氏在山西还是很有能量的。

范宝贤坐在祠堂下首第一排的正座,看着齐聚在祠堂院子里的族人,深深叹了一口气。

范氏说起来是四大家族之首,但也不过就是地方级的豪强。

山西是九分山水一分田,土地资源十分的紧张,所以和土地资源同样紧张的福建一样,山西人也要在农业外寻找出路。

晋商就是这样诞生的,范氏靠着边境走私起家,逐渐涉足到其他业务,成为山西省内有名的豪商。

可是时局也在发生变化。

代王除藩,前大同总兵被清算,范氏侥幸在这场**中逃生,却也失去了本地保护伞。

山西行都司戚继光和范家“不熟”,大同巡抚王用汲又是个铁面无私的御史,大同范氏的日子更加难熬。

让他们去和朝廷硬抗,大同范氏是绝对不敢的。

但是暗中给朝廷使绊子,范氏还是有胆子的。

范宝贤召集族人,就是想着如何给官府使绊子,阻止马场土地的清查工作。

可是范氏族人聚集在一起众说纷纭,也没拿出个有效的方案出来。

就在这个时候,门外冲进来一人,范宝贤定睛一看,正是自己的同族兄弟范宽。

范宽之前在京师做山人,帮着范氏沟通朝廷中的官员。

后来范宽在粮行的事情投资失败,主动辞去了山人的职务,怎么突然回来了?

范宽冲进祠堂,对着众多族人说道:

“此刻万万不可和朝廷对抗!”

范氏族人中不少认识范宽的,也听说他在京师吃了瘪,对范宽更是不以为然。

有几个宗族长者已经站起来,呵斥范宽不懂规矩,以他的辈分和身份,根本就没资格进祠堂议事。

但是范宽怡然不惧,他对着范宝贤说道:

“族长,那苏泽有神鬼之能,庙算千里,绝对不是我们大同范氏能够对抗的!“

“代王,大同总兵,哪个不是山西地界上跺跺脚就能抖三抖的大人物?现在又在哪里?”

范宽这么说,祠堂内安静了一些,苏泽的战绩确实惊人。

范宽又说道:

“朝廷清丈秀荣马场的土地,本就占据了大义。而且秀荣附近都是山地,产出有限,最多也就是牧马牧羊,为了这些土地得罪朝廷和苏泽,值得吗?”

这时候,一名族老站出来说道:

“呸!范宽你一个山人懂什么!土地是我们大同范氏的根本!”

范宽冷笑着说道:

“五叔祖,是您在秀荣有马场,所以才这么说的吧?”

老者挥舞拐杖就要上前,还是被范宝贤下令拦住。

范宽说道:

“退一步说,我们大同范氏也不是占有马场土地最多的,为什么要抢在晋王府前出头?”

“若是晋王府带头抗命,我们大同范氏跟着就是,若是晋王府都降了,我们大同范氏还能扛得住?”

这句话说完,在场的范氏族人都沉默了。

范宽确实没说错,这时候第一个跳出来的,最容易吃朝廷的铁拳,最佳策略自然是跟在晋王府后浑水摸鱼。

范宝贤拂袖说道:“今日就议到这里,范宽,随我来。”

范宝贤领着范宽来到后堂,亲信守住门窗后,范宝贤问道:

“要劝说族里放弃马场土地,可不是三言两语可以做到的。”

接着范宝贤看向范宽道:

“今日这么莽撞,不是你的作风,说吧,你是不是寻得什么赚钱的路子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