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206章 秀荣马场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206章 秀荣马场

作者:肥鸟先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58: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只可惜大明现在对倭国还是鞭长莫及,甚至连倭国内部的情报都没有。

而苏泽对于倭国这段所谓的“战国时代”的记忆,也都是读书的时候玩游戏积攒的,对于各种历史事件并不甚了解,也就知道几个知名的大名。

算了,还是从长计议吧。

就在这个时候,一只胖鸽子飞进了屋子里,跳到了苏泽的笔架上。

苏泽掏出一把米,胖鸽子这才伸出脚,让苏泽拆下信笼中的信。

苏泽看着胖鸽子似乎又胖了一圈,也不知道这家伙到底是怎么吃的。

这是从山西来的信。

看到戚继光字里行间的谦恭态度,苏泽只能感慨,在大明做武将太难了。

就是戚继光这种已经突破了武将天花板,做到山西行都司衙门都司的武将,面对文臣也要小心翼翼。

这些日子,都察院山西道的御史,也都对戚继光进行了弹劾。

也亏着大同巡抚王用汲全部都喷了回来,这才压制住了这些言官。

苏泽越过那些废话,看向真正有用的内容。

首先是东胜卫棱堡已经快要完工了,戚继光亲自巡视了棱堡,对棱堡赞不绝口,坚信这是蒙古人绝对攻不下的坚固要塞。

戚继光详细在信中写了东胜棱堡的情况,又将守御布置,东胜棱堡戍卒的军规都写进了信中。

苏泽看完满心感慨,能在史书上留名,果然都是人杰。

在苏泽看来,戚继光已经不是古典时代那种意义上的名将了。

中古时代的名将,需要的是指挥军队,甚至三国时期的猛将还要带头冲锋。

但是到了近代,将领的定位已经改变。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军令”体系。

大明将领在抗倭战争中,已经意识到了一个问题,战场上瞬息万变,而战争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战场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

春秋战国的时候,双方都是约定地点拉开阵仗对决的。

这个时代的战争,敌人会从多点突破,比如俺答入寇京师的时候,自己亲自带领土默特部精锐,又让儿子领兵佯攻,同时还在河套和蒙东地区也发动进攻,整个大明北疆都联动了起来。

东南抗倭战争也是同样的,倭寇不会老老实实在明军设伏的地点登陆,大明军队有时候需要转进多日才能打上一场仗。

这样的情况下,武将个人的勇猛都已经排到了次要的位置,甚至武将临阵指挥都不是那么重要了。

将领的工作,从具体的战场作战,变成了研判战略和训练军队上。

戚继光就是最早意识到这点的大明将领,他编写的《纪效新书》就是一部有关训练军队和建设基层军事组织的书。

戚继光对此的理解,就是“军令”。

他给苏泽的信中总结道:

“士卒不肄艺而驱之赴阵,是谓虐卒!虐卒者必致败亡,上负国恩,下戕黎庶,岂不哀哉?”

“将帅未效庙算而狃於躁进,是谓罔上!罔上者必陷危亡,内耗军资,外丧疆土,罪当何诛!”

简单的说,就是戚继光认为军队建设最重要是训练士卒,并且要在作战前做好详细的应战计划。

这一切也要落实在军令上。

戚继光为东胜棱堡的戍卫士兵制定了详细的军令,包括士兵什么时候能出城搜集物资,什么时候必须锁城,都详细的罗列清楚。

敌人来攻打东胜棱堡,火炮怎么布置,弹药怎么分配,敌人强攻的时候要怎么守,敌人绕路要怎么滋扰,戚继光也都详细写了应对的方法。

守城的细节更是恐怖,从如何对付各种攻城器具,到维持城内士气分配物资,戚继光都事无巨细的做了预案。

可以说,有了这份守城指南,只要是读过书的将领,严格执行戚继光制定的“军令”,都能将棱堡守住。

戚继光还针对炮兵、骑兵、鸟铳手、步卒等不同兵种,分别写了详细的训练手册。

戚继光又总结了车营的战法,提出在车营中增加火炮的想法。

苏泽看完以后,就知道蒙古人今年秋天要撞上铁板了。

从大同送来的情报看,虽然王世贞的使团和俺答汗订立了盟约,但是大明这边在修造东胜棱堡,蒙古人那边也没有闲着。

现在已经八月了,戚继光搜集到的情报,草原上也在整顿兵马。

草原就是这样,草原大汗只是草原共主,俺达汗和大明签订合约,和我蒙古部落有什么关系?

到了秋高马肥的时候,总有一些部族想要南下碰碰运气。

俺达汗这时候也不会强行约束这些部落。

如果大明打赢了,俺达汗就会说这些部落不听从他的号令,然后乘机吞并这些战败的部落。

如果大明打输了,那合约就是废纸一张,俺达汗会亲自领着蒙古大军南下一起抢。

戚继光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亲自在东胜卫,就是准备迎接这波进攻。

看完这些,苏泽是彻底放心了,今秋蒙古人南下是肯定要撞上铁板了。

不过在戚继光这封信,也不全是汇报成果的。

信中后半段,戚继光向苏泽求助了一件事。

原来上次搜套大捷后,加上这段时间的大同军马走私,让戚继光手里也攒了一些良马。

但是山西马政败坏成如今的样子,戚继光不放心将这些马交给马政官员养,所以请求苏泽帮忙安置这匹军马。

提起这件事,苏泽也头疼起来。

大明马政问题确实是个老大难问题。

棱堡可以解决防守的问题,但是要主动出击,还是需要战马。

就是到了火炮时代,拖拽火炮也是需要战马的。

而大明战马短缺到了什么地步呢?

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上,明末因为缺马,崇祯皇帝让养象所的大象去辽东拖火炮,最后大象在战场上失控,反而冲垮了大明的营寨。

作为未雨绸缪的名将,戚继光自然考虑到反攻的问题。

可马是要养的。

科学喂养的战马,才能发挥最强的战斗力。

戚继光实在不放心将自己好不容易搜罗的战马交给山西的马政官员,可是他自己养又养不起。

苏泽想了想,还是拿上了腰牌,先走去了户部。

——

苏泽还兼着户部员外郎的职位,他很顺利的走入户部,先去自己挂职的山东清吏司,拜见了自己名义上的上司,山东清吏司郎中葛烨。

葛烨是李春芳的门生,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官员,他对于苏泽十分的热情。

葛烨是隆庆往户部掺沙子时候被塞进户部的,他本来还担心司内有苏泽这尊大神,自己要被架空。

可没想到苏泽对于户部员外郎的工作不感兴趣,来户部也是点卯上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这下子葛烨反而对苏泽更亲近了,凡是山东清吏司的福利他也从来都不少苏泽一份,有时候还让人送到苏泽府上去。

而且葛烨也发现了苏泽的好处,户部内的议事,只要挂上苏泽的名字,或者苏泽提上几句意见,都能很快就能通过。

无论是侍郎张守直,还是阁老张居正,对苏泽提议的事情都是从善如流的。

葛烨更是将苏泽供起来,他也明白了,苏泽这样的“神仙”是“下凡渡劫”的,过不了多久就要回天上去,还不如趁机会好好巴结下。

苏泽说明来意后,葛烨说道:

“子霖问的马政?这是陕西清吏司的职责。”

“我和陕西清吏司郎中傅远是旧识,我带你过去吧。”

没想到自己这个户部员外郎的身份这么有用,也难怪当时张居正坚持要让自己挂职户部。

你是衙门的人,才好办事情。

如果是外衙的人来办事,那免不了要踢上一轮皮球。

苏泽很快就见到了陕西清吏司主司傅远。

听完了苏泽的话,傅远说道:

“苏中郎是要问屯牧,还是官马场的事情?”

苏泽对于大明马政不太了解,他请教道:

“傅主司,这二者有区别吗?”

傅远说道:

“当然有区别,军屯养马,这是归我们陕西司管的,如果苏中郎只是要在大同设置几个军屯马场,这事情我们陕西司是可以帮忙的。”

“可如果是官马场,那就是太仆寺管辖的,如果是御马场,那就是司礼监的事情了。”

苏泽回忆戚继光的信,戚继光应该不是要军屯养马,而是想要将马交给养马的专门机构,于是苏泽问道:

“陕西有太仆寺马场吗?”

傅远笑着说道:

“当然有了,秀荣官马场不就在山西吗?”

秀荣两个字一出口,苏泽就知道这地方适合养马了!

秀荣川,北魏权臣尔朱荣起家的地方。

当年尔朱荣就在这个地方养马,据说尔朱家的马都要分花色养在不同的山谷里,秀荣的山谷里全部都是骏马。

后来尔朱荣南征北战,建立强大的尔朱骑兵的,就是用的这些战马。

苏泽怎么把这么重要的马场忘记了呢?

秀荣地区就是适合养马。

这里是桑干河上游河谷,水草丰沛,降雨也充足。

冬季很冷,还能冻死虫害。

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海拔正好。

马是一种金贵的动物,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热。

秀荣在山阴盆地,冬季寒冷夏季凉爽,促进马匹生长耐寒厚毛。

这里的牧草也是耐寒,由牧草甲天下的说法。

“既然太仆寺有马场,那现状如何?”

傅远叹息说道:

“秀荣马场入不敷出,目前养马不足五百头。”

“啊?”

秀荣的官马场都养不好吗?

都是户部自己人,傅远使了一个眼色,葛烨关上公房的门,傅远说起了实话:

“成祖年的时候,秀荣马场养马一万五千匹,成祖出征用的战马有两成都是来自秀荣。”

“可自从成化年开始朝廷开放官田后,秀荣马场的土地就不断被侵占。”

苏泽明白了,这又是成化年官田变卖的锅。

大明成化年间,在巨大的财政压力下,成化十年,时任户部尚书杨鼎奏:“天下废弛官田可鬻为私产,以充边饷”。

刚开始的时候,朝廷确定的变卖范围,是“无佃空荒、久充牧地之官田”,禁卖赐田、屯田。

但是官僚系统就是这样,一旦开了口子,就能迅速突破底线。

结果就是,大量利益集团侵吞官田。

官田佃户被驱逐,上好的土地被认定为荒田,权贵勾结官吏低价变卖。

除了官田外,军屯和马政用田同样也被变卖。

成化初年,全国官田八十万顷,等到了弘治十五年的时候,官田就剩下十九万顷。

后来明廷也意识到问题,但是卖出去的土地想要夺回来难。

成化官田变卖,就是大明的“休克疗法”,虽然解决了一时的财政问题,却留下了更大的窟窿。

就这样,明宪宗在位成化年间,还被一部分人称颂为盛世。

这位陕西司主司傅远显然是懂行的,苏泽问道:

“那秀荣马场的土地,都是被谁占去了?”

傅远说道:

“一部分是宗王,山西又亲王府三座,哦不,两座,代王府已经除藩了。”

“晋王和沈王依然占田不少,秀荣马场不少土地都是被晋王府占去了。”

“晋商四大家族,范王靳梁,其中范氏盘踞大同宣府,经常从事贩卖生意,秀荣不少马场都是被范氏侵占。”

“还有地方豪强就数不胜数了,太仆寺素来软弱,被占土地也是正常的。”

苏泽真心实意的对着傅远说道:

“多谢傅主司为苏某解惑。”

果然问对人是最重要的,傅远这位陕西司主司日常和马政问题打交道,对于大明马政的积弊了如指掌。

三言两语就将秀荣马场衰落的历史理清楚了,说白了马政问题还是大明的老问题。

既然搞清楚了问题,接下来就是解决问题了。

苏泽向两人表示感谢,紧接着又去了户部山西清吏司。

山西司主司夏淳,是上次清吏司共议时候站队苏泽的,苏泽被隆庆皇帝拖回了东宫,也依然保持了和夏淳的联系。

简单寒暄过后,苏泽就开口问道:

“夏主司,会计录山西卷,编纂到哪一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