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200章 莫非王土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200章 莫非王土

作者:肥鸟先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58: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众大臣听完了苏泽的话,哗然起来。

全部由皇帝内帑出钱?

皇帝能同意吗?

可不管皇帝同意不同意,户部侍郎张守直肯定是同意的。

其实群臣反对下西洋,就是因为郑和下西洋用的是户部的钱,但是朝贡的收入却入的是内帑。

但是在朱棣在位期间,这个矛盾还不突出。

原因也简单,朱棣个人威望能撑得住,而且朱棣用这些钱也不是享乐的,而是用来征讨草原,开疆拓土的。

那时候内帑和国库之间也没有那么泾渭分明,外朝缺钱的时候,朱棣也会用内帑接济。

但是从成祖之后,群臣就逐渐反对下西洋了。

现在苏泽提出,用皇帝内帑出钱组织舰队下西洋,群臣就没有理由反对了。

但是重臣们的目光都落在了冯保和陈洪两位司礼监巨头的身上。

这下子陈洪也绷不住了。

原本他们只是作为皇帝代表参会,可苏泽却把皇帝扯到了内帑上。

作为执掌内承运库的大太监,陈洪只能硬着头皮站起来说道:

“苏翰林,成祖年间下西洋,都是户部出钱,再下西洋也是国事,怎么能由内帑出钱呢?”

陈洪小心翼翼,嘉靖皇帝就严禁太监插手具体的事务,隆庆朝也同样如此。

这大概是因为嘉靖本身就是权术斗争的高手,他不需要利用太监来斗文官,直接分化文官互斗就行了。

隆庆皇帝用人也很有一套,也不需要用太监来制约外朝。

所以无论是李芳、冯保还是陈洪,都更像是皇帝的大管家。

外朝尊重他们,是因为他们是皇权的代言人。

而司礼监也很识趣,在重要的议题上都保持沉默,也很少和内阁宰辅票拟意见作对。

所以众人都认为这是陈洪代表皇帝的问题。

目光再次看向苏泽,苏泽淡淡的说道:

“朝贡当然是国务。”

“所以训练海员、建造海船、接待贡使,这些事情外朝都要出力。”

“但是番邦朝贡都入内帑,那回赐礼物自然也应该由内帑拨出。”

“寻常百姓人家,为父母举办寿宴,办宴会的钱族内公中出了,回赠礼物的钱也轮不到族内公中出吧?”

这下子陈洪也无语了。

苏泽的意思,是将再下西洋分成了两部分。

组织舰队、接待贡使、举行朝贡仪式,这些都是外朝出钱。

但是回赐贡使礼物,航行时候需要的经费,则要由内帑支出。

这个方案听起来离谱,但是听了苏泽的比喻,似乎也没那么离谱了。

外邦朝贡,确实很大一部分都是冲着皇帝来的。

比如皇帝生日,朝鲜这些藩属国就会派出使者,名曰“贺寿使”,就是打着给皇帝过生日的旗号来朝贡的。

皇太后生日,新皇帝登基,老皇帝驾崩,藩属国都会派遣使者。

也正如苏泽所说的那样,番邦朝贡,还真是一种皇室内部事务。

阁部和九卿重臣们,听了苏泽的比喻,也有些皱眉头。

本来他们以为苏泽是要让皇帝承担所有的费用,但这个意思外朝还要承担不少?

但是苏泽的比喻也没错,皇帝是君父,那臣下给皇帝办寿宴,好像也是合理的。

只有内阁李春芳完全明白苏泽的意思。

这不就和上元灯会一样吗?

外朝负责好筹办灯会的事务,但是具体筹办的钱由皇帝自己出。

内帑出钱,皇帝就会算账。

那灯会也就成了皇帝出钱,与民同乐了。

朝贡如果也这样,那皇帝在回赐礼物的时候也就不会大手大脚。

而由外朝承担其他费用,在李春芳看来也不无不可。

随着海贸日益昌盛,阁部重臣也都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

再下西洋,重新绘制海图,联络曾经的藩属国,在李春芳看来也是一种跑马圈地。

倭乱的教训在此,如果只是在陆地上防御,那东南这些经济繁荣的地区,根本经不起折腾。

将海防前线推到海外,至少要了解大明周围的情况,在周围建立预警网络,这已经是阁部重臣的共识。

那“再下西洋”也是外朝的事务,承担一点也是应该的。

陈洪看到阁部九卿重臣纷纷闭嘴,就是知道外朝已经达成了共识。

但是陈洪必须要问清楚,不能让朝贡变成赔本的买卖,才能回去向皇帝复命。

于是他硬着头皮又问道:

“苏翰林,回赐礼物关系陛下和朝堂里面,如果内帑负担不起岂不是失颜面于天下?”

陈洪说完,重臣们纷纷向他投来不满的目光。

可是他也没办法,如果不问清楚,他也没办法回去向皇帝交差。

苏泽果然已经想好了对策,他说道:

“苏某在奏疏中说了,要按照亲属重新厘定藩属国。”

他举着手指说道:

“一等藩属国,朝鲜琉球苦兀之属,视我大明为君父,礼贡朝贺不断的,陛下回以自由通商的赏赐,市舶税与我大明商船相当,藩属国民手持港口勘合,可通行大明。”

“二等藩属国,礼敬我大明,陛下赐予通商之利,但市舶税加征之。除朝贡使臣外,不得擅自离开港口。”

“三等藩属国,首鼠两端,虽敬大明,怀有异心,若倭国佛郎机之属,市舶税倍之。随船停靠即走,不得擅留。”

苏泽说完,户部侍郎张守直发现,苏泽又将朝贡和市舶税结合起来了。

三种藩属国,三种待遇。

距离大明越近,享受的待遇就更高。

张守直又发现,苏泽实际上是将朝贡和贸易分开。

朝贡,就是利益性质的向皇帝进献礼物,这是皇室自己的事情,要收什么礼物,回赠什么礼物,全凭皇帝自己的心意。

贸易,是大明朝堂的事情,通过这个朝贡体系决定贸易待遇。

而市舶税是归入皇帝内帑的,再由皇帝内帑来出资舰队远航,内廷也没有话说。

果不其然,苏泽说完了全部计划,陈洪也没话说了。

陈洪也暗道苏泽的可怕,从灵济宫大会上提出开征商税,再到前几日上书请求厘清内帑和国库,苏泽似乎早就在为修改朝贡体系铺垫。

陈洪也想不出反对的意见,只能将苏泽的发言记下,等着交给皇帝圣裁。

重要的事情已经讨论完毕,现场的气氛也轻松了很多。

这时候一直沉默的张居正突然问道:

“若是发现海外无主土地,又要如何?”

张居正看向苏泽,问出了一个其他大臣意想不到的问题。

苏泽诧异的看向张居正,没想到他竟然这么敏锐,察觉到自己没有细说的一个问题。

海外广阔,通过这半年苏泽在《乐府新报》上的文章教导,大明官员百姓都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

海外无人的土地也不少,近在咫尺的澎湖就是一个巨大的无人岛。

苏泽正色说道: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如果是远航中发现的无主土地,自然是大明疆土。”

张居正点点头,算是没有深究这个问题。

张居正已经对海外的土地产生了兴趣。

也对,大明内部的人地矛盾已经激烈到一定地步,作为执掌户部的阁老,张居正自然能看出来。

而国舅李文全领着一帮勋贵,在澎湖建造甘蔗种植园的事情,张居正也有所耳闻。

如果这些勋贵豪强去海外占地,是不是也能缓解一下人地矛盾?

张居正当然也知道,光靠这些是不行的。

但是好歹多了一个选择。

如果日后海外殖拓收益丰厚,那是不是可以把藩王也封在海外?

苏泽不知道张居正的想法,如果知道,他肯定要强烈支持张阁老。

大框架已经定了,接下来就是垃圾时间了。

刑部侍郎李一元询问了藩属国来贡使团犯罪,以及海上船员在海外犯罪的问题。

苏泽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属地管辖和属人管辖结合。

外藩使团在大明土地上犯罪,使用《大明律》判决,大明国人在外藩的领地上犯罪,也要执行《大明律》。

都察院和刑部可以派遣官员上船,在海上执行明律,如果遇到重大案件,也可以押回大明再审。

李一元对于这个答案也很满意。

九卿廷推的最后,李春芳说道:

“苏子霖,你将今日所讲写成奏疏递上来。”

苏泽早就准备这样了,李首辅递来台阶,他自然一口应下。

冯保和陈洪则匆忙的拿着会议记录,返回皇宫向皇帝汇报。

阁部重臣都还有公务要处理,率先离开了兵部。

等到人走得差不多,苏泽向王世贞和曹邦辅走去,他对着两人深稽一礼道:

“多谢两位大人相助。”

曹邦辅笑着说道:

“子霖你胸有锦绣,对答如流,我们可没帮你什么。”

苏泽真心实意的说道:

“如果不是少司马上来就问起具体军务,苏某还真不一定能对答如流。”

曹邦辅哈哈一笑,他的问题和王世贞的问题一样,都是苏泽事先准备好,请曹邦辅问的。

朝堂辩论最重要的就是议题设置。

如果不是曹邦辅开头就将问题凝聚在具体的问题上,苏泽这次廷辩也不会这么顺利。

要知道这些阁部九卿重臣们,都是政治斗争的高手,他们也都是设置问题的高手。

“再下南洋是不是劳民伤财?”

“番邦使者入京会不会有损大明威仪?”

一旦陷入到这类问题席上,十个苏泽也辩不过这些重臣。

所以曹邦辅看起来咄咄逼人,拿出一个复杂的问题来问苏泽,实际上是帮了苏泽的忙,给这场廷辩定了调子:这次廷辩讨论都是具体的技术问题。

这自然就落入到苏泽的专业领域了。

王世贞对着苏泽说道:

“少司马也对你的提议感兴趣,这才愿意出手相助的。”

苏泽还是向曹邦辅表示了感谢。

等到苏泽离开兵部,他直接返回家中,将近日所议的写成奏疏,然后塞进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模拟开始】——

《具议再下南洋疏》送到内阁,四位阁臣都票拟赞同,奏疏送入皇宫。

隆庆皇帝听完了冯保和陈洪的汇报,担忧内帑支付不起再下西洋的费用。

外朝也以祖宗之法不可变,向皇帝进言,阻挠你的奏疏。

皇帝最终还是搁置了你的奏疏。

——【模拟结束】——

【是否使用150点威望值,保证奏疏被完全执行?】

【剩余威望:172点。】

果不其然,在九卿廷辩后,苏泽已经说服了大部分的重臣。

反对奏疏的,也都是一些守旧的官员。

只不过皇帝你也太优柔寡断了吧?

虽然只要150点,但是苏泽这几个月高强度上书,每个月威望点都是月光。

“执行。”

【威望点已扣除,剩余威望:22点。】

苏泽拿起奏疏,又赶在通政司下衙之前,将奏疏交到了通政副使杨思政面前。

不过杨思政笑嘻嘻的说道:

“苏翰林,本官也有一件事要请教。”

苏泽连忙说道:

“大银台折煞苏某了,请您问吧。”

杨思政说道:

“若是按照苏翰林所议,朝廷真的再下南洋,那要如何保证文书通畅?”

苏泽想起来,保证文书流传也是通政司的职责,驿站就是归通政司管理的。

苏泽想了想说道:“可以仿照陆地上,设置传递文书的海驿。”

杨思忠又问道:

“海波千里,如何传递消息呢?”

这个?

苏泽又想了想,他记忆力有一种木质结构的快船,好像叫做飞剪船来的。

苏泽准备回去用【记忆宫殿香囊】好好回忆一下结构,于是说道:

“苏某听说过一种快船,回头请工部试造一艘看看。”

杨思忠这才满意的点头,收下了苏泽的奏疏。

“广东福建的公文,可以用快船传递吗?”

苏泽都没想到杨思忠竟然能想到这里,他点头答道:“自然可以。”

等到苏泽走后,杨思忠喊来了手下。

“接下来几天,反对苏子霖的奏疏都扣下来。”

手下不知所措的看向杨思忠,连忙说道:“大银台,这样不合制度,要被言官弹劾的。”

杨思忠却说道:

“等我送完苏子霖的奏疏,就向陛下乞休养病,等大印封存后,你们就以没办法盖章为理由,拖一拖他们的奏疏。”

大明公文处理有严格的规定,经过通政司的奏疏也要盖上通政司的章,才能继续递送。

而官员请假确实要将公印封在衙门的。

手下也没想到,杨思忠竟然有这样的操作,好好的杨副使,怎么就跟苏泽学坏了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