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144章 治河专家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144章 治河专家

作者:肥鸟先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58: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范宽是一位山人。

明代中期,随着科举日益激烈,很多读书人读一辈子书也没办法考中功名。

于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一种拒斥科举、游走权门的文人群体,也就被称之为“山人”。

山人的职业多种多样,有给做幕僚的,做塾师的,还给帮着人打官司的,甚至还有占卜的。

山人自称“非官非民”,以山为号,号称隐于闹市,但实际上大部分山人都没有他们自称的那么“出世”,反而其中大部分人,都是政治掮客。

掮客,也叫说客,后世大洋彼岸的游说公司大行其道,颇类大明。

范宽是一名山人,也是一名掮客,而且他是受雇于大同范氏,游说于工部的诸官员家中,为的就是保住大同范家在辽东的输运业务。

晋商四大家族,范王靳梁,其中由以范氏为首,甚至前任大同总兵郑年遇到手头紧的时候,都要向范氏借钱预支饷银。

而范氏更是在边镇设立“账局”,放贷边镇卫所,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九边的经济。

范宽也是范氏族人,不过是旁支,科举不第后就游走于京师,从事于山人这个职业。

当然,范宽也是有自傲的地方。

他说话好听,杂剧南戏无不精通,字画上也有几分造诣。

最关键的是他生的俊美,在京师很多官员眼中十分的“可人”。

昨日他参加工部侍郎王之桓的夜宴,直到晌午才从大同会馆的客房里醒来,早就在门外候着的小厮连忙送来了洗漱的用品和解酒的汤药。

除此之外,还有一份最新的《乐府新报》。

作为一名山人,范宽也要不停的精进业务,无论是《乐府新报》上风靡京师的《西游记》,还是报纸上有关实学心学的辩论,甚至苏泽亲笔撰写的那些格物致知的小文章,都是京师宴席上讨论的热门话题。

范宽先是看完了连载的西游记,接着又看向头版。

年后的邸报新闻不多。

头版头条是都察院全员出动,在京师四周的驿站抓违规使用勘合的奸人,京师四周的驿站为之一清,京师大小九卿衙门也三令五申,再也不敢随意发放勘合。

范宽看到这里有些惆怅,他当年入京,就是手持前任大同总兵郑年开具的勘合,沿途也都是住宿驿站才来到京师的。

如今整顿勘合乱象,以他这样的身份估计再也拿不到勘合,下次归乡就要住民驿了。

第二则新闻,则是户部的照会,朝廷在登莱铸造了新币,报纸上还刊印了新币的正反样式。

前几天范宽就从同住宿在大同会馆的商人那边,得到了银币和黄铜币。

范宽也研究了半天,却不知道黄铜币到底是什么材料所铸。

登莱铸造的银币样式精美,手工仿制的成本太高了。

范宽命人快马将新币送回大同,晋商这几个商号都有钱庄的业务,自然也会涉及到假币业务。

前几次朝廷发币,范氏都通过私铸赚了一大笔。

至于能不能私铸仿制,那就看主家那边有没有办法了。

范宽再次翻开报纸,来到第五版“格物致知”的版块。

《蓟辽治河杂览》?

范宽一惊,前些日子他就听说,登莱又重启海输之议。

今天报纸上这篇文章,难道是意有所指?

范宽正襟危坐,认真阅读这篇文章,等看完之后,他觉得脊背发凉。

常年出入工部官员府上,范宽也算是半个治河专家了。

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的专业,讲的就是开凿辽东运河的难度。

文章从地脉险峻开始,辽东河流的情况娓娓道来,将在辽东开凿运河的难处一一道来。

接着文章又将辽东的自然情况,冻土绵延,就是开凿出运河,每年也要有四个月的冰淩期无法行船。

最后文章又讲了辽东河流夷夏交错,不少河流都要经过女真人的地盘,而这些地方又多抗拒汉令,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淤塞整个航道。

三个理由层层递进,没有宣泄情绪,而是列数了辽东开河的难处。

苏泽还懂治河?

范宽再一看署名,这文章竟然不是苏泽写的?

前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潘季驯?

范宽立刻想起来了这个人名。

前任工部尚书朱衡,曾经在嘉靖皇帝的旨意下治理黄河。

而这个潘季驯,就是协助朱衡治理黄河的官员。

如今工部的内部,不少人都对潘季驯的专业能力十分的佩服,认为他是当今天下治水第一人!

等等,潘季驯不是在嘉靖四十五年丁忧归乡,如今还在老家吗?

苏泽是什么时候向潘季驯约稿的?

范宽当然不知道,苏泽有【飞鸽传书】这样的神器,潘季驯是湖州人,苏泽靠着徐渭的人脉联系上,向他约了这篇稿子。

一想到登莱方面海运的动议,再想到《乐府新报》上的文章,范宽已经想到,这一切都是苏泽的布局。

范宽连忙梳洗了一下,夹着报纸向工部侍郎王之桓家中走去。

——

内阁,午休。

“这文章写的好啊。”

张居正拿着报纸,看着潘季驯的文章,又向身边的中书舍人夏炜问道:

“我怎么记得潘河工的丁忧已经结束,为什么还没复起?”

内阁的中饭是一起吃的。

宰相们一起吃饭,这大概是唐代就有的传统了,名曰宰相对食。

这是拉进内阁辅臣之间的距离,同时也给他们一个非办公的环境,可以讨论一些闲话。

当然,吃饭的时候一般还是很少说话的,毕竟能做到宰相的都是士大夫,讲究食不言的。

但等到饭后的茶歇时间,就可以谈一点事情了。

自从《乐府新报》发行以后,这个时间点也成了阁老们读报的时间,遇到有趣的话题也会相互交流一下。

其实张居正这个话听起来是问自己的中书舍人,实际上是在问兼任吏部尚书的高拱。

果然,高拱接过了话茬说道:

“当年朱工部治理黄河水患,和潘季驯在治河方法上产生分歧。”

“朝廷采用了朱工部的方案,潘季驯正逢母亲去世,于是就在家丁忧,至今没有返回京师。”

李春芳微微点头,他是听说过这道旧闻。

高拱是个合格的吏部尚书,京师有名有姓的官员档案都在他脑子里,在用人方面,高拱也能做到选贤任能,在合适的岗位上放上合适的人。

张居正微微点头,原来如此。

现任工部尚书是雷礼,朱衡已经去职,再留着潘季驯这样的人才在家就是浪费了。

张居正就喜欢这样的文章,不是之乎者也的大道理,而是明明白白的算账。

潘季驯列举了开凿辽东运河的成本,又列举了运河维护的成本。

再加上运河运输的费用,这样综合算起来,那确实不如在登莱造海船,恢复登辽海输。

张居正暗暗记下了潘季驯的名字,等日后有机会再向皇帝举荐他。

李春芳看完了最新的西游记。

也许是上次年画尝到了甜头,年前那一期的《乐府新报》创下了历史最高的销售记录,苏泽在这一期的报纸上也加了插画。

李春芳接着看完第五版,他长叹一声说道:

“过上几日,苏子霖又要上疏了。”

赵贞吉年后重新回到内阁,因为家中有喜事,赵阁老满面春风,听到李春芳这句话,竟然打起趣来说道:

“李首辅难不成也学了掐算的本事?还能算到苏子霖要上疏?”

赵贞吉一句玩笑,连高拱都跟着笑起来。

李春芳也轻松的说道:“现在他可是苏二疏,本月才上一疏,这第二疏可不是快要来了?”

这下子连张居正都绷不住了,整个内阁的饭堂内都是欢快的气息。

——

东宫。

“殿下,这几家店铺的帐都没问题,这帮宵小定是感到了殿下天威,不敢再做贪蠹之事了!”

黄骥过了一个年,反倒比年前更消瘦了一些。

但此时黄骥心中暖暖的,因为年后第一次的讲学,太子又指名要自己来讲。

黄骥当然知道太子为什么要让自己讲学的,但是在同事们羡慕的目光下,黄骥还是夹着账本走入东宫。

看着墙壁上的数字,朱翊钧心中更是高兴,距离办百戏会的目标又近了一些。

唯一让他难受的,是蜂窝煤的销量日益下降。

没办法,很多百姓都在年前存了蜂窝煤,而且京师的天气逐渐变暖,已经可以不用烧煤就能熬过去了,蜂窝煤的需求量自然大减。

小胖钧听着黄骥的马屁,却在思考着如何向苏泽求助,请苏师傅再给自己找一个赚钱的买卖。

东宫讲课都是要记录留档的,算完账之后,黄骥又很快的将讲学的内容说了一遍。

心不在焉的朱翊钧听完了黄骥的讲课,又让身边的太监张宏赐了黄骥一枚银币,这才将他送出东宫。

刚刚送走了黄骥,紧接着朱翊钧又迎来了客人。

“殿下!这帮家伙欺人太甚!”

武清伯李伟,也就是小胖钧的亲外祖父,冲入东宫对着朱翊钧哭诉。

“您赐给老臣的那些珍宝,都被周围那几个庄子盗挖了!”

李伟委屈巴巴的说着。

年前朱翊钧上次给他的土豆种苗,李伟把这些种苗当做宝贝,甚至亲自守在城外农庄,就怕被周围的人盗了。

可也不知道是谁走漏了风声,周围几个农庄的主人都知道这些种苗。

能和皇帝老丈人做邻居的,自然也都不是普通人。

仅次于成国公朱希忠,位列勋臣第二的定国公徐文壁,就亲自登门拜见李伟,李伟也就舍得给了他十根土豆种苗。

李伟如此宝贝这些种苗,只不过回城过了个年,田庄里的土豆种苗就被盗了!

明明太子亲自派了人帮他看守农庄,这帮勋贵竟然还敢盗窃!

大明勋贵实在是太没礼貌了!

李伟过完年熬到今天,这才冲到东宫,向太子哭诉。

“外王父息怒,只是您那些庄子周围,都是我大明与国同休的勋贵,就算孤启奏父皇,怕是也很难惩办他们啊。”

李伟是过过苦日子的,好不容易当上了这国丈,更是视财如命。

土豆种苗被盗,当真比杀了他还要命。

小胖钧内心已经笑开了花,土豆种苗值钱的消息就是他散播的,放纵附近田庄偷盗种苗也是他吩咐的。

经过这么一宣传,京郊这些田庄都争种土豆,自己也算是完成了苏师傅交代的事情。

小胖钧心中乐开花,还是对着自己的亲外公飙演技道:

“外王父实在难受,就从孤的亲躬园再挖些土豆回去吧。”

听说自己的好外孙要补偿自己,李伟的眼睛又亮了,他故作推辞的说道:

“殿下,这可使不得!”

小胖钧却扶着自己的外公说道:

“外王父说的哪里话,只是这些种苗您可要看好了。”

“殿下放心!这次我就住在田里了!”

李伟又怕自己的好外孙变卦,连忙带着太监去亲躬园挖了土豆种苗,然后像是护送宝贝一样立刻乘车前往城外的田庄。

送走了自己的外公,张宏又急忙跑回明伦堂道:

“殿下,苏师傅求见!”

刚刚还念叨苏泽,这会儿苏泽竟然亲自来了,朱翊钧激动的说道:

“快宣!”

见到苏泽,朱翊钧走下御座,幽怨的说道:

“苏师傅,您就是报馆事务繁忙,也应该多在詹事府坐坐啊。”

太子随意召见外臣是犯忌讳的事情,但是可以召见詹事府官员的,但是前提是苏泽得要来詹事府啊!

苏泽一天天都泡在报馆,朱翊钧也没办法召见他。

看到弟子这幅幽怨的样子,苏泽也有些于心不忍。

小胖钧又说道:

“孤听说苏师傅下个月就要大婚了,孤已经为苏师傅备好了礼物!”

这下子苏泽也觉得暖心了,下定决心下个月一定要抽空去詹事府坐坐。

朱翊钧拉着苏泽问东问西,苏泽都微笑着给他解答,等到最后,朱翊钧这才说道:

“苏师傅,这蜂窝煤的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这样下去,万一百戏会的银子凑不足,那可如何是好?”

苏泽微微一笑说道:

“殿下,臣正是为这件事而来的。”

说完,苏泽从袖子里掏出一件东西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