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126章 报纸论战!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126章 报纸论战!

作者:肥鸟先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58: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高阁老这篇文章太精彩了!”

十二月九日,苏泽将高拱送来的文章,交给沈一贯等人传阅,沈一贯发出惊叹声。

罗万化、王家屏和张位也连连点头。

在场的众人,都是历史上做到内阁首辅的,自然对于空谈不感冒。

但是士林风气如此,有时候为了社交,还需要去装作研究心学的样子。

可高拱这篇文章,在批判赵贞吉文章的同时,提出了“实学”的概念。

高拱开宗明义的讲:

“盖闻古之君子,学以明道,道以济世。然今之儒者,务虚文而忽实务,慕圣贤而忘民瘼,岂非南辕北辙乎?”

“诸君若真欲继孔孟之道,当效横渠先生‘为万世开太平’之志。州县刑名、边关谍报、漕粮折算,此皆圣贤学问落地处。”

“与其空谈‘满街皆圣人’,不若实做一二利民事,方不负诗书教化之功。”

高拱首先驳斥了心学动不动就要“做圣贤”的目标,而是将利民做事放在第一位。

在这之后,高拱对于“经世致用”,提出了三部。

“核名实,重践履,验成效”。

简单的说,和后世“实践出真知”的理论如出一辙,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好家伙,自己不过是提了一下经世致用,还真被高拱搞出东西来了!

这篇文章洋洋洒洒数千字,又将实践和学术联系在一起,鼓励经学和实践的统一。

看到这里,沈一贯等人也是拍案叫绝了。

苏泽看完却觉得有些意犹未尽,儒家的根基还是太贵族化了,高拱论述到了这里,又回到了君君臣臣的老路上去了。

如果能更进一步,将个人实践和整个人民群众的实践结合起来,那就上升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高度,那就是更加完备的实践论了。

只可惜高拱还是有他的局限性,没有能论述到这一步。

但是也足够了。

任何理论刚刚提出来的时候,都是不完备的。

苏泽暗暗思考,如果能让高拱将孟子的“重民学派”联系起来,继续论述实践和“天下万民”的关系,那这套实践论就能更完备了。

而在报纸上刊文,就是为了让更多人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然后继续完备理论。

很多理论,都是通过这种论战,才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的。

高拱仅仅从经世致用出发,就能弄出这样一套理论,这已经是超过苏泽预料之外的惊喜了。

苏泽等众人看完了文章,接着夹着文章就往内阁走。

他赶到内阁的时候,众阁老正在茶歇,高拱见到苏泽,知道他是为了文章而来,于是将苏泽带到了待客的偏厅。

高拱摸着胡子,得意的向苏泽问道:

“子霖,文章如何?”

看着高拱脸上的笑意,苏泽立刻说道:

“师相!学生能读到这样的文章,亲睹一位大宗师横空出世,实在是太荣幸了!”

苏泽这马屁实在是太狠,就连高拱都有些憋不住了,他掩饰住嘴角的笑容说道:

“勿要妄言!什么大宗师大宗师的,你且说文章有什么需要修改的吗?”

如果是别人见到这个场景,怕是要惊掉下巴,堂堂内阁次辅,竟然向苏泽询问要不要修改文章,但是高拱心中却觉得理所当然。

经世致用是苏泽提出来的,询问他的意见也是正常的。

苏泽连忙说道:

“如此不刊之论,何须易一字!”

听到苏泽这么说,高拱终于忍不住笑了出来。

苏泽继续说道:

“师相,今日学生过来,是求您一个笔名。”

高拱这才想起来,上一次赵贞吉的文章,署名是“大洲”。

当然,大洲就是赵贞吉的号,世人都知道是赵贞吉的文章。

但是笔名这个东西,要的就是这个遮遮掩掩。

内阁论战,如果都署真名,那岂不是等于阁老们隔空骂战?

那内阁还怎么团结?

阁老们如果这样指名道姓的互相骂,那损伤的就是内阁的威信。

高拱立刻明白了苏泽的意思,作为内阁成员,他也是要主动维护内阁权威的。

高拱点头说道:

“还是子霖想的周到。”

可苦思半天,高拱也没想到合适的笔名,他又看向苏泽说道:

“你这厮,心中早有了盘算,说说看吧,这篇文章署名什么好?”

苏泽立刻说道:

“师相,署名‘求实’如何?”

“求实,求实,好!好!好!就求实吧。”

苏泽又乖巧的递上文章,高拱写下了“求实”二字,然后对苏泽说道:

“若是能扭转士林风气,非是我高拱一人之功。”

高拱的意思也很明确,如果实学真的能成为开宗立派,他也不会贪墨苏泽等人的功劳。

苏泽连忙说道:

“师相您说的哪里的话?孔圣门人撰《论语》,难道敢说论语是他们写的?”

“如今要一改士林风气,非是您这样的重臣方能为也!”

高拱今天被苏泽一顿马屁实在是灌得太饱,最后只能说道:

“去去去,连圣人都敢胡乱借比,快滚去报社将报纸弄出来。”

“唯!”

——

十二月十日,国子监。

沈鲤拿到了最新的报纸,这一期又多了一章?

沈鲤为人方正,对于戏剧没有太大的兴趣,平日里《乐府新报》他一般也就是读一读头版的邸报要闻。

新出的山川地理版块沈鲤也很喜欢,上一期是登莱巡抚涂泽民主笔,介绍的是登莱附近的地理。

沈鲤第一次知道,原来登莱和辽东正好构成了一个海峡入口,将一大片海包在了里面,也就是渤海。

文章还介绍了登莱的物产,因为靠近大海,多以海产为食,特别是当地的一种海产品,宛如肠子一样,被称之为海肠,食之十分的鲜美。

沈鲤是河南人,至今没见过海,读完了这篇文章后,只觉得身临其境。

果然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不过今天沈鲤没有看其他版块,而是直接翻到了增刊。

果然。

上一次署名大洲的文章,出自内阁阁臣赵贞吉之后,赵贞吉在报纸上如此大肆宣扬心学,内阁其他人不可能坐视不理。

署名求实?

这是哪位阁老?

沈鲤一字一句的读完了这篇文章,读完之后他赞叹道:

“此文可开宗立派了!”

沈鲤激动的站起来,他也不喜欢如今的心学虚谈风气,而国子监尤为严重。

有些荫监生和例监生,本身就是纨绔子弟,他们到了国子监也不是为了读书的,常常聚集起来讨论所谓的“致良知”。

这些家伙连基本的儒家经义都不太了解,动辄就喜欢谈“人欲”之类东西,用“致良知”作为自己放纵的借口。

沈鲤这个国子监司业也想要整顿,但是奈何当今士林的风气就是这样。

而这篇文章,在批评了心学浮夸务虚的同时,也指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求实求实,妙哉妙哉!

沈鲤又小心的读了两遍,再拿出纸笔将文章摘抄下来,准备日后重温。

放下笔,他又开始思考起来。

求实到底是谁?

高阁老?张阁老?

能和赵贞吉打擂台的,反正必定是内阁中的一位。

沈鲤又拿出文章,仔细揣摩了一下,确定这个“求实”应该是高拱。

每个人的文章都有自己的特点,阁老的文章流传都是很广的,学问到了沈鲤这个程度,自然就能从文章猜出作者来。

沈鲤想了想,将自己的几个弟子召集到了明伦堂。

张纯是当时苏泽来国子监的时候,和苏泽对话的贡监生。

张纯原本家贫,都要沈鲤接济吃饭,但是自从担任了《乐府新报》的采风使后,手头上逐渐宽裕起来。

张纯读书勤奋刻苦,最得沈鲤的喜爱。

沈鲤又看向另外一个年轻人。

朱俊棠,代藩宗室,随着父亲进京告状,父亲被害后,朱俊棠被安置在国子监,参加明年的顺天府乡试。

虽然是宗室子弟,但是朱俊棠的学问也还不错,进入国子监后也十分的刻苦。

在沈鲤看来,这两人是自己这些弟子中,最有可能考中举人的。

至于其他人,能不能考上就要看运气了。

没办法,虽然说起来只是乡试,但是整个科举中,乡试一关反而是最残酷的,也是竞争最激烈的。

比如沈鲤参加的那次河南省乡试,足足有两千三百人参加,但是河南的录取名额是多少呢?全省九十人而已。

而举人考进士的录取率是多少呢?

上一次殿试,也就是苏泽这一科,进士一共三百六十四人。

而全国参加会试的举人一共多少人呢,总数也不超过三千人。

这么一比,河南乡试的录取率是3.9%,而进士的录取率是13.4%。

而这个数字,还是在县试分流后的,要先考上秀才才能考举人。

就算是顺天府乡试,难度也是相当大的,沈鲤教导了学生这么久,对于他们的能力还是很清楚的。

沈鲤对张纯说道:

“最新一期的《乐府新报》不要卖了,你们自己留着。”

作为采风使,张纯这些监生的报酬就是多领几份报纸。

如今《乐府新报》在京师十分畅销,张纯他们只要转卖就能赚到一个月的生活费。

张纯连忙问道:

“恩师是让我们研习这期的八股文?”

沈鲤却摇头说道:

“不是让你们研习八股文,而是让你们研习增刊的那篇文章。”

张纯疑惑的说道:

“恩师不是最不喜欢这类辩经的文章吗?”

沈鲤经常教导弟子,在基础不扎实的时候不要看这些心学文章,这也是为了他们的科举着想。

乡试这个阶段,考察的还是基础知识,都是要在规定范围内作答的,这时候接触心学,反而会影响科举。

沈鲤点头说道:“这是正道,但是这篇文章,如果没猜错,应该是高阁老所写的。”

“你们好好研习,说不定明年顺天府乡试就能用上。”

沈鲤这话,当然是不是胡说的。

学术和科举自然是互相影响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强行把自己的《三经新义》作为考试大纲。

大明科举的考试大纲是限定的,但是不妨碍乡试的出题人,按照这篇实学的内容出题。

沈鲤的话也只能说到这里了,能不能领悟,就要看自己的造化了。

——

六科廊。

刑科给事中沈束十分的屈辱,今天是他负责向中书科借报纸。

没办法,苏泽和六科都察院不对付,所以京师所有的官署衙门,只有这两个部门没有订报纸。

但以如今《乐府新报》的发行量,如果不读报,怕是连京师的热点都赶不上。

作为最需要消息灵通的言官来说,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所以六科订了一个新规矩,每天由一名给事中去隔壁中书科借阅报纸。

今天就轮到沈束了。

沈束不情愿的借了报纸,一回到六科就被同僚给围住了。

六科给事中们开始争夺报纸,一份报纸都被分成了几份,沈束直接独占一份报纸,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读了起来。

实学?

沈束是心学信徒,上一期赵贞吉的文章让他十分的过瘾,却没想到今天是一篇和心学打擂台的文章。

沈束打起精神,试图寻找这片文章中的漏洞。

可是他读了两遍后,却找不到其中的漏洞!

这篇文章逻辑自洽,已经达到了自成一派的境界,以沈束在经义上的造诣,短时间内根本找不到辩驳的点!

沈束倒吸一口气,这篇文章登报,将会在士林造成何等的风浪!

再一看作者,求实?

是哪位阁老?高拱还是张居正?

沈束又将文章读了两遍,又发现文章的结尾,苏泽向天下人发出约稿的请求,沈束也不自觉的拿起笔。

这些日子,京师一定会围绕两篇文章,进行激烈的辩论。

沈束需要抓住这次机会,好好找一找其中的破绽。

如果自己能驳倒这篇文章,岂不是就能成为心学宗师!?

沈束又顿了一下,要不要向《乐府新报》投稿?

如果让同僚知道,会不会在六科混不下去?

——

就在整个京师士林,都被这两篇文章搅得天翻地覆的时候,东宫之中,朱翊钧带着张宏来到后厨。

今天是新酱油出坛的日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