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重生后暴君他跪着求我活 > 后记(亲情向友情向)

重生后暴君他跪着求我活 后记(亲情向友情向)

作者:懒浮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14 00:39:42 来源:小说旗

后记六:雪夜琴授,薪火无声

承平四年的腊月,岁暮天寒。一场多年未遇的大雪,将整座皇城装点成琼楼玉宇。紫宸殿东暖阁内,银霜炭在错金螭兽炉中静静燃烧,散着融融暖意,驱散了窗外呼啸风雪的凛冽。澈儿处理完最后一批紧急奏报,揉着酸涩的眼角,目光落在壁间悬挂的那张名为“松涛”的古琴上。琴身沉静,断纹在烛光下流淌着岁月的光泽。他想起殷师赠琴时的嘱托,心中微动,命人焚起一炉清心宁神的沉水香。

氤氲香气中,澈儿净手焚香,端坐琴前。指尖轻触冰凉的丝弦,试图捕捉记忆中殷师抚琴时那清越悠远的韵致。然而,任凭他如何凝神,指尖流泻出的琴音,总带着几分刻意与生涩,如同冰面下初融的细流,断续而不成章法。一曲《良宵引》未及半阙,已是滞涩难行。他轻叹一声,指尖停在弦上,眉间难掩挫败。

“铮——”

一声清泠如碎玉的琴音自身后响起,恰到好处地接续了他中断的旋律。澈儿霍然回首。只见暖阁门帘轻动,太傅殷照临不知何时已悄然立于屏风之侧,肩头犹带着未化的雪花,玄色鹤氅在暖光下泛着幽微的光泽。老人面容沉静,目光温和地落在他身上。

“陛下心绪未宁,指下自然难觅‘松风入弦’之境。”殷师缓步上前,并未就坐,只立于琴案旁侧。他伸出枯瘦却异常稳定的手,虚悬于琴弦之上,并未触碰。“琴者,心之器也。心若为外物所扰,如雪覆寒潭,虽澄澈却失其灵动。陛下且看,”他指尖凌空虚引,仿佛有无形的气韵在指间流转,“腕须悬空,似虚还实。力发于指尖,如春蚕吐丝,绵绵不绝。非蛮力强按,乃气韵贯注,与弦相感。”

他口中低吟着琴诀要领,每一个字都清晰沉稳,带着金石般的质感,穿透了炉火的噼啪与窗外风雪的呜咽。澈儿凝神细听,依言调整指法腕姿。殷师目光如炬,精准地指出他指尖的每一分僵硬、腕力的每一丝偏移。他时而以手虚托澈儿手腕,引导其悬停的角度;时而以指轻点其臂肘,示意放松的关窍。那枯瘦的手指并未真正触及琴弦,却仿佛有无形的丝线牵引着澈儿,让他的动作渐渐流畅。

“听,”殷师忽然止住话语,侧耳。暖阁内一片寂静,唯余炭火毕剥与窗外风雪。“非止听弦响,更听弦外之音。弦停而韵不止,如雪落无声,自有天地清旷。”他示意澈儿停手。最后一缕琴音的余韵在暖阁中袅袅消散,融入沉香的氤氲与风雪的背景,留下一种奇异的、空旷而悠远的宁静。

澈儿静坐琴前,闭目回味。方才那短暂的引导,仿佛为他推开了一扇门,窥见了琴道深处的幽微。指尖的僵硬感悄然褪去,一种从未有过的松弛与专注油然而生。他再次抬手,指尖轻落。这一次,琴音虽仍显稚嫩,却少了几分刻意,多了几分自然流淌的意味,如同冰层下终于找到了出口的溪流,虽细弱却坚定地向前。

殷师立于一旁,霜雪般的须发在暖光下泛着银辉,目光欣慰地注视着年轻的君王沉浸于琴韵之中。窗外,风雪依旧肆虐,拍打着窗棂。暖阁内,烛火跳跃,将师徒二人的身影长长地投在铺着锦毡的地面上。一教一学,无声无息。没有慷慨激昂的训导,没有繁复冗长的经义,只有指尖与弦的对话,气息与韵的流转。这古老的琴道,连同其中蕴含的处世智慧与心性修养,便在这雪夜的静谧里,通过指尖的温度与无声的凝视,完成了最深沉厚重的传承。薪火无声,却足以照亮漫漫长路。

---

后记七:狸奴扰将,甲胄生春

靖国公沈骁凯旋回京述职。承平帝澈儿于禁苑深处的“澄心水榭”设下私宴,为其接风洗尘。水榭临湖,轩窗四敞,正值暮春,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君臣对坐,琥珀色的青梅酒在白玉杯中轻漾,佐以精致时令小菜。话题自北境风霜、边关布防,渐渐转向京中趣闻。

沈骁卸去了沉重的甲胄,只着一身玄色暗云纹锦袍,身形依旧挺拔如松,只是眉宇间多年征战的肃杀之气,在故友面前、湖光山色间,难得地松弛了几分。他正说到狄人新驯的一种鹰隼极擅侦察,忽觉肩头微微一沉,似有暖意贴近。侧目看去,竟是一只通体雪白、碧眼如琉璃的御猫,不知何时悄无声息地跃上了他的肩头,正用毛茸茸的脑袋亲昵地蹭着他棱角分明的下颌。

正是澈儿最宠爱的“雪团儿”。此猫性情高傲,等闲人不得亲近,今日却似对这位身带铁血气息的将军格外青眼。它寻了个舒服位置,将柔软的肚皮贴在萧珩冰冷的锦袍肩线上,喉咙里发出满足而响亮的呼噜声,震得萧珩肩头微麻。

威震北狄、令胡儿闻风丧胆的靖国公,身体瞬间僵直如遭石化!他下意识地想抬手驱赶,又恐惊了御猫,手臂悬在半空,进也不是,退也不是。那平日握惯长枪重剑、稳如磐石的手,此刻竟微微颤抖。他求助般地望向对面。

澈儿正执箸欲夹一块水晶肴肉,见状,箸尖停在半空,眼中闪过一丝促狭的笑意。他强忍笑意,故作正经地清了清嗓子:“爱卿勿惊。此乃朕之‘御前行走’,雪团儿大人。想是爱卿英姿勃发,甲胄…咳,锦袍生辉,引得雪团儿大人‘慧眼识英雄’,特来亲近犒赏。”他放下玉箸,伸手欲将猫儿抱下。

岂料雪团儿对澈儿的“援手”毫不领情,反而伸出粉嫩的爪子,轻轻勾住了沈骁玄色锦袍的立领,碧眼半眯,娇声“喵呜”一声,将脑袋更深地埋进将军颈侧,一副赖定不走的架势。沈骁只觉颈间温热柔软的触感传来,带着细绒毛发的微痒,浑身肌肉绷得更紧,连呼吸都屏住了,额角竟隐隐沁出一层细汗,古铜色的面皮也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红晕。

水榭内一时静极。唯有湖风穿廊,带来水汽与花香;唯有雪团儿那震天的呼噜声,如同小鼓般敲击着尴尬的空气。侍立一旁的小禄子等人拼命低头,肩膀可疑地耸动。

恰在此时,一只色彩斑斓的凤蝶翩跹飞入水榭,绕着梁柱翩然起舞。雪团儿碧眼陡然圆睁,呼噜声戛然而止。它全身紧绷,尾巴如旗杆般竖起。下一刻,它猛地从萧珩肩头弹射而起,化作一道迅疾的白影,直扑那蝴蝶!利爪带风,动作矫健得与方才的慵懒判若两猫。可惜凤蝶灵巧,一个急转便消失在窗外花丛中。雪团儿扑了个空,轻盈落地,不满地冲着窗外“喵呜”一声,甩了甩尾巴,这才迈着优雅的步子,施施然踱回澈儿脚边,蜷成一团,仿佛方才那惊鸿一扑从未发生。

沈骁这才长长地、无声地吁出一口气,紧绷的身躯松弛下来,抬手不着痕迹地抹了下额角。他看着脚边若无其事的雪团儿,又看看对面忍笑忍得辛苦的皇帝,无奈地摇头苦笑:“陛下这‘御前行走’,威势惊人,末将甘拜下风。纵有千军万马,亦不及此‘猫型奇兵’令人束手无策。” 其语气中那份无可奈何的纵容,竟比水榭外的春光更暖人心。

澈儿终是朗声大笑起来,声震梁宇。他弯腰抱起雪团儿,挠着它雪白的下巴:“将军此言差矣。雪团儿爪牙虽利,却只用于扑蝶戏花,暖人膝头,何曾伤过半分?此等‘兵锋’,只添春日意趣,不染半分血腥,岂非大善?”雪团儿眯着眼,呼噜声再起,碧眼中似有得意之色。水榭内,君臣相视莞尔,方才的僵硬与尴尬,早已化作满室融融春意与忍俊不禁的欢愉。那威风凛凛的将军被一只御猫“逼退”的谐趣一幕,连同窗外潋滟的湖光,成为禁苑深处一道生动明媚、令人回味悠长的风景。

---

后记八:旧椟藏珍,光阴凝痕

承平七年,孟夏清和。为修缮东宫旧邸以备皇子进学之用,内侍省着手清理尘封多年的库藏。承平帝澈儿一时兴起,信步踏入这承载了他少年岁月的殿宇。雕梁画栋依旧,只是少了昔日的书声喧嚷,多了几分时光沉淀的静谧。内廷总管禄公公(小禄子)亲自督率着小内侍们,动作轻缓地开启一个个蒙尘的箱笼,拂拭着旧日器物,神情恭敬而专注。

忽听一个年轻内侍在整理昔日太子寝殿时,于一张紫檀木雕花拔步床的深处,拖出一个尺余见方的樟木小椟。此椟形制古朴,四角包着磨得锃亮的黄铜,小巧的铜锁已见绿锈,表面被摩挲得油光水滑,透着一股子经年累月的温润。“禄公公,您瞧!这床榻底下藏得好深,沉甸甸的,还锁着呢!”小内侍好奇地捧上。

小禄子一见那木椟,脸色骤然一变,竟显出几分慌乱,下意识地伸手欲接又缩回,嗫嚅着对澈儿道:“陛…陛下…此乃奴才…奴才早年糊涂…胡乱收拢的一些…一些不堪入目的零碎旧物…实在污秽…恐污了圣目…”他搓着手,额角渗出细密汗珠,眼神躲闪。

澈儿见他如此情状,心中疑窦顿生,反而更添好奇。他命人取来精巧的铜钥。小禄子面色灰白,双手微颤,在皇帝注视下,极不情愿地将钥匙插入锁孔。铜锁发出一声沉闷的“咔哒”声,锁簧弹开。

椟盖开启的瞬间,并无珠玉光华,却有一股奇异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陈年纸张特有的微酸、干涸墨汁的苦冽、樟脑的辛凉,还夹杂着一丝早已淡去却依稀可辨的、属于糕点的甜腻馨香。椟内之物,杂然陈列:几支笔锋早已秃败不堪、笔杆被小手磨得光滑如玉的旧羊毫;一只竹篾为骨、桑皮纸为翼的纸鸢,只是翅膀已破了大洞,上面墨绘的鹰隼图案也洇染模糊;半块早已干硬龟裂、边缘发黑,但仍能看出是海棠花形的点心残骸;几颗被摩挲得浑圆温润、色彩斑斓的雨花石;一叠用丝线小心捆扎的枯黄梧桐叶,每片叶脉清晰的叶面上,都用稚嫩笨拙的笔迹写着诸如“澈习字”、“澈画”、“澈批阅:准奏”等字样,甚至还有几幅歪歪扭扭、墨团点点的涂鸦小人……

澈儿怔住了。他缓缓蹲下身,修长的手指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轻柔,拂过这些早已湮没在记忆长河中的小物件。指尖触到那秃笔光滑的笔杆,仿佛瞬间穿越回开蒙之初,手腕酸涩仍咬牙临帖的午后;那破损的纸鸢,勾起某个被太傅责罚后,偷偷拉着小禄子在假山后试飞的春日,风筝挂在松枝上,两人急得跳脚;那半块海棠酥,分明是某次赌气不食,悄悄塞给身边那个同样饥肠辘辘的小内侍的“分享”;那树叶上的“批阅”,是模仿父皇和太傅,煞有介事地处理“树叶奏章”的童稚游戏……

“奴才…奴才万死!”小禄子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哽咽,带着浓重的鼻音,“这些东西…实在粗鄙不堪…有辱圣听…只是…只是当年看着小主子…看着陛下您用过的、写过的、玩过的…甚至…吃剩的…奴才…奴才就觉得…不能扔…扔了…就好像把那些日子也扔了…”他语无伦次,深深叩首,不敢抬头,肩头微微耸动。

一股温热的酸涩猝然涌上澈儿喉间,眼眶微微发热。这些被他视为无用的、早已遗忘在成长路途上的“垃圾”,竟被这个自潜邸便跟随他、陪伴他长大的内侍,如此珍而重之地收藏着,如同守护着稀世珍宝。这小小的樟木椟,哪里是盛放杂物?分明是盛满了一个卑微仆役对主上最朴素无华的忠诚与眷恋,盛满了那些被帝王威仪与沉重政务所覆盖的、最纯粹无邪的童真岁月。每一件旧物,都是一个凝固的光阴片段,无声诉说着主仆间超越身份的深厚情谊。

澈儿伸出手,轻轻扶起跪伏在地、身躯微颤的小禄子。他拿起一片枯黄的梧桐叶,上面歪歪扭扭的“澈书”二字,在从窗棂透进的初夏阳光里,显得如此笨拙又无比珍贵。“禄伴,”他用了那个久违的、潜邸时的旧称,声音温和而低沉,“何罪之有?此椟所藏,皆是朕‘江山初肇’时的‘墨宝丹青’、‘文治武功’之滥觞,价值连城,更胜金玉。”他拍了拍小禄子不再年轻的肩膀,“替朕好好收着。这匣‘光阴凝痕’,便是朕内库之中,最为贵重的一件‘镇库之宝’。”

小禄子抬起头,浑浊的老眼中泪光闪烁,嘴唇翕动,最终只是用力地、深深地点了点头,将那小小的樟木椟紧紧抱在怀中,仿佛抱住了流逝的岁月本身。樟木的清香在空旷的旧殿中静静弥漫,那些蒙尘的旧物,在故主的凝视下,仿佛被重新注入了生命的光彩。阳光穿过高高的窗棂,洒在樟木椟上,也洒在君臣二人身上,勾勒出一幅名为“不离不弃”的厚重图景。

---

后记九:泥丸鏖兵,赤子忘机

禁苑深处,疏影湖畔,春水初涨,倒映着岸边的垂柳繁花,如铺开一匹流动的碧色锦缎。湖畔临水的“观澜亭”内,石枰之上,黑白二子如星罗棋布,杀伐之气隐现。太傅殷照临手捻一枚墨玉棋子,长眉微锁,凝神推演,长须在微风中轻轻拂动。对面,亲王东方宸气定神闲,手捧一盏新贡的明前龙井,氤氲的茶气模糊了他深邃的眼眸,唯有指尖在枰边轻叩的节奏,泄露着几分胸有成竹。

棋局正胶着,忽被一阵清脆稚嫩的呐喊与毫无顾忌的咯咯大笑打破:“皇兄看招!泥弹来也!哈哈,没打着!” “休逃!朕的‘御林军’在此!速速投降!”

亭中二位老者同时抬首,循声望向湖畔的海棠林。只见落英缤纷的粉白花雨下,承平帝澈儿竟已褪去了庄重的明黄常服,只着一身素白中衣,锦带束腰,正与东方宸家年方七岁的小世子弘儿“激战正酣”。战场显然是雨后初晴的泥泞草地。

澈儿以一段柔韧的柳枝为“尚方宝剑”,弯腰团起湿泥为弹,身形矫健如游龙,在林间花树下腾挪闪避,衣袂翻飞,素白的衣摆已溅满斑驳泥点。小世子弘儿则顶着一片硕大碧绿的荷叶为“护国神盾”,小脸兴奋得通红如熟透的苹果,小手奋力地团着湿泥,朝着他心目中至高无上的“皇兄”奋力投掷。泥丸呼啸,或砸在树干上绽开泥花,或落入草地悄无声息,十投九不中,却丝毫不减其兴。澈儿故意卖个破绽,动作稍缓,一枚泥弹“噗”地正中肩头,泥点飞溅。他夸张地一个趔趄,捂住肩头,眉峰紧蹙:“哎呀!朕中弹了!爱卿好手段!”

弘儿见状,顿时拍着荷叶小盾,雀跃欢呼:“打中啦!皇兄败啦!弘儿赢啦!”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非也非也!”澈儿朗声大笑,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一个轻巧的“鹞子翻身”闪到一株粗壮的海棠树后,“此乃诱敌深入之计!御林军,随朕出击!”他弯腰迅速团起更大一坨湿泥,作势欲抛。弘儿尖叫一声,顶着荷叶“仓皇逃窜”,小小的身影在花树间穿梭,澈儿则“穷追不舍”,两人绕着落英缤纷的海棠树追逐嬉闹起来。清亮的笑声与稚气的喊杀声在林间回荡,惊起几只正在啄食落花的翠鸟,扑棱棱飞向晴空。

亭中,殷师捻须的手停在半空,东方宸端着茶盏忘了啜饮。两位历经沧桑、见惯风云的老者,看着那在泥泞落花中毫无帝王威仪、忘情嬉戏的年轻君主,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瞬间的惊愕,有一闪而过的“不成体统”的念头,但最终,都被一种更深沉、近乎宠溺的欣慰所取代。那尘封已久的、属于少年人的纯粹欢乐与无羁童真,仿佛被这春日的暖阳与孩童的笑语唤醒,在这象征着权力核心的禁苑深处,不合时宜却又生机勃勃地绽放开来。

“咳,”东方宸放下茶盏,素来冷峻的唇角难以抑制地向上弯起一个细微的弧度,“陛下这‘泥丸兵法’,不拘一格,倒颇有太祖当年草莽起兵时的豪迈气象。”

殷师亦摇头失笑,眼中却漾满慈和的光芒:“无怪乎弘儿每每入宫,必要缠着寻他‘皇兄’玩耍。能令稚子忘忧,赤子同乐,亦是帝王仁心天性流露。社稷之福。只是……”他话未说完,只听海棠林边传来弘儿一声得意的尖叫,紧接着是澈儿一声佯装的痛呼。原来小世子趁“皇兄”不备,将一大团湿泥精准地糊在了澈儿素白中衣的后背上,留下一个清晰的小手印!弘儿叉着腰,顶着荷叶,笑得见牙不见眼。澈儿则“恼羞成怒”,作势张牙舞爪要去捉他,一大一小两个身影又笑闹着追逐跑远,融入花影深处。

亭中复归安静,唯有棋子落枰的清脆声响,以及远处隐隐传来的、无忧无虑的笑闹声。黑白间的杀伐依旧,然方才那幕充满泥土气息与童真欢笑的插曲,如同投入平静湖心的石子,漾开的涟漪在两位老者心头久久未平。东方宸落下一枚白子,忽然道:“太傅,此局,怕是要和了。”

殷师目光从花林边收回,落在纵横十九道的棋盘上,又仿佛穿透棋局,看到了更深远的东西。他捋了捋银白的胡须,含笑颔首:“和局甚好。能见陛下暂卸九重冠冕,复得赤子忘机之乐,远胜纹枰上一城一池之得失。” 湖光潋滟,倒映着蓝天白云与岸边摇曳的花树,也倒映着亭中老者会心的微笑。那泥泞中的追逐,落英下的欢笑,为这庄严的禁苑,镀上了一层名为“天伦”的、金子般纯净而厚重的暖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